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格言演讲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篇
日期:2023-03-08 21:08:02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篇  引導語: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
为你推荐:
  • 家族名字大全霸氣簡
  •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篇

      引導語: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認讀、書寫的生字。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4、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獨坐敬亭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光輝。同學們喜歡古詩嗎?那我們來開一個古詩的交流會,怎么樣?你喜歡哪首古詩就馬上站起來背,由你開始!(學生背)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看來咱們班同學平日里特別注意積累!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教師板書)請同學們跟我齊讀一遍課題。

      二、自由讀詩

      同學們,我們知道敬亭山是一個山名,那你能根據圖片的內容來說一說獨坐敬亭山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教師引導:坐,對坐;意思就是詩人獨自對坐在敬亭山)

      這首詩就是李白獨自對坐敬亭山時的所見所感。同學們想不想看這首古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誰能來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一聽?聲音真響亮!那現在我們同學就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最好多讀幾遍。開始吧!

      老師從同學們的讀詩熱情中可以看出你們非常喜歡這首古詩,那肯定讀得也不錯。誰愿意來讀一讀?讀得真流利!誰愿意像他一樣來讀一讀?還有誰想讀?咱們班的男子漢來讀一讀?不愧為男子漢,讀的聲音就是響亮!女同學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三、朗讀古詩

      1、錄音聽讀:

      同學們讀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聽聽播音員是怎么讀的?(想)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課件錄音)誰能說一說播音員讀得和你有什么區別?(學生說:有感情、有拖音、字讀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讀?那我們就小聲地隨著播音員一起來讀一讀?(學生看大屏幕讀)剛才我們是隨著播音員一起讀,你能單獨有感情地來讀一讀嗎?(能)我們先來練習練習。誰想讀?還有誰?想讀得我們就站起來一起讀!

      你讀得已經很有味道了!

      你的聲音真好聽,就像一只小黃鸝!

      老師認為你就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

      你的朗讀水平進步很大!

      2、讀中領悟:

      同學們讀得這么有感情。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怎么樣?在同學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條,你們小組能不能通過合作把它組成一首完整的詩,粘貼在這張白紙上。第一個先完成的小組就可以到臺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檢查一下他們的答案對嗎?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小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師發現有的小組不僅答案正確,而且還粘貼的工整、美觀。讓我們掌聲鼓勵這些小組的同學。在座的同學和他們的答案一樣嗎?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我們同學都這么棒,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行嗎?那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教師范讀。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誰來說一說,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說)教師相應板畫。

      同學們說得這么好,那你想不想隨著優美的音樂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誰來讀?你也來試一試?老師認為你也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你讀得這么好,肯定小組讀得也不錯,小組起來讀一讀?

      四、理解詩句

      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老師相信同學們在讀得過程中對詩已經有了自己的了解。現在就讓我們對照著圖片(課件掃描)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你都讀懂了什么?(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首古詩的?(學生交流)在這首古詩中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句呢?為什么?同學們說得這么好,看來你對這首詩理解很深。

      同學們,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當時景色?(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教師播放課件。一邊講解:同學們我們就是詩人李白,讓我們帶著孤獨、寂寞的心情,獨自坐在敬亭山的對面吧!一群群的鳥兒都全部飛走了,就連一片白云也飄然而去;詩人靜靜的看著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著詩人,怎么看也不厭倦。)

      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畫面,你能不能帶著與詩人同樣的孤獨、寂寞的心情來地感情地讀一讀。(讀得形式多樣)

      五、隨樂唱詩

      同學們讀得太精彩了,老師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師想如果我們把這首詩唱一唱,那會怎么樣?我們隨著優美的音樂來試一試?會唱的同學大聲地唱一唱!剛才我們隨著音樂唱了這首詩,那你能不能自己來編曲子把這首詩唱一唱呢?自己先來試一試?誰愿意來唱一唱?同學們唱得這么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嗎?教師唱:《春天在哪里》的曲子、《數鴨子》曲子、《阿門、阿前》的曲子、《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學歌》曲子

      六、延伸拓展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讀詩、畫詩、唱詩,那你想不想來當個小詩人來作一首詩呢?(想)課件播放:老師這有四幅圖畫,它們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季節來作一首詩。開始吧!

      老師找學生到臺前來展示一下,你能大聲地來讀一讀你所寫的詩嗎?(學生讀)

      你真棒,真像一個小詩人!

      你寫得詩太美了,真讓老師大吃一驚!

      看了你的詩,老師仿佛看到秋天就在眼前!

      從你的詩中,讓老師感覺到春天真美!

      七、教師小結

      老師相信同學們還會寫出更多更好的詩句來。可是這節課的時間到了,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多交流或者與爸爸、媽媽一起來寫一寫。下節課我們就來開一個自編詩的展示會,好不好?謝謝同學們的合作,下課!

      望洞庭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并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6、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

      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⑴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引導學生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

      和:和諧、協調。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理解得真不錯。

      引導學生理解“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沒有。

      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⑵ 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后記與反饋】

      《敬亭山》這首詩,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色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望洞庭》詩人則以輕快的筆觸,勾出一副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

      這兩首詩我主要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對詩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這也有可能是孩子們搜集資料的不足,對詩人當時情景不是很了解所造成。而我做的也很不夠,開學之初,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我沒有細細備課,在很倉促的情況下上了這節課,很多問題都是請教同組的老師,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抽出時間來好好備備課,每節課講求效益,讓孩們享受快樂學習的樂趣!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詩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寶,今天又到了欣賞古詩的時間了,首先,讓我們來進行背詩大賽。

      今天來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今天你就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研究這首古詩

      二學生自學

      先讓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法,共同學習古詩教師桌間巡視。

      三匯報自學

      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自學情況

      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重點詞語綠

      2時句的意思

      3幾個問題

      (1)為什么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體會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用法

      (3)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他到底要說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鐘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么關系呢?”

      四總結延伸

      1熟讀成誦

      2練習背誦

      3改寫短文

      4你離開過家嗎?你能體會思念家鄉的滋味嗎?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學生自由談本節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指名背誦泊船瓜洲,總結上節課的學法

      二導入

      1出示古詩

      2指名朗讀

      三學生自學

      分組自學后兩首古詩,教師巡視指導排憂解難。

      四匯報自學

      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集體糾正。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重點指導

      1有感情的朗讀,杜仲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時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指導背誦

      五感情升華

      讀一讀第五課學習的三首古詩,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么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使人在表達方法上卻各有特色,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還知道那些古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后收集一些讀或被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仞、岳”等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書寫會寫字“仞、岳”等6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4.體會古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4.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戍邊將士豪邁之情,熱愛古詩,感受戍邊將士的英雄氣概;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

      5.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激發學生積累更多古詩,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解題入境。

      1. 教師朗誦: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學生朗讀欣賞古詩。

      3.了解樂府詩: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采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

      4.導入課題:這節課,你們將一起學習一首樂府詩《從軍行》。(板書課題:從軍行,學生齊讀課題。)

      5.了解題目:《從軍行七首》是王昌齡采用樂府舊題寫的一組邊塞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四十三。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

      《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

      6.什么是邊塞詩?(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

      二、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初讀古詩,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

      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學生把這首邊塞詩先認認真真地讀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聲音洪亮,讀得有板有眼。

      (3)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4)學生齊讀古詩。

      2.再讀古詩,理解詩意思。

      (1)理解詩句: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①學生閉上眼睛,教師輕聲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看到的畫面。

      ②互相交流,從老師的朗讀聲中你仿佛看到了邊塞的什么?(青海湖、鋪天蓋地的很長很長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還看到了玉門關。)

      ③問題交流:

      a.誰知道作者看到的是哪座雪山?(祁連山脈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側,又名南山。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62平方公里。)

      b. 課件出示雪山圖,學生觀賞圖片,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看到的。

      c.作者王昌齡詩句中描寫的雪山和同學們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青海長云暗雪山)

      d.水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眼中的雪山?(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上空密布陰云,烽煙滾滾,銀光皚皚的雪山頓顯暗淡無光。)

      e.誰能帶著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來讀這兩句詩?(指名朗讀。)

      ④這樣美妙的景象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變“暗”了?

      a. 這里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

      b. 將士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心情也是暗淡的。

      c.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⑤“孤城”是哪座城?(即玉門關。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⑥你在以前的學習和閱讀中接觸過和玉門關有關的詩句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志》云,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⑦聯想到這些詩句,再讀這句詩,說能說說對詩句的理解?(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

      ⑧引導理解:“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這兩句詩是一個倒裝句,理解時調整詩句“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長云暗雪山”,意思是說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上空密布陰云,烽煙滾滾,銀光皚皚的雪山頓顯暗淡無光。

      ⑨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通過感情朗讀感受到這里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

      ⑩談話過渡: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戍邊將士們又是怎樣做的呢?(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課件出示古戰場圖片,理解詩句: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①學生齊讀詩句,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②誰來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在荒涼的沙漠里,戰斗繁多,將士身經百戰,連身上的鐵盔鐵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邊疆戰患還沒有肅清,就決不解甲還鄉。)

      ③引導交流:“穿金甲”是“穿上金甲”嗎?(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穿金甲”意思是金屬制作的盔甲都磨破了。讓人感受到征戰時間之久,戰爭的激烈頻繁。)

      ④指導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戰爭的慘烈;讀出戍邊將士的豪壯語言,表達出戍邊將士不把敵人消滅誓不回家的決心,表達出戍邊將士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三、總結全詩,感情升華。

      1.同學們,古代戰爭的慘烈絕非我們能想象得到的,在中華詩詞這一歷史長河中諸如“一將功成萬骨枯”“白骨掩蓬蒿”“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由來征戰地,能得幾人還”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戰爭也牽動著無數個家庭,無數個家庭的親人無不牽掛著戍邊的親人。

      2.會有誰在牽掛著他們呢?也許兩鬢斑白的雙親拄著拐杖一次次在村頭翹首以盼;也許一雙年幼的兒女在一次次的呼喚父親回家;也許留守家園的妻子因思念而過早的讓黑發染霜。請你們大聲地告訴邊關將士們的親人,告訴他們將士們為什么‘終不還”?

      ——不破樓蘭終不還!

      3.教師小結:在這首詩里,我們看到了塞外風沙肆虐的惡劣環境,感受到了守邊戰士戍邊的凄苦孤獨與悲涼,更感受到了將士們奮勇殺敵的決心以及誓死報國的壯志豪情,這凄美、悲壯,向上的畫卷就是唐朝的邊塞詩。

      4.熟讀成誦,試著默寫。

      四、了解作者,積累古詩。

      1. 簡介作者。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后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有《王昌齡集》。

      2.拓展閱讀: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共七首,七首詩七幅不同的畫面,我們今天學的是其四,還有另外六首大家選自己喜歡的讀一讀并深入感悟。

      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其三】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其七】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3.希望同學回家之后可以通過閱讀書籍、請教別人、上網瀏覽等方法收集其他詩人的更多的邊塞詩讀一讀,思一思,議一議,感受盛唐邊塞詩的悲壯、豪放。

      五、總結學法,學以致用。

      (一)總結學習方法,導入新詩的學習。

      (1)小組交流總結《從軍行》的學習方法。

      (2)小組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初讀古詩,借助注釋理解詞句;再讀古詩,借助畫面了解大意;感情朗讀,想象畫面領悟感情。)

      (3)請同學們借助《從軍行》這首詩的學習方法,默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看注釋,讀完一句想想這句的意思。讀完一首,想想整首詩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同桌也可以邊讀邊討論。

      (二)導入

      1.(出示音樂 渲染氣氛)隨著悠揚的古樂我們這堂課將走進古詩的畫卷,誰先來吟誦一兩句杜甫的詩句?(生答)讀著杜甫的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師相機介紹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風格。(出示杜甫簡介)

      2.過渡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他另一種風格的一首詩,是他“生平第一快詩”。它就是——(出示課題)

      (三)初讀詩。

      1.齊讀課題、解題。(從課題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2.過渡

      由于戰亂,杜甫一家在他鄉異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復薊北的消息傳來,此時,詩人心情會怎樣?(是的)詩人一聽到這勝利的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現在讓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詩中吧!

      3.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①點名讀

      ②聽錄音朗讀(出示錄音朗讀)

      ③學生學著錄音自由讀,讀出詩的節奏和停頓

      ④齊聲朗讀,要求讀出詩的韻味

      (四)理解詩的大意

      1、小組討論

      2、交流理解詩意

      3、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全詩

      六、悟詩情

      1、過渡:詩中意思你們已深刻體會了,那詩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一份怎樣的情感呢?(喜)

      2、找出詩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出示這幾句話)學生反復讀(交流中相機出現路線圖讓學生感受詩人歸心似箭心情)。

      3、深切體會“喜欲狂”心情

      ①過渡:作者的這份“喜”從何而來呢?為什么收復了薊北詩人又會如此欣喜若狂呢?讓我們一起來和詩人回顧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你就會有切身體會,請看大屏幕(出示背景)師隨著畫面講解。

      師在《二泉映月》的二胡聲中悲情朗誦《春望》

      ②聽著杜甫這浸透血淚的心聲,你們有什么感受?(生答),當你面對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請懷著這種心情讀讀這首詩吧!

      ③過渡:“真是滿紙憂憤言,一把辛酸淚”啊!而今,收復薊北的消息猶如一聲春雷響徹神州大地,經歷了八年之久的戰亂終于平定了,此時此刻,詩人心情怎樣?會想到些什么?

      ④學生發揮想象談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話KJ隨機點擊使字體變色),學生感情誦讀這幾句話。

      想到這些,能不涕淚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喜欲狂”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縱酒高歌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歸心似箭嗎?讀——

      在老師的引讀下,深情朗讀“喜欲狂”的這幾句話。

      (五)渲染主題

      1、詩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顆怎樣的心在跳動啊!

      2、讓學生感情朗讀全詩(回到錄音朗讀)

      (六)課外拓展

      過渡: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詩人以自己赤誠的愛國情抒寫出風格迥異的愛國詩篇。有憂憤深廣的動情傾訴,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師這就有幾篇與大家共賞。(出示課件,古詩欣賞)

      讓學生讀古詩欣賞。

      (七)總結(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歷年來,這些光照千古的詩篇為后人所傳誦,他們的愛國精神成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勵著后人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讓我們承繼先人的浩然正氣,以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新的愛國詩篇,讓巍巍華夏巋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讀準字音,準確書寫會寫字“仞、岳”等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抓住關鍵字詞、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品讀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體會作者那份憂國憂民的情懷。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指名多個學生背誦古詩《從軍行》,學生自愿舉手發言,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個學生背誦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學生自愿舉手發言,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首邊塞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板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生齊讀課題。)

      二、簡介作者,了解背景。

      1.簡介作者。

      陸游: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

      2.了解背景。

      (1)《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是宋代詩人陸游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落筆寫銀河西墜,雞鳴欲曙,渲染出一種蒼茫靜寂的氣氛,表現了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寫大好河山,陷于敵手,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的心情。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

      (2)教師范讀兩首古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宋代:陸游

      其一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其二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3)背景資料:這組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當時陸游已經六十八歲,罷歸山陰(今浙江紹興)故里已經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

      三、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指名學生大聲讀詩題注釋①[將曉]指快要天亮,師生評議,教師相機引導,指導學生讀好題目: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理解詩題。

      (1)小組交流,說說從題目上能獲得哪些信息。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①從題目中你可以看出詩人的寫作時間是在秋天。(“秋”)

      ②從題目中你可以看出詩人的寫作時間是在秋天夜晚即將結束黎明即將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天剛剛亮的時候。(“秋夜將曉”)

      ③從題目中你可以看出詩人迸發寫作靈感的地點是在籬笆門外。(“出籬門”)

      ④從題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寫的是自己的感受。 (“有感”)

      ⑤當時的陸游已經是六十八歲的老人了,這樣一位老人在天剛亮的時候走出自家的籬笆小院,他要去做什么呢?(“迎涼”)。

      ⑥聯系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說說那么高齡的作者為什么那么早要“出籬門迎涼”?(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心頭悵觸,寫下這兩首詩。)

      ⑦誰能根據以上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秋天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人不能安睡,夜晚天剛剛亮的時候走出籬笆門外,以解除煩熱和心頭悵觸,寫下自己當時的感受。)

      (3)談話過渡:“感”字的意思有感想、感觸、感受、感動等,這首詩寫的就是作者出門乘涼時的感想、感觸、感受。題目中的“涼”的意思是清涼、凄涼、悲涼等。到底是什么讓作者感到悲涼又凄涼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閱讀和理解詩句。

      四、學習古詩的前兩句詩(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指名學生讀注釋②[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它很長。

      (1)指名學生說說對黃河的了解。(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后流入渤海。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2)拓展交流:我國有哪些大河?(最出名的還是這十條河流分別是長江、珠江、黃河、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漢江。)

      2. 指名學生讀注釋③[五千仞岳]指華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1)交流對華山的了解。(華山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中國黃河50景”之一。)

      (2)知識拓展:我國有哪些“岳”?(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岳華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3.理解:“三萬里”和“五千仞”。

      (1)通過看注釋我們了解到“三萬里”和“五千仞”分別指什么?

      ①“三萬里”形容黃河很長。

      ②“五千仞”形容華山很高。“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一仞大約是2.3 米-2.7米之間。

      (2)在以前的學習和閱讀中你看到過這樣的寫法嗎?

      ①“危樓高百尺”形容樓很高。

      ②“飛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長。

      ③“白發三千丈”形容頭發很長。

      (3)古詩中的夸張。

      ①夸張能夠創造新異的意象美

      夸張能創造意象美,這種意象具有超常變異性。它以變形的手法,改變事物原有的人們熟悉的面貌,創造出一種陌生的全新意象,這一意是讀者未經歷和感受過的,因而能夠給人種愉悅的新奇感受 ,從而產生獨特的藝術魅力。當我們讀了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注倫送我情”這類詩句后,對廬山瀑布的壯觀、對朋友的情誼都會產生從未有過的新奇獨特的感受,從而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當我們讀到“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又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呢?(兩句一橫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象,鮮明突兀、蒼莽無垠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奇偉壯麗的山河,標志著祖國的可愛,象征著民眾的堅強不屈,已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

      ②夸張能產生濃郁的情感美。

      夸張是詩歌創作主要修辭手法之,因為夸張能夠充分表現情感美。如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喜成雪”。那種人生苦短的悲哀,那種狂放深沉的愁緒,如排山倒海而來,讓人震驚,讓人嘆服,從而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③夸張能夠表現崇高美。

      夸張的手法是產生壯美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為把描寫的對象放大,把情感表現得更熱烈,從而創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強勁的氣勢,從而把人帶進崇高的境界。“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把西北邊塞的蒼茫、粗獷、奇特;成守將士們的英勇、慷慨和悲壯的獻身精神宣泄得熱烈而又充分,讓讀者在新奇的感受中受到強烈的震撼,從而產生種崇高的美感。

      4.理解“摩”。

      指名學生讀注釋④[摩天]碰到天。

      (1)說說自己的感受。(極言華山之高。)

      (2)組詞語加深對“摩”的理解。(摩天大廈、摩天輪)

      5.全班交流,說說對整句詩的理解。(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6.教師小結:一河一山代表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充分表現了陸游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黃河在悲泣,華山在哭訴。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作者此時的心情嗎? (悲憤、 氣憤、痛心……)

      7.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8.談話過渡:宋朝的壯美河山被金人占領了,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百姓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學習古詩的后兩句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 指名學生讀注釋⑤[遺民]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老百姓。

      (1)從“遺民”一詞,你感受到宋朝是怎樣對待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的?(這些百姓是宋朝遺留在金人統治區的,他們已經被遺棄了,被遺忘了。)

      (2)從“遺民”一詞,你感受到什么?(感覺到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生活的痛苦;也感受到作者對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擔憂。)

      2. 指名學生讀注釋⑥[胡塵]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里借指暴政。

      (1)課件出示有關影視的片段,學生通過感官感受“胡塵”。

      (2)從“胡塵”一詞,你感受到什么?(感覺到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悲慘生活;也感受到作者對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擔憂。)

      3.指名學生讀注釋⑦[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理解“淚盡”。

      (1)“淚盡”的意思是什么?(淚盡指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

      (2)結合全詩和自己閱讀的有關資料,說說對“淚盡”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嗎?(“淚盡”一詞,千回萬轉,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早已盡了。)

      (3)從“淚盡”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一樣,年年盼望宋朝軍隊收復失地,有年年失望。)

      4.通過“望”和“又”字來感受人們的心情。

      (1)你覺得這里的“望”有幾層含義?

      ①看。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年年歲歲希望能親眼看到南宋的軍隊出師北伐。

      ②盼望。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的軍隊出師北伐。

      ③從“又”字你感受到什么?(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年年失望。)

      ④你知道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的宋朝百姓失望了多少年嗎?(65年。)你是怎么知道的?(詩人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整整65年了。)

      ⑤在這65年里宋朝統治者都在做什么?(在唱歌,在跳舞,在喝酒……在尋歡作樂,在醉生夢死,在忘乎所以……)你是怎么知道的?(從宋朝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一詩中知道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互相交流說說整句詩的意思。(北宋的遺民對著這樣的河山也只能傷心欲絕,滿懷希望地望著江南,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失地,如此又一年。)

      6.教師小結:中原廣大人民受到沉重的壓迫,經受歷程長久的折磨,期望恢復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都充分表達出來了。可是歲歲年年此愿落空,他們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干干凈凈。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而南宋統治者則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詩人為遺民呼號,目的還是想引起南宋當國者的警覺,激起他們的恢復之志。

      六、交流古詩,朗讀品味。

      1.談話引導:在我國傳統文化的長河中,很多詩人都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愛國詩篇,這些詩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努力奮斗,拋灑熱血。請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歡的一首愛國詩篇分享給大家。

      2.分組交流,選取名篇。

      3.代表發言,交流分享。

      《塞上曲》

      作者: 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出塞》

      作者: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己亥雜詩》

      作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七、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課堂小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寫大好河山,陷于敵手,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的心情。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

      2.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熟讀成誦,并試著默寫。

      3.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短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06-29

    小學語文《古詩詞背誦》優質整體教學設計08-23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教學設計范文08-23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設計11-06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07-18

    五年級下冊語文《灰椋鳥》教學設計03-11

    五年級下冊語文《打電話》教學設計08-19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06-17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我愛你中國漢字教學設計06-2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語錄 圖片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