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習俗有哪些
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上巳節的過節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三月三上巳節民間普遍流傳的習俗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農歷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采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清朝葉調元的《漢口竹枝詞》曰:三三令節重廚房,口味新調又一樁。地米菜和雞蛋煮,十分耐飽十分香。詞中的地米菜即指薺菜。地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它不僅是佳肴一碟,更是靈藥一方。薺菜,別名地菜、護生草、雞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藥。在中藥里,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
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腎經,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燴,還可用來做餡或做湯,均色澤誘人、味道鮮美,是一道藥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最常見的一種吃法。每到三月三這天,薺菜便長莖開花,婦女都會采摘來插在發際。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于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濕、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三月三舉家出游賞杏花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舉家出游,有的人家帶著酒菜在郊外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還有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說法。實際上作為賞花來看,杏花并不算好看,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東風第一枝開得早,農歷三月已經綻放,在城市內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春暖乍寒,人們走向郊外賞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個活動了。青島也不例外,郊區小水村一帶遍植杏花,城里市民去賞杏花的人群絡繹不絕。
古代大姑娘、小媳婦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在三月初三結友郊游,因而人們三月三看麗人。唐詩又寫有:
三月三日天氣暖,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吃雞屎藤
農歷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云南曲靖農村,同樣有很多人喜歡吃雞絲藤。但曲靖不像瓊海、北海等地會在三月三或七月初一專門吃雞絲藤,帶有很隆重的儀式的味道。在那里,只要是雞絲藤發嫩芽的日子,當地人家就采摘下來食用了,或用來炒肉,或是素炒,或是涼拌,就如同食普通的蔬菜一般簡單自然。
放風箏
正是人間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三月初三還有放風箏的民俗,風箏的來源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曾為戰爭中傳遞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游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風箏,有人認為是一種健身活動。風箏的做法形形色色,難得有大的'不同,許多已經成為工藝品。人們也認為經過了冬天,應該到戶外活動,所以三月初三放風箏,其實不僅這一天,可以說從上巳日到清明都是放風箏的好時節。
城市中樓房林立,各種電桿、電線到處都是,難以放風箏,而青島得天獨厚,有大片大片的海灘,最適宜于放風箏,所以從前海的棧橋到第一海水浴場,到匯泉廣場到處都是放風箏的人,從老人到孩子一片歡聲笑語。
各民族上巳節的不同習俗
漢族在這日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我們天門叫地米菜煮雞蛋。可能是因該野菜的小白花像一粒粒大米而取名
侗族,在這日舉行搶花炮、斗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于這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
畬族,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歡度烏飯節。
在廣西壯鄉,到處都是歌的海洋。歌墟,是壯族人民在特定的時間、地點舉行的節日性聚會,它是以對歌為主體的民俗活動。
瑤族以三月三為干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并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后云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三月三的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
1.壯族三月三習俗
2.三月三的來歷和習俗
3.畬族三月三的習俗
4.廣西三月三的習俗
5.冬至有哪些習俗
6.滿月習俗有哪些
7.立秋有哪些習俗
8.智利有哪些的習俗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大學生自我介紹一分鐘范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