首页 → 名言 → 毅力格言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幼兒園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部編版
日期:2023-03-04 09:31:3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時間:2021-11-19 14:45:09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我要投稿
为你推荐:
  • 早安的說說心情短語
  •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時間:2021-11-19 14:45:09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我要投稿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一、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二、《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1

      教材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教師范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通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心,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播放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請同學們自讀課題,并說說通過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時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礎,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2、學生談感受。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去,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設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舍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

      (點撥:注意讀詩要強調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讀出它的節奏來。)

      2、指名朗讀,教師點評,并進行范讀。

      指導讀法:我們讀古詩文,光有節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讀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來。(再次練習朗讀)

      3、借助注釋,結合你自己的感受,談談你的腦海中留下了什么影響和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加之注釋及課前的相關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畫面,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學習前兩句)

      師:同學們對詩的理解和感受談的都字斟句酌,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借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總結。)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1)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吳地的雨的確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看起來都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齊讀)

      (2)離別的“寒”內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學生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還會為什么感到寒心嗎?這里還暗含著同學們所不了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又被貶到非常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到最后“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隨機提問:你認為這個寒,我們還能怎么理解?(學生談體會)(3)對世態心寒,更覺孤立無援。

      引導談話:世態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種復雜的內心。(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復雜的內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心,感悟人物品質(學習后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心。

      (1)(播放雨聲的音效及古詩后兩句,創設情境,補白)過渡:面對這蒼茫的煙雨,孤峙的楚山,聆聽著窗外傳來的這淅淅瀝瀝的夜雨聲,詩人思緒萬千,輾轉反側,無法入眠,那個無眠之夜,他在想:“————。”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通過一個情境的創設,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境、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心,能與作者對話,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2)指名發言。

      (3)情境創設,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后兩句。

      師:于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余的愛啊!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啊!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計意圖:此環節仍然采用教師創設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欲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變換的場景,和朗讀后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朋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兩個抽象的詞語也已經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朗讀,已經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質。

      (1)師:沒有了對親人的竹報平安,也沒有了封封家書中字斟句酌的牽掛,千言萬語化作臨別時的一句叮嚀:“————。”學生再次激情補白。(古詩后兩句。)

      (2)引導:望著朋友遠去的背影,王昌齡決絕的轉身,再也沒有回頭,難道是他不想回家嗎?(想)可是他能回家嗎?

      (3)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總結:是的,他要讓那些惡勢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保持著自己的信念。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內心,從而體會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權,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此環節是本課的一個點睛之筆。)

      五、課后拓展

      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可以以書信的形式,也可用詩歌的形式。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2

      教學技能:

      1、會認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

      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度:

      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搜集王昌齡的詩歌,或者關于送別的詩歌。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記得哪些詩人?關于王昌齡的詩歌你記得多少?能背一下嗎?

      2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你又知道那些關于送別的詩歌?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關于送別的詩歌。

      板題——讀題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音。

      3再讀,要求:連貫。

      4賽讀,(分小組進行)。

      5你把詩歌讀的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嗎?

      (1)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

      (2)學生看圖,聽教師描述詩的意境。

      (3)播放配樂FLASH,師范讀(出示朗讀記號),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4)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6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來吧,讓我們走進作者,體會他的情感,體會那份傷感。

      (1)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2)指名想象畫面讀詩,師生共評

      (3)播放配樂FLASH,指名配樂讀。

      7要是能背下來哪就好了,你能嗎?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3)學生個人誦讀展示。(配樂)

      (4)集體誦讀(配樂)。

      三、總結。

      板書:(古詩全文)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3

      課時目標:

      1、認識“芙、蓉、洛”3個生字,會寫“芙、蓉、洛、壺”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芙蓉樓送辛漸》,背誦并默寫《芙蓉樓送辛漸》。

      3、體會詩意,感悟詩情,讀出畫面。感受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做品質高潔的人的決心。

      教學過程:

      板塊一激趣導入,漸入詩境

      1、激趣導入。

      (1)出示課題:《古詩三首》。

      (2)師引導:我們學過很多古詩,你記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詩?可以背誦給大家聽聽嗎?

      (3)生交流,師適時點評。

      (4)師導入: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尤其是唐詩,是古典文學中的璀璨明珠。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首古詩,看看這些詩又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詩中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情懷,帶給了我們怎樣的感受。

      2、生自由朗讀課文,在不懂的地方標注自己的疑問。

      板塊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初讀古詩。

      (1)課件出示《芙蓉樓送辛漸》。

      (2)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借助課文注音讀準字音,借助課文注釋讀懂詩句。難讀的詩句多讀幾遍。

      (3)師指名開火車讀詩句,相機糾正字音;小組比賽朗讀,讀通、讀順每句詩;同桌互讀,邊讀邊互相指正;師指三名生讀,引導讀出詩的節奏。

      2、學習要求會認、會寫的字。

      (1)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師指名讀帶拼音的詞語;全班齊讀。

      (3)師指名讀去掉拼音的詞語;全班齊讀。

      (4)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字。

      (5)生小聲認讀,師引導:從字形的角度觀察,這四個字要記住,難嗎?你有什么好方法?

      (6)師指名交流,相機講解。

      ①講解示例:“壺”,上下結構,由“士、冖、業”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

      ②播放“壺”字的演變視頻。

      ③看完視頻后,師引導:“壺”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寫正確)

      ④師指導書寫“壺”,引導學生觀察“壺”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導學生描紅、書寫。

      板塊三品讀詩文,入情入境

      1、詩題入手,了解背景。

      (1)課件出示詩題《芙蓉樓送辛漸》。

      (2)關注詩題中的事件——“送”。

      ①師引導:讀詩先讀題,你從詩題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還有哪些疑問呢?在提出疑問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釋,看看能解決你的哪些疑問。

      ②生交流。

      ③師相機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④師引導:讀了這些詩題,你發現了什么?

      ⑤生自由讀詩題。

      ⑥示例:這些詩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寫的是朋友將要遠行,詩人在為朋友送行。

      ⑦師引導: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嗎?(師相機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別董大》《贈汪倫》《山中送別》

      (3)引導關注詩題中的人物、地點——辛漸、芙蓉樓。

      ①師引導生再讀詩題,嘗試用完整的句子說說詩題的意思。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樓這個地方送別友人辛漸的。

      ③簡介芙蓉樓、辛漸及寫作背景。

      (4)關注詩人王昌齡。

      ①師引導: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詩人王昌齡為什么會寫出這么偉大的傳世之作呢?

      ②課件出示王昌齡資料。

      ③生默看課件出示資料,快速地從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讀詩文,入境入情。

      (1)課件出示古詩,生自由朗讀。

      (2)師引導:王昌齡的這首送別詩表達出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與依依不舍之情嗎?它與其他送別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體會情感。

      ①師引導:靜下心來看看注釋,仔細讀讀,我們可以從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②生交流。

      示例1:我從第1、2句詩中體會到詩人凄涼、傷感、孤獨的心情。

      示例2:我從第3、4句詩中體會到作者高尚、堅定的品格。

      (4)學習詩句“寒雨連江夜入吳”。

      ①生自由朗讀這句詩,師引導:對于這句詩,你讀出了怎樣的感覺?詩中哪個詞向你傳達出這種情感?(相機出示課件)

      ②師:什么樣的雨能稱為“寒雨”呢?詩人為什么要提到“夜”?

      示例: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與友人惜別的黯淡氣氛。

      ③(課件出示圖片)師引導想象: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示例:秋雨蒙蒙,綿綿不絕,夜色漸濃。王昌齡和辛漸來到江邊,抬眼望去,江面雨霧彌漫,凄清靜謐。

      ④師小結: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

      ⑤師指名朗讀詩句,引導讀出自己的體會。

      (5)學習詩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師指名讀詩句,引導:你又從這句詩中讀出了什么?

      示例:從“平明”,即天剛剛亮,可以看出詩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門了,也許他們徹夜未眠。“孤”字直接寫出了作者的心情。(板書:楚山孤)

      ②師指名讀,要求讀出自己的理解。

      ③師引導生繼續看圖: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示例:詩人和朋友來到江邊,依依惜別。遠處的山,好像也見證著這惜別的情景。

      ④師相機引導:在作者的眼里,孤獨的不僅僅是楚山,孤獨的還有詩人的內心。(板書:孤獨)

      ⑤師指導:讓我們帶著無限的離愁再來齊讀這兩句詩。(師指名讀后全班齊讀)

      (6)學習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①師引導:王昌齡會和朋友說些什么呢?

      ②師指名讀第3、4句詩。

      ③師引導朗讀:詩人特意從江寧送朋友到吳地潤州,然而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詩人站在江邊,只覺一夜秋雨,寒意連連,江中遠山,孤傲聳峙,離愁別緒,溢滿心頭。詩人想到朋友馬上就會到洛陽,會見到自己洛陽的親友,詩人就想讓朋友告訴親友……

      ④生齊讀第3、4句詩。

      ⑤師引導想象:好友辛漸就要回去,即將見到家鄉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可能會有哪些親友?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可能會問些什么?

      ⑥生交流。

      ⑦師引導朗讀:王昌齡想讓友人告訴親友什么?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別辛漸時只有一句囑托的話——

      ⑧生齊讀:“一片冰心在玉壺”。(課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壺)

      ⑨師生合作朗讀。

      (師)當友人問起時,王昌齡會豪邁地說——(生)“一片冰心在玉壺。”

      (師)當結發的妻子問起時,王昌齡還會深情地說——(生)“一片冰心在玉壺。”

      (師)當年邁的雙親問起時,王昌齡依舊堅定地說——(生)“一片冰心在玉壺。”

      師引導理解:冰、玉有什么特點?王昌齡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吶喊,是想表明什么?

      示例:盡管兩次被貶,可詩人仍然堅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高尚品質。

      (板書:頑強純潔清廉正直)

      3、總結全詩,領悟寫法。

      (1)(課件出示全詩)師引導: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首詩,走進王昌齡,齊讀整首詩。

      (2)有感情地朗讀。送別詩,送別的是朋友,表達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這也是送別詩的魅力。越讀越能看出詩中的別樣的意境,越讀越能感受到詩人的情誼深遠。(生再自由讀)

      (3)生自由讀后師指名讀。

      (4)師小結:秋雨綿綿,江水悠悠,寒意陣陣,兩個夜行的人,他們是即將分別的朋友。天還未明,早起的兩人依依惜別,遠處的楚山見證著一切。這寒雨,這孤山,是分別的離愁,更是詩人的心聲呀——無論多少凄風冷雨,詩人內心都堅如磐石,縱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潔。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別具匠心啊。

      4、默寫古詩。

      5、拓展練習。收集送別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透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詩意,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氣節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這天,我們學習一首流傳至今仍廣為傳頌的唐朝名詩《芙蓉樓送辛漸》。

      2、板題。強調:“芙蓉”的寫法、意思。

      3、齊讀題目。

      4、用一句話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介紹詩人。

      三、品讀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學提示:

      ①自由讀古詩,多讀幾遍,讀準確,讀流暢。

      ②結合文中注釋,四人一小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句詩寫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

      2、回報交流。

      (1)指名讀詩。隨機學習“壺”字。

      再齊讀。

      (2)從詩的前兩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此時此刻你覺得哪一個詞最能表達你的感受?

      想一想:詩中的哪兩個詞語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

      什么樣的雨稱為“寒雨”呢?“寒雨”怎樣樣呢?

      “秋風秋雨秋煞人”,“寒雨”不僅僅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暗淡氣氛。

      誰“孤”呢?僅僅是“楚山孤”嗎?還有誰是孤零零的?

      讓我們帶著無限的離愁再來齊讀這兩句詩。

      指名讀。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最后兩句詩寫了些什么?

      “冰心”從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實際上詩人想說明什么?

      “玉壺”又是什么樣貌呢?

      詩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壺里的冰一樣清正廉潔。在與好友分別的時刻,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自己呢?

      出示寫作背景。

      陰霾的天氣,遠離的朋友,再加上眾口的毀謗,朝廷的貶謫,詩人沒有退卻,而是勇敢的應對一切。

      所以,臨別之時,王昌齡堅強地對辛漸說——

      一切的一切,王昌齡沒有失望,而是樂觀地對辛漸說———

      讓我們像王昌齡一樣,堅強而樂觀地說————

      (4)同學們已經會從前兩句詩中讀出孤獨、凄涼,從后兩句詩中讀出樂觀堅強。你們會讀詩了,你們會吟詩嗎?

      吟詩,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誦,抑揚頓挫慢慢的吟出詩的韻味。

      試讀。

      指名讀。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離別。你們還明白哪些送別詩?

      4、小結:人生自古傷離別。但是,這天的離別不正預示著明天的重逢嗎?只要我們心中有彼此,只要我們學會珍惜,離別將不再是憂傷。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相關文章:

    1.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2.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3.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4.芙蓉樓送辛漸

    5.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6.古詩《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7.芙蓉樓送辛漸改寫

    8.芙蓉樓送辛漸賞析

    9.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2022社區居委會年度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