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1蒙臺梭利認為,孩子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生命力”,它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釋放強大的力量。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活動的,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發展。教育是為了激發和促進孩子發揮“內在潛力”而存在,所以要使孩子按照自身規律獲得自然和自由的發展。孩子不應當被當做物體或寵物,而應該被當成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孩子不是秉承成年人思想的容器,不是可以被任意塑造的泥塊或軟蠟,不是用來隨意雕刻的木塊,也不是花園里的花草或門旁拴著的小狗。孩子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人,教育家、老師和家長們應該對孩子進行仔細觀察,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想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這樣才能不受阻礙成長。
part1兒童對重建世界的重要作用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使用單詞及名字是學習語言的最初階段,他會發生在一個非常固定的時期,就像早就設計好一樣。兒童還需遵循自然界嚴格設計好的時間表那樣忠實、準確的進行學習,如同一所組織嚴密的舊式學校。隨著兒童對這個時間表的遵循,他們勤奮的學會了語言的不規則變化及句子的語法結構。2歲的兒童已經能夠清楚的識別自己周圍的人和物了,兒童會為了促進內心的成長而學會很多東西,會形成智力、信仰、及特有的民族和社會情感等成年人無法傳授給他們的復雜東西。兒童3年學會的東西,我們通常要用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所以心理學家常用“3歲的兒童已經長成一個大人了”來表達這種意思。(其實就是所謂的“三歲看大”吧)。
教育并非是教師教授了什么東西,而是人類自熱而然的本能發展過程。它并非是通過教授方式得來的,而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得經驗得來的。教師的任務并非是講課,而是給兒童專門設置的特殊環境中,為他們準備和安排一系列的有目的的文化活動。人類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出生后最初的三年時間里獲取知識的速度最迅速,獲取的知識最大、最密集。
part2教育將決定兒童的一生
我們的教育還未從人本身出發進行任何考慮,卻只注重教育的方法和目標是否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生必須遵循學校規矩而循規蹈矩的生活,教育內容沒有考慮到物質和社會生活等因素。由于學校的壓制,學生的思想被嚴重束縛乃至扭曲,當他們離開學校時,早就沒有了自己的個性,從而無法正確判斷自己所處時代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學體制的內容脫離了社會生活,學生根本不了解社會。學生接受應試教育,在畢業后其實沒有做好面對未來生活的心理準備,造成精神問題及異端人士增多。以人為本的教育,需要社會、政府、家庭的足夠重視。父母要說服自己面對并承認兒童具有巨大能力這一事實,并退出主導孩子成長的主角位置,明確自己只是為兒童的成長提供幫助的人,那么父母就能更好的履行撫養孩子的責任。
只有從嬰兒降生那刻起開始實施的教育,以幫助生命為目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種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兒童的巨大潛能,重塑世界的希望。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2一、兒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兒童真正的創造力和潛能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我們開始發現這些未經采擷的果實的價值,它們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它們屬于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兒童似乎在忠實、準確地根據自然界已經設計好的嚴格時間表進行語言學習,猶如一個經過嚴密組織的老式學校。
心理學家們肯定地說,與兒童相比,我們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兒童用3年就學會的東西。我們為3歲之前的兒童提供的僅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學校,他們在這里可以通過環境的熏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教育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經驗得來的。
如果一個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壓制而感到情緒低落。因此,所有教育改革必須以人類個性為基礎。如果遵循這一原則,兒童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向我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和神奇的尤物。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僅僅需要幫助的人,他會通過自己的天賦喜好不疲倦地進行學習,并且嚴格地遵守時間,最終長成了宇宙間最為神奇的作品——人。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像奴仆伺候主人一樣協助這一進程順利進行。
二、決定一生的教育
教學體制與社會生活相當疏遠。教育界就像一個孤島,里面人們的生活與世隔絕,并且準備終生這樣隔絕下去。
兒童的內在力量在適當的幫助和關心之下會使兒童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們應該主動采取措施,對處于這一成長時期的兒童給予科學的關心和關注。就像保護他們使他們免受身體傷害一樣,我們也應當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
兒童并不是一個處處需要我們幫助的被動個體,并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空瓶子。恰恰相反,沒有兒童就沒有成年人,沒有兒童就沒有人類。嬰兒的語言不是來自于母親,而來自于嬰兒自覺的學習,就像他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各種習慣和傳統一樣。父母一旦能夠說服自己從這一過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來,甘當這一成長過程的配角,他們的職責就會履行得更好。
兒童也是一個勞動者,他們勞動的目的是長大成人。父母要給他們的創造性勞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成長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0—6歲
它雖完全不同于以后的階段,但在這一時期的心理類型基本保持不變。可分為兩個小的時期:0—3歲,成年人無法了解兒童的心理,我們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任何影響。3—6歲,兒童開始變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響。
第二階段:6—12歲
這一階段兒童平靜而快樂,在精神和身體上,他都處于一個健康、強壯和非常穩定的時期。在這兩個心理階段之間,身體也有明顯變化,換牙就是一例。
第三個階段:12—18歲
這一階段人有相當大的變化,身體也在這一階段基本長成,18歲之后不會再發生顯著的變化。也可分為兩個小的階段:12—15歲,15—18歲。令人驚異的是,官方教育已從經驗上認識到了這些不同的心理類型。大多數國家的兒童6—12歲上小學,12歲以后的中學又分成初中和高中,這并非偶然巧合。
大學是學校教育的最高級別,與上面提到的學校教育沒有什么實質性區別。這些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卻被當作兒童來對待:他們必須坐在那兒聽講,服從教授的要求。年輕人花費了多年時間去聽講,而僅僅聽講并不能培養一個真正的人才。只有實際工作和經驗才能使年輕人成熟起來。
今天同過去一樣,大學仍然被認為是教學的最高目標,因為在那里讀書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像我一樣,許多人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在大學,而在0—6歲這一階段。因為人類的智慧就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心理定型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
兒童是如何學會語言的?我們說:“兒童記住了這些東西”。但是想要記住這些東西必須有記憶力,而兒童卻沒有。相反,他必須建立起記憶力。在人知道語序影響語義之前,他必須先學會推理。這種能力也是兒童所缺乏的。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
成年人是通過大腦學習知識的,而兒童則是通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我們的學習過程僅僅是一個接受者而已,知識輸入了我們的大腦,我們又把它儲存起來,我們與這些知識卻沒有建立直接的聯系,就像一個花瓶與它里面裝的水沒有直接聯系一樣。相反兒童經歷了一個轉型的過程,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的大腦而且促使了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部分。兒童通過他們周圍的環境建立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稱這種心理類型為“有吸收力的心靈”。
教育成了向兒童心理發展提供幫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個灌輸語言和觀點的過程了。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31、“有吸收性心智指的是什么”
吸收性心智就像一塊海綿。在兒童生命的前幾年,他們通過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如同海綿吸水般毫不費力地從周圍的環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兒童生活的經歷給他提供了豐富的印象,在未來的認知過程中,兒童再將這些印象重新分類和重組。這些經歷在兒童身體體驗和大腦工作之間持續相互影響,成為兒童心智成長的基礎。蒙臺梭利把兒童的這一特點叫做“吸收性心智”。這是一種讓孩子吸收和內化生活體驗從而得到成長的心智。
2、吸收性心智什么時候有?什么階段會消失?
吸收性心智從幼兒出生開始就有。0—3歲是無意識的階段,兒童是依靠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的作用,逐步建立了精神的內在結構。兒童的各種能力得到獨立的發展,如語言、手和腿的運動等等,一些感覺能力也逐漸形成,心理的各種控制能力也各自獨立發展出來。3—6歲逐漸變成有意識的吸收。他們已經能夠有意識地對周圍環境進行研究了,他開始了一個真正的創造和建設階段。
蒙臺梭利曾深刻地指出,“任何高等教育都無法抹掉嬰兒在0~3歲時期形成的東西。由此可見,0~3歲階段內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兒童在3歲之前遇到的一些障礙,導致了他人格的偏離,那么在3~6歲這一時期還可以進行補救,因為這一時期是大自然對兒童心理建設的收尾時期。”
王煒晴媽媽分享:幼兒與成人學習有著如此大的區別,如何進行教育,如何對幼兒行為進行關注。提出問題:在幼兒有吸收性心智的階段,如何在家進行配合教育。
園長分享:
在0—6歲之間,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開啟哪些終生受益的“童子功”?吸收性心智,是0—6歲階段的成長特性,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心智發育、成長時期。
“成像式記憶”特點,可以培養孩子一目十行的閱讀能力;“不求理解,但求記憶”是這個階段開發左腦的黃金期;“游戲中識字”,可以奠定早期閱讀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把“識字和閱讀”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閱讀”即生活,不要把學習當做生活之外的內容,是這個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特點;吸收性心智階段的閱讀,要遵循“三七原則”“奧斯卡原則”,好媽媽就是好老師,讓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覺愛上閱讀;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為進入小學學習階段打下扎實基礎,為學習數學奠定基礎;著眼未來,快速的閱讀能力,可以提高未來學習、工作的效率,節省閱讀速度造成的時間浪費。另一方面,童年大量的閱讀積累,可以使人面對人生各種境遇之時,有胸懷,有視野,在進取時有動力,在受挫時可回歸。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4一、讓兒童正常發展
兒童做事沒有規律是因為以前曾經有人隨意地強制他們有規律地做事;兒童懶惰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強制進行工作;兒童們不聽話是因為以前他們曾經被強制聽話。
通過給予自由來培養紀律性解決了一個以前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由于外界的原因,和諧工作的狀態沒有出現,人體內的某種力量仍然會促使體內的其他部分單獨成長。結果就會導致各個器官的不平衡發展,最終無法協調完成任務。
這樣人的手就會無目的地運動,大腦就會想象一些遠離現實的問題,語言成了自娛自樂的東西,身體也變得懶散。所有這些部分都獨立發展,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導致個體不正常的成長,最終成為沖突和絕望的根源。
工作和自由是兒童正常發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我們的觀點與紀伯倫的話有些相通之處,“工作是愛的外在表現。”
二、性格形成靠兒童自己
兒童的性格不是成年人教授出來的,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學地進行教育,讓兒童能夠不受打擾和阻礙,并有效地完成這一過程。人們總是這樣說:“對年輕人要耐心一點。我們要通過我們個人的意愿對他們施加影響,要給他們樹立好的榜樣。”我們希望時間和我們的耐心會有所收獲。實際上,我們沒有收獲任何東西。直到我們變老還是一無所獲。僅有時間和耐心是不會取得任何結果的。因此我們必須利用好那個具有創造性的時期。人的性格是在那個創造性的階段里形成的。如果性格在那一階段里沒有形成,那它就永遠不會形成了。任何說教都不會促使它形成。
三、兒童的占有心理及其變化
我們不能通過說教來防止孩子弄壞東西。如果一個孩子要得到一件東西只是為了不讓別人得到,我們會對他進行說教。但我們說教的有效性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不久之后他還會重新再來。對于成人來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沒有意志力。相反,如果一個人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有很強的意志力,很有能力。
四、兒童與社會發展
把人根據年齡分隔開來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對于兒童也是一樣。這樣也就會打斷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使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學習。絕大多數學校根據年齡分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而且是很多罪惡的根源。
我們學校的老師建議在一個班級中安排同樣年齡的孩子,但實踐證明這存在很大的問題。這與兒童們在家里一樣。一個6個孩子的母親會發現6個孩子比較容易應付。但如果這個母親有一對雙胞胎,那問題可就困難了。想一想,兩個孩子總是要同樣的東西該令母親多么煩惱呀。6個不同年齡孩子的母親也比一個孩子的母親輕松一些。一個孩子比較難以應付不是因為他們煩人,而是因為他們缺少伙伴。
在老式學校中,升級的唯一辦法就是競爭,但這卻常常會引起嫉妒、怨恨和羞愧等感覺。這樣孩子們就會變得自以為是,并且喜歡控制別人。相反,在我們的學校里,年齡大的孩子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當向年齡小的.孩子提供保護。這種大保護小、小崇敬大的氣氛在我們學校相當濃厚。這個班集體也變得非常牢固。最后孩子們之間對互相的性格都有了了解,并且能夠互相提供幫助。老式學校的孩子們經常說,“某某得了第一”或“某某最差”等等。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感情不會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年齡是兒童在環境中形成各種不同性格的重要因素。
五、社會的凝聚力
團體意識不是通過灌輸的方法得來的。它也不依賴于任何形式的競爭,而是自然的產物。這是兒童通過自身努力所取得的結果。兒童只有通過他們的行為才能在自然發展過程中向我們展示社會生活所必須經歷的階段。
人們僅僅注重個人目標,不顧他人是不會形成一個社會的。社會的最終形式是以組織為基礎的。人類真正的痛處所在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個性的缺失和潛能的浪費。
六、錯誤及改正方法
如果我們必須對兒童進行夸獎和懲罰,他已經沒有了自我約束的能力,約束的方法必須由老師來提供。但假設他們正在進行工作,我們不停地給他們獎賞或懲罰,這樣會嚴重影響兒童精神上的自由。
如果你告訴一個孩子他多么淘氣、愚蠢,這只會傷害他,不會使他有任何提高。這不是糾正,這只是對事實的一種陳述。發展和改正只能通過兒童長時間的主動練習才能獲得。
如果說什么東西對我們的性格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的話,那就是能夠自我改正錯誤的能力。如果我們沒有這種能力,就會變得自卑或缺乏自信。
成年人所犯的錯誤會引起兒童的一定興趣,兒童可能會對成年人有點同情,但這種同情是一種超然的同情。這樣對兒童來說,犯錯誤就成了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人人都可能犯錯誤這一現象對兒童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這也會拉近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錯誤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使我們成為了好朋友。犯錯誤比完美更容易促成良好關系的形成。我們無法改變一個“完美的人”。
如果兩個“完美的人”走到一起,他們肯定會吵個不停,因為他們既不能理解對方,也不能忍受對方。
這種審慎、自信的性格和我們所獲得的經驗將使我們終身受用。這種自豪感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很容易得來,把兒童引上逐步完善的道路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們僅僅告訴一個人他是靈活還是懶惰、是聰明還是愚笨、是好還是壞只能適得其反。兒童并不會因為在成年人身上發現了錯誤而對成年人不尊敬,成年人也不會因此而失去尊嚴。錯誤不僅是一個私人問題,每個人都有責任改正錯誤。小事情正是以這種方式變得偉大起來的。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5孩子的童年,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為什么呢?
當翻開瑪麗亞?蒙臺梭利的著名教育著作《有吸收力的心靈》時,我找到了答案。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這本《有吸收力的心靈》匯集了她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是一本集大成之作。
這本書,主要闡述了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呢?
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點:
1.順其自然
孩子擁有內在發展的力量,他們的成長,不是我們教育的結果。
要想一歲的孩子,擁有三歲孩子的心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的,該到了做什么事情的年紀,也應該順其自然才行。
嬰兒出生后的最初兩年,對他的一生是非常關鍵的。
因為,一個人從出生之后的那一刻開始,他的人格就已經在不斷地形成了。
嬰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一種神奇的與生俱來的精神力量。他們擁有特殊的天賦,能夠從周圍的環境中學習。
他們可以獨自學習,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
剛剛出生的嬰兒,他們吃奶要人喂,不會翻身不會爬,也不會說話。他們唯一表達自己的方式,就是哭。但是,很快地,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成長,實在是太快了。若是仔細觀察,我們就能夠知道,孩子每一天都有變化。這種變化太神奇,也太迅速,有可能是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就自動完成了新技能的學習。
相比較而言,我們大人的成長,實在是太慢了。甚至或許可以說,我們沒有成長,已經到了近乎退化的程度。
2.適當幫助
讓孩子得以成長的,不是教育,而是工作。這是蒙臺梭利一個重要的教育觀點。我們大人能夠給予的,也不是無窮無盡知識的傳輸,而是適當的幫助。
兒童在能夠使用手的時候,就開始了學習。他們能夠天然地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吸收,最終實現自我的成長。
同樣的,嬰兒的第一本能就是拒絕別人的幫助,自己去做事情。我們要關注這一點,也以此警醒,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嬰兒的成長不是以身體為起點,而是以心理為起點的。
怎樣做,才能既提供適當的幫助,又能不破壞孩子自身對世界探索的欲望呢?
這需要我們成年人用心去體會。只要仔細觀察,總能找到合適的方法。
3.提供環境
環境影響人,尤其影響剛出生的嬰兒。
什么樣的環境,是有利于兒童的學習和成長的呢?
在《有吸收力的心靈》這本書中,作者強調,兒童的學習環境,應該避免過多的障礙。這樣,會使得兒童在“工作”的時候,更有成就感。
嬰兒是在環境中成長的。當他們能夠走出大門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盡可能地帶著他們出去。他們行走的時候,不僅使用腿,還使用眼睛。
4.樹立榜樣
兒童要想獲得某種精神力量,就必須與經常使用這種力量的人在一起。
身為父母,我們的行為,不僅影響他們的現在,也影響他們的未來。
要想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就需要從自身入手,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正因為意識到榜樣的重要性,在此時,我才更不敢放縱自己。我怕自己的懶惰,影響了孩子。哪怕現在很辛苦,沒有完整的睡眠,缺乏自我的時間,但我還是會盡可能地找時間去充實自己。我也相信,孩子不是無知覺的。我的行為,會無形中影響他。
5.給予愛
如果說,有什么力量可以促進人的成長,那么,我想,唯有愛了。
愛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但它常常讓我們感覺到溫暖并充滿著斗志。對于一個嬰兒來說,媽媽的愛就是安全感。
小時候缺愛,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發展,極有可能留下心理的陰影,進而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尤其是媽媽的愛,對于小嬰兒來說,它的作用,簡直比吃奶還要重要。
孩子在媽媽身邊通常都是不哭的。
我也愿意,更多地陪伴孩子,愛他,溫暖他。這對于我這個母親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本能,也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
兒童發展規律
除此之外,蒙臺梭利在這本《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中,還提及到了一系列的兒童發展規律,我做了一個小小的總結,也希望能夠對閱讀本文的你有所幫助。
4個月大的嬰兒,就開始會觀察人們說話時的嘴唇動作并試著模仿了。
6個月,嬰兒可以發出一些單音節的聲音。
10個月,嬰兒會發現自己所聽到的聲音是有意義的,并努力理解。
一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兒童可能會喜歡爬樓梯,或者是去搬運那些比自己還要重的東西。
3歲之前,兒童形成各種能力。3歲以后,兒童發展這些能力。
3-6歲,這個年齡段也是兒童的口音定型期且一生難改。
思考
孩子的一生,應該是富有創造力的一生。我們作為父母的,最終要扮演的角色,只能是幫助者。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這是最為耐心的等待。及至他們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就該我們退出他們的舞臺。
在此之前,順應兒童的發展規律,提供適當的幫助,營造合適的環境,并樹立榜樣的積極作用,同時,無私地給予愛。
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培養他們的專注力。這之后的世界,便要交由他們去探索了。
《有吸收力的心靈》,蒙臺梭利旨在告訴我們:關注孩子的心靈,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自己去吸收,自己去創造。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精選】心靈作文500字三篇03-14
精選心靈作文500字五篇03-18
精選心靈作文500字八篇03-18
最美心靈作文600字六篇02-07
好聽的情侶網名簡單的06-12
好聽的又文藝的qq網名06-09
關于寫父母的愛的作文02-25
關于媽媽的愛的作文【推薦】03-07
冷酷潮流的女神范兒的網名06-20
最新的結婚溫馨的祝福語05-27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有關病人感謝信三篇怎么寫 有關病人感謝信三篇文章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