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格言演讲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篇內容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篇人教版
日期:2023-03-17 14:01:02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
为你推荐:
  • 想放棄一段感情的說
  •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篇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

      Ⅰ.教學內容解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指數函數的概念、性質及其簡單應用.教學重點是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這是指數函數在本章的位置.

      指數函數是學生在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圖象與性質后,學習的第一個新的初等函數.它是一種新的函數模型,也是應用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數的一次實踐.指數函數的學習,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深化對函數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為研究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等初等函數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學生體驗數學思想與方法應用的過程.

      指數函數模型在貸款利率的計算以及考古中年代的測算等方面有著廣泛地應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Ⅱ.教學目標設置

      1.學生能從具體實例中概括指數函數典型特征,并用數學符號表示,建構指數函數的概念.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特征與性質,能夠利用指數函數的性質比較兩個冪的大小.

      3.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經歷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的研究過程,體驗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

      4.在探究活動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發展思維,養成良好思維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Ⅲ.學生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學生為南京師大附中實驗班學生.

      1.學生已有認知基礎

      學生已經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圖象與性質,對函數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完成了指數取值范圍的擴充,具備了進行指數運算的能力.學生已有研究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初等函數的直接經驗.學生數學基礎與思維能力較好,初步養成了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學習習慣.

      2.達成目標所需要的認知基礎

      學生需要對研究的目標、方法和途徑有初步的認識,需要具備較好的歸納、猜想和推理能力.

      3.難點及突破策略

      難點:1. 對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的認識.

      2. 自主選擇底數不當導致歸納所得結論片面.

      突破策略:

      1.教師引導學生先明確研究的內容與方法,從總體上認識研究的目標與手段.

      2.組織匯報交流活動,展現思維過程,相互評價,相互啟發,促進反思.

      3.對猜想進行適當地證明或說明,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相結合.

      Ⅳ.教學策略設計

      根據學生已有學習基礎,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本節課的教學,采用自主學習方式.通過教師引領學生經歷研究函數及其性質的過程,認識研究的目標與策略,在研究的過程中逐漸完善研究的方法與手段.

      學生的自主學習,具體落實在三個環節:

      (1)建構指數函數概念時,學生自主舉例,歸納特征,并用符號表示,討論底數的取值范圍,完善概念.

      (2)探究指數函數圖象特征與性質時,學生自選底數,開展自主研究,并通過匯報交流相互提升.

      (3)性質應用階段,學生自主舉例說明指數函數性質的應用.

      研究函數的性質,可以從形和數兩個方面展開.從圖形直觀和數量關系兩個方面,經歷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借助具體的指數函數的圖象,觀察特征,發現函數性質,進而猜想、歸納一般指數函數的圖象特征與性質,并適時應用函數解析式輔以必要的說明和證明.

      Ⅴ.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建構概念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圖象與性質,大家都知道函數可以刻畫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你能用函數的觀點分析下面的例子嗎?

      師:大家知道細胞分裂的規律嗎?(出示情境問題)

      [情境問題1]某細胞分裂時,由一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4個分裂成8個,……如果細胞分裂x次,相應的細胞個數為y,如何描述這兩個變量的關系?

      [情境問題2]某種放射性物質不斷變化為其他物質,每經過一年,這種物質剩余的質量是原來的84%.如果經過x年,該物質剩余的質量為y,如何描述這兩個變量的關系?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分析,找到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并得到解析式y=2x和y=0.84x.

      師:這樣的函數你見過嗎?是一次函數嗎?二次函數?這樣的函數有什么特點?你能再舉幾個例子嗎?

      〖問題1類似的函數,你能再舉出一些例子嗎?這些函數有什么共同特點?能否寫成一般形式?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生活中指數函數的具體例子,感受指數函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從具體實例中概括典型特征,初步形成指數函數的概念,并用數學符號表示.初步得到y=ax這個形式后,引導學生關注底數的取值范圍,完成概念建構.指數范圍擴充到實數后,關注x∈R時,y=ax是否始終有意義,因此規定a>0.a≠1并不是必須的,常函數在高等數學里是基本函數,也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使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能構成反函數,規定a≠1.此處不需對此解釋,只要補充說“1的任何次方總是1,所以通常還規定a≠1”.

      [師生活動]學生舉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其共同特點是自變量在指數位置,從而初步建立函數模型y=ax.

      [教學預設]學生能舉出具體的例子——y=3x,y=0.5x….如出現y=(-2)x最好,更便于引發對a的討論,但一般不會出現.進而提出這類函數一般形式y=ax.

      方案1:

      生:(舉例)函數y=3x,y=4x,…(函數y=ax(a>1))

      師:板書學生舉例(稍停頓),能舉一個不太一樣的例子嗎?(提示:底數非得大于1嗎?)

      生:函數y=0.5x,y= x,y=(-2)x,y=1x…

      師:板書學生舉例(停頓),好像有不同意見.

      生:底數不能取負數.

      師:為什么?

      生:如果底數取負數或0,x就不能取任意實數了.

      師:我們已經將指數的取值范圍擴充到了R,我們希望這些函數的定義域就是R.

      (若沒有學生注意到底數的取值范圍,可引導學生關注例舉函數的定義域.若有同學提出情境中函數的定義域應為N+,師:我們已經將指數的取值范圍擴充到了R,函數y=2x和y=0.84x中,能否將定義域擴充為R?你們所舉的例子中,定義域是否為R?)

      師:這些函數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都有指數運算.底數是常數,自變量在指數位置.

      (若有學生舉出類似y=max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它依然具有自變量在指數位置的特征.而刻畫這一特點的最簡單形式就是y=ax,從而初步建立函數模型y=ax,初步體會基本初等函數的作用.)

      師:具備上述特征的函數能否寫成一般形式?

      生:可以寫成y=ax(a>0).

      師:當a=1時,函數就是常數函數y=1.對于這個函數,我們已經比較了解了.通常我們還規定a≠1.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新函數.(出示指數函數定義)

      方案2:

      生:(舉例)函數y=3x,y=4x,…(函數y=ax(a>1))

      師:板書學生舉例(稍停頓),能舉一個不太一樣的例子嗎?(提示:底數非得大于1嗎?)

      生:函數y=0.5x,y= x,…

      師:這些函數的自變量是什么?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可用文字語言或符號語言概括)都有指數運算.底數是常數,自變量在指數位置.可以寫成y=ax.

      師:y=ax中,自變量是x,底數a是常數.以上例子的不同之處,是底數不同.那你覺得底數的取值范圍是什么呢?

      生:底數不能取負數.

      師:為什么?

      生:如果底數取負數或0,x就不能取任意實數了.

      師: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要求底數a>0.當a=1時,函數就是常數函數y=1.對于這個函數,我們已經比較了解了.通常我們還規定a≠1.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新函數.(出示指數函數定義)

      [階段小結]一般地,函數y=ax(a>0且a≠1)稱為指數函數.它的定義域是R.

      [意圖分析]概念教學應當讓學生感受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那種直接拋出定義后輔以“三項注意”的做法剝奪了學生參與概念形成的過程.此處不宜糾纏于y=22x是否為指數函數等細枝末節.指數函數的基本特征是自變量出現在指數上,應促使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指數函數概念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由粗到細,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漸進過程,這樣更加符合人們的認知心理.

      2.實驗探索匯報交流

      (1)構建研究方法

      師:我們定義了一個新的函數,接下來,我們研究什么呢?

      生:研究函數的性質.

      〖問題2你打算如何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函數的表示方法與函數的一般性質,對函數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認知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尋找研究問題的方法.開始的問題較寬泛,教師要縮小問題范圍,用提示語口頭提問啟發.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個性,提供自主探究的平臺,通過匯報交流活動達成共識實現殊途同歸.中學階段,特別是高一新授課階段,提倡學生以形象思維作為抽象思維的支撐.

      [師生活動]師生經過討論,解決啟發性提示問題,確定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教學預設]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明確研究的內容以及研究的方法.部分學生會提出先作出具體函數圖象,觀察圖象,概括性質,并進而歸納出一般函數的圖象的分布特征等性質.另一部分學生可能從具體函數的解析式出發,研究函數性質,猜想一般函數的性質,然后再作出圖象加以驗證.

      師:(稍等片刻)我們一般要研究哪些性質呢?

      生:變量取值范圍(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

      師:(板書學生回答)怎樣研究這些性質呢?

      生:先畫出函數圖象,觀察圖象,分析函數性質.

      生:先研究幾個具體的指數函數,再研究一般情況.

      師:板書“畫圖觀察”,“取特殊值”

      (若沒有學生提出從特殊到一般的思路.師:底數a的取值不同,函數的性質可能也會有不同.一次函數y=kx(k≠0)中,一次項系數k不同,函數性質就不同.底數a可以取無數多個值,那我們怎么辦呢?)

      (若有學生通過對y=2x解析式的分析,得到了性質,并提出從具體函數的解析式出發,研究函數性質,猜想一般函數的性質,然后再作出圖象加以驗證.師:你的想法也很有道理,不妨試一試.(仍引導學生從具體指數函數圖象入手.))

      [意圖分析]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給學生提供由自己提出問題、確定研究方法的機會,逐漸學會研究問題,促進能力發展.

      (2)自主探究匯報交流

      師:我們確定了要研究的對象和具體做法,下面可以開始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了.

      〖問題3選取數據,畫出圖象,觀察特點,歸納性質.

      [設計意圖]若直接規定底數取值,對于為什么要以y=2x,y=3x,y=0.5x為例,為什么要根據底數的大小分類討論,缺乏合理的解釋,學生對于圖象的認識是被動的.若在探究前經討論確定底數取值,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仍可能會造成部分學生被動接受.學生自主選擇底數,雖有得到片面認識的可能,但通過討論交流,學生能相互驗證結論,仍能得到正確認識.并且學生能在過程中體會數據如何選擇,了解研究方法.

      由于描點作圖時列舉點的個數的限制,學生對x→∞時函數圖象特征缺乏直觀感受.而且由于所舉例子個數的限制,學生對于歸納的結論缺乏一般性的認識.教師應利用繪圖軟件作出底數連續變化的圖象 ,驗證猜想.

      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是概括歸納抽象對象的一般思維方法,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對指數函數圖象性質的研究,總結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應充分發動學生參與研究的每個過程,得到直接體驗.

      [師生活動]學生選取不同的a的值,作出圖象,觀察它們之間的異同,總結指數函數的圖象特征與函數性質.

      [教學預設]學生通過觀察圖象,發現指數函數y=ax(a>0且a≠1)的性質.教師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所畫圖象,學生根據具體函數圖象說明具體函數性質.在學生說明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適當的說明,進而引導學生歸納一般指數函數的性質.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列表描點作圖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反思過程,并通過動態圖象驗證猜想,促進學生體會數形結合的分析方法.教師尊重生成,但需引導學生區別指數函數本身的性質與指數函數之間的性質.其中⑥⑦不強加于學生.對于⑥,要引導學生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圖象,啟發學生觀察底數互為倒數的指數函數的圖象,先得到具體的例子.對于⑦,在例1第3小題中,會有學生提出利用不同底數指數函數圖象解決,可順勢利導,也可布置為課后作業,繼續研究.

      生:自主選擇數據,在坐標紙上列表作圖,列出函數性質.

      師:(巡視,必要時參與討論,及時提示任務,待大部分學生有結論后,鼓勵學生交流,請學生匯報.)有條理地整理一下結論,討論交流所得.(同時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所畫圖象.若沒有投影儀,用幾何畫板作出圖象.)

      生:(可能出現的情況)(1)在兩個坐標系中畫圖;(2)所取底數均大于1;(3)兩個底數大于1,一個底數小于1;(4)關于y軸對稱的兩個指數函數.

      師:(過程性引導)底數你是怎么取的?你是怎樣觀察出結論的?在列表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嗎?為什么要在兩個坐標系中畫圖?為什么不也取兩個底數小于1?

      師:(用彩筆描粗圖象,故意出錯)錯在哪里?為什么?

      生:指數函數是單調遞增的,過定點(0, 1).

      師:(引導學生規范表述,并板書)指數函數在(-∞, +∞)上單調遞增,圖象過定點(0, 1).

      師:指數函數還有其它性質嗎?

      師:也就是說值域為(0, +∞).

      生:指數函數是非奇非偶函數.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當0

      (其它預設:

      (1)當a>1時,若x>0,則y>1;若x<0,則y<1.

      當00,則y<1;若x1.

      (2)學生畫出y=2x和y=3x圖象,得出函數遞增速度的差異.

      (3)畫出y=2x和y=0.5x圖象,得到底數互為倒數的指數函數圖象關于y軸對稱.)

      師:(板書學生交流結果,整理成表格.注意區分“函數性質”與“函數之間的關系”.若有學生試圖說明結論的合理性,可提供機會.)大家認為底數a>1或0

      [階段小結] 指數函數y=ax(a>0且a≠1)具有以下性質:

      ①定義域為R.

      ②值域為(0, +∞).

      ③圖象過定點(0, 1).

      ④非奇非偶函數.

      ⑤當a>1時,函數y=ax在(-∞, +∞)上單調遞增;

      當0

      ⑥函數y=ax與y=()x (a>0且a≠1)圖象關于y軸對稱.

      ⑦指數函數y=ax與y=bx(a>b)的圖象有如下關系:

      x∈(-∞, 0)時,y=ax圖象在y=bx圖象下方;

      x=0時,兩圖象相交;

      x∈(0,+∞)時,y=ax圖象在y=bx圖象上方.

      [意圖分析]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獲得對指數函數圖象的直觀認識.學生觀察圖象,是對圖形語言的理解;根據圖象描述性質,是將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或文字語言.對函數的理解,是建立在三種語言相互轉化的基礎上的.在交流匯報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對探究較深入學生的具體研究過程的剖析,總結提升學習方法,優化學習策略;另一方面要關注部分探究意識與能力都薄弱的學生的表現,鼓勵他們大膽發言,激勵他們主動參與活動,讓全體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自主探究活動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相互學習能力,能有效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3.新知運用鞏固深化

      (方案一)(分析函數性質的用途)

      師:現在我們了解了指數函數的定義和性質,它們有什么用處呢?

      師:函數的定義域是函數的基礎,是運用性質的前提.值域是研究函數最值的前提.具備奇偶性的函數,可以利用對稱性簡化研究.指數函數過定點(0, 1),說明可以將常數1轉化為指數式,即1=20=30=…那么函數單調性有什么用呢?

      生:可以求最值,可以比較兩個函數值的大小.

      師:那你能舉出運用指數函數單調性比大小的例子嗎?(提示:既然是運用指數函數單調性,那應該有指數式.)

      生:(舉例并判斷大小.)

      師:你考察了哪個指數函數?怎么想到的?(規范表述)

      師:以往我們計算出冪的值來比大小,現在我們指數函數的單調性,不用計算就可以比較兩個冪的大小.(出示例1)

      (方案二)

      師:現在我們了解了指數函數的定義和性質,它們有什么用處呢?

      師:(口述并板書)你能比較32與33的大小嗎?

      生:直接計算比較.

      師:那比較30.2與30.3的大小呢?能不能不計算呢?

      生:利用函數y=3x的單調性.

      師:能具體說明嗎?(引導學生規范表達)我們再試一試.

      (出示例1)

      【例1】比較下列各組數中兩個值的大小:

      ①1.52.5,1.53.2;②0.5_1.2,0.5_1.5;③1.50.3,0.81.2.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運用指數函數性質.對于 32與33的大小比較,學生更可能計算出冪的值直接比較.變式后,學生可能作差或作商比較,轉化為比較30.1與1的大小,進而運用指數函數單調性,也可能直接運用單調性.初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注重題意理解,擴大知識遷移,感悟解題方法,達到對新知鞏固記憶,加深理解.

      [師生活動]學生板演,教師組織學生點評.

      [教學預設] ①②兩題,學生能運用指數函數單調性解決.②題學生可能得到錯誤答案,教師可組織相互點評,規范表達,正確運用性質.③學生可能運用不同方法,應給予充分的時間,并在具體問題解決后引導學生總結一般方法.

      師:(引導學生規范表達)你考察了哪個指數函數?根據函數的什么性質?

      師:(對③的引導)你考慮利用哪個函數?是y=1.5x還是y=0.8x?這兩個函數有什么關聯?(引導學生畫出圖象,從形上提示:圖象有什么關聯?)

      生:它們都過點(0, 1).

      師:也就是說,可以將1轉化為指數形式,即1=1.50=0.80.那接下來呢?

      生:比較1.50.3,0.81.2和1的大小.

      師:我們找到了一個比大小的中間量.以往我們計算出冪的值來比大小,現在我們指數函數的單調性,不用計算就可以比較兩個冪的大小.

      【例2】

      ①已知3x≥30.5,求實數x的取值范圍;

      ②已知0.2x<25,求實數x的取值范圍.

      [設計意圖]指數函數單調性的逆用,同時考查指數函數的定義域.

      4.概括知識總結方法

      〖問題4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學會了哪些方法?

      [設計意圖] 回顧所學內容,深化認知.開放式小結,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師生活動]學生發言總結,交流所得.

      [教學預設]

      通過本節課對指數函數圖象和性質的研究,我們獲得了以下知識和方法:

      ①指數函數的定義與性質;

      ②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生:指數函數的定義和性質.

      師:回顧我們的研究過程,我們是怎樣研究指數函數的?

      生:先確定研究的內容: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和其它性質.

      生:然后從幾個具體的指數函數開始,畫出圖象,列出性質,最后得到一般情況.

      師:這是一種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研究指數函數的方法,也是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今后我們還會運用這樣的方法研究新的函數.

      [意圖分析]課堂總結不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回顧,應讓學生在知識、方法和策略上多層次地整理,促進學生理解所用學習方法的合理性與普遍性,使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共同進步.

      5.分層作業,因材施教

      (1)感受理解:課本第54頁,習題2.2(2):1,2,3,4;

      (2)思考運用:運用今天的研究方法,你還能得到指數函數的其它性質嗎?

      [設計意圖]分層布置作業,“感受理解”面向全體學生,旨在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思考運用”提供學生運用函數研究的一般方法自主研究的機會.

      Ⅵ.教后反思回顧

      一、對于指數函數概念的認識

      指數函數是一種函數模型,其基本特征是自變量在指數位置.底數取值范圍有規定,使得這一模型形式簡單又不失本質.不必糾結于“y=22x是否為指數函數”,把重點放在概念的合理性的理解以及體會模型思想.

      二、對于培養學生思維習慣的考慮

      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實際上,選擇底數a的數據的大小和數量,需要對指數函數的性質有預判;從列表到作圖的過程中,都可以感受到指數函數單調性等性質;觀察并歸納性質,既需要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模式,也應養成有序進行觀察和歸納的良好的思維習慣.對所歸納的指數函數的性質,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或教學要求進行證明或合理的說明.學生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也初步體驗了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

      三、關于設計定位的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因材施教原則。不同的學情下,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如果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問題的提出可以分層次進行。另外,注意通過“你是怎么想的?”“你同意他的意見嗎?為什么”等問話形式,促使學生暴露思維過程.、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2

      一、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是接受、記憶、模仿、練習,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閱讀自學,應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注重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必修1,第一章1.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集合是數學的基本和重要語言之一,在數學以及其他的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用集合及對應的語言來描述函數,是高中階段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因此集合語言作為一種研究工具,它的學習非常重要。本節內容主要是集合間基本關系的學習,重在讓學生類比實數間的關系,來進行探究,同時培養學生用數學符號語言,圖形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時它也是后續學習集合運算的知識儲備,因此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年齡特點】:

      假設本次的授課對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學生,高一的學生求知欲強,精力旺盛,思維活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能夠很好的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

      【認知優點】

      一方面學生已經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三種表示法,對于本節課的學習有利一定的認知基礎。

      【學習難點】

      但是,本節課這種類比實數關系研究集合間的關系,這種類比學習對于學生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子集、V圖、真子集、空集的概念。

      2. 掌握用數學符號語言以及V圖語言表示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3. 能夠區分集合間的包含關系與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

      ?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類比實數間的關系,研究集合間的關系,培養學生類比、觀察、

      分析、歸納的能力。

      2. 培養學生用數學符號語言、圖形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圖形、符號所帶來的魅力。

      2.感悟數學知識間的聯系,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及數學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集合間基本關系。

      難點:

      類比實數間的關系研究集合間的關系。

      六、教學手段

      PPT輔助教學

      七、教法、學法

      ? 教法:

      探究式教學、講練式教學

      遵循“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結合的”教學規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類比實數間關系,來研究集合間的關系,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 學法:

      自主探究、類比學習、合作交流

      教師的“教”其本質是為了“不教”,教師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應該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充分體現“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通過引導學生類比學習,同學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集合的知識。

      八、課型、課時

      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圖

      (二)教學詳細過程

      1..回顧就知,引出新知

      問題一:實數間有相等、不等的關系,例如5=5,3﹤7,那么集合之間會有什么關系呢?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問題二:大家來仔細觀察下面幾個例子,你能發現集合間的關系嗎?

      (1)A={1,2,3},B={1,2,3,4,5};

      (2)設A為新華中學高一(2)班女生的全體組成集合;B為這個班學生的全體組成集合;

      (3)設C={x∣x是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師生活動】:學生觀察例子后,得出結論,在(1)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教師總結,這時我們說集合A與集合B 有包含關系。(2)中的集合也是這種關一般地,對于兩個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們就說這兩集合有包含關系,稱集合A為集合B 的子集,記作:A?B(B?A),讀作A含于B或者B包含A.

      在數學中我們經常用平面上封閉的曲線內部代表集合,這樣上述集合A與集合B的包含關系,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問題三:你能舉出幾個集合,并說出它們之間的包含關系嗎?

      【師生活動】:學生自己舉出些例子,并加以說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

      問題四:對于題目中的第3小題中的集合,你有什么發現嗎?

      【師生活動1】:在(3)由于兩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集合C,D都是所有等腰三角形的集合,集合C中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D的元素 ,同時集合D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C的元素,因此集合C與集合D相等,記作:C=D。

      用集合的概念對相等做進一步的描述:

      如果集合A是集合B 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時集合A與集合B的元素一樣,因此集合A與集合B 相等,記作A=B。

      強調: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 且x?A,我們稱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

      【師生活動2】:教師引導學生以(1)為例,指出A?B,但4∈B, 4?A,教師總結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師生活動】?,并規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4.思維拓展,討論新知

      問題六:包含關系{a}?A與屬于關系a∈A有什么區別?請大家用具體例子來說明

      【師生活動1】:學生以(1)為例{1,2}?A,2∈A,說明前者是集合之間的關系,后者是

      問題七:經過以上集合之間關系的學習,你有什么結論?

      【師生活動】:師生討論得出結論:

      (1)任何一個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5.練習反饋,培養能力

      例1寫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真子集

      例2用適當的符號填空

      (1)a_{a,b,c}

      (2){0,1}_N

      (3){2,1}_{X∣X2-3X+2=0}

      6.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結 知識上:

      能力上:

      情感上:

      作業:必做題:P8,3

      思考題:實數間有運算,那集合呢?

      十、板書設計

      十一、教學反思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3

      本學期擔任高一5、6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兩班學生共有110人,初中的基礎參差不齊,但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還可以;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在探究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于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系,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3)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系,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辟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通過對簡易邏輯的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周密性及思維的邏輯性。

      (2)通過不等式、函數的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發展發散思維能力。

      (3)通過不等式、函數的引伸、推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加強知識的橫向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能力。

      (5)通過典型例題不同思路的分析,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是學生掌握轉化思想方法。

      (三)知識目標

      1、集合、簡易邏輯

      (1)理解集合、子集、補訂、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義。了解屬于、包含、相等關系的意義。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并會用它們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2)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理解四種命題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及充要條件的意義。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數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數的概念。

      (2)了解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斷一些簡單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數的概念及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像間的關系,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反函數。

      (4)理解分數指數冪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

      (5)理解對數的概念,掌握對數的運算性質。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

      (6)能夠運用函數的性質、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數列

      (1)理解數列的概念,了解數列通項公式的意義,了解遞推公式是給出數列的一種方法,并能根據遞推公式寫出數列的前幾項。

      (2)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

      1、集合、子集、補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四種命題。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2、映射、函數、函數的單調性、反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函數的應用。

      3、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等比數列及其通項公式。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

      三、教學難點

      1、四種命題。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2、反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

      3、等差、等比數列的性質

      四、工作措施。

      1、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環節,因此,抓好課堂教學是教學之根本,是大面積提高數學成績的主途徑。

      (1)扎實落實集體備課,通過集體討論,抓住教學內容的實質,形成較好的教學方案,擬好典型例題、練習題、周練題、章考題、月考題。

      (2)加大課堂教改力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有效的學習是自主學習,因此,課堂教學要大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過“知識的產生,發展”,逐步形成知識體系;通過“知識質疑、展活”遷移知識、應用知識,提高能力。同時要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提高數學素養,并大面積提高數學成績。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4

      一、具體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

      二、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1.雙基要求:

      在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掌握高一有關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處理數據、能使用計數器及簡單的推理、畫圖。

      2.能力培養:

      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數學關系,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會根據法則、公式正確的進行運算、處理數據,并能根據問題的情景設計運算途徑;會提出、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帶有實際意義的或在相關學科、生產和生活的數學問題,并進行交流,形成數學的意思;從而通過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3.思想教育:

      培養高一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和毅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及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并懂的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的觀點;數學中普遍存在的對立統一、運動變化、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等觀點。

      三、進度授課計劃及進度表

      掌握冪的運算;探索并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下,以發展教育的觀念為指引,以學校和教導處的工作計劃為指南,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解題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樂于合作的精神,注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課標理念下的政治教學活動應該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在教學活動中體現最新教學理念的關鍵。“導學案”應課堂教學改革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矛盾而生,它既可以將學生自主學習引入正軌,又將學生可以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識點與題目在課下解決,這樣,課堂上教師就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共同研究解決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們應該認識到改革是教學的生命,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正確、深刻地理解新課程理念,辯證地分析和處理各種在課程改革中產生的觀念和做法,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開拓進取,不斷尋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必修1、必修2,根據必修1、2設計的導學案。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簽,發展,創新之間的關系,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辯證地分析和處理各種在課程改革中產生的觀念和做法,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開拓進取,不斷尋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高一(35、36)班的數學,(35、36)班是平衡班,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較高漲,比較自覺,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數學層次并不相同,部分同學基礎薄弱,缺乏學習數學的方法。

      四、教學策略、教研活動:

      1、落實提高課堂效率,導學案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將學生的導學案與教師的集體備課設計為一體,第一、課前預習。教師設計此部分內容之前必須針對本課題的三維目標與考綱認真備課,列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對于重難點做特殊標記,并針對預習提綱給出的內容設計預習檢測題,預習檢測題難度不易過高,與本課題的重難點相關的知識點有選擇性的錄入此處,讓學生在做此部分時不能感覺太簡單了也不能感覺無從下手,要有一部分題目讓他能夠通過討論探究完成。第二,探究活動。第三、課堂檢測。此處設置的題目難度深度一定比預習檢測部分要更難更深。此部分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在課前做。從此處開始分“才”完成,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提前嘗試著做,做題慢的同學可以先不必看,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況自行決定。第四,拓展延伸。這里出現的題目屬于拔高題,一般很少有學生在課前能夠做對,所以此處也不要求學生課前做,當然不排除有的同學想要挑戰一下,這是提倡并且大力表揚的。第五,反思總結。學生利用這部分一方面可以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對自己本課題從預習探究到課堂探究各個環節進行反思,便于日后改進。上課時要明確重點、難點,重點要突出,難點要分散,并且難點要解決好。課堂講新課的時間一定要控制在20分鐘之內,最好能在10分鐘之內解決問題,多給時間學生練習或進行與學習有關的活動。

      2、做到課后教學反思

      上完課之后需要思考三個問題:我這節課上得如何有沒有要糾正與改進的?有誰的課比我還優秀?怎樣上這節課更好、最好并在學案、備課筆記上做好記錄,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3、落實好備課電子化,為加快對試驗課的理解和掌握,積極探索教改進程,建立備課組資料庫,備課組成員要積極借助網絡信息收集和篩選資料存庫,發揮集體智慧,在備課組會議上整理,及時應用到具體教學中。注重學案導學,編好用好導學案。

      4、積極聽有經驗的教師的課,認真改進課堂教學上的薄弱環節。注重研究教師如何講、注重研究學生如何學,積極推進新課改,提高課堂效率。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交流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于分析問題的習慣。

      3、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系;加強復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扎實基礎的同時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5、落實抓好平時的一周一限時訓練,一周一綜合,注重知識的滲透。

      6、落實競賽輔導:主要利用下午第三節時間,一個星期進行一至兩次輔導。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掌握集合的兩種表示方法;能夠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2).發展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的邏輯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實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從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教學時不僅要關注集合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②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創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積極探討的精神,發展用嚴密謹慎的集合語言描述問題的習慣;學習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通過合作學習增強合作意識;培養數學的特有文化——簡潔精煉,體會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過程。

      2、教材分析 本節課位于我校現行教材≤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數學第一章第一節≤集合≥的第二課時,這節課主要學習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語言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通過集合語言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簡明準確地表達學習的數學內容。集合的初步知識是學生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是中職數學學習的出發點。

      在中職數學中,這部分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系,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例如,在后續學習的集合的相關內容和第二章≤不等式≥、

      第三章≤函數≥,在代數中用到的有數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都離不開集合。也是研究數學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這一課在本章的學習有很重要的意義,也是本章后續學習和后續學習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雖然已經有了對集合的初步認知,由于中職學生的現狀,學生基礎比較弱,學習習慣比較差,根據我校的現行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培養學

      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對集合的兩種表示方法:列舉法和描述法通過講練結合、不斷地鞏固練習、提高練習來達到標準要求,鼓勵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二、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采用新知識講授課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為先熟悉再深入,采用啟發式、講練結合等教學方法,并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列舉法、描述法。

      難點:運用集合的三種常用表示方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4、教學方法:實例歸納、學生的自主探究、主動參與與教師的引導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5、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是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集合知識的直觀理解。

      6、教學思路:

      7、教學過程

      7.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活動】多媒體展示:1、草原一群大象在緩步走來。

      2、藍藍的天空中,一群鳥在飛翔

      3、一群學生在一起玩。

      引導學生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問題

      在這里,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一群大象、一群鳥、一群學生)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展示,極大地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置輕松的學習氣氛。

      7.2步步探索,形成概念

      【活動1】觀察下列對象:

      ①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②我國從1991—20xx年的13年內所發射的所有人造衛星

      ③金星汽車廠20xx年生產的所有汽車;

      ④20xx年1月1日之前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所有國家;

      ⑤所有的正方形;

      ⑥到直線l的距離等于定長d的所有的點;

      ⑦方程x2+3x—2=0的所有實數根;

      ⑧新華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所有的高一學生。

      師生共同概括8個例子的特征,得出結論,給出集合的含義:把研究對象統稱為元素,常用小寫字母啊a,b,c….表示,把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做集合,常用大寫字母A,B,C….來表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自己明確集合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活動2】要求每個學生舉出一些集合的例子,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比

      如:

      1)A={1,3},3、5哪個是A的元素?

      2)B={身材較高的人},能否表示成集合?

      3)C={1,1,3}表示是否準確?

      4)D={中國的直轄市},E={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是否表示同一集合?

      5)F={a,b,c}與G={c,b,a}這兩個集合是否一樣?

      【分析】1)1,3是A的元素,5不是

      2)我們不能準確的規定多少高算是身材較高,即不能確定集合的元素,

      所以B不能表示集合

      3)C中有二個1,因此表達不準確

      4)我們知道E中各元素都是屬于中國的直轄市,但中國的直轄市并不 只有這幾個,因此不相等。

      5)F和G的元素相同,只不過順序不同,但還是表示同一個集合

      通過上述分析引導學生自由討論、探究概括出集合中各種元素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出一些能夠構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要求說明理由。師生一起得出集合的特征:

      1)確定性:某一個具體對象,它或者是一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該集合的元素,兩種情況必有一種且只有一種成立.

      2)互異性:同一集合中不應重復出現同一元素.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順序

      4)集合相等: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得出集合的特征: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集合相等,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使學生能更好的了解集合。

      7.3集合與元素的關系

      【問題】高一(4)班里所有學生組成集合A,a是高一(4)班里的同學,b是

      高一(5)班的同學,a、b與A分別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中的相關內容,思考上述問題,發表學生自己的看法。 得出結論:①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a∈A。

      ②如果b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b不屬于集合A,記作b?A。

      再讓學生舉一些例子說明這種關系。

      【設計意圖】使學生發揮想象,明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活動】熟記數學中一些常用的數集及其記法

      引導學生回憶數集擴充過程,閱讀教科書第3頁表格中的內容,認識常用數集記號。

      【設計意圖】使學生熟記常用數集的記號,以免日后做題時混淆。

      7.4集合的表示方法

      【問題】由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知道用自然語言可以描述一個集合,那么有沒有其他方式表示集合呢?

      7.4.1集合的列舉法表示

      【活動】嘗試用列舉法第4頁例1中的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數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內的所有素數組成的集合;

      并思考列舉法的特點。

      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自主學習列舉法,得出答案:

      1)A={0,1,2,3,4,5,6,7,8,9}

      2)A={0,1}

      3)A={2,3,5,7,11,13,17,19}

      通過上述講解請同學說說列舉法的特點:

      1)用花括號{}把元素括起來

      2)集合的元素可以具體一一列出

      【設計意圖】使學生學習基本了解用列舉法表示集合的方法,并了解列舉法的特點。

      7.4.2集合的描述法表示

      【活動1】提出教科書中的思考題:

      1)你能用自然語言描述集合{2,4,6,8}嗎?

      2)你能用列舉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嗎?

      學生討論,師生總結:

      1)從2開始到8的所有偶數組成的集合

      2)這個集合中的元素不能一一列出,因此不可以用列舉法表示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用列舉法表示相應集合的困難,激發學生學習描述法的積極性。

      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中描述法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討論交流,歸納描述法的特點。

      例如2)可以用描述法表示為:A={x?R|x<10}

      【設計意圖】使學生體會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必要性,會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活動2】引導學生完成第5頁例2

      1) 方程x2?2?0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2)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

      討論應當如何根據問題選擇適當的集合表示法。學生回答,老師進行總結:

      1)描述法:A={ x?R|x2?2?0}

      列舉法:

      2)描述法:A={ x?Z|10

      列舉法:A={11,12,13,14,15,16,17,18,19}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好兩種表示法各自的特點,根據題目靈活選擇。

      7.5課堂小結,學習反思

      【問題】1)集合與元素的含義?

      2)集合的特點?

      3)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

      引導學生整理概括這一節課所學的知識

      【設計意圖】歸納整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并培養學生自主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的能力。

      8、作業布置,鞏固新知

      課后作業:習題1.1A組第4題

      課后思考作業: ①結合實例,試比較用自然語言、列舉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時各自的特點和適用的對象。

      ②自己舉出幾個集合的例子,并分別用自然語言、列舉法和描述法表示出來。

      9、板書設計

      1.1.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1、元素的含義:把研究對象統稱為元素

      2、集合的含義: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

      3、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集合相等

      4、元素與集合的關系:a?A,a?A

      5、常用數集與記法

      6、列舉法

      7、描述法

      8、課堂小結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7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全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高一全年級學生共有200多人,就讀我校的學生初中基礎較差,全年級的學生整體水平不高;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分析

      1.從中職數學教學的特點出發,加強教材的基礎性、實用性和靈活性。新教材適用于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職業學校,為不同專業,不同水平,不同發展需求的學生提供適宜的學_臺。根據新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更加突出知識的基礎性、應用性以及學生獲取知識手段的多樣性,其表現為知識低難度,教材敘述、例題的選擇盡量貼近職校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體現時代的特色。尤其在職業模塊,更加強調“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編寫理念。

      2.著眼于中職數學教學的實際,通過“低起點、巧銜接”的編寫手法,力求實現學生樂于學,教師便于教的目標。教材編寫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降低知識的起點,由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

      三、學情分析

      我校的生源對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他們在初中階段就承受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在經過苦讀之后,仍然無望升入高中繼續學習,由于不能實現預期的學習目標,學習上的挫折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進取心。為了求職的需要,有部分學生自愿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學習,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迫于外界某種壓力,如父母的強烈要求等,而不得不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還有一些學生初中都沒有念完,是家長為避免其子女在社會上出亂子,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知識則放在次要的位置。這些“學困生”容易沉迷于開設在學校周圍的錄像廳、電子游戲室、網吧等娛樂場所,徹夜不歸的上網等逃避學習的現象時有發生,以致喪失了求職的目標和毅力;于是作業不寫不作、上課遲到、說話、看小說、玩手機、睡覺等現象幾乎是比比皆是。另外,由于學生入學時,初中階段的文化基礎差,年齡小,對專業知識生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偏低,再加上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門數不斷增多,教學方法與中學有所不同,教學進度也比初中快,所以,不少學生難以適應中職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自暴自棄。因此,學生中存在的潛在被動學習因素偏多,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學習能力差異較大等,給學校的教育管理和組織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自我學習,特別是中職數學大綱的學習,吃透大綱,準確把握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效率,不做無用功;

      2.加強聽課備課,集思廣益,討論優化教學方案;平行班級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作業,統一考試;

      3.認真貫徹教學六認真的要求,精心組織教學,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重視數學學習能力培養;

      4.加強銜接教學,適量打破模塊式教學,使學生得到和諧的發展。

      5、采用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模式。要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來確定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明確設置課程在能力培養中必須的知識點,根據不同專業工種和不同層次需求選擇編排,確定教學要求。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選擇相應的理論知識組織教學,同時配合相關的技能訓練,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他們能夠用理論指導實踐,通過實踐驗證理論。

      6、降低理論難度,進行概括總結。適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奔著夠學、夠用的原則,不求學的過深,而要強調學會、會用、夠用,通過三年的教育使學生能夠熟悉或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或技能,以適應求職的需求,使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立足之地。比如說,就適當減少周學時,留出足夠時間加強職業技-4-

      能訓練。同時,對知識的概括總結也是很重要的。概括總結是課堂教學中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梳理知識脈絡的重要手段。中職教學里的用語、概念、理論、計算技巧等許多知識,都是通過概括總結才被學生理解接受,并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所以在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啟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全方位多層次地思考,而且要重視對知識及學習過程進行概括總結,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7、激發學生興趣。(1)聯系實際生活,創設情景教學。學習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更熱愛學習,熱愛生活。(2)對比或類比教學。有些課程內部或課程之間有相似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利用這種方法使學生能找到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又便于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等。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8

      高一年級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學習習慣不好,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課堂上能聽講,但是課后不歸納總結,不做題,學習效率低。另外,高中數學知識難度大,學生基礎差,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學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許多學生意志不堅定,因此很多學生堅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特作以下計劃:

      一、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年,我擔任高一(9)和(10)班的數學課。兩個班整體水平都一般,成績以中下等為主,中上不多,后進生有很多。其中在中考成績兩個班中都存在20人以上等級分在5分以下。從而看出基礎知識不太牢固,當然上課效率也不是很高。

      二、教材簡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鑒、發展、創新之間的關系,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親和力、問題性、科學性、思想性、應用性、聯系性等特點。必修1有三章(集合與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函數的應用);必修2有四章(空間幾何體;點線平面間的位置關系;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

      三、教學任務

      本期授課內容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試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試前完成。

      四、教學質量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促進目標達成的重點工作及措施

      重點工作:

      認真貫徹高中數學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雙基”教學為主要內容,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整體推進”,使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分層推進措施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沖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降低難度。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著眼于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于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局,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局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通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讓學生通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抓好尖子生與后進生的輔導工作

      (6)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注意運用投影儀、電腦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7)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要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樹立勇于克服困難與戰勝困難的信心。

      (8)合理引入課題,由數學活動、故事、提問、師生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復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9

      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數學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一數學教學計劃,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學情分析

       秋季起,湖南省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全面啟動,我校選用的數學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的A版教材。與舊教材作一比較,發現本套教材是在繼承我國高中數學教科書編寫優良傳統和基礎上積極創新,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點高中和私立學校擴招的影響下,我校新生的素質可想而知了。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大,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期在教學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幾個特點:

      1、更加注重強調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和應用,使教材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即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美感,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沖動,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2. 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體現了問題性,本套教材的一個很大特點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觀察思考探索以及用問號性圖標呈現的邊空等欄目,利用這些欄目,在知識形過過程的關鍵點上,在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產生解決問題策略的關節點上,在數學知識之間聯系的聯結點上,在數學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出恰當的、對學生數學思維有適度啟發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探究活動,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 信息技術是一種強有力的認識工具,在教材的編寫過程體現了積極探索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幫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力量,對數學的本質作進一步的理解。

      4.關注學生數學發展的不同需求,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 促進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例如教材通過設置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等欄目,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些關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時代性和應用性的選學材料,拓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空間和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學的科學價值,反映了數學在推動其他科學和整個文化進步中的作用。

      5. 新教材注重數學史滲透,特別是注重介紹我國對數學的貢獻,充分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學任務與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理解集合間的關系和運算,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會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數的構成要素,會求簡單函數定義域和值域,會根據實際情境的不同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表示函數。通過已學過的具體函數,理解函數的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了解奇偶性的含義,會用函數圖象理解和研究函數的性質。根據某個主題,收集17世紀前后發生的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萊布尼茲、歐拉等)的有關資料,了解函數概念的發展歷程。

      2. 了解指數函數模型的實際背景。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通過具體實例了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數的圖象,探索并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指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通過閱讀材料,了解對數的發現歷史以及對簡化運算的作用。通過具體實例,直觀了解對數函數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系,初步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體會對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數的圖象,探索并了解對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知道指數函數y=ax 與對數函數y=loga x互為反函數(a 0, a1)。通過實例,了解冪函數的概念;結合函數y=x, y=x2, y=x3, y=1/x, y=x1/2 的圖象,了解它們的變化情況。

      3. 結合二次函數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了解函數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系.根據具體函數的圖象,能夠借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了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間的增長差異;結合實例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數模型,了解函數模型的廣泛應用。

      4. 利用實物模型、計算機軟件觀察大量空間圖形,認識柱、錐、臺、球及其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征,并能運用這些特征描述現實生活中簡單物體的結構。能畫出簡單空間圖形(長方體、球、圓柱、圓錐、棱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視圖,能識別上述的三視圖所表示的立體模型,會使用材料(如紙板)制作模型,會用斜二側法畫出它們的直觀圖。通過觀察用兩種方法(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畫出的視圖與直觀圖,了解空間圖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實習作業,如畫出某些建筑的視圖與直觀圖(在不影響圖形特征的基礎上,尺寸、線條等不作嚴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錐、臺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不要求記憶公式)。

      5以長方體為載體,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認識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通過對大量圖形的觀察、實驗、操作和說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質。學會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表述幾何對象的位置關系,體驗公理化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并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推理論證及應用問題.

      6.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結合具體圖形,探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經歷用代數方法刻畫直線斜率的過程,掌握過兩點的直線斜率的計算公式。能根據斜率判定兩條直線平行或垂直。根據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兩點式及一般式),體會斜截式與一次函數的關系。能用解方程組的方法求兩直線的交點坐標。探索并掌握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會求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四.教學措施和活動

       1. 加強集體備課與個人學習,個人要加強自我學習和養成解數學題的習慣,提高個人專業素養和教學基本功。

      2、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與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高中數學新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課程教學基本程序,掌握新課程教學常規策略,立足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5、要深刻理解領悟新教材的立意進行教學,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難度。

      五.教學時間大致安排

       集合與函數概念 13

      基本初等函數 15

      函數的應用 8

      空間幾何體 8

      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10

      直線與方程 9

      圓與方程 9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

      二、學情分析及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沖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高考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

      三、具體措施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著眼于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于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局,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局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通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讓學生通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抓好尖子生與后進生的輔導工作,提前展開數學奧競選拔和數學基礎輔導。

      (6)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注意運用投影儀、電腦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高一上冊數學教學教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簽、發展、創新之間的關系,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如下特點:

      1.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習激情.

      2.問題性: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3.科學性與思想性:通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系與啟發,強調類比、化歸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時代性與應用性:以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加強數學活動,發展應用意識.

      三、高一上冊數學教學教法分析:

      1.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沖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盡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四、學情分析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沖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

      五、高一上冊數學教學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復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于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系;加強復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高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2-24

    高一下數學教學計劃01-20

    九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2-31

    高一數學上冊圓的方程測試題08-03

    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計劃范文01-22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1-21

    最新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精選7篇)12-25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學計劃01-17

    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2-24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2-24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關于貓的網名女生可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