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桂林山水優秀教學設計 篇1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三、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二、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教學準備】
一、搜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二、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三、制作的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過渡語: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桂林一帶,奇峰突起,怪石崢嶸,江流彎轉,巖洞幽深,其巖溶奇觀為世所罕見,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同學們,今天我們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一起走進那迷人的畫卷。
設計意圖: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隨景入文初讀課文
1、看畫面,自由朗讀,邊讀邊通過查字典或詞典弄懂生字、詞語的讀音、意思,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2、教師范讀。
3、指名分段配音朗讀,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
三、依圖學文理解第一段
默讀,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師:(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
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圖學文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質疑問難。
3、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始寫大海和西湖?
大海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西湖水平如鏡是寧靜柔和的美,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水相媲美,顯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并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出示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畫簡筆畫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4、(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5、指導朗讀
(1)教師引讀句子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漓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2)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后要有小停頓,以突出后面補充說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6、品味詞句,反復誦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感受。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7、嘗試背誦,積累語言。
8、了解文章特點學習寫法
小組合作學習: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
9、仿照課文,寫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啊,()得()。
真()啊,()得()。
10、總結第二段學法
設計意圖:教師先創設優美的情境,然后通過看圖、學文,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感悟漓江的水的特點。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通過觀察、比較領略漓江的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布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自由讀上節課的內容,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學法。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能不能用學習第2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請同學們分小組自已學習第3段。
2、檢查自學。
(1)填空:
這段話先寫()的泰山和()的香山,再寫桂林的山()、()、()的特點來展開具體的描述。
(2)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3、重點指導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1)、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自讀課文,歸納桂林山的特點,找出并理解描寫桂林山特點的詞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四、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4、結合畫面,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具體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的特點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和恰當的形容,給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6、運用
(1)用“……像……像……”寫一句話。
(2)用“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形態萬千,連綿不斷”等詞語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段“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在掌握學習方法后,給學生思維以導向,使他們積極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體現。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語:漓江的水靜、清、綠,美得獨特;桂林的山奇、秀、險,與眾不同。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山,又是怎樣的一幅美麗景象呢?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學生匯報: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3、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4、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
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五、指導背誦課文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列出寫作提綱。
3、根據提綱練習背誦。
桂林山水甲天下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水{}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秀——色彩明麗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山{
六、知識拓展
1、學生自由閱讀“閱讀鏈接”
2、說說這首詩寫出了漓江的哪些特點,哪些句子寫得最動人。
3、再創造。
結合這首詩的內容,也寫一首詩描寫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優秀教學設計 篇2【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
【教學過程】
一、寫生字和詞語
二、指名讀課文
下面,我們接著上節課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三、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⑵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六、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
1、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
2、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3、想想分號的用法
(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誦課文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訓練第一課。
【板書設計】
山奇、秀、險,桂林甲天下、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優秀教學設計 篇3教材分析
xx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x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于是很自然地產生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欲望。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靜,清,綠;山峰奇、秀、險的特點。文章的末段描繪了山和水交相輝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x文章語言優美,層次清晰,是一x指導xx的優秀范例。學生一定會比較喜歡。學習的難度在于詞語的理解,寫法的借鑒,教學中要緊扣這一難點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語言積累的基礎上,學會仿寫。
教法與學法:媒體演示,讀寫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學法: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走進文字的語言情境來讀悟結合,從讀學寫。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x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么多?(樹多)。那么,顧名思義,“桂林”是什么樹多呢?(桂樹多)
桂樹成林,“桂林”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發著一種芬芳。你們知道它位于哪個省或者是自治區嗎?(廣西壯族自治區)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么樣?
(指名讀兩組詞語,第一組為地名,第二組為形容詞,讀后讓學生兩組詞搭配起來學。)
大海波瀾壯闊
西湖水平如鏡
泰山峰巒雄偉
香山紅葉似火
2、理解詞語:“波瀾壯闊”(理解詞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滾,一浪接著一浪,非常壯觀,有氣勢。
我們知道有的詞語是極富有情意的,你能讀出這個短語背后的情意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同法理解“峰巒雄偉”
(邊做動作邊說:巒,就是一座挨著一座,連綿起伏的山。)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為什么這樣分?(第一自然段是總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這樣就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xx邊板書)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教學要求,重點落在理清課文結構上。有意識地請三位學生讀四段課文,一箭雙雕,既理清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又發現了課文重點,下面過渡到精讀階段也就順理成章。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誰能來簡單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什么特點?(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桂林山的特點是:奇、秀、險。)(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過渡:作者在寫這x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為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么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指名一人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漓江的水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教師指xx好這句話)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漓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發散思維:
假設是你站在這漓江的游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預設: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在水里嬉戲、玩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見綠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
現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導學生結合剛才的想象說好這個句子。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漓江“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系。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塊寶玉一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回憶昆明湖的句子。誰能讀出這種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欣賞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理解詞語: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師生對比讀,讀出山的突兀、姿態萬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險)
(指名朗讀描寫“險”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特點。)
4、指導集體背誦兩段:抓關鍵詞語,想像畫面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桂林山水,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等,這是否浪費筆墨呢?(作者是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對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對比,這樣才更能顯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xx: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細讀課文,以致熟讀成誦。領悟語言形式與熟讀背誦緊緊結合,并相機提煉記憶方法。作者運用對比才能顯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笑”。
第二課時
一、回憶桂林山水的特點,背誦二、三自然段。
二、欣賞詩詞與傳說。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片,驗證作者的文字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播放課件:配樂播放一組圖片,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節選,學生見到后,自覺有感情地跟著老師朗讀起來:)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出示課件——象鼻山的圖片)這就是課文中所說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關于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傳說這頭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騎。有一年,玉皇大帝騎著它來到桂林這一帶巡游。不巧,這頭大象生病了,實在走不動了。玉皇大帝見此就遺棄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當地的百姓積極地為這頭大象尋醫問藥,沒過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為了感謝大家對它的關心和愛護,它決定留在這里和當地的百姓一起耕種,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聽說了,非常生氣,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大象。大象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被天兵天將從后背刺人了一把寶劍,從此,就化作一座石頭山屹立在漓江邊上。
如果你喜歡旅游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人們往往借助這些故事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傾訴著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搜集故事,也可以創編故事。這是游客喜歡的內容,也是培養我們想象力的好機會。
三、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過渡:作者乘著小船蕩漾在漓江上,欣賞著周遭的風景,想象著那么多神奇的傳說,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贊嘆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段)
2、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句話,為什么用引號引起來呢?(這是表示引用別人的話。)
xxx: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為什么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注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此人相當于我們今天桂林市的市長。當時,有11個舉子要進京趕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為地方官員設宴為這些舉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詩,其中就有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說桂林的風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實也是希望這些舉子進京考試能夠考個——天下第一!
課文并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作者、讀者、游客……
(出示課件)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杜甫(唐)
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劉克莊(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袁枚(清)
閱讀了這樣的詩句,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想說什么?
(詩人也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設計意圖:引用賀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詩句;引用唐、宋、清歷代詩人的詩句。這些名句對已知者是喚醒,未知者是積淀。“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來歷,使學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寫以外,還可以引用人們如阿盛贊來側面烘托。
四、作業摘抄課文中優美句段,并背誦全文。
桂林山水優秀教學設計 篇4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領略了長城的風采,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請同學們用最甜美的聲音齊讀課題。
二、解題
引導學生提問: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多民族地區,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那里有許多珍貴的植物,有許多種動物,一年當中夏季較長,景色秀麗,是個旅游觀光的好去處。】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對桂林這個地方有什么感覺啊?(很美。真想去那里看看。想去那里欣賞一下少數民族的風情。)那我們就隨著作者去那里看一看吧!
三、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機解詞、造句、區別近義詞)
欣賞(可以聽著賞)觀賞(只能看著賞)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水平如鏡(完全靜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鏡子一樣平整)漓江瑕(玉上面的斑點)翡翠(翠綠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艷,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船槳擴散栽倒竹筏
攀登峰巒雄偉(山峰或山巒雄壯而偉大)游覽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聳立。從地面上突兀而起)羅列(分布、陳列)形態萬千()奇峰羅列——羅列:分布、陳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陳列。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聳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2、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課
(一)學習第一段
1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課文的內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無人可比的。
(二)學習第二段
2(引導學生接著提問,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讀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結合文章內容,你要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為什么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師:也就是說接下來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寫了漓江的水,接著寫了桂林的山。
師:誰來接著問?
生: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自讀第2自然段)靜,清,綠。
師:快速讀第二段,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句子。
師:誰把你畫的句子讀個大家聽一聽?(這么多同學都找到了請起立,一起讀一下吧!)
師:讀完這組句子,你會提出什么問題來?
生: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從哪能看出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詞)
師:仿佛能換成那些詞?(宛如、好像、猶如)
生: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為翡翠是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他們有相似之處啊。
師:漓江的水這么美,誰能讀出漓江水的特點?
師:難道漓江的水真的這樣靜嗎?不會流動?這是什么修辭方法?(夸張)
師:讀這段的第一句,這是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啊?(對比)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波瀾壯闊的大海氣勢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像一位溫柔的少女,美不美?這樣的美作者都見過,可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美。更能突出麗江的美。)
師:讓我們有最好聽最美的聲音讀一下這一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小組學習這一段。(師深入組內指導)
2匯報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奇,秀,險。
(2)從哪些句子讀出的?(指導朗讀)
(3)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排比,比喻,夸張
(4)讀第一句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對比)
(5)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讀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1美啊——這樣的山水,還有雨霧迷蒙和綠樹紅花的映襯,用作者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所以用開頭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首尾呼應)
五、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1觀察順序——由低到高。
2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形象。更鮮明、更突出的表現事物特征,可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六、作業
作文《校園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運用各種修辭方法進行描寫。
【桂林山水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5篇10-25
《散步》優秀教學設計08-31
《挑山工》優秀教學設計07-03
《對稱》優秀教學設計10-01
《認識photoshop》優秀教學設計11-29
《楊氏之子》優秀教學設計12-29
《散步》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5
《湘夫人》優秀教學設計12-19
《漢江臨眺》優秀教學設計12-17
《菱形判定》優秀教學設計12-07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崧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