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格言演讲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日期:2023-03-08 11:52:3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讓
为你推荐:
  • 有深度有涵養的早安
  •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

      考點1: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平衡狀態的定義:

      如果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平衡狀態的條件: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

      考點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考點3: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為零。

      2,運動過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2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軌道半徑可視為地球半徑)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衛星的線速度,在所有圓周運動的衛星中線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開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

      7.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計算環繞速度

      8.大于環繞速度的兩個特殊發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義)

      功、功率、機械能和能源

      1.做功兩要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位移

      2.功:功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負功之分,單位為焦耳(J)

      3.物體做正功負功問題(將α理解為F與V所成的角,更為簡單)

      (1)當α=90度時,W=0.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時,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桌面對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當α

      如人用力推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正功。

      (3)當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負功。

      如人用力阻礙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負功。

      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經常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取絕對值)。

      例如,豎直向上拋出的球,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對球做了-6J的功,可以說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說了“克服”,就不能再說做了負功

      4.動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表達式

      5.重力勢能是標量,表達式

      (1)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是相對于選取的參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計算重力勢能時,應該明確選取零勢面。

      (2)重力勢能可正可負,在零勢面上方重力勢能為正值,在零勢面下方重力勢能為負值。

      6.動能定理:

      W為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m為物體質量,v為末速度,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選取研究對象,明確它的運動過程。

      ②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和各力做功情況,然后求各個外力做功的代數和。

      ③明確物體在過程始末狀態的動能和。

      ④列出動能定理的.方程。

      7.機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沒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題思路:

      ①選取研究對象----物體系或物體

      ②根據研究對象所經歷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當地選取參考平面,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的初、末態時的機械能。

      ④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進行求解。

      8.功率的表達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對物體做功快慢;是標量,有正負

      9.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的輸出功率,也就是機器銘牌上的標稱值。

      實際功率是指機器工作中實際輸出的功率。機器不一定都在額定功率下工作。實際功率總是小于或等于額定功率。

      10、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耗散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

      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牛頓第一定律

      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慣性

      1、定義:物體具有的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慣性不是一種力。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3、慣性的大小只由物體本身的特征決定,與外界因素無關。

      4、慣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慣性做事或防止慣性的不良影響。

      5、不要把慣性概念與慣性定律相混淆。慣性是萬物皆有的保持原運動狀態的一種屬性,慣性定律則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定律。

      運動狀態

      1、運動狀態指的是物體的速度

      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變則運動狀態不變,速度改變運動狀態也就改變了,所以運動狀態不斷改變的物體總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3、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一、形變

      1、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

      2、形變的種類:彈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后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范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3、彈性限度:若物體形變過大,超過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

      二、彈力

      1、定義: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產生條件:

      (1)兩物體必須直接接觸,

      (2)量物體接觸處有彈性形變(彈力是接觸力)。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4、彈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1)彈簧兩端的彈力方向,與彈簧中心軸線重合,指向彈簧恢復原狀的方向。其彈力可為拉力,可為壓力;對彈簧秤只為拉力。

      (2)輕繩對物體的彈力方向,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即只為拉力。

      (3)點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過接觸點垂直于接觸面(或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而指向受力物體。

      (4)面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5)球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在接觸點與球心的連線上而指向受力物體。

      (6)球與球相接觸的彈力方向,沿半徑方向,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7)輕桿的彈力方向可能沿桿也可能不沿桿,桿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壓力。

      (8)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動力學規律判斷.

      說明:

      ①壓力、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若是曲面則垂直過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持的物體。

      ②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③桿既可產生拉力,也可產生壓力,而且能產生不同方向的力。這是桿的受力特點。桿一端受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的方向。

      5、彈力的大小:與形變量有關,遵循胡克定律。

      ①彈簧、橡皮條類:它們的形變可視為彈性形變。

      三、胡克定律:

      (在彈性限度內)F=kx

      上式中k叫彈簧勁度系數,單位:N/m,跟彈簧的材料、粗細,直徑及原長都有關系;由彈簧本身的性質決定。X是彈簧的形變量(拉伸或壓縮量)切不可認為是彈簧的原長。

      四、彈力有無判斷

      (1)拆除法:即解除所研究處的接觸,看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

      若不變,則說明無彈力;若改變,則說明有彈力。

      (2)假設法:假設在接觸處存在彈力,做出受力圖,

      再根據力和運動關系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根據力的平衡條件來判斷。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3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后,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后,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倔強系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串聯:1/k=1/k1+1/k2并聯:k=k1+k2

      第二節研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限度,這個值叫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第三節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度(同一物體上標度應當統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在線段末端標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2。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力的替代,稱為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關系。

      3。實驗:平行四邊形定則:P58

      第四節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合力的計算

      1。方法:公式法,圖解法(平行四邊形/多邊形/△)

      2。三角形定則:將兩個分力首尾相接,連接始末端的有向線段即表示它們的合力。

      3。設F為F1、F2的合力,θ為F1、F2的夾角,則: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當兩分力垂直時,F=F12+F22,當兩分力大小相等時,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隨F1、F2夾角的增大,合力F逐漸減小。

      3)當兩個分力同向時θ=0,合力:F=F1+F2

      4)當兩個分力反向時θ=180°,合力最小:F=|F1—F2|

      5)當兩個分力垂直時θ=90°,F2=F12+F22

      分力的計算

      1。分解原則:力的實際效果/解題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順序:G→N→F→電磁力

      第五節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該點不一定在物體上),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尋找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物體保持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叫平衡狀態。

      2。物體如果受到共點力的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就叫做共點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其平衡條件是這兩個離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個矢量分解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坐標軸上,利于處理多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節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

      1。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作用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物體對它的作用力,這種相互作用力稱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質:物質性(必有施/手力物體),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

      同:等大,反向,共線

      異: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時性(產生、變化、小時),異體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質。平衡力不具備同時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質可不同。

      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頓第三定律適用于任何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與物體的質量、運動狀態無關。二力的產生和消失同時,無先后之分。二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各自分別產生作用效果。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整理五篇12-07

    高一物理必考知識點02-13

    高一物理知識點分享01-07

    物理下冊高一知識點復習07-30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識點08-07

    最新高一物理重點必考知識點梳理五篇08-04

    最新高三物理知識點03-09

    最新高二物理知識點02-23

    高中物理知識點歸納最新12-07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12月31日早安心語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