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格言演讲
完整的個案工作計劃書 個案工作計劃書包含哪些內容
日期:2023-03-12 16:14:4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2022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通用7篇)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現在這個時候,你會有怎樣的計劃呢?寫工作計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
为你推荐:
  • 看夜景的說說
  • 2022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通用7篇)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現在這個時候,你會有怎樣的計劃呢?寫工作計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通用7篇)

      個案工作計劃書1

      個案背景:

      案主xx,男,17歲,武漢某高中高三學生,比較叛逆,厭學。

      小方小學時比較聽話,成績較好,學習生活不用父母操心。

      上初中后,進入青春期后,開始變得比較叛逆,喜歡撒謊,并且經常與同學打架。

      高中后經過同學認識了許多社會上的無業青年,經常逃學出去玩耍,漸漸喜歡抽煙喝酒,并經常出入網吧等地。還曾與校外青年一起參與過幾次學校里的群架,在學校小有“名氣”。

      高一結束后,由于逃學多次,并且參與打群架,被學校退學。后母親為其安心學習,將其送到新洲的住讀學校,但小方抱怨學校條件艱苦,母親不忍兒子受苦,考慮到高考對藝術生的文化分要求比較低,小方小時候比較喜歡涂鴉,于是將其轉回武漢的一所高校成為一名美術藝術生。小方則認為母親的努力都是徒勞,自己根本不想學習,就算現在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績,依然經常逃學。

      小方的父母喜歡打牌,小時候對小方的管教比較少。父親是一名出租車晚班司機,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家庭收入以出租房屋和父親的工資為主。小方變得叛逆后,其學習生活基本上都由母親管教。小方的父親在小方年幼時有出軌的經歷(小方對此不知情),后來覺得愧對小方母親,從此家中大小事務基本上都由母親決定。

      父親的管教也是比較順從母親的觀點,小方對此經常無視,總是說“不要你管我”、“媽媽都沒說我,你插什么手”。在小方的教育上,母親基本上采取物質獎勵和棍棒教育為主。

      初中時,在臨近考試時經常會以“如果這次考到前15名,就跟你買……”之類的話激勵小方學習,后來小方越來越不想學習,經常背著母親逃學,經老師反應發現后,便威脅減少其零用錢,甚至多次與其發生肢體沖突。對于老師的電話反應小方在學校的不良行為,小方經常說老師對他不公平,就是因為自己沒有給老師送禮,就處處針對自己。對于小方的這種借口母親也比較認同,但同時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對。

      近期,小方與校外無業青年聯系密切,參與一次搶劫,被派出所抓獲,但由于情節輕微,沒有參與實施,48小時候獲釋。

      小方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與母親一同來求助社會工作者希望得到幫助。

      資料收集:

      探訪案主生活學習的環境,包括家人、老師、同學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關系統資料,做出以下評估分析。

      評估和判斷:

      問題一、案主厭學,有自我放棄傾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習慣。

      表現為:初中時經常撒謊逃學,高中時與許多社會無業青年來往密切,經常參與打架,比較暴力。

      原因:父母在其小時候,長期對小方不加管教,后來母親經常暴力教育,造成青春期的叛逆和偏差行為

      問題二、案主與其父母間親子關系比較緊張

      表現為:小方經常無視父親的管教,母親從小比較滿足小方的物質要求,隨著孩子的叛逆程度增加,經常發生肢體沖突。

      原因:由于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比較弱化,母親溺愛孩子,教育方式以物質獎勵和暴力為主,

      問題三、案主存在非理性信念,形成以個人為中心價值觀,

      表現為:認為不順心意的地方就是對方和自己作對,如學校里,老師對自己不公平,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表現暴力,欺負同學,成為學校的“小霸王”。

      原因:母親從小對孩子的溺愛,造成小方從小不愿吃苦,比較貪圖享受

      服務目標:

      具體目標:幫助案主返回學校,迎接高三學習生活,逐步改掉暴力等不良習慣

      中期目標:平衡家庭中三個角色的關系,實現良好的家庭教育,改善親子關系

      終極目標:協助改變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觀,正確認識他人和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服務模式及理論基礎:

      認知治療模式中的理性情緒治療和人本治療模式,結合結構家庭治療模式。

      1、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

      (1)人天生同時具有理性和非理性兩種信念,情緒問題是由非理性的信念所形成的,每個人都具有改變自己思想、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2)情緒失調原因——ABC理論

      A誘發性事件

      B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

      C特定情形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

      治療過程:

      (1)、心理診斷:幫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是什么,認識非理性信念與自己目前行為的聯系,

      (2)、領悟:承認這中非理性信念的存在性,幫助他認識造成各種情緒障礙的不合理信念及哲學根源。

      (3)、修通:采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目的是幫助求治者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改變求助者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

      (5)、家庭作業:繼續學習理性情緒治療的模式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地對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進行分析理解和質疑,以此來鞏固治療效果。

      運用這種療法,通過和案主辯論其非理性的想法,培養起其對自身價值觀的正確認識,改變其對自我和別人的態度。

      2、人本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個人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動力。

      “自我實現”是指對天賦、能力、潛能等的充分開拓和利用。

      通過該模式,使案主重新認識自我,積極開拓自己的能力。

      引導案主自我發覺自己的潛能。

      3、結構家庭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

      1、家庭系統,家庭成員是家庭系統的組成部分

      2、家庭結構,家庭結構中存在的次系統、邊界、角色和責任分工及權力架構。

      3、病態的家庭結構,不良的家庭結構是造成家庭成員問題的真正原因。

      不良的家庭結構主要表現在糾纏與疏離、聯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結構呈現聯合的倒三角結構。

      通過家庭會談的形式,幫助家庭成員意識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結構所帶來的后果,改變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

      干預技巧:

      在整個個案干預的過程中需要給予案主充分的理解支持、真誠、接納、尊重等,保持良好的傾聽。

      適時的自我坦露,給予案主回饋及肯定。

      在整個個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站到案主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他的特殊生活環境,學會轉換角色

      2、對于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行為的產生不是一天的產物,所以在處理與爭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采用循序漸進的工作方式。

      3、充分的發動案主身邊的網絡支持系統和資源,從多個角度去協助案主的自我發展

      4、處理好與案主的關系不可以使其對我產生依賴的情緒,要做到助人自助。

      5、在個案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包括與案主,與案主家人以及與案主學校老師的關系。

      具體實施計劃(預計每次會談時間間隔一周):

      初次會談(已完成):了解案主的心理特征,以及基本的情況。

      主要目標:熟悉案主,掌握背景資料,和案主之間建立初步的信任關系。

      第一次會談正式介入、了解情況

      主要內容:

      1、進一步具體的了解案主的心理狀況,背景資料,以及在生活其他方面的狀況。

      2、與案主一起明確問題和需求。

      3、征求案主的意見,一起制定目標以及改善目前的情況。

      第二次會談總結過去、發現自我

      主要內容:

      1、幫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認識非理性信念與自己目前行為的聯系,

      2、通過回憶幫助案主重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上的優勢,從而獲得繼續學習的動力

      作業:案主思考自己小時候學習的長處,曾經如何努力學習,并嘗試按照這些做

      第三次會談重新定義家庭結構、實現轉變

      主要內容:父母參與家庭會談,重新定義,認識家庭角色職責分工與權力,平衡三者關系,緩和親子關系

      作業:父母反思從前由于夫妻關系導致的教育方式的錯誤,強化父親的職責,父母與案主共同努力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

      第四次會談:樹立正確價值觀,反思受到的不良影響

      主要內容:幫助案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作業:主動疏離與社會不良朋友的接觸,逐步改變不良行為,不再欺負學校同學,不再以暴力解決問題

      第五次會談:悅納現在的自我,積極的生活

      主要內容:現在案主主動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所做作為,需要支持和鼓勵。

      所以這次的任務定為積極的適應生活,接納現在的自我。

      作業:通過每次時間的記錄,體會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相信自己有改變的潛能

      第六次會談: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

      主要內容:在上次輔導的基礎上,改變其非理性的想法。

      正確的認識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如老師對自己的管教

      作業:每當老師批評自己時,先反思自己,老師是否有道理,公正

      第七次會談: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主要內容:在前幾次的基礎上,規劃自己的生活,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

      作業:寫一份自己今后應該保持的好習慣,避免出現的一些變差行為,規劃高三的學習目標

      第八次會談:回顧過去,鼓勵其取得的進步,并鞏固個案的成果

      主要內容:回顧這幾次的會談內容,想想自己取得的成績,并鼓勵其鞏固已有的成績。

      結案:

      對本次個案進行評估,并且對于個案過程中出現問題和解決方法。

      評估方法:

      1、工作者觀察,利用原來制訂的計劃表進行評估。

      2、案主的自述、認同感,對服務的效果和效率進行評估

      3、督導老師的檢測

      方案評估:

      本案例的案主問題主要是由于長期不正確的家庭教育,造成案主價值觀認知偏差,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由于案主正處在叛逆期,來自社會會上許多不良的影響導致了案主的偏差行為,如暴力等。

      最后由于長期逃學,而厭學,重返學校時已經對自己失去信心。

      可見,案主的問題是由家庭和案主自身長期的共同影響所造成的。

      于是本計劃書采用理性情緒治療、人本治療和家庭治療結合的方式展開。

      首先幫助案主認識到自己的偏差價值觀,工作者積極主動地影響案主,幫助案主消除各種非理性信念,效果比較明顯,見效快。

      但也存在工作者為了追求輔導效果,可能忽視案主的自我感受,使得案主處于消極被動地位。

      同時可能會由于工作者過快的介入案主價值觀,導致案主會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接下來的工作展開。

      然后結合家庭治療改善案主成長的環境,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案主成長環境,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成長。

      但同時這種方法要求介入家庭層次比較深,針對本案例,案主父親曾有出軌行為,而案主不知情的特殊情況,要徹底改善家庭成員關系難度大。

      最后在前幾次已經取得的成績之上,通過對案主進行人本治療,幫助案主建立自信心,重返學校,迎接即將到來的高三學習。

      這種方法以案主為中心,幫助其發覺自身潛力,促成發展。

      但是為了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對前幾次會談后,案主內心變化成效要求較高。

      個案工作計劃書2

      一、背景資料

      案主小蘇(化名),今年25歲。

      20xx年小蘇畢業于一所重點大學,專業也很不錯,但是換了五六個工作,他都不滿意,最長的一份只堅持了3個月。

      后來,小蘇就干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了,在家里做起了啃老族。

      從此他就成了媽媽的一塊心病。

      簡單與小蘇談話后得知,小蘇不滿意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相處不太融洽。

      他說:“同事們在聊天的時候,我就不說話,其他時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點交流,可能他們也會覺得我比較不愛說話吧。

      在我自己的感覺里面,就是很壓抑,特別難受。

      感覺難以和他們交往。

      ”說話過程中小蘇故意擋著臉,像一個屏障。

      他坦言:“這樣會覺得安心一點,和周圍世界有一個緩沖。

      可能是有點自卑吧。

      而從高中同學小王講述得知:小蘇是新轉來的同學,剛好考試的時候用鉛筆涂答題卡,我無意中看到小蘇拿了一只鉛筆用手在剝,用牙齒在咬,一個人很沉默地坐在那兒,走過去看了原來是沒有工具去削筆。

      小蘇解釋:害怕去和周圍不熟悉的同學接觸,因為不熟悉,所以也就沒法借。

      蘇媽媽說,小蘇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沒有什么朋友,放假的時候小蘇就是經常呆在屋子里,很少出去。

      但是蘇媽媽也很少對他有什么要求,她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他雖然是小孩,也有獨立意識,不能把自己的東西強加于他,所以也沒有強制他與別的小朋友出去玩之類的。

      小蘇覺得自己的性格與從小媽媽對自己過于冷漠有很大關系:“在我感覺,母親在和我交流的時候,很少表達感情,也很少關心我的感情,小時候談稍微深入一點問題的時間都沒有,從來不來考慮到我的心情。”“她做事情,從來沒有我插手的余地,或者沒有去插手的必要。只是我完全可以去依靠,好像我什么都沒辦法給她做。”在自己不滿3歲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就離婚了。

      媽媽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務,和自己交流的時間就非常少,即使周末去公園玩,媽媽也只是在旁邊看著,從來不和自己一起玩。

      “我知道母親不容易,就想幫幫忙,但是總覺得母親拒自己于千里之外。”

      現在在家里,小蘇每天對著電腦,很少做家務,晚睡晚起,媽媽下班做菜給他吃。

      二、資料收集

      探訪案主生活的環境,包括家人、老師、同學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關系統資料,做出以下評估分析。

      三、評估和判斷

      問題一、案主對于工作不滿意,有自我放棄的傾向

      表現為:經常更換工作,每份工作堅持的時間都很短;在工作中并沒有感到愉快或有成就感;現已放棄工作在家,處于待業狀態

      原因:性格過于內向,導致與周圍同事的接觸和交流過少,人際交往形成障礙,致使其更加孤立并倍感壓抑,越來越逃避工作與各種社交場合,最后嚴重到放棄工作

      問題二、從小性格非常內向,人際交往障礙突出

      表現為:外在穿著及打扮即顯示出距離感(突發遮住眼睛);無法融入同事的談話中;學生時代不敢向同學借文具用品

      原因:父母離婚較早,案主較少體驗到父母給與自己的關注;與家人的交流很少

      問題三、案主與家人(主要是母親)關系較為冷淡

      表現為:案主辭職在家后主要是面對電腦,也很少做家務;也極少與家人交流

      原因:案主的母親一直以來對案主表現較冷漠;雖然擔心他,但是又覺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因此沒有表現出對他的過多的關心

      服務目標:

      具體目標:增加與母親的交流,在家中承擔一定份量的家務

      個案工作計劃書3

      一、案主資料

      姓名:趙某

      性別:女性

      年齡:28歲

      婚姻狀況:已婚(同齡丈夫張某,并有一個7歲的女兒孩子)

      教育程度:初中畢業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在農村務農。

      職業經歷:初中畢業之后,外出南方打工3年,之后回農村結婚生子。性格特征:勤勞孝順,堅強獨立,但是多愁善感,偏執多疑。

      婚姻觀:認為夫妻雙方白頭偕老的婚姻是最美滿的,堅持夫妻彼此包容、理解和忍讓的相處之道。

      生育觀:案主出生在一個多子女的農村家庭,在小學以及初中都是班里的優等生,但是由于家里兄妹比較多,家境貧寒,她在初中畢業之后被迫放棄了繼續求學的機會,轉而外出打工,補貼家用。這些經歷使她深刻體會到了養育多個子女的艱難,而且案主在南方發達城市打工時,看到了城市家庭中優生優育的種種好處,這些都堅定了案主只生一個孩子,把家里所有資源都集中到一個孩子身上的想法。

      二、背景資料

      1、內容提要

      案主結婚后所在的家庭是一個由案主夫妻、公公婆婆以及案主女兒所組成的主干家庭,由于丈夫是家里的獨子,而深受中國傳統文化“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生育思想觀念影響的公公婆婆非常希望自己家里擁有孫子來繼承香火,所以,自案主結婚以后,公公婆婆一直希望她能為家里生一個男孩兒。剛開始婆媳相處十分融洽,婆婆對她是好言相勸,但是在她生過女兒并表示不想再生育之后,婆婆對她的態度經歷了耐心勸導到冷眼相待,直至最后口角相爭,拳腳相向、家庭暴力產生的過程。

      2、案主陳述

      在我生孩子之前,丈夫還有公婆對我都挺好的,丈夫經常在外地打工,我和公公婆婆在家里種幾畝地,我們還養了十幾只羊,這樣除了平時生活上的一些日常開資之外,還能存一些錢,經濟上還算過得去。丈夫雖然在外地,但會經常回家,我們夫妻感情很好。而公公婆婆經常夸我賢惠孝順、善于持家,我也覺得他們也比較勤勞能干,踏實節約,遇到事情我們總是互相理解、包容,所以我們之間相處的很融洽,很少發生矛盾。

      結婚一年之后,我生下了女兒,她很可愛,我很愛我的女兒,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她,并且讓她以后能夠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學。所以我不想再生第二胎,就像城里一樣集中精力養好一個孩子。況且家里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雖然丈夫在外打工,家里也種了幾畝地,養了些羊,但是隨著公公婆婆慢慢老去,而且公公又患有糖尿病,每天都離不開藥,孩子也在不斷長大,以后花錢的地方還很多,我覺得如果再生一個孩子,我們的壓力會很大,還不如把一個孩子養好呢。但是公公婆婆一直想讓我生一個男孩兒,因為我丈夫是獨子,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后,他們經常勸我再要一個孩子。我把自己不想生育的想法告訴他們,并且勸他們說城里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而且城里的孩子都很聰明、懂事。但是公公婆婆包括我的丈夫都不能接受沒有男孩兒的家庭,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讓我生一個男孩兒,剛開始他們努力勸導我,我不同意,后來他們就對我冷眼相待,經常故意找我的麻煩,我們常常因為一些生活瑣事發生激烈爭吵,有一次丈夫還動手打了我,而且公公婆婆對此也不管不問?

      現在我很痛苦,在這個家里我已經感覺不到幸福了,最近丈夫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每次回家對我也很冷漠,而且他也很少給家里寄來錢,我們之間感情已經很淺,只是靠孩子維系罷了。公公婆婆因為我不同意再次生育,對我的怨恨很深,我們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瑣事爭吵,每天都沒有快樂可言。丈夫現在經常喝酒,回家就打我,有時候我會想到與其這么累,還不如死了了算了,但是每次想到自殺,就會想到不能讓孩子沒有媽媽,所以我必須活下來好好照顧孩子。現在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我試著去和公公婆婆靜下心來好好談談,但沒有任何成效,好像我們之間的矛盾太深了,已經無法彌合。但是我又不想離婚,因為我想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正常的家庭里面,再說這么多年我為這個家也付出很多,也體會過來自家庭的幸福和溫暖,對這個家有很深深的感情,我不想輕易的放棄這個家庭,更何況我對再婚的家庭是沒有任何信心的。

      三、主要問題:

      1、家庭問題:家庭比較不和諧,時常會與家人吵架。趙某與婆婆思想觀念不太一樣,時常因為生孩子的事情發生爭吵。

      2、心理問題:趙某心理比較消極,多愁善感,對于家里的矛盾,自己無法承受的時候,還有輕生的念頭。

      3、人際關系問題:趙某性格有些偏執、多疑,與周圍的人人際關系一般。但是與丈夫和婆婆的關系比較緊張

      4、經濟問題:由于趙某打工回家以后一直待在家里沒有什么工作,并且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沒有貼補家用,除了種幾畝地和養一些牲畜之外,家中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經濟狀況較為緊張。

      5、婚姻問題:由于丈夫在外打工,最近很少著家,兩人關系不是很好,經常因為小事吵架。婚姻也不太穩定

      四、問題分析

      趙某家庭不和諧,是伴隨著婆媳之間關于生孩子的問題出現的。趙某小的時候家境困難,使得她上完初中之后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為家庭減輕負擔,也正因為如此,案主深刻體會到了經濟條件對于一個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她也為自己不能繼續上學而感到遺憾。趙某的心理問題也可能是由于從小父母忙碌,缺少對她的關愛,再加上過早的外出打工,對于為了保證自身安全,自身建立起了防范意識,并且多疑的心理日漸表現出來。趙某人際關系緊張很大程度上是她自身的問題,總覺得身邊的人都不友好,而且她本人也有些以自我為中心,偏執表現明顯。婚姻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丈夫的態度,她覺得丈夫不理解她,還打他,所以對丈夫失去了信心,兩人婚姻陷入困境。

      五、分析治療

      (一)理論模式: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和結構家庭治療法

      (二)理論假設:

      (1)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理論假設:

      1、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認為個體的發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且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響求助者的成長過程。因此,不能簡單地把求助者的問題視為有某個或某方面因素導致的,它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該模式借用了系統理論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去認識,通過了解求助者所處的環境把我求助者的問題。

      2、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認為,導致求助者的人際關系失調和心理困擾的原因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滿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決的情緒沖突壓抑在心中,經常干擾求助者當前的生活,妨礙求助者的人際關系適應。第二,當前的社會環境的壓力過于強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決的問題表現出來,從而導致求助者的行為出現偏差。第三,求助者的問題還有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關,在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響下,求助者對外部環境的認識能力以及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減弱,最終導致心理困擾和人際關系的失調。該模式強調,在分析求助者的問題時要把求助者問題產生的背景和現狀結合起來考慮。

      3、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對人際溝通十分重視,認為它是保證人際互動有效進行的基礎。該模式強調,人際溝通會影響求助者的家庭關系和求助者的社會角色的扮演,對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模式認為,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強度、自我防衛機制和知覺等都是影響其人際溝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認為,每個求助者都是有價值的,他們都具有發展自己的潛能,知識為開發而已。因此,該該模式指出,開展心理與社會治療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潛能,使求助者健康的成長。

      (2)家庭治療法以整個家庭為治療單位,通過改變家庭的結構與交往方式以發揮家庭的功能,從而使個別家庭成員的問題真正得以解決。

      理論基礎:

      1.以家庭作為治療的單位;

      2.相信個人的問題是家庭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反映;

      3.家庭功能發揮不良是因為家庭的結構不合理,通過改變家庭的結構與組織,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發揮;

      4.不把個人行為問題作為治療的焦點,而把改變家人的交往方式作為治療的手段與中心;

      5.治療不采用直接的、單對單的談話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層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員的交往過程中;

      6.注重此時此地的現實情況,而不注重對家庭歷史的回顧與家庭問題成因的追溯。

      六、服務計劃

      (1)目標:

      1、總目標:幫助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幫助案主自我認識、自我促進、自我實現,接納自己也接納別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際關系,達到現實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協調一致。

      2、首要目標:同時幫助案主與家人溝通,與家人建立正常的關系。讓案主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要總是回憶過去。使其正確對待夫妻感情問題,不要逃避。

      (2)具體工作計劃:

      第一階段:接案與建立專業關系

      接案是指個案工作員初次與求助者進行接觸,了解其需要與困難,對其面臨的問題初步作出判斷,根據機構的性質決定是否能夠為求助者提供服務。

      目的:與案主初步接觸,了解案主的基本情況,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建立良好專業關系;通過與案主的正面接觸,對案主的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確定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方法:會談法

      過程:工作員通過溫暖、尊重、真誠、共情和理解等技術,表現出對案主的尊重、接納和關心,并適時表達同感,使案主獲得安全感,并且盡可能地讓案主毫無顧慮的傾訴心中煩惱,

      宣泄被壓抑的情緒。在此基礎上了解案主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問題,收集盡量多的資料,與案主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爭取案主的信任與合作,與案主共同確定咨詢目標與方案,幫助案主建立自助態度,使其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

      目的:通過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在咨詢中探究案主面臨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幫助案主重建認知結構,以及社會支持網絡,改變其焦慮情緒。

      方法:會談法、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

      過程:

      1、采用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探究案主面臨的問題及發展過程,使案主識別自己的困境所在,意識到自己的消極情緒。

      2、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中還包括探索——描述——宣泄這一這一直接治療方法,這一方法不僅具有研究和診斷的功能,同時還具有治療的作用。所謂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工通過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釋探索求助者的問題,并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機會,以便疏導求助者的情緒沖突,改變求助者的不良行為。面對我的案主,從她的表述中,我可以體會到案主的苦惱、既想孝順公婆,又想堅持自己生育觀念的矛盾心理。所以,我需要幫助案主表達負面的感受,并提供機會讓求助者宣泄自己內心的憤怒和不滿,以便減緩案主的心理壓力,深入探討求助者問題的實質。我對案主說,你有什么困惑以及不滿都對我說吧,我渴望聽到你內心的那些痛苦,這樣,她把內心的不滿與憤怒全都發泄了出來,之后,她告訴我感覺很輕松,很舒服。我說看到你輕松的樣子,我也很高興。由于,案主丈夫常年不在家,自己與公公婆婆之間的代溝相對比較嚴重,所以,除了偶爾和自己的閨蜜交流,平時她的感情表達是受到限制的,這不僅案主的心理壓力,而且還妨礙了她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就像她由于比較敏感,很多時候她會懷疑自己的婆婆是不是不喜歡她等。這個方法還要求社會工作者幫助案主減輕意志控制,并鼓勵案主表達各種被壓制的感受,以便了解案主未意識到的各種內心矛盾和沖突。例如,我試著問她你覺得婆婆身上有何優點?她說婆婆平時對她很好,也很懂得照顧孩子等,而這就反映了案主因為不生育而對這個家庭的內疚感受。我還會問她,現在這個家庭給你帶來那么多的痛苦,你想過離婚么?她回答說自己想過離婚,但是想到離開自己相處多年的丈夫、公婆,還要帶著孩子進入另一個陌生的家庭,自己是非常不愿意的,這也反映了案主對這個家庭的留戀與喜愛。通過鼓勵案主表達這些被抑制的感受,可以讓案主正確的了解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面臨的問題所在,通過案主的表達,她發現自己原來并沒有那么恨自己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她也感到原來自己對這個給她帶來無數痛苦的家庭還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想這對于治療案主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系失調來說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中,還注重一個反應性直接治療技巧,其中的人格發展反映方法對于我的案主治療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人格發展反映是指工作者幫助求助者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早年痛苦經歷,調整求助者的人格發展。由于求助者早年未被滿足的需要和未被解決的情緒沖突對其人格的發展影響很大,因而工作者首先要給予求助者一定的機會宣泄長期被壓制的需要和情緒沖突,以便與求助者共同深入探討其早年的痛苦經歷。第二,再案主宣泄內心矛盾和沖突之后,工作者就需要與求助者一起探討起早年的不幸經歷,把求助者的早年感受與其現實的不良行為聯系起來,分析其中的邏輯關系。第三、在求助者了解其不良行為的根源基礎上,工作者需要幫助案主重新評估以前的經歷,調整案主現有的人際關系。通過案主的表述,我明白,我的案主的一些早年經歷對于他現在的行為觀念有很大的影響。案主出生在一個多子女的農村家庭,家境貧寒,但是案主從小熱愛學習,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是初中畢業之后,身為長女的她,不得不放棄繼續求學的機會。案主的這一經歷在很大程度

      上影響了她的人格發展,所以在生孩子的問題上,案主百般抗阻。所以,在處理案主的這一問題時,我會幫助她宣泄自己埋藏已久的不良情緒,使其得到釋放。

      3、提出建議與意見:

      (1)讓案主學會如何與家人溝通,及時發現家人的優點。

      (2)建議案主積極主動與家人和朋友交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相信人是善良的,放棄以往的敵對想法,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的家人。

      (3)由于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強調的事重視人的自覺。因此,針對案主本人對事情存在某種偏執的想法,社工盡可能的幫助案主學會理解他人。

      第三階段:結構家庭治療階段

      目的:通過與案主的家人交談,讓案主的家人能夠理解案主的想法。其次,緩和案主與婆婆之間的矛盾,希望她們能夠正常的交流。盡可能的的支持案主自身的想法,而不是替案主決定她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觀念。

      方法:會談法、結構家庭治療法

      過程:通過家庭成員(特別是丈夫)的積極配合,讓案主感覺到其實自己并不是不被人理解和關心,只是丈夫不愿意表露出來。同時,讓案主與婆婆敞開心扉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讓婆婆知道自己的想法。其次,讓案主與自己的丈夫也好好交流,讓彼此都知道對方想的是什么,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時,面對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兩人都有必要好好反思,到底是什么方面出現了問題,以今后到底該何去何從。

      第四階段:結束和鞏固階段

      目的:了解案主面臨的新問題并鞏固工作效果。

      方法:會談法

      過程:主要任務是回顧和總結,了解案主的變化和案主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對案主的進步給予正性反饋與強化,幫助案主把咨詢過程中學到的認知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處理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系,鼓勵案主正面評價自己,減少焦慮,學會客觀對待別人。

      七、方法評估

      針對案主自身的情況,本案主要采用的是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和結構家庭治療法,盡可能的使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案主自決。同時協調家庭成員積極配合,通過與案主之間的互動游戲,使得這個家庭矛盾得到緩和與平息,使案主走出困境,擺脫生活的煩惱。

      八、個案反思

      由于案主本身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來自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家庭的原因。過往不能滿足的需求在婆媳之間的問題上得到放大,進而激化了夫妻之間矛盾,導致案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因此,作為社工,我們的任務就是讓案主自我認識、自我促進、自我實現,接納自己也接納別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際關系,達到現實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協調一致,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個案工作計劃書4

      一、案主的基本情況:

      姓名:姚XX

      年齡:年滿16歲

      婚姻狀況:未婚

      職業:服裝店員工

      家庭背景:家庭條件優異,父母寵愛有加,在遇到李XX前是個聽父母話、好好學習的乖乖女。

      背景材料:姚XX,高中輟學。其男友李XX20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小學三年級便輟學在家,父親患有精神疾病,母親常年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姚XX認識了李XX,姚XX在網上認識了李XX,在一些聊天中對李XX的經歷深感同情,與之發展成戀愛關系。在與李XX交往的這段時間里,因為父母反對,曾經多次自殺并且離家出走。原本上學的她輟學后在服裝店打工,她的工資是她和李XX兩個人全部的收入。

      姚和李的戀情受到李母的堅決反對。一方面,因李XX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適宜戀愛和結婚,李母十分擔心兒子的身體,堅持認為姚XX會害了李XX;

      另一方面,李母認為正是因為姚XX的出現迷惑了兒子,使原本乖巧聽話的兒子不再聽母親的話,甚至對母親持刀相向。

      姚XX的父親對于女兒的戀情很不認同,認為李XX之所以要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并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他對女兒的依賴。更讓姚先生感到生氣的是自己養了十幾年的女兒竟然會為了李XX離開自己的父親,甚至是為了所謂的愛情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因而姚先生希望女兒能夠離開李XX,回到學校中繼續讀書。

      二、案主問題:

      主要問題:

      1、自殺問題,在與李XX交往的過程中曾經自殺八次,多次離家出走。

      2、輟學問題:為了和李XX在一起而輟學,到服裝店賣衣服。

      相關問題:

      1、曾近也想過要和李XX分手,但是做不到,還是放不下李XX。

      2、父親為了女兒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生氣,家庭關系緊張。

      3、李母堅決反對李XX和姚XX在一起,李母與姚XX關系緊張。

      三、工作目標

      直接目標:幫助案主解決因為父母反對她與李XX在一起而屢次自殺且輟學的問題。中間目標:

      1、使案主認識到生命的可貴,生命不僅是權利也是義務;

      2、是案主認識到她現在為這段感情的付出是不值得的;

      3、緩和案主與家人的關系;

      4、恢復學業。

      四、分析治療理論模式:認知行為治療模式

      針對姚XX的情況,決定采用認知行為治療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姚XX存在不正確的認知:

      1、她沒有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也沒有認識到生命之于它來說是一種責任。

      2、她沒有認識到學業對她今后人生的重要作用。

      3、她的戀愛觀存在偏差。正是這些不正確的認知使得姚XX做出了為了愛情付出生命、放棄學業、離開父母的不理智行為。認知行為治療模式認為人的認知決定其行為,所以采取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是合適的。

      五、介入階段

      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一個星期,每周內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兩至三次面談:

      第一階段:接案和建立關系

      多方面收集案主資料和情況,在第一次會談中,通過溫暖、尊重、真誠、共情和理解等技術,表現出對案主的尊重、接納和關心,并適時表達同感,獲得案主的信任,使案主獲得安全感,并且盡可能地讓案主毫無顧慮的傾訴心中煩惱,宣泄被壓抑的情緒。讓案主吐露心中的不快,在此過程中全面的了解案主需要和主要問題。與案主建合作式的治療關系,爭取案主的信任與合作,與案主共同確定咨詢目標與方案,幫助案主建立自助態度,使其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第二階段:認知重塑

      基于上一階段與案主關系的基礎,開始嘗試修正案主的錯誤認知。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調動服務對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務對象無效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通過認知錯誤的辨認、理性選擇方式的例舉以及認知排演等方法幫助服務對象認識和改變無效的自動念頭和圖示,加強服務對象的理性認知能力,幫助其重塑正確認知。

      第三階段:行為修正

      案主通過上一階段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陪伴、引導其對行為進行修正。可以通過讓服務對象設計日程的安排和提供反饋的方式,幫助案主規劃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務對象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面談輔導的治療效果。具體準備使用代幣管制的方法,確立復學以及和家人修復關系的目標,一步步的達到行為修正的目的。

      第四階段:結束和鞏固階段

      主要任務是回顧和總結,了解案主的變化和案主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對案主的進步給予正性反饋與強化,幫助案主把咨詢過程中學到的認知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學習生活中,來處理自己與家人、李XX的關系,鼓勵案主正面評價自己。讓案主有一個堅定信心來面對今后的學習生活。

      六、成效評估

      主要通過觀察和測量姚XX行為的變化進行評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測量表對姚

      艷進行周期性測量,還可通過詢問姚XX的父親或老師同學了解姚XX的近況。要對姚XX的一些轉變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前后形成對照,吸取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技巧與教訓。

      個案工作計劃書5

      一、案主資料

      姓名:鄭xx

      性別:男

      年齡:10周歲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猶豫徘徊、瞻前顧后,性格內傾、封閉自保

      家庭職業背景:農民,但父母長期在外打工

      二、案例陳述

      主要問題:心理陰影,性格轉變,沉默寡言,一定的厭學情緒。

      背景材料:

      小杰家總共有三兄弟,他排老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那時姨媽家經濟尚且寬裕,欣然接受,便承擔起撫養小虹的責任。小虹聰明可愛,再加上得到姨媽(原為一名教師)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著優秀的學習成績,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表現活潑,令人喜愛。小虹在姨媽家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很喜歡姨媽家,也逐漸將姨媽當成自己的媽媽,并一直稱呼姨媽為“媽媽”,自己的親身父母會偶爾過來看望小虹,但小虹和親身父母的親熱程度顯然不如和姨媽親昵,甚至在姨媽、親身父母同在的場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媽那里撒嬌,基本和父母感情疏遠。為此,有不少親戚朋友故意開玩笑似的詢問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誰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媽的親孩子,應該和你媽更近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盡管并無惡意,但年幼的小虹無從回答,在多次受到這種問題的困擾下,小虹便拒絕回答這樣的問題,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個好事親戚反復詢問這類問題用來逗樂,小虹鼓足勇氣回答了一些,后遭到親戚的大笑,小虹當場情緒低落,終于忍不住流出眼淚,從此表現得沉默寡言、言行猶豫徘徊。撫養小虹的姨媽后期因為家庭負擔過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將小虹帶回家撫養,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爺爺一家照顧),事情一再耽擱,造成姨媽的一些不滿與誤解,因此對小虹的關愛不如從前。小虹更加情緒失落,因而導致在家和在學校積極性都下降了許多,成績下降很快,逐漸有厭學情緒,整天無精打采,很少展現笑容。

      三、分析治療理論模式

      針對小虹的這種狀況,社工計劃采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這是因為小虹在成長過程中有未被解決的困擾,以及不好的經歷壓抑在內心里,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心理陰影,從而導致不合理的心理狀態和處事態度。同時,心理社會治療理論認為個體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所持有的觀念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到其現實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因此了解個人早年經歷對于了解其現在和將來都有很大幫助,同時,在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中,家庭和社會角色對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響。小虹面對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其早期經歷的那件事情有關,并且一直被“親媽”、“姨媽”等問題困擾,一旦能夠好這些問題,將會有助于小虹的健康成長。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目前面臨的困境可知,案主亟需對一些自己比較敏感的問題的解答,而且這些解答必須具有一定說服力,能夠說服自己,還能夠說服他人;其次,案主需要一個充滿溫暖與關愛的成長環境;最終需求是圓滿解決兩家人之間目前存在的矛盾,營造和諧的親屬關系。

      五、服務過程與計劃

      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可按七天為一周期:

      1.建立關系(第一星期):社工開始與案主接觸,并進行初次會談。初次會談時,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臨的問題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運用相關技巧贏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過與小虹玩一些小游戲,增強小虹對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種場合給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勵案主的成長動機,并制定治療計劃目標等。

      2.進行心理社會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關資料。需收集的資料包括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直接資料是指直接通過與案主會談直接獲得的資料,可以在與小虹進行初次和二次訪談時,可以使用宣泄治療法,一方面讓小虹不滿的情緒和困惑得到宣泄,另一方面獲得有用資料,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對宣泄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導。間接資料是在訪視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姨媽和自己親身父母家。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況、個人成長經歷、個人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案主的內心沖突和目前的行為狀況等。

      3.對案主及相關問題進行診斷(第三星期):在整理、歸納及分析所得資料的基礎上,對問題的本質進行評估和推斷。重點包括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的過程;家庭環境與家庭心理動力;案主個人生活經歷和行為特征等。在這一階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較關心的或比較敏感的問題,為下一階段計劃的實施做好鋪墊。

      4.治療(第四星期并持續一個月):工作者與案主進行深入接觸,并對案主進行治療。目標是減輕“人——情境”系統的功能失調,緩解案主郁悶的情緒;改善案主的社會及生活環境,增強案主的自我適應能力,促進成長。在治療過程中,社工要重視案主的成長經歷,積累起來的情緒沖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導案主去發現自己問題的來龍去脈,并幫助案主逐漸忘記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比如那一件令小虹十分傷心的事情。在此可以幫小虹理清事情的過程,認清事件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而親戚們的玩笑并無惡意。

      同時,社工還要協助當事人修正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克服不良的自我防衛機制,鼓勵小虹在面對問題是能夠勇于回答,并且社工可以幫助小虹如何有技巧性的回答問題,通過一些情景模擬訓練等來提高小虹的應變能力,和有效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社工還可以對小虹進行間接治療,可以與小虹的姨媽及小虹的生父母進行溝通,包括給予小虹更多的關愛,多和小虹談心,增強小虹的信心;協調好兩家關系,并且尊重小虹的選擇(愿意在誰家成長),還可以與小虹所在學校聯系,通過改善小虹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來達到小虹不良行為的改變、人格的完善。

      六、成效評估

      主要通過觀察和測量小虹的生活態度和性格變化進行評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測量表對小虹進行周期性測量,還可通過詢問小虹的姨媽、生父母或老師同

      學了解小虹的近況。要對小虹的一些轉變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前后形成對照,吸取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技巧與教訓。

      七、社工反思

      由于該案例尚未實行,只是計劃,因此,主要反思是如何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整套計劃中,深深認識到理論知識的不足,在某些方面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但缺乏理論的儲備而無法表達,因此以后需要加強理論素養。縱觀整個計劃,認為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具有不少優點,例如效果會較明顯,但可能花費的時間會更長,花費的人力物力資源會更大。

      個案工作計劃書6

      一、案主資料

      姓名:王XXX性別:女性

      年齡:9歲

      婚姻狀況:未婚(核心家庭,父母和案主)

      教育程度:上小學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職員,收入穩定身體健康。職業經歷:無

      性格特征:樂觀開朗,學習認真,熱愛父母出現心理問題后特征:孤僻內向沉默暴躁

      二、背景資料

      1、內容提要

      由于父母老實的個性和教育方式,學校老師的不信任等原因,造成阿瀟行為偏激,愛發脾氣,在學校不開心和同學關系緊張。老師批評幾句,他就憤憤不平,阿瀟稱:“討厭老師,對學習沒興趣,別人欺負我我就要反抗。”阿瀟在校經常和同學發生爭執,相比從前,較少參加團體活動,顯得不合群,與班主任疏遠,在家中與父母疏遠,愛發脾氣。不愿意人管,成績下降。

      2、案主陳述

      我父母均為公司普通職員,內向膽小,家庭和睦。在幼兒園大班前,我性格溫順,比較膽小,父母經常以息事寧人的方式教育我:要與小朋友團結,不要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開。所以經常被同學欺負,上大班時,有一次小朋友拿繩子去勒我的脖子,想牽著我走,我想起媽媽說過,脖子是不可以隨便勒的,很危險于是反抗了,勁很大,一下子搶過了繩子,那個小朋友嚇跑了。我發現原來這樣別人就不會欺負自己了。自那以后,一旦與小朋友發生口角,我就會用“暴力”的方式處理爭端。老師和同學說我“不好惹”,從小學四年來,我都能自己獨立完成作業,愛看書,二年級前,雖然愛打架,但成績還是中上偏優,只是最近兩個月,升了四年級,班主任比較嚴格。經常叫我到辦公室,于是開始反感,不大愛聽課成績下降了。

      三、主要問題:

      1、家庭問題:家庭比較不和諧,時常會與父母吵架。或者沉默,不愛與父母交流。

      2、心理問題:阿瀟心理比較壓抑,多愁善感,對于和小朋友的矛盾,自己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用暴力解決。

      3、人際關系問題:和周圍同學關系一般,有的很生疏,不愛參加集體活動,不愛和父母交流,害怕并不喜歡老師。

      4、經濟問題:父母有穩定工作,衣食無憂。

      5、婚姻問題:無

      四、問題分析

      案主因為父母經常以息事寧人大態度教育,孩子一直被欺負,心理產生哦了很久的壓抑和郁悶,突然有一天爆發,并一發不可收拾,形成了孩子暴力可以解決一切避免被欺負的行為想法,造成與同學關系不好,不愛參加集體活動,思想偏激,老師批評后心里不舒服,開始討厭老師,知道自己錯了也不好意思和老師開口講話,由于種種導致成績下降,回家后不做作業以至后來干脆不寫,因此父母予以責罵,導致孩子不愛與父母交流,家庭關系緊張。成績下降。

      五、分析治療

      (一)行為治療模式:代幣法,自我控制法,會談法及作業料等等。

      (二)理論假設:

      行為治療的理論來源:經典條件反射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社會學習理論

      1、經典條件反射理論以無條件反射為基礎,與中性刺激建立條件的反射。影響經典條件反射的因素。強化、消退、泛化、分化、抗條件作用

      2、操作性條件反射又稱為工具性條件作用,它強調的是行為的后果對該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此理論認為行為的改變之所以發生,是因行為后面所伴隨某種特別的結果,因此強調強化的作用。強化的'作用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

      3、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提出“模仿”對人格發展的重要性,認為人類不一定要親身經歷承受刺激與制約的過程。由他人的反應表現,可以透過自我調節、自我回饋等能力來達到行為的改變。觀察學習包括四個具體過程:注意過程(或觀察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再現過程、動機確立過程。

      六、服務計劃

      (1)目標:

      1、總目標:幫助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積極的生活和學習態度。幫助案主自我認識、自我促進、自我實現,接納自己也接納別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際關系,達到現實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協調一致。

      2、首要目標:同時幫助案主與家人溝通,與家人建立正常的關系。讓案主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同學關系和諧,尊敬老師熱愛學習。

      (2)具體工作計劃:

      第一階段:接案與建立專業關系

      接案是指個案工作員初次與求助者進行接觸,了解其需要與困難,對其面臨的問題初步作出判斷,根據機構的性質決定是否能夠為求助者提供服務。

      目的:與案主初步接觸,了解案主的基本情況,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建立良好專業關系;通過與案主的正面接觸,對案主的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確定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方法:會談法作業療法

      過程:工作員通過溫暖、尊重、真誠、共情和理解等技術,表現出對案主的尊重、接納和關心,并適時表達同感,使案主獲得安全感,并且盡可能地讓案主毫無顧慮的傾訴心中煩惱,宣泄被壓抑的情緒。在此基礎上了解案主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問題,收集盡量多的資料,與案主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爭取案主的信任與合作,與案主共同確定咨詢目標與方案,幫助案主建立自助態度,使其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

      目的:通過行為治療模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幫助案主重建認知結構,建立契約,矯正思想偏激,以正確的思維方式對待身邊的人,并運用自我控制法進一步改善案主行為。方法:會談法、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

      過程:

      1、采用行為治療模式探究案主面臨的問題及發展過程,使案主識別自己的困境所在,意識到自己的消極情緒,探索按住改變意向,以便于實施幫助。

      2、行為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中還包括系統脫敏法,厭惡療法,代幣法,示范法,果敢訓練,自我管理,多模式治療等。這些方法和技巧直接有效的針對不同問題給與幫助。

      系統脫敏法讓一個原可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案主面前重復暴露,同時案主以安全放松予以對抗,從而使這一刺激逐漸失去引起焦慮的作用。厭惡療法是通過附加某種刺激的方法,使案主在進行不適行為時,同時產生令人厭惡的心理或生理反應。如果反復如此實施,使不適行為與厭惡反應建立了條件聯系。以后取消了附加刺激,當案主進行這種不適行為,就會產生厭惡體驗,為了避免厭惡體驗,案主中止或放棄原有的不適行為。

      強化法通過獎勵的手段來強化案主的良性行為,對案主的不良行為實行淡化懲罰。以陰性強化法來淡化案主的不良行為,高明的獎勵照樣可以使人們的行為規范,而且使人自我感覺良好。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是以陽性強化為主的。代表方法,代幣管制法。

      自我控制法是加強改變不良行為的愿望。從理性上分析這種不良行為的有害性;讓其他人幫助你作監督;還要制定自我控制的計劃,它可以長期地維持和強化自我控制的愿望。記錄和分析.記錄不良行為的發生次數、時間、地點、當時的心身狀態。以便于分析不良行為的嚴重程度,有利于制定改變的策略。

      作業療法是指導案主從事某項活動,以治療疾病或最大限度地恢復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的一種技術和方法。

      行為治療模式主張人性觀。認為人是被環境和遺傳決定的反應或有機體;人既是生產者,也是環境的產物;人的行為是有規律的;人的行為是學習來的。

      根據案主的不同情況,分析為題并找到合適的方法,行為治療模式一直運用廣泛,能夠有效的治療好不同癥狀的問題。

      3、提出建議與意見:

      (1)讓案主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及時發現他人的優點。

      (2)建議案主積極主動與家人和朋友交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相信人是善良的,放棄以往的敵對想法,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的家人同學和老師。

      第三階段:鞏固階段

      方法:會談法、代幣法

      過程:主要任務是回顧和總結。對案主的進步給予正性反饋與強化,幫助案主把咨詢過程中學到的認知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處理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系,鼓勵案主正面評價自己,減少焦慮,學會客觀對待別人。通過家庭成員老師以及學生的積極配合,讓案主感覺到其實自己并不是不被人理解和關心。同時,讓案主與父母敞開心扉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其次,讓案主與同學們好好交流,讓彼此都知道對方想的是什么,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誼。同時,學習方面記好筆記,積極思考與主動詢問,提高成績。

      七、服務過程記錄

      (附后)見治療過程表

      八、方法評估

      針對案主自身的情況,本案主要采用的是行為治療模式,盡可能的使案主樹立積極思想,使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案主自決。同時協調家庭成員積極配合,通過與案主之間溝通,使得按住走出困境,正常生活。

      九、個案反思

      由于案主本身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來自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家庭的原因。父母并不是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老師也應該注重對兒童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思想出現偏激。因此,作為社工,我們的任務就是讓案主自我認識、自我促進、自我實現,接納自己也接納別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際關系,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個案工作計劃書7

      一、案主的基本情況:

      姓名:姚艷

      年齡:年滿16歲

      婚姻狀況:未婚

      職業:服裝店員工

      家庭背景:家庭條件優異,父母寵愛有加,在遇到李京前是個聽父母話、好好學習的乖乖女。

      背景材料:姚艷,高中輟學。其男友李京20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小學三年級便輟學在家,父親患有精神疾病,母親常年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姚艷認識了李京,姚艷在網上認識了李京,在一些聊天中對李京的經歷深感同情,與之發展成戀愛關系。在與李京交往的這段時間里,因為父母反對,曾經多次自殺并且離家出走。原本上學的她輟學后在服裝店打工,她的工資是她和李京兩個人全部的收入。

      姚和李的戀情受到李母的堅決反對。一方面,因李京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適宜戀愛和結婚,李母十分擔心兒子的身體,堅持認為姚艷會害了李京;

      另一方面,李母認為正是因為姚艷的出現迷惑了兒子,使原本乖巧聽話的兒子不再聽母親的話,甚至對母親持刀相向。

      姚艷的父親對于女兒的戀情很不認同,認為李京之所以要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并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他對女兒的依賴。更讓姚先生感到生氣的是自己養了十幾年的女兒竟然會為了李京離開自己的父親,甚至是為了所謂的愛情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因而姚先生希望女兒能夠離開李京,回到學校中繼續讀書。

      二、案主問題:

      主要問題:

      1、自殺問題,在與李京交往的過程中曾經自殺八次,多次離家出走。

      2、輟學問題:為了和李京在一起而輟學,到服裝店賣衣服。

      相關問題:

      1、曾近也想過要和李京分手,但是做不到,還是放不下李京。

      2、父親為了女兒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生氣,家庭關系緊張。

      3、李母堅決反對李京和姚艷在一起,李母與姚艷關系緊張。

      三、工作目標

      直接目標:幫助案主解決因為父母反對她與李京在一起而屢次自殺且輟學的問題。中間目標:

      1、使案主認識到生命的可貴,生命不僅是權利也是義務;

      2、是案主認識到她現在為這段感情的付出是不值得的;

      3、緩和案主與家人的關系;

      4、恢復學業。

      四、分析治療理論模式:認知行為治療模式

      針對姚艷的情況,決定采用認知行為治療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姚艷存在不正確的認知:

      1、她沒有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也沒有認識到生命之于它來說是一種責任。

      2、她沒有認識到學業對她今后人生的重要作用。

      3、她的戀愛觀存在偏差。正是這些不正確的認知使得姚艷做出了為了愛情付出生命、放棄學業、離開父母的不理智行為。認知行為治療模式認為人的認知決定其行為,所以采取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是合適的。

      五、介入階段

      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一個星期,每周內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兩至三次面談:

      第一階段:接案和建立關系

      多方面收集案主資料和情況,在第一次會談中,通過溫暖、尊重、真誠、共情和理解等技術,表現出對案主的尊重、接納和關心,并適時表達同感,獲得案主的信任,使案主獲得安全感,并且盡可能地讓案主毫無顧慮的傾訴心中煩惱,宣泄被壓抑的情緒。讓案主吐露心中的不快,在此過程中全面的了解案主需要和主要問題。與案主建合作式的治療關系,爭取案主的信任與合作,與案主共同確定咨詢目標與方案,幫助案主建立自助態度,使其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第二階段:認知重塑

      基于上一階段與案主關系的基礎,開始嘗試修正案主的錯誤認知。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調動服務對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務對象無效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通過認知錯誤的辨認、理性選擇方式的例舉以及認知排演等方法幫助服務對象認識和改變無效的自動念頭和圖示,加強服務對象的理性認知能力,幫助其重塑正確認知。

      第三階段:行為修正

      案主通過上一階段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陪伴、引導其對行為進行修正。可以通過讓服務對象設計日程的安排和提供反饋的方式,幫助案主規劃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務對象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面談輔導的治療效果。具體準備使用代幣管制的方法,確立復學以及和家人修復關系的目標,一步步的達到行為修正的目的。

      第四階段:結束和鞏固階段

      主要任務是回顧和總結,了解案主的變化和案主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對案主的進步給予正性反饋與強化,幫助案主把咨詢過程中學到的認知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學習生活中,來處理自己與家人、李京的關系,鼓勵案主正面評價自己。讓案主有一個堅定信心來面對今后的學習生活。

      六、成效評估

      主要通過觀察和測量姚艷行為的變化進行評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測量表對姚艷進行周期性測量,還可通過詢問姚艷的父親或老師同學了解姚艷的近況。要對姚艷的一些轉變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前后形成對照,吸取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技巧與教訓。

    【2022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通用7篇)】相關文章:

    2022兒童個案工作計劃書12-15

    2022社會工作個案計劃書12-15

    2022個案工作計劃書(精選5篇)12-26

    社會工作個案工作計劃書12-28

    2022物業工作計劃書范文(通用5篇)12-16

    2022認真工作計劃書(通用6篇)12-15

    2022銷售工作計劃書模板(精選7篇)12-18

    2022員工周工作計劃書模板12-16

    2022銷售工作計劃書12-16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微信朋友圈說說經典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