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古詩雜詩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維古詩雜詩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王維古詩雜詩賞析1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注釋
①來日:來的時候。
②綺(qǐ)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③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于句末,相當于“否”,表疑問。
鑒賞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
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應知”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于“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鄉是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征。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于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王維古詩雜詩賞析2《雜詩》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注解】:
1、著: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鵑:鳥名,即子規。
【韻譯】:
時令將近寒食,春雨綿綿春草萋萋;
春風過處苗麥搖擺,堤上楊柳依依。
這是為什么呵,我卻有家歸去不得?
杜鵑呵,不要在我耳邊不停地悲啼。
【評析】:
這是歌詠游客居外不得返鄉之情的詩。意思是在說寒食、清明將到,客居不能返鄉,卻聽得杜鵑悲泣,更為傷感,大有每逢佳節倍思親之慨。詩的節奏獨特,首兩句節拍為一、二、三,然而卻諧絕句平仄韻,這是絕句中少見的。句寫六朝往事
如夢,臺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
【王維古詩雜詩賞析】相關文章:
雜詩王維古詩賞析03-31
王維雜詩古詩賞析03-30
古詩《雜詩》王維08-16
古詩雜詩王維03-31
王維古詩《雜詩》的意思01-19
王維雜詩的古詩拼音03-31
《雜詩》古詩賞析04-10
雜詩古詩賞析03-30
己亥雜詩古詩的賞析08-05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這一天我哭了作文600字 這一天,我哭了作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