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1最近,利用空閑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獲不小,《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贊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贊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贊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贊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贊美賞識,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贊美和賞識中長大,愿老師們在贊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著鄭杰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2再次重溫《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另一面深得體會:我們要做一個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管理者和教師,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所以做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自己要加強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么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并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
我認為,其實,我們并不是不在學習,在每天的工作中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學會反思,即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并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是一種自主學習。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于我們教師來說,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我的一條最好建議。但是,同時我也要做到一點:"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不應該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不讀書辯解。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還要懂得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中,賞識教育是其精華,貫穿全書始終。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時象追逐蝴蝶那樣快樂呢?這本書告訴我: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樹立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進取。我們要時時刻刻讓學生體味到學習的樂趣。
我也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時時刻刻讓學生眼中所謂的"差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延續著。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于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就違背了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啦!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真是一本好書,越讀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讀越覺得韻味無窮。它是我的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以指引。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4“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來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淚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揚,歌詞動人,那份對老師的愛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這首歌唱了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我要把我心中的愛繼續傳遞下去。
我愛我的學生,但是我卻不知道怎樣愛他們。是給予無限寬容和自由馳騁的天地,還是一板一眼地嚴厲管教?這樣的困惑讓我這個新老師更加努力的學習,因為我要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溫暖快樂的學習天堂。
除了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我還常麻煩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讓我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捧讀此書,不由自主地感覺這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面前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潤你的心靈。此書中每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實際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這本教師寶典時,從字里行間就能感覺作者對教育滿滿的愛,這是對學生無限的關懷,是對教育事業無盡的熱忱。而這種愛是特別的,不是縱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種拿捏到位的教育藝術。
教育是愛的藝術,不僅需要老師付出愛心,更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份愛,還要他們懂得去愛別人。這一點,也是作者在此書中提到的重要一點。例如,有些孩子紀律散漫,影響他人,作者提到的解決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不斷的觀察和思考中體諒他人、愛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們帶出教室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世界。身邊來來往往的人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在發生著不一樣的故事,細心觀察我們就能體恤人間的喜與悲,時間長了,孩子們甚至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于是他們開始為他人著想,思考著如何為所存在的環境添色,愛的光芒開始照進他們柔軟的心。如果班級的每個孩子也都能這樣體會老師,那么老師的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就能讓他們明了老師的心情從而乖乖聽話,這一響應卻再也不同于逼迫,而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
教育是愛的藝術,不僅是對學生的愛,我們也要學會愛自己。作者的這一觀點總是讓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們的心情保持愉悅,我們的雙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樂曲;只有我們愛惜我們的身體,我們才能在愛的舞臺上帶領孩子們跳出精彩的舞步。不僅如此,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博學、更加睿智。我們每天要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潺潺不斷的流動,我們要給自己規劃自由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與智者對話,與知識共舞。
為了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愛,作者還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中非常受用的。其實,我們對孩子起初的愛就像未經雕琢的水晶石,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將它打磨出越來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從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顏六色的愛的光芒。這愛是責任,是關懷,是包容,是鼓勵,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師的愛是一首深情的歌,點點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潤著你和我;老師的愛是一首奉獻的歌,美妙旋律像燭光映照著你和我。讓我們這首美麗的歌,充滿愛的能量,點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5讀過這本書后,確實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辟,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當讀到“要思考,不要死記!“這一條時,我的感觸很深。現在的教學就是這樣,對于學生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記不會或者記會但忘記了,教師就會很生氣,讓他們寫10遍,讀20遍。直到他們會了,教師才會罷休,才會滿意。其實,這樣下去,孩子的興趣、積極性就被抹煞了,隨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這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方法:要思考,不要死記!對于一些難以記住的知識,我們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它們的同時來解釋這些知識的實質,使知識活起來。讓他們理解記憶,逐漸成為一個愛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記硬背。
其實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
“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為何剛入學的孩子對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卻越來越少?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從細小方面入手,不可放過任何一個"刺猬"。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給孩子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激發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以后,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凈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
蘇霍姆林斯基還告訴我們,把困難當作機會。的確,工作中存在許多困難,來自于班級的,來自于教學的,來自于學生的。讀了這段話我豁然開朗,在困難來臨時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鼓足勇氣,迎面解決才是最積極的心態。我們每個人也將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得到發展。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還要多閱讀好的書籍,多汲取教育家們的智慧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做好一名教師,一名讓學生喜歡和對學生有幫助,能使他們得到最大發展的老師。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6早在讀大學的時候就了解過前蘇聯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及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可惜那時候人太浮躁、沒有耐心,始終只是浮光掠影,囫圇吞棗般讀了讀,沒有深切體會這本書的精髓。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我重新將目光投向蘇霍姆林斯基,在捧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慢慢走進了這位教育大家,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慢慢地從他的書本里感受到了教育的偉大,教育可以促使每一個生命平等而自由的發展;慢慢地我也有了一些收獲與感悟。
一、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
因為個體性的差異,學生在認知、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等方面上的不同,所以,我們時常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后進生”。因為我們評斷標準的一致,就顯得這些后進生尤其的“格格不入”。這些學生往往會讓我們老師很頭疼,甚至會產生放棄的念頭。那到底是怎么會導致他們越來越落伍呢?我想,可能是學習中一次次的挫敗感吧,一次次的無力感吧!我的班級里,就有2個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一直提不上來,上課的時候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地呆坐著。對待這些學生,我想我應該重新思考與反思一下對他們的要求,在制定學習任務的時候,應該要結合他們可以理解與掌握的層次,從小而簡單的知識點入手,專門另選一些題目,期待他們在一節課上有所進步,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這樣在一次次小小的進步中,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與喜悅,也能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學習不單是方法的學習,而是思想的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第42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老師的經驗》中指出“要知道,學習優秀經驗,這并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這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作為一名剛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新手教師,在工作肯定需要積極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學習。那么到底該怎么學習,我也是有些茫然的。記得一次期末考試,我們班學生的計算得分不高,學生計算能力不強,我著急地向老教師尋求解決之法,他們告訴我應該讓學生多加練習,可以每天課前進行口算訓練。接下來,我就在班上開始進行每日聽算練習。但是一段時間過后,班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那時,我就有些迷茫,為什么我采用了他們的辦法,可是效果并不佳呢?現在回想起來,我只是“照葫蘆畫瓢”,并沒有深刻地去思考,沒有去探究這個方法地本質是什么,只是機械地去用,也沒有結合班級學生地實際情況。在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去觀察年長的老師們的做法,吸取他們的教育思想,并且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著作中的每一條建議,對于我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為一名好的教師,一定要多讀多想,唯有多讀書,讀好書,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維枯竭,讀書是涵養水源,唯有此,才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7說實話,我一直有看書的習慣,但不是看與教學有關的書,枯燥,乏味。但是當我打開《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時,竟愛不釋手。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話都寫出了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感悟和自我警醒。其中有一些話讓我印象深刻。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第一句話,就從一種別樣的角度吸引著我。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可以說,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心門,仿佛一位素未謀面的好友與自己促膝談心,沒有板著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說教,有的只是時而會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滿口余香,受益匪淺,尤其是以下兩條建議讓我感觸頗深:
一、教師要有靜氣
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嘗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我想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這種靜氣就是在拒絕了匠氣、俗氣和躁氣之后能靜下心來感悟生活,潛心工作。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只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想通一些東西,只有沉靜下來,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與思緒。而一切與教育相關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個沉靜的心態,沒有一種平穩的心緒,是無法有較縝密而全面的思考的,當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的工作需要扎扎實實的態度,任何熱鬧的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代替實實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業,一句句的話語。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種景致,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種景致。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
二、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質生活,在作者看來這是幸福的第一層樓。但物質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獲得的,而且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需要人們為此付出代價。如果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一旦成為人的惟一目的時,人將會迷失自己。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物質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時大家在一起訴苦的不是什么經濟困難問題,而是做教師的工作壓力問題。現在學校領導、家長、社會對教師工作要求很高,學生也越來越難教,我們常常為此而苦惱。這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學會用藝術來“宣泄”,可以將音樂、美術、小說、電影等作為自己人生的精神導師,通過欣賞藝術來獲得幸福感,忘卻暫時的煩惱。其實更幸福的是創造藝術,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不僅要培養自己藝術的眼光和心靈,更應把教書當作是一種藝術創作。享受藝術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層樓:“單純的物質生活其實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使人永葆年輕之心。”
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巴爾扎克曾說:“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思考更多的應是教育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么而教、怎樣教的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經常求教于書本和理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層樓。
蘇霍姆林斯基就是用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三層樓的比喻,告訴了我一個優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標。這個比喻也像一面明鏡,讓我對照自己,令我慚愧:我常常徘徊于第一、二層樓之間;也令我奮進: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應努力登上第三層樓。
掩卷深思,我終于明白:做為一名教師,我工作是因為我熱愛這事業,我教書是為在事業追求中找到自我的價值。工作時間越長,我越應該理解幸福的含義。《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這本書充滿了精氣神,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啟示,不是我一言半語所能說得完的。總之一句話: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看書吧!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8這幾天抽空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里面,談了關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有很多閃光的東西,雖然存在國家、社會、民情、地域等種種因素的差異,但書中許多寶貴的經驗仍然能夠為我們所借鑒。書中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很喜歡,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進生,他們就好象不小心丟失了翅膀的天使嗎,那些學生的心靈,不是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嗎?這對于我今后如何處理好和推優生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在我們的周圍,往往有這樣的學生,上課不認真影響紀律;成績不及格影響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響他人;行為不規范影響集體榮譽;一句話,他們是“后進生”。于是,為師者在埋怨“后進生”的同時,更是把與“后進生”作斗爭當作班級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熱諷,或嚴盯死防,或冷落懲罰,或驅逐出“班”。總之,大家都想選擇后進生的原因很簡單,怕他們打擾到同學的學習。可以理解:現在學校里都在搞各種考核,平均分、升學率、及格率是校長乃至社會關注的焦點,考核排名結果與獎金、評先、職稱直接掛鉤,與名師、名校評選直接掛鉤,與學校、老師的前程直接掛鉤……試問,誰能不食人間煙火?
但,理解不等于贊同。沒有人會否認教育是一種崇高的事業,她的崇高主要體現在對現實的超越、對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現實得失的教育非但無法讓人體驗崇高,反倒讓人覺得為師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淺!靜下心來想一想,學校有強弱,師資水平有高低,辦學條件有差異,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進生”的存在呢?一個后進生對班級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對他的家庭而言卻是百分之百,哪個后進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寶貝呢?哪個孩子希望自己成為“后進生”呢?他們不是一直在努力嗎?只是,被不小心折斷了自己飛翔的翅膀,有誰知道他們的痛,他們的委屈?
其實,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而問題的根本恰恰在我們為人之師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師的所作所為使得其他學生對差生側目而視,使得差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么做得到的總是批評、訓斥,甚至嘲笑、諷刺、漫罵……干脆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竭盡搗亂之能事,叫你頭痛沒商量。
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闊路相遇,大老遠跑過來叫聲“老師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逢年過節,跟你貼心地電話拜年或登門探望的還是這些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
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天使時,怎能不頓生憐愛之情呢?要關注他們,并給他們更多的愛,甚至更多的偏愛。作為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一起學習,做學生們的大朋友。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盡可能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這樣的次數多了,學生心里自然對教師積存著一份親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師的一份關愛。
當我們教師用愛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愛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用愛的目光去關注學生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愛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愛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們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如此可愛,他們的潛力是巨大的,無窮的!
對于后進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們有一個誤區,就是只是從知識技能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對規章制度方面一樣的要求他們如何照著去做,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培養,頭疼治頭,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復。這樣做只會讓學生甚至是教師越來越疲憊,如果開發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學生在逐步發現自己的價值后,就不再會產生一些影響學習的消極情緒,老師的講解和督促始終是外部因素,學生主動要求進步,要求提高,這樣的形勢下,對后進生的轉化或許不會成為教師們的大難題了。
使學生有意識地從平時的學習中積累那種成功、自信的感覺,使他們保持一種渴望、充實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戰。打開孩子的思維空間,拓展孩子的思維視野,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這是無論多少次老師面對面的補習也無法比擬的提高成績的關鍵策略。這對于我們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我相信,只要我們從內心中喚醒那些所謂的、相對而言的“后進生”,那么他們將很可快成為人人夸獎的佼佼者!我會繼續研讀那些給教師的建議!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愿教師那暖暖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再生羽翼,教師那深深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象天使一樣在我們的眼前飛起!
除了后進生的關系處理,本書在教育教學的思想上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談幾點對我觸動最深的。
一、世界上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建議中提到,“我們作用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
古人有一種說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說,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同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例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當你讀到:“9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沖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你的心里能不一陣波瀾起伏嗎?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無論我們采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覺如果這種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就是好的方法。
二、課堂質量是我要追求的目標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中,我還讀到這樣一段話“‘批改作業本占去了全部業余時間。’……面對著一疊疊作業本要批改,不止一個教師會不寒而栗,這不僅是因為要耗費許多小時的勞動——令人苦惱的是,這是一種單調的非創造性勞動。”
這讓我想起一則黑色幽默,說有一位中學語文老師英年早逝,死后在人們辦喪事的時候,突然詐尸,從棺材中坐了起來,邊上的人都嚇呆了,兩股顫顫,手足無措,幸好,這位老師一個熟悉的朋友較為鎮靜,扯起了嗓子喊道:“那個,某某某老師,快來改作文。”話音剛落,尸體應聲而倒,再沒反應。這當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從中可以看到許多老師在作業堆中疲憊不堪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減輕老師負擔的三個方法:第一、在每堂語法課上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書寫和記住可能犯語法錯誤的詞語;第二,為家庭作業的完成做細致、周密的準備工作,以防出錯;第三,定期抽查:教師有時收幾個學生的作業本批改,只有測驗時才全面批改所有學生的作業。
前兩個方法是避免學生作業出現大量錯誤,教師批改起來才能健筆如飛,節省時間。我覺得,這是向我們課堂要質量的另一種說法,課堂質量上去了,批改作業的時間少了,等同于我們教師的生命就延長了。所以,可以這樣說:“課堂質量是教師生命的延長線。”后一個方法的提出,我覺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時分層次、不定期抽樣檢查,測驗時候進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
在探討“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這個問題時,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非常詼諧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蘭的著名教育家亞努什科爾恰克的話:‘指望別人給你拿出現成的思想,無異于讓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陣痛中去生產出來的,這樣的思想才最寶貴。’如果你們想成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動形象,很能發人深省。確實,現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繚亂,我們不能盲目地跟從,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選擇,我想說:“克隆永遠到達不了藝術的高峰。”別人好的東西應該吸收借鑒,但決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個人認為,除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之外”,還應該有一個基本準則,那就是能最大程度發展學生能力、挖掘學生潛力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追求的終點,但這個終點不像是高山,我們爬一輩子、幾輩子也不一定能到達頂峰,而且,個人的頂峰又不等同于全社會的頂峰。我覺得,在教學這條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這兩個原則,才可事半功倍。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9在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
最近一段期間,我有時間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感受頗深。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
有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獲非淺。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么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游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贊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里擊起快樂的回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并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范圍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于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并善于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系。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10閑暇中,我有幸拜讀了偉大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雖然此刻正值新課程改革之際,似乎這本書的出書時刻并不符現代教育潮流,但它卻給我的收獲頗多,感觸頗深,使我受益匪淺。文中生動的實際事例,精辟的理論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如一汩汩清泉、一絲絲雨露滋潤著我的心田。
蘇霍姆林斯基文中的這段話深深影響著我,他說“在年紀尚輕的時候,應當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將至的時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務必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務必發奮提高自身素質,而提高自身素質的首要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也許有些教師會抱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還要組織參加各種活動,教學工作整天忙得團團轉,身體已筋疲力盡,哪有時刻騰出來讀書?”對此,我也有同感。但我想只要我們自身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計劃、學習計劃,總是能擠出時刻來的。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古人云“善讀之能夠醫愚”,因此,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讀書是很有必要的。讀書不光要讀所任學科的有關書籍,還要讀學科以外的書籍,要做到博覽群書,正因現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學科以內的知識,現代課程是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有豐富、生動的語言,敏銳的思想,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熠熠生輝。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蘇霍姆林斯基之因此能成為偉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于他廣泛閱讀的緣故嗎?因此,我堅信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備“活水之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其次,我認為想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還務必虛心向他人學習,也就是蘇霍姆林斯在文中所講的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蘇霍姆林斯還教我們怎樣學習他人的教育經驗,他告訴我們,要把別人的經驗學到手,這首先意味著:要明白一件事取決于哪些條件。否則,既不可能明白也不可能學到別人的經驗。他說,學習優秀經驗,這并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因此,學習優秀教師的經驗,不能完全照別人的辦法教,按照別人的辦法教,教學效果是遠遠不如別人的,它需要自己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當然還需要全面地觀察、了解學生,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逐步構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當然學習優秀經驗并不是光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還要學習他人的班級管理經驗,想想為什么別的班級教師在與不在都一樣,一樣地秩序井然,而自己的班級就遜色多了,這就需要自己向他人學習,要向許多有教學管理潛質的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治理之道,然后在自己的班級中進行全面了解,把這些經驗進行篩選,選取有價值的經驗在班級中運用,并不斷地摸索、研究,最后找到最適合管理自己班級的有效方法。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是相當重要的,正因只有管理好班級,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書中還有許多我們還需要學習的教育思想理論,如“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刻”、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題,都是對我們老師的教學很有幫忙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先進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啟迪著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相關文章:
讀《母親給莫言的"禮物"》有感12-16
讀《小學語文教師》有感02-09
讀朱自清《教育的信仰》有感(教師隨筆)12-06
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感02-09
讀《教師人文讀本》有感_1000字02-17
讀《教師花傳書》有感550字02-09
讀《塑造教師》有感2000字作文09-28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600字02-09
讀《畫眉》有感02-22
讀臺階有感02-2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幼兒園師德師風培訓記錄表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演講稿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