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格言演讲
關于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通用23篇)
日期:2023-03-16 04:24:5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關于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通用2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
为你推荐:
  • 堅強女人的說說致自
  • 關于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通用2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通用23篇)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

      月光長長,長至故里;繁花之中,清輝冷照,孤影伶仃。這是每一位游子內心的映照,平日如此,何況月圓?唯有千里重山之外傳來的茶盞中沉浮的葉片能夠聊以慰藉罷了。

      每一位離家在外的游子都免不了思鄉。鄉,自然是故鄉,然而何為故鄉?吾心安處是吾鄉。若世上有一物能無條件的讓游子心安,想必唯有——親人。

      有親人的土地便是故鄉。即便這片土地繁花似錦,若沒有了心中的掛念,沒有了在這土地之上歷經過的人和事,那么這片土地終會成為過眼云煙。而故鄉,擁有親人,擁有記憶。“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親人的存在為這片土地添上了一層月色,同樣的月亮,在記憶中唯有故鄉看見過的最是明亮。平日如此,何況月圓?無怪乎蘇軾也在詞中常常思念故鄉,思念父親,兄弟。故鄉的月亮之所以最明亮,是因為親人的存在,因此,有親則為鄉便能解釋了杜甫詩中的“月是故鄉明。”

      親人是華夏子女心頭上最溫柔也最溫暖的一處。不比于人們對周圍事物的挑剔,也不比乎旁人對自己的諸多評論,記憶中的親人,是如李清照筆下“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里,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是否擁有“淺碧深紅色”的美好,你無須這些,在親人心中,都是最美好的。唯有親人會對我們抱以這樣純粹的情感,這樣想來,也唯有親人擔得起我們與故鄉的聯系。

      親人是生命中不可輕舍的,親人也聯系了故鄉。中秋月圓是思念故鄉的一天,高掛的圓月寄托了對故鄉的情感。然而,何須月圓?有親人在的地方,就是故鄉。

      《兒行千里》中記敘了許多游子與故鄉中親人的故事和情感,句句誠懇,牽腸掛肚。其中有一句描述親人的話,“情之厚如斯,恐百世不可還!”不過十余字,道破親人。而侯孝賢導演的《山河故人》中,遠洋之外仍保有的地道鄉音,便是對故鄉最深的眷戀。王家衛鏡頭之下的支離破碎中寄托的對香港八九十年代對未來的不確定又何嘗不是因為海峽對岸的親人,對故鄉的懷念和憧憬呢?

      我們總把距離看的太遠,總以為離了故鄉,故鄉便成了故土,可卻忘了,有親人在的地方,就是故鄉。當下快遞發展的科技大大縮短了距離,這便是我們在這大數據時代中,最深的眷戀。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2

      八月十五月兒圓,轉眼間,中秋節就來臨了。在這樣的日子里,大家總是在心里。總是會不自覺的想起自己曾經在家的日子,我也一樣不例外。

      還記的那個小時候的日子,雖然當時的自己常常會被學習中的難題困擾,總是會應為年齡小而被長輩們戲弄,但是,在回憶中,拿真是一段美好又無憂的日子。

      而在那時候,中秋節也是非常熱鬧的,每每到了這一天,家中的親人們,都像不知多久商量好了一樣,各自出發拜訪。而我們,也會隨著家人的潮流,向著叔叔或者伯伯家中走去。但是,最后無論我們是從哪里出發,經過了哪些地方,我們的終點都未曾變過,那就是爺爺居住的老家。

      我們家中的人雖然都住得很遠,但是每到這天,還是不忘回到這里,帶著各的趣事,坐在一起吃個飯,在晚飯后,一起賞月。而我們那個時候都還是些小毛孩子,平常不怎么回來的老家,對我們來說是個寬闊又新鮮的地方,大家聚集在一起,就能消磨掉一天的時光。

      真是懷念那段日子,那時的月亮,還牢牢的記在我的心里,小時候大人們說的神話和習俗也已經成了我對中秋的美好回憶。但是現在,作為一名求學的學子,我踏在遠離家鄉的土地上,忙碌的學習讓我沒有機會再及時的回到家中。但是城市的燈光卻將夜照耀的過于明亮,甚至已經讓我們看不見月亮的模樣。商場中的月餅雖然五花八門,但是卻也再沒嘗出團圓的滋味。但是我知道,在遠處的其他地方,我的親人們也一定會看到一輪明月,一定在平常這熟悉的月餅!

      中秋,是個團圓的時候,現在不能趕回去團聚,著實有些遺憾。但是,我們都明白,也都知道,在這里一天,我們家中該有著怎樣的行動,會有著怎樣的習俗。雖然現在的我們沒有辦法趕過去,但是我知道,在不遠后的未來,在我們努力的度過了這段成長之后,我們會在中秋再次來臨之時,撿起過去記憶中遺留的東西,就像我們的父母長輩一樣,再次從我們的路線中出發、相聚,最后團圓!在這團圓的節日,我們家族一定能再次共賞明月。

      今年的中秋雖然沒有賞到漂亮的月色,但是,有家中親人的祝福和掛念,就已經足夠了。在今后努力成長了之后,我一定會再次回到家中,用自己的雙眼,去再看看那兒時的月。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3

      中秋節即將來臨,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又要放假了,有誰不開心呢?那天下午剛放學,母親就騎著車,帶著我趕集了。剛出校門口沒多遠,就看到街道兩旁人們大包小包的提著。走進菜市場,我簡直驚呆了,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好像擠得都沒我容身之地了,這節日,真是熱鬧啊!買完菜后,母親又帶著我來到超市,原本柜臺旁一層又一層的月餅,不一會兒,全被顧客們搶了個統光。終于把要買的東西都緊緊地抓在手里,生怕掉地,就不見影。還沒走到柜臺,這隊伍,還得排個半天呢!天漸漸黑了,終于輪到了我。走出超市,天還真要降下來似的。

      第二天早晨,母親特意讓我起得早,我也隨著母親一同起床,母親早已準備好了車,帶著我,還有那一籮籮菜來到外婆家。今天是中秋節,原來啊,是要這大家子一起吃個團圓飯。剛進門,就見外婆忙里忙外,跑東跑西的,鍋里正燒著香噴噴的菜。哦!母親是讓我來幫忙呀,接著,我就幫著外婆洗菜、燒飯……忙了一早上,終于忙完了,一看時間,還真快到中午了。走出廚房,我又驚呆了,今年頭一次這么熱鬧呢。阿姨、叔叔還有舅舅……這好多親戚都來了。我端著這讓人直流口水的飯菜準備上桌,只見弟弟眼睛直盯著桌上的菜,想動筷子了。外婆叫了一聲:“大家快吃吧,別等菜涼了。”大家這才開始吃了起來,那頓團圓飯吃得可真讓人回味無窮啊!

      到了傍晚,這也是我在中秋節最向往的時刻。中秋節的月景一向唯我獨愛。晚飯后,我急沖沖地跑到鄰居伙伴家,約了幾個人坐在露天草坪上,等候著這一輪圓月緩緩升起,大家都到齊了,我們拿著各自喜愛的月餅,邊吃邊聊著天,仰望天空時,只見天已漸漸暗淡下來。有幾顆稀稀的星星閃著明亮的眼睛,不一會兒,月亮似乎想透出隱約的亮光。起初,月光很淺很淺,溫柔得猶如一塊透明白紗籠罩大地。慢慢地,月光越來越亮,最后,一輪圓圓的明月像一個巨大的銀盤高高的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下,剎時天空如同白晝似的灑遍大地,大地一片明亮。我們的眼睛好像也閃著光芒,嘴里回味著月餅的味道,這景色,好美!

      這天下來,十月的中秋,可真讓人不得不迷戀在月景上啊!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4

      秋天,嫩嫩的季節,樹葉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濃濃的月份,桂花香飄中有著歡樂的氣氛。八月中秋,點綴著整個漫長而無生機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樹下,泡一壺好茶,在歡樂的氣氛里和親朋好友一起肆無忌憚得聊天,這就是故鄉八月中秋最美的時候了。 ,讓作文更輕松

      一年的中秋總在國慶節前后,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小孩,因為學校通常會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來一個特長假,那樣我們就可以盡情地玩了。大人們也很高興,因為可以跟家人好好團聚一下。所以,氣氛在不知不覺中融洽起來。中秋前,人們就開始忙了,為小孩買衣服,為祭祀祖宗而準備,為賞月買月餅、鞭炮,等等,都有。在故鄉,人們不會去買精裝的月餅,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買自己鄉人做的月餅,沒有裝飾得很漂亮,卻實惠,2元一塊,里面還有雞蛋。但盡管很便宜,在故鄉那片窮土地上,這算是奢侈的了。小時侯最喜歡吃這種月餅了,金黃色的誘惑,常常使我向媽媽懇求切給我吃。結果第二天喉嚨嘶啞,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經常會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著痛大聲喊,以欺騙爸媽喉嚨不痛了,后來在一次談話中得知媽媽那時是知道我喉嚨還痛的,但還是給我吃了。現在想來,覺得很好笑。在吃的時候,還經常為雞蛋的大小而和姐姐爭吵,最后通常被爸媽打,不歡而散。吃月餅好時,沒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沒有如同紳士般慢吞細嚼,這樣的吃法在村里會被人當另類――這小子給我裝起斯文了!通常我們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風度不風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風光。最后,咽著了,用手捂著喉嚨嚇轉,這時媽媽會給我端來茶水,讓我慢慢解渴,還拍著我的后背說:急什么啊!家里有沒有讓你給吃窮了。現在想來,大概是那時對月餅的渴望吧!畢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現在搬進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覺得對不住老鄉,后來回老家看時,發覺大家一樣,都被“時代的文明”所影響,也就不會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鄉在前幾天所積蓄的熱鬧才爆發出來。在早,小孩就穿著新衣服滿大街亂跑,早餐也沒有吃多少,因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著肚子去“吃大餐”。其實對與我們現在來說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對于那些孩子們就不一樣了,父母在這天不會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5

      我的故鄉在廣東,今年中秋,我回來了。

      趴在車窗上,想著中秋時的熱鬧,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中秋回家,以前都是過年才回一次。我盼望著,期待著。

      下了高速,打開車窗,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風迎面而來。我四周張望著,家鄉,變化的真大,許多矮矮的房子早已成了高樓,一棟又一棟整齊的排列著,鱗次櫛比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我們家的風格,雖然矮矮的,但屋外有一個小花園,房頂上的瓦片擺的整整齊齊,屋內,有四個房間,早上起來時屋頂還會有兩個小窗口,當早上太陽升起時,幾劍陽光透過蚊帳穿進來,講到這里,你就會覺得我們家頗有幾分像小別墅。

      有些樹木一到秋天葉子就會變黃,然后整一條街就被染黃了,但是廣東這邊不一樣,一年四季都是綠的,綠的純真,綠的可愛,可能是因為我們廣東這邊的氣候變化小。

      今天中秋到了,一大早外邊就響起了持續不斷鞭炮聲,大伙兒都早早的起床,有的人開始準備好一些用來拜的東西,就當我出門時,屋外真的是一片紅,全部是鞭炮的碎片,家中的月餅似乎也多了幾盒,原來是早早就有人來做客呀!

      我跟爸爸來到了菜市場,那個場面可非同一般,人山人海,幾乎全村的人都匯聚在了這里,有的來買貢品,有的人買面料,有的人在和別人寒暄一下,我和爸爸買好了東西,回了家。接下來,媽媽就辛苦了。

      到了下午,我們要拜祖宗,擺好貢品,點好香,拜了起來。

      到了晚上,月亮慢慢的升起,從云朵里探出頭來,月光像輕紗般披在大地上,使星空更加璀璨,這時媽媽和奶奶準備好了月餅和水果,放在天井的桌子上,襯微弱的燭光,一邊賞著月,一邊喝著茶,一邊品嘗著香甜的月餅,因為我是第一次中秋回故鄉,這一切對我來說都非常的陌生,卻讓我難以忘懷。

      這就是我故鄉的中秋。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6

      去年農歷八月十五放假的時候,我們全家、爺爺、奶奶,和兩個姑姑全家回了一趟“大老家”。

      雖然只有三天,但是很開心,第一天:我爸爸老家的三姑六婆、叔叔、嬸嬸,去離老家一里地遠的地方去吃水席,水席是上一個菜再上一個湯上的。到了地方大人們在互相問候,小孩子們當然不用像大人一樣互相問候,我給小孩子都編上號,直接稱呼:1號、2號、3號…… 該吃飯了,大家都坐在飯桌前開始吃飯。這時,我瞟了瞟這個屋子,天哪!屋子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屋子,寬大約十五米,長大約三十多米,好大呀。我還看到一個角落里一張一平方米地方桌上面,放的全部是酒水、飲料,我情不自禁的吐了吐舌頭。

      上菜了“第一道炸小黃魚”,服務員阿姨輕聲說道,緊跟著是一個大碗的湯,我嘗了一口,好辣!我趕緊去倒了一杯青蘋果味的“美年達”。天哪,我的樂樂妹妹已咕嘟咕嘟喝兩大杯了!我把也加緊吧,我把“美年達、可口可樂、雪碧、鮮橙多混在一起喝,啊!好喝!我喝飽了,已經不想再吃飯了。我高聲喊:”1號、2號、3號……玩老鷹抓小雞了“。”好“,1號先答應了。等我們玩累了,大人們也說夠、吃夠了,爺爺口齒不清的喊:”買……單“!奶奶看到爺爺喝醉了,就對我們說:”去去去,到外面去玩,待會回家吃月餅。“我們小孩們就乘著二姑夫的車先回家了。大家都到家了,奶奶把月餅分成12份,我被飲料水席都灌飽了,剛剛想溜走,被二姑攔住了,我被她逼著吃完了我的那份月餅。

      第二天晚上,我們去抓螢火蟲。樂樂妹妹負責找螢火蟲,找到后讓二姑去抓,我負責給螢火蟲造一個房子。二姑很快就抓了一只螢火蟲,我和妹妹爭著去看肥肥胖胖的螢火蟲,我們把螢火蟲放在石臺階上,我湊近看見螢火蟲的肚子下面有無數個發光的小圓點。我趕快去屋子里找來了一個塑料糖盒,我用錘子在糖盒頂上砸開了一個洞,讓螢火蟲呼吸。我拿著盒子回來的時候,聽到妹妹大聲說:”螢火蟲的頭怎么垂了下來?“我想螢火蟲一定是想媽媽了,最后通過我和妹妹的協商把螢火蟲放走了。小螢火蟲回家找媽媽了,我們也該回去睡覺了。

      第三天早上,我和妹妹洗漱完畢便下樓吃早飯,狼吞虎咽的吃完飯后,爸爸就開著車帶著我們去姑奶奶家串門。到了姑奶奶家,一進門一條小黑狗對我們狂吠不止,我害怕地直往身后躲,幸好這時候姑奶奶出來了迎接我們,把小黑狗踢了一下,它就不叫了。在姑奶奶的指引下,我們爬上了曬玉米的房頂,”哇,好多玉米!“我們脫了鞋踩在玉米棒上,感覺腳下像踩著風火輪,我們玩起了玉米大戰,把玉米平均分開,相互砸向對方。別人聽到我們的戰斗聲都好奇的爬上房頂一看究竟,玩的人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大姑父……都加入進來了。最后玉米都是”傷痕累累“,我們玩的很開心。

      ”大老家“的中秋節比城市的中秋節熱鬧、好玩、快樂、有趣多了。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7

      喜歡中秋,因為她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久。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

      中秋節了,想起小時的情景,忽然想說點和中秋有關的事情,在我的腦海里,在我內心里,中秋節除了收獲、月餅、團圓和思念,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活動,那就是:打火把。

      在我的家鄉,中秋節又叫火把節。中秋之夜打火把游鄉,是為紀念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相傳韓山童、劉福通組織農民起義,各地紛紛舉火把響應,首克潁州。時有童謠:“滿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無一人,紅巾軍席上坐。”之后不久,潁州民間每至中秋節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紅巾軍,用秫秸、葵秸裹以稻草,到野外燃,搖來搖去,待燃盡返,當地習稱“撂火把子”。

      記得我小時候,火把是用麻秸扎起來的,兩到三米長。簡單點的,就是一捆麻秸中間加點稻草,綁起來。講究點的,就把麻秸用煤油泡下,這樣更耐燒。調皮點的,通常是大點的孩子,還在火把里加上編炮,燒著燒著可以炸一下。每每中秋吃了晚飯,月上柳梢后,大家便陸續的走出家門,當然,孩子是主力軍。村東的河邊和壩堤是大家活動的天然舞臺。月光下這么一群活波可愛的孩子們在盡情的歡樂,手里的一個個火把像點點的星星,聚在一起又是一條綿延的火龍。涼爽的秋風輕撫著孩子們的臉龐,大伙們舉著長長的火把,揮舞著,奔跑著,歌唱著,快樂著,歡笑聲回旋在壩堤上,田野里,仿佛一曲跳動的樂章。我想城市里的孩子或許無法理解那種興奮和愉悅,那種簡單淳樸的快樂。

      想想我好象已經很久沒有回家過中秋了,思念家人,思念家鄉的火把……前幾天問父親家那邊還有人打火把嗎,父親說,現在的小孩子少了,孩子們要不在外面讀書要不就已經出去打工了。已經沒有幾個打火把了。那蔓延的火龍便成了我美麗且不曾忘卻的記憶……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8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一度的中秋,在“盼星星盼月亮”的急切切等待中盼來了。可遺憾的是,并沒有等到那一輪皎皎圓月。天,黑漆漆一片,有如“黑云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前兩天,天還出奇的熱,晚上也是皓月當空,我滿以為今年的中秋定能和一輪期許的明月相逢,但天公不作美,只能與它擦肩而過了。“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嘴里咀嚼著一塊干枯掉渣的月餅,聞著院中撲鼻而來的桂花之香,心里幻想著“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意境,情不自禁在詩意中暢游那個幻想的中秋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中國的傳統節日琳瑯滿目,但最富有詩意最富有激情的莫過于中秋了。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騷人離客都對中秋情有獨鐘,面對中秋之月,都會激起他們詠哦之熱情,會寄情中秋,歌懷詠志,思念親人。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符號”,而中秋的文化符號當然就是“月餅”了。月餅,以圓形作為意向表征。圓,即為團圓之意。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月圓,象征與親人團聚,團聚不得,便會將思念托付明月,寄情山水,傳達那份刻骨銘心的思鄉之情、思親之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都是這份刻骨銘心的思鄉思親情結表達。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夜深人靜,精美的云母屏風放在榻前,燭光暗淡,屏風上的燭影隨著夜深越來越暗。女主人久久沒有睡意,獨自來到庭中偷偷仰望天空。但天已至拂曉,長長的銀河逐漸西移,晨星早已出現在東方的天際中漸漸隱沉。女主人是否后悔偷吃了不老的靈丹妙藥?只有碧海青天才能鑒證女主人每夜的“清心寡欲”之心。女主人的思念之情躍然紙上,該是怎樣的活靈活現而又淋漓盡致?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有人說,在繁華的大都市里,看不到明月,因為明月已被城里人關在了簾外。在鄉下,在皓月當空的村莊,人們都會輪流集聚在各家各戶的院子里,在月下嗑著瓜子,抽著香煙,以茶代酒扯扯散白、敘敘鄉情、聽聽鄉音。

      而在大都市里,從早到晚,人們各自開自家的門,各自關自家的門,即便是門對門的鄰居,也從不串門,形同陌路,最多見面打聲招呼、泯然一笑。各自的門緊閉著,各自的窗緊關著,就連窗簾也拉得不留一絲縫隙,好像生怕有人“偷窺”。雖然“何處春江無明月”,但城里的明月何曾照進過城里人的門,何曾照進過城里人的窗?

      在燈火輝煌的中秋之夜,城里人不妨悄悄把燈關上,敞開門窗,然后雙手合一,虔誠地將月光請進門來,請進窗來,讓流水般的月光灑進你的門窗,讓月光肆意在各自家里逗留一晚,不要再讓它獨自遙守蒼穹。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亦或學學鄉下,邀三五好友,聚一二鄰居,走出戶外,在花前月下,亦或以茶代酒,亦或把酒暢歡,敘敘友情,聊聊公干,不再躲在封閉的屋子里“發說說”、“曬微博”、“搶紅包”、“刷朋友圈”,卸下“手機控”的盔甲,回歸自然,回歸自我,與大地同在,與明月同在,豈不快哉?“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如果你有如此大氣磅礴之情懷、寬廣遼闊之胸境,還有什么困境能將你難倒?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明月,但每個人最愛的還是故鄉那輪明月,因為故鄉的明月最明亮,也最為清澈。故鄉的明月儲藏著兒時童年的記憶,故鄉的明月照亮了故鄉的山故鄉的水,也照亮了我們隨時回家的路,就像蘇東坡說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故鄉明月的蹤跡我們始終是知根知底的。

      而在我的記憶里,每當看到碧海青天中那輪明月,我就會想起兒時那首“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提笆簍”的兒歌。這首兒歌伴隨著我兒時的成長,也見證著兒時的樂趣。那時,每當仰望故鄉那輪明月,我就會用一根長長的竹竿,攪合池塘里荷花下那輪和天上一樣的明月,看見荷花下的明月被我攪合得支離破碎,我就會樂不可支。有時,也伸手去撈池塘里的明月,但池塘里的明月卻總跟我躲著迷藏,從不讓我抓著,至此還嚎啕大哭了幾回,惹得大人們都哭笑不得。

      今夜,我沒有看見天空那輪皓月,但我依然想念著故鄉那輪從大山下升起,又從大山中落下的明月。“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山風吹酒醒,秋入夜燈涼。萬事已華發,百年多異鄉。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不管我身在何處,不管我年少還是年老,不管是中秋還是平時,故鄉的明月始終是我敘不完的舊,戀不完的情,忘不了的悲,斷不了的根。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9

      今天是月圓之夜,是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早早的吃完大餐,不約而同的走到陽臺上。我們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媽媽端來一盤盤月餅有的月餅五顏六色:黃的、綠的、紅的、白的、紫的。各種口味也不同:豆沙的、蛋黃的、芝麻的、五仁的、冰糖的、棗泥的各式各樣應有盡有。?絢麗的禮花請出了今天的主角——月亮,它從樹梢中緩緩升起,顯得那樣高貴、典雅。它披著銀紗,邁著輕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夜空,將它的美麗展示給人們。它是純潔的象征,天使的靈魂,華麗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銀,金似一顆明珠。它璀燦奪目,將柔和的月光灑向人間,真是秋月似水啊!它的美麗令我神思萬里。整個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銀色的海洋里。月光穿過了云朵,將光輝灑在了馬路上,馬路就好像是用銀子鋪成似的。它還將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風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我看著高高在上的月亮?想起了我曾經學過的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啊!有多少游子還遠在他鄉。不知他們看著皎潔的月光是否回思念起他的家人他的故鄉。不知他們是否正在品嘗著故鄉的菜肴故鄉的月餅。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們思念什么?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

      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遠方的親人團圓。這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么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團圓”的象征節日。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0

      小時候舉頭望明月,長大了低頭思故鄉,現在學業忙碌,再也無法回到那日思夜想的故鄉,然而思緒卻常常飄回故鄉,飄回故鄉的中秋……

      故鄉的月餅大大的,圓圓的,還有點兒扁,活像那掛在天空中的那輪明月,那月餅上滿是脆脆的殼,咬一口還會掉碎塊,里頭的餡卻是紅豆沙,綠豆沙,芝麻之類的,咬一口滿嘴清香,且餅薄料足,吃下一個月餅后都不想吃飯了。

      過中秋時,家人與鄰居,親戚間常互贈月餅,如今身在他鄉,送月餅的習俗雖同。可故鄉贈月餅總是油紙包好,里頭裝上十來個,能供別人吃好多天,這兒卻是盒子大,月餅小,一個大禮盒,只能裝上五六塊小小的月餅,味道更是與故鄉大不相同,什么椰果,草莓,蛋黃,雖然好吃,卻又少了一份故鄉的樸素。且一盒月餅往往一晚上就吃完了。

      在故鄉送月餅的油紙里,往往還會包上一副小小的連環畫。畫著桃園三結義等典故。我們家收到月餅時,我便會去把畫討來,去和伙伴們一同閱讀賞玩,好不快樂。

      在故鄉的中秋,望月也是一個有趣的習俗,每到中秋之夜,我們便會在陽臺上鋪個涼席,一家人一起在那睡。有時奶奶會給我講月亮的故事,講《吳剛伐桂》,講月亮上的廣寒宮,玉兔和嫦娥,奶奶講著,我便回望著月亮,呆呆出神。有時爸爸會給我講天上的星星:“那是北極星,旁邊的是北斗星,就是那些像把勺子的……”

      而現在,因為環境不好,天上的星星幾乎都不會出現,而月亮則孤獨在空中閃閃發亮,看著空中那孤獨的月亮,心中的愁意,竟油然而生……

      如今,故鄉已離我遠去,故鄉的中秋更加消失在了我們的生活中。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才能再次見到故鄉的月亮,品味那故鄉的中秋啊!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1

      月兒悄悄爬上了樹梢,傾瀉著大地,透過窗欞,也灑下了滿屋的光。又是一年中秋之夜,明月如水流淌,清風暗送秋波,遙望天空,星疏月明,萬里無云,格外晴朗。悠然產生“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惆悵。月明之夜,思念又回到了那遙遠的從前·······

      兒時,每到農歷的八月十五,生產隊里都要休息一天,盡管是秋收繁忙的黃金季節,這年中秋,我們這個二百多人的小村子,隊里給殺了一條牛,全隊社員都熱熱鬧鬧分上了鮮美的牛肉。那場面,不亞于召開一個小型的交流會,大家有說有笑各自把牛肉拿回了家。

      準備著中午的美餐。下午,母親和姐姐在家里就烙起了月餅。我看到她們一會兒和面,一會兒弄糖,一會兒弄餡兒,忙得不可開交。弟弟哪也不走,就守在鍋旁……直到月上枝頭,母親終于叫我們了,回家吃月餅了,我高興的一蹦一跳,從早上盼到現在了,真感到除了過大年,就屬今天快樂了。我們一家人圍著月餅坐成了一個大圓,父親說,先不要動,月餅和西瓜要先敬給月亮吃。

      于是哥哥把西瓜切成了兩大塊,和五六個月餅放在了鍋蓋上,端在了屋外南房的屋頂上。月光如水,月大入盤,它靜靜的凝視這我們的貢品,或許在享受著西瓜月餅的美味……祭奠了月亮,我們才開始吃了,那時的月餅真香啊,我拿起一塊仔細端詳,母親用梳子在月餅上扎上了字,還壓上了美麗的圖案。烙的火候又適中,這餅看起來很精致,一股濃濃的香氣直撲我的鼻孔,

      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哥哥姐姐弟弟也是狼吞虎咽的樣子……父親母親看著我們,笑得滿面春風,大家吃著月餅西瓜,聽著母親講述著一個個神話故事······什么的嫦娥奔月呀、什么的后羿射日呀、什么的女媧補天呀,什么的牛郎織女呀……

      總之天空中這些帶著神話色彩的故事,凄美動人,我聽得如醉如癡。看著月亮中隱隱的樹木假山,天真的問母親,月亮上嫦娥玉兔還在嗎,吳剛不是砍倒了桂樹了嗎,咋還能看到有桂樹的影子……

      如詩如畫的夜晚,我們依偎在父母的身旁,看著流星劃破夜空,想象著廣寒宮的凄冷,是否嫦娥還在“起舞弄清影”呢?母親哼著小曲,我們昏昏欲睡,可她臉上掛著微笑,父親一天的疲憊也蕩然無存了,一個人喝著家中僅有的半瓶白酒……

      時過境遷,父母的音容依然清晰,可那熟悉的身影卻早已遠去,長大了,出去了,留在記憶里的是父母的身影;老屋的綠樹;中秋的一輪明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這樣的秋夜,我反復淺吟著杜甫的詩,體會著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一輪明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2

      前兩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珍貴的禮物》,深有感觸。作者的外婆從法國巴黎來看望她和媽媽,還帶了許多禮物送給作者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當她外婆要走的時候,作者和院子里的小朋友都絞盡腦汁要送什么禮物給外婆。小朋友送的都是自家故鄉的特產,而作者卻送了一盒泥土給外婆,外婆見了,兩行淚水撲簌簌地流下來,說這是最珍貴的禮物。

      讀到這里我很奇怪,泥土有什么珍貴的呢?作者怎么會把泥土放進精致的小儲蓄箱,蓋上白布并上鎖呢?外婆見了又怎么會流下熱淚呢?我帶著這個疑難去問老師。老師聽后,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

      a國想去侵略b國,但不敢輕舉妄動,于是先派人帶了許多禮物,去探聽虛實。對方已覺察到來訪者的企圖,但仍然非常熱情地招待他們,并且回送了許多珍貴的禮物給來訪者帶回去。正當他們要上船時,送行的人們取出很多雙新鞋子,請來訪者們換上。那些人都很奇怪地問:“這鞋還好好的,為什么要換新的呢?”送行的官員回答說:“我們不容許別國的人帶走我們的一點泥土……”聽了這話,a國只好打消了侵略的念頭。

      聽了這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我開始領會作者送泥土給外婆的含意和外婆流淚的原因。是啊,泥土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很不起眼、很普通的。但對于居住在國外的外婆來說卻是最珍貴的,這片曾生她養她的故土曾經伴她走留下的卻是她對故土的無盡思念和眷戀。

      是的,人是故鄉親,難忘那濃濃的鄉音;月是故鄉明,對故鄉的情意是永恒不變的。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3

      故鄉,總有一種難回去的膽怯,總有象學生見到老師那樣的不自信。可你總是敞開博大的胸懷,期待著你的兒女早早踏上這片土地,把你煥然一新。然而,我們又是那么的內疚,又是那么的慚愧。你養育我們走出大山,讀書、當兵、參加工作一幌幾十年,你還是那樣,用你的芳香,迎接孩子的歸來。沒有抱怨,沒有索取,只有那溫柔憨厚的張張笑臉,讓你的孩子無地自容。

      故鄉,我沒有回報你的養育之恩,讓我夜夜難眠,怎么也無法忘記那些破舊的小屋,辛勤勞作的山里人,長滿死繭的雙手,歲寒雕刻的面頰。那些難以開墾的土地,世世代代的貧窮。一次次生離死別,一次次心膽俱裂。山川變成了果園,窮鄉僻壤變成魚米之鄉。那是一代人的奮斗,一代人的犧牲付出的代價呀!

      故鄉,今夜讓我無眠,眺望遠方的皓月,也是中秋月圓時,你的孩子還在為生存而打拼,還在為攢下足夠的錢而忙碌。等到那一天,回到你的懷抱,孝敬父母,改變家鄉,讓山里人過上城里人過的日子。

      故鄉,你的兒女不知怎樣回報,他用智慧和勇敢在商海中搏擊,在苦難中前行。沒有放棄,沒有停步,去創造新的奇跡,回報祖國,報答故鄉的養育之恩。

      此刻,中秋賞月的人們笑聲陣陣,酒懷叮當!月白風清,桂花飄香。美酒醉倒思鄉的游子,醉倒事業受挫的男兒,醉出滿面愁絲的牽掛。

      故鄉啊!我回來了,帶著滿滿的自信,帶著故鄉的期待,回到生我,養我的鄉土,回到故鄉母親的懷中!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4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轉眼九月,中秋將至。我停下匆匆的步伐,望著眼前繁盛的桂花樹。又一陣微涼的西風拂過桂樹碧綠的枝椏,朦朧間仿佛仙子飄飄然甩袖下凡,袖稍拂下一樹金黃的碎花,在絲絲縷縷香氣中,也拂開了我記憶的舊窗,難以合上。

      在桂花樹沙沙的低吟聲中,我的思緒漸漸飄遠,一如當年的嫦娥仙子悠然飄上九霄,而我,飄回了童年居住的地方——那個散發著濃郁鄉情的故地,飄回了幼時的中秋時節——那些幸福又熱烈的日子。

      在我故鄉,中秋的“預熱”早在節日到來的前幾天就已熱熱鬧鬧地開始。鄰里鄉親們總三五成群地小聚,聊著一年的收成,談著中秋要準備的小菜,一片溫馨美好。

      清早,隨著一聲震耳的沖天炮,村莊的寧靜被打破了。我從夢中醒來時,迷迷糊糊就已聽見外婆清洗碗碟的聲響。

      下樓吃過早飯后,我興致勃勃地蹲在矮桌邊看著外婆做月餅。頭發花白的外婆邊抹額頭的汗珠邊撐著腰坐下,我抬頭望向外婆,她那蒼老的臉龐已爬滿條條蚯蚓狀深紋,早已不復往日的青春風貌。歲月的滄桑浸染了外婆的身體,卻沒能侵蝕外婆的心靈。可愛的老人用枯瘦的手麻利地挽起袖管,手指輕撫面團,有些渾濁的眼中卻藏不住歡喜雀躍,只見她用力抓起面團,使勁地揉搓著,仿佛陶瓷藝術家在用心制作工藝品。一會兒,混合著桂花與青草香氣的面團便被放在一邊靜靜等候蛻變。

      在這段時間里,外婆一刻也停不下來,殺雞揀菜這些繁忙的活兒仿佛烙在了外婆生命中,使她樂在其中。

      這邊雞鴨鵝的吵鬧剛過,那雙飽經風霜的手卻已浸沒在飄著菜葉的井水中。那是一雙極靈巧的手,它們刷的一下剪斷菜根,飛快地掐去黃葉,揉盡泥沙。碧綠的菜葉飛舞其中,猶如溪水撫過青苔,十指翻飛間,一把把鮮嫩的青菜便裝入盆中,僅剩黃葉浮于水上。

      很快,白天便在喧鬧中度過。到了傍晚,天氣漸涼。天空泛上深藍,悠遠的天幕中綴滿魚鱗般的云片,一輪極清朗的月毫無遮攔地掛在當空,渾圓的如同月餅中的蛋黃。

      外婆在院中擺上小桌,端出一盆金黃香濃的月餅,誘人的味道引得前屋的孩子頻頻探首。我躺在外婆搬出的搖椅中,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邊回味唇齒間的美味,邊聽外婆講過去的事兒,轉眼便在皎潔的月光下甜甜入夢。

      又是一陣桂花香,將我從回憶中驚醒,仿佛做了一場悠遠而深刻的夢,一如當年東坡飄飄然入那瓊樓玉宇之中。如今,中秋又至,但故鄉過去那些熱鬧的日子隨著一戶戶村民的離去也不再有了。盡管有失落,但在中秋前夕再次憶及過去的美好時光,我仍倍感溫暖。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5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又到了。一大清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超市買了許多菜和月餅,然后,我們就回老家了。

      一路上,我問媽媽:“媽媽,什么是中秋節?”媽媽說:“就是家家戶戶都團圓在一起過節的意思。”我點點頭,可是心里卻不太了解。到了老家,爺爺奶奶見了我們,心里樂開了花。

      過了一會兒,我們一家人忙著做飯。爺爺奶奶負責炒菜,我和爸爸媽媽負責做藕餅。我的“工作”就是把藕認真地洗一遍,再抹點鹽--媽媽說抹些鹽在藕上,切成的藕片才不會斷。之后,我又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學包了幾個藕餅。媽媽把包好的藕餅放到油鍋里去煎,一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放在嘴里,啊!真香呀!晚上,月亮悄悄地升了起來,今夜的月亮顯得格外圓,格外亮。我們一家人便開始忙著拜月神了,在外面放上一張小桌子,擺上蘋果、月餅、柿子……再擺好香爐,點燃一炷香。

      開始放煙火了,一簇簇煙火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旋轉的花兒……紅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非常好看!此時的月亮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空中,照亮了整個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大地全裹在了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我們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一家人開心極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老家。一路上,涼風陣陣,感覺有點冷,我似乎嘗到了秋風的滋味。我終于明白了:中秋節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一起賞月,一起吃月餅,永不分離……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6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盼望著過節,故鄉最受重視的節日就是春節和中秋節了。在這兩個節日里,孩子們總是最開心的,大人忙忙碌碌地準備各種東西,而小孩只負責玩,好不開心。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月餅的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鐘。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在故鄉過中秋了,故鄉的中秋在我的印象中總是最美好的。雖然現在市場上月餅多種多樣,玲瑯滿目,但是我還是覺得媽媽做的月餅才是最香最甜的,那是故鄉的味道啊!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7

      一眨眼,二十年過去了,連我都不可思議。我居然在遠離家鄉的、豪華的法國呆了十年。中秋佳節,面對豐盛的晚餐、望著圓圓的明月,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家鄉,想起了家鄉的明月。

      記得十年前的中秋節我們一家非常熱鬧,也可以說是合家大團圓。那天晚上外公、外婆、舅舅一家、姨媽一家、阿姨一家以及我家歡聚一堂共度中秋佳節。那晚的菜非常豐盛,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雞腿、白切雞等。吃飯的時候大家一起開懷暢談,外公外婆開心的笑不攏嘴;舅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笑來笑來的,好象被人點了笑穴一樣;六歲的表弟更加可愛,他一邊吃雞腿,一邊說好吃好吃,一邊向我們扮著鬼臉。那一天,天氣晴朗,非常適宜郊游、賞月等戶外活動。我們一家人到中州公園賞月,來中州公園賞月的人很多,有老有少。沿著環洲游布道一路走去,經過合歡林繞過猴山、兒童樂園、觀魚池等。每到一處那個地方都會留下我們的歡聲笑語。那個中秋節我過的非常快樂。

      “丁零零,丁零零……”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這時我更加了解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含義。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8

      又到中秋,想起小時候看過的電影《啊,搖籃》的插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塊月餅一片情啊……”在那樣艱苦的戰爭年代,護著馬背上的搖籃,老紅軍還不忘在中秋佳節為孩子做月餅,可以想見中秋這個傳統佳節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重要意義。蘇軾的《水調歌頭》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中“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均因此成為了千古絕唱。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古往今來一直延續了下來。小的時候對月餅無比向往,那是難得的零食,油紙包的月餅,一般十個一卷,黃蠟蠟的紙張,透出圓圓的油暈伴著饞人的香味。月餅外層的厚厚的外殼烘烤得脆脆的黃黃的,會簌簌掉下一些渣來,正面有印上去的紅色的圓圓的喜慶的圖案,下面是一張薄薄的油紙,被月餅的油脂暈成了透明的,饞嘴的孩子不小心就會把油紙吞下肚子。月餅的餡兒不外紅紅綠綠的人造果肉條,瓜子仁以及一些無法辨認的東西,不過吃著真是香香甜甜的,特別有飽脹的滿足感。小時候的月餅,個頭真是蠻大的,吃月餅一般不是每人一個,有時候和弟弟一人一半,偶然還和爸爸媽媽一起分食一個,因為吃到的不多,便更覺得美味。難得的美味舍不得一下子享用,往往在中秋過后,家中仍有藏在甕里的月餅,隔幾天得到父母的允許拿出一個細細品嘗。那時候的中秋,因為月餅的香甜成就了孩子解饞的夢想。

      改革開放后的一段時間,中國人剛剛富起來的年代,中秋佳節的月餅禮儀成為時尚,從粗陋的卷包一下子換成了漂亮的禮盒包裝,中秋時節,月餅成為每個單位的福利,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大街小巷,自行車的后座,汽車的后備箱色彩斑斕的月餅盒子、嫦娥姑娘的美麗倩影隨處可見,家家戶戶節前吃月餅,節后吃月餅,早飯吃月餅,餓了吃月餅,愛吃幾個就吃幾個,愛吃什么餡兒就吃什么餡兒。那時候的中秋,因為月餅的禮儀成就了人們送禮的時尚。

      長大以后才知道,小時候的月餅大多是蘇式月餅,因著簌簌掉渣的外殼;有著硬邦邦的外殼的廣式月餅是我在很多年之后才見到過的,因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交通的便利和商品的流通才有各地月餅的交流;小時候極難得見到的每個獨立包裝的薄薄的月餅,上海產的,相當于現在的老婆餅和老公餅,現在無論什么季節在超市都能買到了。

      今年的中秋照例勾起人們的月餅情結:商場都設了專柜,顯眼處擺滿了各式月餅禮盒,京式、廣式、蘇式、臺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等應有盡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等等味味俱全,只是月餅的個頭明顯細氣多了,禮盒里月餅的數量是次要的了,甚至還搭配了酒類、茶葉、小紀念品等等。如今不論季節,什么時候想吃月餅了就可以到超市選購,隨買隨吃,足夠新鮮。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今天,月餅只是中秋闔家團圓賞月感懷的一道必備小點而已,中秋吃月餅純粹為了應景,迎合對中秋的戀戀情結,選擇自己喜歡的餡兒小小的品嘗一下就可以了。適逢建國六十周年,又遇中秋,團圓的日子因為長假而充裕,團圓的話題因為國慶而豐富!這時候的中秋,必將因為國慶因為團圓而舉國歡騰!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19

      一輪銀光閃閃,圓圓的月兒,從故鄉小山村子東邊山崗,那天邊上緩緩地升起來了,兒時的小伙伴黑牛大聲的叫著說:“月亮大又圓,那是媽媽給我的月餅,吃起來,甜在口里,心里亮堂堂,就像這天空中的月光。”如是我們坐在大樹底下,守月兒的小伙伴們,就笑哈哈唱著歡樂的兒歌。回家吃那香甜的月餅去了。回想兒時的中秋節,像一只點燃的大紅燈籠,高高的掛在遠方思念的樹梢上。遠方的游子思念著故鄉,故鄉的月兒呀!她又明又亮!

      一陣大雨接著就是一陣狂風,過后,夏天那如火的炎熱,就偷偷溜走了,如是故鄉就迎來了,農民伯伯們盼望已久的秋收,秋天的故鄉大地啊!柔軟、潮濕,散發著淡淡的泥土清香,棉花地里棉花桃砸開了小嘴巴,露出一片片的白,田野里的稻谷點著頭,發出金燦燦的笑,路邊的'小草上掛滿了露珠兒,隨著天空中的星星閃爍,它們眨巴眨巴眼,倒映著淡淡的光,陶醉在這濃濃的豐收里,土地上仿佛飄動著一層輕紗般的薄霧。故鄉的中秋夜,就在這個時候到來了啊!她還散發著柔和的月光,這濃濃的月色融和在薄霧里,若明若暗,若有若無,此時此刻,我豫南的故鄉啊!宛如仙境,似夢幻,像一脈牽魂縈夢的深情……故鄉的中秋月兒圓,也圓了我濕潤的心!

      此時我站在城市的邊緣一角,望著那幽幽的明月,我敬愛的母親啊!您是否正站在家門前的老槐樹底下,眺望遠方,說著什么我也無從知道!我天堂里的父親啊!你是否聞到中秋節家里月餅淡淡的香?是啊!怎么能忘記,故鄉那葡萄樹下,搖擺的秋千架,度過了孩童時的快樂時光,還有父親那輕輕的咳嗽聲,有遠而近,他喚我們孩子來吃月餅時的情景,歷歷在目,記得父親拿著一塊月餅問我們:“知道為什么中秋節吃月餅嗎?”小妹妹說:“好吃。”父親問:“難道就只是好吃嗎?有沒有別的講頭。”妹妹搖搖頭,小眼睛一眨眨地說:“沒有。”父親指著天空的月亮問:“你看今天的月亮圓不圓?”妹妹天真地說:“又亮又圓。”父親說:“對了,月亮是圓的,月餅也是圓的,所以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節,在外的兒女都要在這一天回家與父母團聚,一起吃月餅。”我說:“我長大了過中秋節一定想著回家。”妹妹一邊跳著一邊說:“我給姥姥、姥爺、爸爸、媽媽買一個最大最大的月餅。一定回家過中秋節呀!”大家聽了,都高興地笑起來。此時父親那親切的叫聲還有熟悉的身影啊!如今一直在我腦海里回蕩!深秋故鄉的稻田啊,波光閃閃,黃燦燦掛著豐收的希望。星空下圍坐在院子里吃西瓜乘涼,沐浴在甘霖里,沁心迷人的清涼。往事一幕幕繞過歲月的輾轉,我敬愛的父親啊,此時你是否正看著月光下搖曳的,開著朵朵淡黃如花仙子一樣的絲瓜花,那長長的青青絲瓜啊,留著長長的懷念,父親離我們越來越遙遠,可是在我們孩子心里啊!思念父親的心卻越走越近。故鄉中秋月光光,月餅寄托了父子那濃濃的親情!

      歲月隨時光從指尖悄悄滑過,往事如夢,記憶如歌,縱隔海角天涯,隔不斷流水意,剪不斷相思情!花開花落,流水有意,微風蕩漾,在這靜溢的中秋月圓之夜,思念著的心啊!彼此遙遠相望,那是一種相思,是離別時,留下的滿腔熱血揉碎著的夢!思念的眼淚在夜里流淌。異鄉的親人啊,就讓我枕著這溫柔的月光,讓我們在夢里相見,在夢里擁抱著入眠。

      中秋夜色如水,月光朦朧,掬起一縷月光,舉起手中那酒杯,我想和所有的親人和朋友,邀請這月光,共同干一杯!和著自己親自寫的那小詩,"中秋月兒明",翩翩起舞吧!好想同朋友,相聚在中秋節的家門口,干杯我的親人和朋友!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20

      小時候在一個小縣城中長大,總盼著過節。中秋節是家鄉最重視的節日之一。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里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松。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的孩子。

      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寧靜的心境,一種深深的想往。后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故鄉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圓圓的蘋果,圓圓的葡萄。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著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正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空氣中彌漫的思念的味道,像淡淡的月光一樣悄無聲息地深深滲入人的心里,悠遠綿長。

      我喜歡故鄉中秋的田野。這時,遍野是金燦燦的稻子,微風吹過,稻海中蕩起金色的波浪,一陣陣稻香迎面撲來。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花也開了,人們都爭先去觀賞。秋天的花兒沒有春天的艷麗奪目,也沒有夏天的繁華氣象,秋天的花兒有一種雅致的節制,恰到好處。

      我喜歡故鄉中秋的果實。金色的陽光灑在奶奶家院子里,映紅了那棗樹上的“瑪瑙”。那一串串的大紅棗紅得奪目,給中秋節平添了幾分喜慶。果園里,還有紅彤彤的蘋果,黃橙橙的梨,紫瑩瑩的葡萄,到處充滿著豐收甘甜的氣息。

      故鄉的中秋節啊,是我記憶深處最甜美的夢!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21

      中秋,是一個美好的,團圓的,思念的節日。

      中秋夜,是一個祥和的,喜慶的,歡樂的夜晚。

      今年中秋節,和爸媽一起回到老家農村。

      在鄉下沒了城市里的繁華和喧鬧,恬靜的田園風光彌漫著秋收的氣息。在掛滿葡萄的院子里,奶奶端出盛滿梨子和蘋果的籮盤,橙黃的鴨梨和雪梨浸滿了老人多半年的春華秋實的甜蜜,一口下去,幸福的蜜汁浸潤著喉嚨。親人的家長里短、歡聲笑語充盈著院落,慢慢的充實了天空中月亮的臉,螢輝照著小院每個幸福的角落,蟋蟀拉著舒緩的樂章,蟬鳴和弦,蛙聲重唱。

      老人們絮叨著讓爸媽多注意身體,爸媽談著工作的見聞,我則仰頭看著天空中躲在云層中不肯露面的月亮,試圖將里面的吳剛和嫦娥看清楚,他們也是在慶祝團圓么,看那陰影婆娑,是他們舞著的英姿。

      家人半年的奔波勞苦,換來了短暫的相聚和幸福。聽著爸爸講外面的見聞,感覺人生是如此的精彩、刺激;摟著老爸的脖子,看著他頭上的白發,分明感受到爸爸的辛苦;為了讓家人有安穩的居所和生活,他到處奔波,即使遠在千里之外,為了家庭的團圓他也不辭勞苦的奔回來,使這短暫的幸福更加甜蜜和祥和。

      爸爸明天又要出發,去忙他的事業,看著他爽朗的表情,心里知道這短暫的相聚緩解了他多個月的勞累和奔波,自己在心里暗暗的囑咐自己好好學習,鍛煉身體,未來才對家庭有自己的貢獻。

      夜很晚了,爸爸站起來囑托大家回房休息,自己站起來仰頭看著圓圓的月亮,說了一句:“月是故鄉明啊”。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22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天是大團圓的日子。

      俗話說:“月是故鄉明。”在他鄉的游子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回家看看,看那年邁的老母親是否身體健康,看看家中的收成如何……我們家也不例外。

      吃過早飯,我們一家就帶上禮物開車回了老家。一進村口,就看到了爺爺、奶奶駐足等候的身影,我急忙下車跑了過去。到了家,一家人像往年一樣歡聚在一起,品月餅,談理想,共度佳節。這樣快樂熱鬧的節日,大家都是歡喜激動的,可是心里卻都牽掛著她——在哈爾濱求學的姑姑。

      “姑姑在哈爾濱還好嗎?她如果能回來給我講講那里的故事該多好,她如果能回來陪我玩該多好……”我看著豐盛的飯菜,想念起了姑姑,想起了每次吃飯都會給我講好多故事的姑姑,想起了每次回家都會陪我玩的姑姑。

      “這個味道霞最愛吃了,要是她在一定要給她嘗嘗,”奶奶一邊吃月餅一邊念叨,美味的飯菜掩蓋不住她對女兒的思念,“也不知道她在學校能不能吃到月餅,想不想家……”

      奶奶正念叨著,電話鈴卻響起來。電話里傳來姑姑急切的聲音:“媽,中秋節了,你們都還好嗎?”“好,大家都在呢!別擔心我們,好好學習呀!”“放心吧,媽媽,我們同學們一起過節,熱鬧著呢!”“哦,這就好!這就好!”

      有了姑姑的電話,大家的心情都更加高興了。在這樣一個“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特殊日子里,接到遠方親人的來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與歡悅呢?

      中秋節是快樂的象征,是團圓的象征,是幸福的象征。“月是故鄉明”,雖然還有很多人身在異鄉,不能和家人團聚,但他們都在彼此默默地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要大家心連在一起,不也是一種團聚嗎?幸福,有時候可以很簡單……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 篇23

      一大早,我便被窗外的一陣鳥叫聲吵醒了。“吱吱嘎,吱吱嘎,”兩只長著灰色大羽的鳥兒站在欒樹一串串紅紅的蒴果中間,忘情的叫著。

      這鳥兒的叫聲好耳熟,在我老家的院子里聽到的不就是這樣的叫聲么?難道這是故鄉的那些鳥兒嗎?再過一兩日,便是中秋節了。今年,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回老家過中秋節,而在城市里,中秋節只是微信里一種相互的問候。而這,更讓我懷念起老家的中秋節來。

      玉米在秋陽里日益飽滿成熟了。奶奶把玉米掰下來,晾曬在院子里。金黃的玉米一個個地鋪滿整個院子。早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玉米上,斑斑駁駁。看見滿院子的玉米,金黃燦爛,我歡喜的躺在上面,伸個懶腰。奶奶忙完地里的活兒,就開始張羅做月餅了。這時我便給奶奶當幫手,先把個兒大的,飽滿的花生、紅豆挑出來,然后把青絲、紅絲洗好備用。

      奶奶把餡做好后,就開始做面團了,先把面團搓成條,然后分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小面團,接著用搟面杖把小面團壓平,包上陷,最后用模具壓成月餅的形狀。我也來做月餅了,我包的是紅豆餡,因為我放的餡子太多了,把皮撐破了。奶奶說:“餡子要少一些,放在皮的中間,這樣餡子就不會漏出來了。”我照著奶奶說的試了試,果然成功了。月餅胚做好后,我們把月餅胚放進烤箱里烘烤,空氣里彌漫著一股香甜的月餅香味。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站在烤箱前,等著吃香噴噴的月餅了。

      奶奶見了,笑著說我太饞:“瞧,口水流出來了。”見我眼巴巴瞅著烤箱,又說:“你太心急了,饞丫頭,走,跟奶奶打棗去。”“打棗?”我聽了一蹦三尺高,屋外那搖曳著的紅彤彤的,透著油亮的脆棗兒,我早在心里惦念著啦。挎起小籃子,我一蹦一跳地跟在奶奶后面。只見奶奶拿了個拇指粗的竹竿,走到棗樹下。“這兒棗密實些。”奶奶看準了棗結得多的樹枝,邊說邊用竹竿使勁打了幾下。大紅棗像下雨一樣,“噼里啪啦”地掉下來,砸在地上,砸在籃子里,砸在我小小的背上。我顧不上疼,彎腰撿起棗來。撿一個,吃一個,吃上一口,嘎嘣脆,真是一甜甜到心里面。提著滿滿一籃棗兒回屋,月餅也已經烤好了。一個個金黃油亮,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我拿起一個,一口咬下去,花生的香酥夾著青紅絲的甜香,真像蘇東坡說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天色入暮,一輪皎潔的明月高高地掛在夜空中,我們坐在院子里賞月。“吱吱嘎,吱吱嘎”那兩只鳥兒清脆的叫聲打亂了我的思緒。它們站在那長著紅紅蒴果的欒樹上,好像在唱道:“最是故鄉的月兒圓,故鄉的中秋最香甜。”

    【故鄉的故事作文:何須月圓,有親則為鄉】相關文章:

    有你我何須仰望藍天經典散文06-25

    紅塵有你何須更憶散文06-18

    情親散文故事11-17

    幸福何須尋覓作文03-26

    親是故鄉人抒情散文03-12

    以規則為話題的作文04-06

    以規則為題的作文12-21

    【精】以規則為話題的作文12-28

    以選則為話題的高中作文04-10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家的味道說說經典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