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農村調研報告
經濟大發展,人口大流動,這是當代社會的大趨勢。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山區農民洗腳上田,拋家棄子進入城市務工,在形成龐大的“農民工”隊伍的同時,也孕育出一個特殊而又脆弱的社會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梅州作為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市,這個群體尤為龐大。為了準確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現狀,我們市、縣兩級關工委、教育局組織了專題調研組,用了半年的時間,對全市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拉網式”的調查,并重點解剖了8個山區鄉鎮留守兒童的狀況。調查中,我們通過召開學校校長、班主任座談會、走訪留守兒童家庭、與家長和監護人對話交流、與留守兒童談心交心,找村鎮干部了解情況、發放問卷調查表等形式,基本摸清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狀況。調查中,我們深深感受到: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它關系到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未來勞動力的素質,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解決留守兒童的狀況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一、 農村留守少年兒童的狀況
為了增強調查的可操作性,我們把調查的對象縮小到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小學到初中階段的留守少年兒童上。從調查的情況看:全市在校小學、初中學生568463人,留守兒童有126391人, 2
占全市小學、初中學生總人數的22.2%。其中,與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留守的有102200人,占81%,在親戚朋友家寄養的有24191人,占19%。從留守少年兒童的分布情況看,有“五高五低”現象:邊遠山區高于附城地區;經濟發展快的地區高于發展慢的地區;地少人多的地區高于地多人少的地區;小學留守學生高于初中留守學生;村級小學高于中心小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寄養的高于學校、親朋托管的。豐順、大埔、五華三個山區縣,留守兒童的數量均超過32%。重點調查的8個山區鎮,留守兒童數量超過40%。梅縣松源鎮,留守兒童占42%;大埔洲瑞鎮占46%;豐順埔寨鎮占40.5%;幾乎每2名小學—初中的學生中,就有1名留守兒童。
二、 農村留守兒童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
(一)親情失落,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失衡,性格扭曲。我們抽查了九個山區中學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系的情況。一年內與父母見面兩次以下的占86%,每月電話聯系不足兩次的占84%,父母外出打工五年以上的占64%。在這種“親情饑渴”環境中成長,留守兒童心理障礙和性格缺陷顯而易見,主要表現在:一是內向孤獨。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們高興時無人分享,痛苦時無人分擔,困難時無人分憂。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了孤獨、內向、郁悶的性格。不愛說話,不愿交朋友,難以和老師、同學溝通,自我封閉、獨往獨來;二是自卑懦弱。他們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因孤獨而自卑,因失落而懦弱,受不得委屈,經不住挫折。 3
輕則傷心落淚,重則自暴自棄,甚至走上厭世輕生的道路。大埔實驗中學,去年一個月內兩起跳-樓的學生,都是經不起生活挫折而走上輕生道路的留守兒童。三是固執任性。相對獨立的環境,養成了“獨立”的個性,獨立判斷是非,獨立思考問題,很難聽得進祖輩的勸告和老師的批評,自我意識強,逆反心理嚴重。在家常吵架,在校常頂嘴。四是感情冷漠。因為缺少愛,體驗不到愛的溫暖,因而他們很少去愛別人、愛集體,對人感情冷漠,對事缺少熱情,不愿或很少參加集體活動。五是暴躁沖動。特別是平時好強、好動的孩子,在無人管束后,變本加厲、唯我獨尊,愛發脾氣,在家驕橫,在校霸道,少數甚至結幫拉派,打架斗毆。
(二)監管失職,造成留守兒童無心向學、成績滯后。教育的基礎是家庭。而農村留守兒童81%以上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這些祖輩有的年邁體弱,無力管教;有的文化程度低,不會管教;有的怕管出問題,不敢管教;有的孩子不聽話,沒法管教。我們對監護人進行抽樣分析,發現他們的管教方法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科學管教型,占6%。這部分人主要是城市退休,回老家居住的干部或教師。二是放任自流型,占23%。這部分主要是年邁體弱的監管人,他們對孫子輩的管教以吃飽穿暖為原則,以不生大病為原則,以安全回家不出事為原則,對孫兒的學習情況、在校表現、道德品行無暇顧及或很少過問。三是溺愛遷就型,占64%。這部分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較高的家庭,他們用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彌補兒童精神生活的空虛。他們對孫輩百依百 4
順、要啥給啥,生怕他們凍著餓著,寧可老人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對他們的缺點和過失,縱容遷就。四是簡單粗暴型,占7%。這不忍主要是文化低、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監護人,他們把自己的苦衷和不滿轉嫁到孩子身上,輕則訓斥,重則打罵、體罰。以上管教方法,使留守兒童產生“學好無人夸,學壞無人罵,學不學無所謂”的思想,無心向學,上課不認真,課后不完成作業,甚至遲到、曠課、厭學、逃學、輟學。初中階段留守兒童在校率呈下降趨勢,學習成績也普遍差于非留守兒童。從我們抽樣八間農村鎮中心小學的情況看,留守兒童成績好的只占15%,中下成績占85%。
《梅州農村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教育失位,導致農村留守兒童道德缺損、思想滑坡。“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是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缺一不可的要素。然而,現實情況是:從家庭教育來看,一是外出務工的家長整天忙于打工賺錢,沒有時間過問他們的學習和品行。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關注甚少。二是留守的監護人忙于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完成作業上,思想品德教育基本處在空白狀態。三是家長的教子理念停留在“好好讀書,改變現狀”的層次上,對如何引導孩子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材很少考慮。四是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無法給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引導。從學校教育來看:教學理念上,過分追求“升學率、分數線”,忽視德智體全面發展。課程設臵上,由于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制約,課程設臵 5
與留守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農村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也很少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生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從社會教育上看,基本處于無組織、無場地、無活動狀態。尤其是寒暑假,農村留守兒童成了“自由兒童”,閑逛、玩耍、上網、打游戲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留守兒童正處在性格、品德養成、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恰恰這個時候教育的失位,導致他們的思想容易偏離主流的道德觀、榮辱觀、價值觀。金錢意識、自我意識增強,社會意識、公德意識淡薄,部分留守兒童養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惡勞、自由散漫等陋習。有的還染上吸煙、賭博、酗酒、打架斗毆等不良嗜好,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據對我市監獄調查,在新生代農民工罪犯中,八成有過“留守”經歷。據興寧市新圩鎮的調查,該鎮1124名留守學生中,思想品德中下的有664人,占留守學生的69.71%。
(四)社會失助,導致留守兒童生活艱難,安全堪憂。據我們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月收入在1200—1500元之間的居多,除去伙食費和城市的高房租,所剩無幾。而且常常被拖欠,真正寄回家撫養老人孩子的錢屈指可數。農村留守兒童的困境可想而知。據統計,在留守兒童中,生活困境兒童有7725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34%。而真正納入低保的有7000余人,占困境留守兒童的10%。尤其是安全問題更令人擔憂,由于留守兒童缺乏防護能力,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學校和家庭聯系鏈又出 6
現“斷層”,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加,有的被社會不法份子拐賣;有的留守女孩子遭受性侵害;有的上、下學途中被車撞傷撞死;有的暑期私自游水造成溺亡事故。據有關部門披露,我市僅今年7月上旬,半個月就發生了六起兒童溺水事故,溺亡10人。其中有半數以上是農村留守兒童。五華縣7月份也發生了三宗青少年溺亡事故和摩托車撞死兒童事故,均是留守兒童。梅縣法院今年上半年就受理了四宗農村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案件,其中最小的才7歲。
三、 關愛留守兒童所做的工作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已逐步引起我市各級領導、社會各部門的關注,并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教育。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建立留守兒童信息檔案。做好留守兒童的工作,前提是摸清、摸準、摸細留守兒童的情況,今年三月份,市關工委、教育局召開了各縣市有關人員參加的專題會議,并發放了具體調研提綱和統計表格,各縣市抽調專門人員,深入廣大農村、學校開展“拉網式”調查,這一工作已在六月底之前完成,60%的中小學已建立起留守兒童信息檔案。豐順縣100%完成了建檔任務,并做到“四個清楚”(清楚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和聯系電話;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和教育方式;留守學生在校的學習、思想、行為、習慣、心理狀況)。大埔縣在田家炳小學擁有學生2387人,其中留守兒童819人,占學生總數的34%,學校在建立每個留守兒童信息庫的同時,提出了“三個 7
關注”(關注留守兒童的后進群體;關注留守兒童的校外交往;關注留守兒童160天的假期生活)。“三多”(多到留守兒童家里家訪;多與留守兒童談心交心;多與外出打工父母聯系溝通)。“三用”(用愛疏導,讓溫暖再現;用心教化,讓自信回歸;用情激勵,讓童真重朔),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是廣泛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搭建關愛留守兒童平臺。根據農村留守兒童人數眾多的特點,市縣關工委和教育局,廣泛發動“五老”人員、教職員工和社會熱心人士,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形成“一幫一”,“多幫一”的格局。梅縣農村共有“五老”人員34614人,留守兒童有11915人,他們從80年開始,采取一名留守兒童,一名監護人,一名“五老”人員,一名村干部,1+1+1+1的幫教形式,對留守兒童幫思想、幫學習、幫生活。目前已有239個行政村結成5230個幫學對子。特別是對全縣223名有違法違紀的青少年和留守兒童結成特殊幫教小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已改好的有68人,進步明顯的有116人。蕉嶺縣聘請嘉應學院10名博士,本縣10名離退休老干部掛鉤10所農村學校,擔任1300名留守兒童的“學習和人生導師”。博士擔當學習導師,負責對留守兒童進行學習引導、心理輔導、創新培養等。離退休干部負責對留守兒童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引導,深受社會的好評。
《梅州農村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是發動社會各界人士獻愛心,捐款幫助困境留守兒童。為幫助留守兒童走出困境,健康成長,市關工委、教育局、婦聯、
共青團等單位,發動社會各界人士捐資捐款,助學助困。市婦聯發出了“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志愿行動的倡議,共招募到愛心父母6100名,充當留守兒童“代理媽媽”,其中助困618名,助學3348名。梅江區教育局、關工委為幫助失學、棄學的貧困留守兒童完成學業,在全區開展了“幫困助學愛心大行動”,共募集資金98500元,為450多名困難學生提供了援助。市嘉寶珠寶金行總經理王笑茹,主動承擔五華縣22名困境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從93年開始到現在,每年拿出兩萬余元資助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寒暑假、傳統節日,還專程把他們接到家中作客,她資助的22名學生中,有5人長大成人參加了工作,有3人獲全國獎勵和被評為市一級三好學生。
四、 深入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雖然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做了不少的工作,但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也沒有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因而覆蓋面很小,關愛的力度不夠。為了加強這方面工作,從梅州實際出發,我們建議:
(一)要發揮黨委、政府的統籌作用。為了改變“關愛”工作“無組織機構、無牽頭單位、無職責責任”的三無狀態,建議政府成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領導小組,由宣傳部、文化局、婦聯、共青團、民政局、司法局、財政局、教育局、公安局、扶貧辦、關工委等共同參與,并明確各自的責任:宣傳部門主要是加強宣傳力度,喚起民眾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文化部門主要是加強基層
文化建設和學校周邊不良文化場所的整治,減少留守兒童犯罪的誘因;公安部門主要是加大對侵犯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打擊力度,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司-法-部門要深入基層開展法律宣傳咨詢活動,增強留守兒童和監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扶貧辦、民政部門要關心困境兒童的生活,把他們列入扶貧濟困的對象;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指導,讓留守兒童、家長、監護人掌握科學的管教方法;共青團、婦聯、關工委掛鉤扶貧等單位,主要是發動社會各界人士都來關心留守兒童,要像梅縣那樣,發動黨員干部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只有這樣形成全社會的聯動,“關愛”工作才能落到實處。
(二)、發揮政策的扶持作用。要加快農村寄宿學校的建設。我市農村小學生共有265382人,其中住宿的只有7854人,占學生總數的2.9%,要結合“希望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的實施,在邊遠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鄉鎮,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學校,并按比例給農村寄宿學校提供經費支持,要從最基本的建廁、建澡堂、食堂等做起,保障學生和教師基本生活。要適當放寬農村寄宿學校的編制,給寄宿學校配備專門生活老師和后勤人員。
(三)要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管理,學校義不容辭應發揮主體作用。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各種原因,這項工作并未進入部分學校領導、老師的主體視野和列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當前至少有四項必做的工作:一是對本校的留守
兒童普查登記建檔,記錄每位留守父母、監護人姓名、地址、打工所在地、聯系電話和兒童在家表現等,為有針對性做好工作奠定基礎。二是組織教職員工、優秀學生與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幫扶,幫思想、幫學習、幫生活、幫安全,不讓一位留守兒童成為“雙差生”。三是每年要利用節假日、暑期、家長外出打工返鄉時間召開1—2次留守兒童家長座談會,進行1—2次家訪,加強家長、監護人、教師、孩子交流,使校內外教育形成合力。四是多組織留守兒童參加學校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排除他們心中的孤獨感、自卑感、焦慮感。
(四)要發揮鎮村和社區的平臺作用。目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在社區這一塊還是比較薄弱,使他們在校外時間,特別是160天的假期處于無人抓、無人管的“自流”狀態。村委會要主動承擔起這一責任,由鎮黨委、村黨支部牽頭,把本鎮、村的“五老”同志和婦聯、共青團干部組織起來,開展各種形式“一幫一”,“多幫一”的愛心幫教活動。目前,我市已建起1040個村級文化站,87個農家書屋,要本著資源共用的原則,充分利用這些現有陣地,在寒暑假期間,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用歡樂驅散孩子們的寂寞和孤獨。
五、要發揮家教基礎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重視家庭教育就是重視孩子的未來。目前,我市、縣、區已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要充分發揮這一組織的作用,名副其實地開展工作。要做好外出父母的
工作,確立“知識改變命運,孩子改變未來”的思想,加強與子女的交流與溝通,盡可能的多關心孩子。要引導留守兒童監管人學會科學管教方法,教會留守兒童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市、縣、區要由關工委、教育局牽頭,成立家庭教育講師團,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可開設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讓更多的家長掌握讓孩子快樂成長、成才的鑰匙。
梅州市教育局
梅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梅州農村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調研報告例文06-25
農村供水的調研報告06-25
農村沼氣調研報告02-21
農村情況調研報告02-21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02-21
農村小學調研報告02-21
農村低保調研報告02-21
農村醫保調研報告02-21
農村下鄉調研報告02-21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關于將進酒的詩句 《將進酒》的詩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