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哲理美文
新水滸觀后感600字 新水滸觀后感800字
日期:2023-03-18 14:54:3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新水滸觀后感今天我們來說說閻惜嬌的死,其實在這里導演還安排了一個為她翻案的點。本來由于發生了那件事,宋江是決心不再去烏龍院了的。但事有湊巧,正好那天他和劉唐見完面就被
为你推荐:
  • 心冷了人累了的說說
  • 新水滸觀后感

    今天我們來說說閻惜嬌的死,其實在這里導演還安排了一個為她翻案的點。本來由于發生了那件事,宋江是決心不再去烏龍院了的。但事有湊巧,正好那天他和劉唐見完面就被閻惜嬌的母親在街上碰見了,于是死拉活拽地把他又拉到了烏龍院。按原著上講,這時的閻婆惜很反感宋江,一心都只在張文遠身上了,因此很不待見宋江。于是宋江胡亂歇了一夜,第二天天都還沒亮就走了,但是把那只招文袋落在了婆惜處。當他回來要時,閻婆惜已經看過里面內容了,是晁蓋寫給宋江的信,這可是私通梁山賊寇的證據呀,送到衙門里是要抄家殺頭的。于是宋江問她要,在答應了她很多關于錢財方面的要求后她還是不給,而且還獅子大開口問他要信上說的一百兩金。即使這樣宋江還是答應了,但她就是胡攪蠻纏(至于怎么個纏法,書上也寫的不清不楚的)就這樣把好脾氣的宋江都搞毛了,一怒之下就把她給殺了,還帶掉了蠟燭,造成了火災。(哈哈~真是殺人放火受招安呀……)我認為,這樣寫似乎殺人的動機還不夠,而且閻婆惜的行為說明她完全就是自己找死嘛!(人家都答應你的要求了,送金子最快也要明天吧,總不能讓宋江馬上變出來吧,那還一直纏著不放,不是找死是什么?)

    新水滸觀后感

    在新水滸中,這一情節又有很值得回味的地方。前面都是一樣的,當宋江讓閻惜嬌提要求時,她一廂情愿地說,只要宋江能明媒正娶把她抬進宋家大門就還給他招文袋。面對這個理由,宋江很誠實的表示辦不到,并要求她給換一個,但閻姑娘也死心眼,就是不換。于是搞僵了,這樣宋江殺人的動機就更充分了。其實我認為宋江也是不想真殺她的,估計也是一時興起才干的。之后還有更感人的一幕呢:被刺后尚未斷氣的閻惜嬌見宋江殺人后不知所措,傻愣在那兒,于是她用盡平生最后一點力氣喊出來讓他快逃。看到這里,本隱士也不能不為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悲情二奶所感動了,她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既然產生了這樣的情感,也說明新水滸為閻惜嬌翻案還是挺成功的。

    雖然已經講了很多了,但還是要來總結一下閻惜嬌悲劇產生的因素。(這里僅就新版水滸中表現的閻惜嬌形象來總結,其實原著中她的形象太單薄,沒什么值得說的,無非是指責而已。)我認為,閻惜嬌之所以會這樣包括最后她的死,都是因為她對宋江用情太深了,而且還沒有準確的認識到宋江對她并沒啥感情可言。(傻乎乎的以為自己的年輕貌美可以迷住宋江,不過這也是一般的邏輯,可梁山好漢他偏就不吃這套。)她嫁宋江是用了手段,想挽回宋江又干了傻事,最后竟然在生死關頭還不覺悟,天真的要挾宋江明媒正娶她,這就悲劇了……隱士我要在這里提醒廣大女青年,對不愛你的男性不要用情太深,要知道男人都是鐵石心腸的`,不大會被你感動的,所以還是找一個愛你的男孩吧。

    最后還要再說一下宋江,他在這整一個事件中最最最最不該的就是冷落閻惜嬌。雖然我們不能指責她玩弄閻惜嬌,(因為是她自己送上門的)但既然他還是選擇與閻惜嬌在一起了,那就要負起責任來,不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對女性的很大的不尊重,可能他自己不會這么覺的,我估計連導演也不是這樣想的,因為新水滸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要塑造宋江光輝的英雄形象,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為閻惜嬌翻案本身就和塑造宋江光輝形象是自相矛盾的,不知道導演覺得是嗎。

    【擴展閱讀篇】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

    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

    注意事項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后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后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后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后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后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么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后,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準確些,后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并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后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于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于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后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后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火燒圓明園》的觀后感,我進行指導后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后,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仿佛在警示人們“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于“觀”、“觀”服務于“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伙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伙伴他們開始錯在哪里?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伙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伙伴》后,他和四個小伙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編輯本段教學示例

    看了《虎門銷煙》后,學生認為無法聯系實際,我就這樣啟發學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個鏡頭?有的說林則徐帶領官兵虎門銷煙的鏡頭,大展中國人的志氣;有的說,當時的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給我教育最深;有的說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鴉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們。然后我再要求學生用比較法,針對現今社會,看是否有類似于林則徐這樣有民族氣節或與此相反的人。什么東西給現今人們帶來精神和身體摧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樣,學生馬上想到了電視上披露有的海關把關不嚴,讓一些走私物品進入中國,有的想到了社會上的吸毒現象和不健康的游樂場所,同學們暢所欲語,仿佛一下子有話可寫了,一個同學在《觀林則徐有感》一文中這樣寫到:“……在18世紀,鴉片使我們國敗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吸毒的現象又有抬頭,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們青少年一定要認識它的危害,如發現吸毒、販毒現象要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希望我們的海關把住家門,不讓毒品再次蔓延……”

    編輯本段范文

    觀《長江7號》有感

    不久前,我觀看了電影《長江7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小狄的單親孩子,他的爸爸窮困潦倒。但為了讓小狄長大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爸爸舉債把小狄送進了貴族學校讀書。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發生意外去世了。小狄聽到消息后十分傷心。但這時奇跡發生了,小狄爸爸送給小狄的“玩具”——“長江7號”(其實是一只外星狗)發揮了它身上的特異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發人深思。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經常對小狄說的一句話:“我們不去偷,不去搶,要努力讀書,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家人,一家比較富,另一家比較窮。他們各自都生有一個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為家庭環境好,從小就不愛讀書,還看不起窮家的女孩。而窮家的女孩卻很爭氣,讀書非常刻苦,學習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后來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從小不好好學習,最終一事無成。而那位窮家的小女孩,由于從小就用功學習,終于成就一番大事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都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寄托在我們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廣大學生,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長大后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老師評語:作者在概括電影情節的基礎上,圍繞“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句話展開論述。作者列舉典型例子進行論證,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長大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觀后感

    人生就像一個圈,一個老天爺畫好的圈,從起點繞一個圈后又會回到起點,這是趙子龍最后一戰也是第二次被困鳳鳴山時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鳳鳴山子龍披上了甲,一戰成名,從此成了常勝將軍,第二次被困時身心俱疲的子龍卸去了甲,人生就在這一披一卸之中畫了個圈。

    時勢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爺手中的棋子。從趙子龍與羅平安最后一次對話中可以看到了他內心的疲憊,這疲憊是因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勝將軍之名是甲、建功立業之念是甲,子龍雖早有卸甲之念,連年征戰的時局卻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卸。最后在鳳鳴山與后一輩的曹嬰一戰中,子龍終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經老得可以棄去的棋子,而這一切都是人生定數。明白了這一點后,他終于可以不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這甲雖卸得晚了一點、悲壯了一點,但可以讓子龍在人生最后時刻很從容,無所負擔。上馬提槍,單人單騎,沖向的不僅僅是敵陣,也是奔向長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園。

    不知道羅平安在給子龍卸甲后有沒有領悟到這一些,我想他在敲響最后一次戰鼓時應該是明白了。而年輕的曹嬰此戰之后一定也會與初時的子龍一樣給自己披上了一件難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龍一樣領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爺爺曹操以及諸葛亮等人都只是滾滾歷史車輪上鑲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帶來尊嚴,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風凜凜,卻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難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新水滸觀后感】相關文章:

    新水滸傳的經典勵志語錄臺詞11-26

    新水滸傳的觀后感06-19

    新水滸傳的經典語錄臺詞集錦11-25

    水滸傳觀后感06-12

    《水滸傳》觀后感08-05

    水滸傳觀后感11-27

    水滸傳的觀后感11-30

    水滸西游探源06-28

    水滸傳觀后感作文09-20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奮斗勵志名言短句霸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