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哲理美文
千米的認識 教學設計 千米的認識優秀教案教學
日期:2023-03-17 18:25:1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
为你推荐:
  • 吃雞2字id很少人用
  •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3、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活動:

      ①走100米,數數大約有幾步。

      ②走200米,看用多長時間。

      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談話:小朋友們,聽說過五指山嗎?西游記里如來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數學王國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著長度單位五兄弟。

      1、復習已學過的四個長度單位。

      (學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說出表示的符號并板書;說出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填入合適的長度單位。

      世界上最小的鳥體長約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約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約8( );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厚約15( )。

      師:導入:拇指峰上住著誰呢?

      二、認識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書課題:認識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聽過或看過“千米”?

      (2)播放相片:這是付老師在高速公路上拍攝到的一些鏡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標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橋距廣渠門?千米

      (3)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

      ①除了汽車,你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②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4)小結:學到這兒,你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產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學1千米與1000米:

      師:現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長,一起來看:

      播放錄象:(走100米的鏡頭)看,這是我們昨天在操場上活動時拍的錄象,我們數了數,走100米大約要200步

      板書:走200步的路約是100米

      (走200米的鏡頭)現在走了200米,大約花了3分鐘?

      板書:走3分鐘的路約是200米

      (閉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長),下面的“小志愿者”們走的路就更長了,我們一邊看,一邊認真數一數:他們一共走了幾個100米?

      (錄象快放部分學生走10個100米的鏡頭)

      師:(2)同學們想一想:把這10個100米連起來,該有多長啊!把答案寫在紙上好嗎?

      師:板書:1千米 1000米 這兩種寫法都對嗎?為什么?它們表示的長度雖然是一樣的,可也有不同點,你發現了嗎?

      1千米=1000米,讀來不易區分,你能巧用停頓,把它們區分開嗎?

      生:讀

      (3)小結: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4)師:你能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天安門有多少米嗎?

      先自己想一想

      集體訂正

      生:

      3、感知、體會1千米

      (1)咱們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腦子里猜測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從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讓我們跟著攝像機鏡頭到校門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長?(播放錄象)

      請學生閉眼在腦海里把這段路走一遍。

      (4)估計:看了錄象,你知道從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呀?你們怎么估計1千米的距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里說一說。(組內討論)

      板書:人走15分鐘的路約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約是1千米

      汽車行駛1分鐘的路大約是1千米

      (5)建議學生課后用這些方法驗證剛才的猜測想象。

      (6)引導:那我們班哪個同學的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師家離學校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簡述理由?

      (8)森林公園

      看了畫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遠嗎?你會怎么去森林公園?

      (9)小結:學到這兒,大家肯定對千米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三、鞏固新知,實際應用:

      師:1、你們的收獲可真多,我來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單位名稱 換算

      集體訂正

      2、小朋友們看過國慶50周年的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單位)

      要求:先獨立填出答案,再說說為什么?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長度單位間的關系了。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1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心情。

      二、目標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圍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3.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皮尺,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教師板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①一枝鉛筆長18( )。

      ②一枚1分硬幣厚約1( )。

      ③教室里的課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約長8( )。

      ⑤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是1316( )。

      1.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很遠,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教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回顧中引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性。提出測量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聯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說一說: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

      2.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結合課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據。)

      課件出示: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出示標準化跑道的圖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課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長度正好1千米。

      3.實際感受1千米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此環節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2)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15秒。

      (3)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課件出示指路標志、珠穆朗瑪峰主峰高度、汽車速度表等圖片,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系生活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具有時效性,使數學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能感受其存在的價值。讓學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印象更深刻。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設計意圖】綜合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千米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五)實踐應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

      在老師或家長的陪同下完成此題,不要流于形式。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8頁。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課件。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目標確定

      教材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公路上常見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讓學生親身體驗,要求學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長度,推斷走1000米大約要多少時間。在課前訪談中,發現只有極少數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約有多長,基本上沒有什么體驗,學生表達也不甚清楚。可見,建立1千米的觀念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因此,本課目標定位如下: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該單位的簡單化聚;

      2、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1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心情。

      (二)策略選擇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這一觀念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重組了教學過程,具體用到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如課題引入時,讓學生估計老師到上海經過的路程,引出千米這個概念,同時感受千米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如綜合練習“我當西博小導游”,讓學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應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識,又讓學生體驗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選擇驗證: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存在差異,如學生放學經過的路線的不同,導致學生印象中從學校到某處大約是1千米的觀念大不相同,教學設計時,教師根據學生常走的三條路線進行了步測,在學生回答后,課件中有選擇地驗證,強化“千米”的觀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強化1千米的觀念時,讓學生在教師指導的前提下進行交流,互相糾錯,實現互學共進;在綜合練習“我當西博小導游”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片段實錄】

      教學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觀念

      師:課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記錄,你能說說走1000米大約花多少時間或走多少步數嗎?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時間,照這樣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時間。

      師:600秒也就是幾分鐘時間?(10分鐘)有不一樣的嗎?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這樣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約12分鐘。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鐘,照這樣走1000米,需要15分鐘。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這樣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過1000米,大約走了754步。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應該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來越累,步數當然就多一些了。

      師:同學們,她的話給我們什么啟示?

      生6:我們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勻速走的話,可以直接將時間或步數直接乘5,但考慮我們小朋友身體狀況的話,實際上走1千米所花的時間和步數就比勻速走多一些。

      師:看來我們還要尊重實際狀況。下面請同桌兩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時間和走的步數。

      教學片段二:強化1千米概念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從校門口出發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醫院吧。

      生2:我認為不對,因為從學校門口到采荷路的34路車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車站到邵逸夫醫院還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遠多了。

      師:那你認為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呢?

      生2:大約到采荷路口,因為到那兒大約兩站路,接近1千米。

      師:是這樣嗎?我們一起看(看課件演示)

      生(全體):哦,是采荷路口。

      師:如果往慶春路方向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生3:我覺得到慶春立交橋大約是1千米。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3:因為我家在立交橋邊,我早上走到學校一般用14分鐘,我走100米大約75秒,走1000米大約13分鐘,13分鐘和14分鐘很接近,所以我認為到那兒大約是1千米。

      師:讓電腦叔叔告訴我們是否正確(電腦演示)。

      生(全體):完全正確。

      師:下面請你和同桌交流,學校出發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并說說理由。

      教學片段三:練習1選一選、填一填

      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練習1,請看清題目要求。

      (學生填寫后反饋)

      生1:我認為青春醫院到眾安橋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為青春醫院到浙一醫院是兩個500米,剛好是1千米,再從浙一醫院到眾安橋500米,合起來就是1千米500米。

      師:答案完全正確,有其他想法嗎?

      生2:我是這樣想的,因為青春醫院出發到眾安橋有3站路,每站路大約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師: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從湖濱出發到大學路口大約多少路程,你們誰知道?

      生3:我認為是2千米500米,因為湖濱到大學路口有5個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個千米1個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師:同學們,復興大橋是杭州新造的大橋,它的信息誰能補充完整。

      生4:我認為復興大橋長約80千米,寬約26米。

      生5:我對長約80千米有意見,我看過報紙,錢塘江的寬大約1200米,橋不可能80千米長,我認為填1千米500米比較合適。

      師:其他同學有意見嗎?

      生6:我認為長填2千米500米比較合適,因為1千米500米第一小題已經用過了,錢塘江寬1200米,橋身加上兩邊的長度,大約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實際。

      師:正確,同學們很善于比較和估計,那么第三題誰來解決?

      生7:我覺得飛機每小時行的路程大約是800千米, 坐小轎車每小時行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步行每小時行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師:你們認為對嗎?為什么這么填?

      生7:飛機速度最快,所以應該填最大的數量800千米,小轎車比飛機慢多了,但也比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鐘走1千米,60分鐘大約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較合適。

      【教學反思】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究過程,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達到這一要求,在反復的教學嘗試中,我覺得該節課做到了以下幾點。

      1、找好知識的“生長點”,教學流程通暢。

      本課開始就讓學生通過估計鉛筆長度、教室前后的距離、杭州到上海的路程這些具體問題感知單位由小到大的客觀存在,以及千米這個單位出現的必要性,使千米這個單位的學習過程自然通暢。

      2、尊重學生的真實體驗,觀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難度比較大,但教學中能充分尊重學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實體驗,并在課前讓學生進行整理,通過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約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時間,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別是從學校到何處為1千米的估計、公交車站的路程估計,層次明顯,不斷幫助學生喚醒原有的生活經驗,強化1千米的觀念。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學習方式合理。

      在整堂課中,1千米觀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教師不斷引導,提供相應的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決定學習方式,如通過100米和200米來幫助建立概念時,學生既全體交流,又個別討論,又如最后的綜合練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合作還是自主探索。

      在整個教學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環境在該課中應予以高度關注,因為教師的設計不可能考慮到所有學生的生活經驗,如在教學片段二中,教學時就發現有的班級學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園后面,課件演示難以啟發學生去強化1千米的觀念。此外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多種結果出現以后,教師要靈活處理,如片段一中出現了一個學生走了1千米發現實際結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這就需要教師靈活應對……,顯然,這些問題既可能導致教學失敗,同時也是教師反思成長的有效資源,值得我們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五冊P.45——P.47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

      2. 運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估計、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學會用千米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4、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地緊密聯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和認識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學們!在長度單位家族中,你認識了哪幾個朋友呀?(貼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嗎?

      2、同學們走1米大約是幾步呢?

      請看錄象:

      (一個小朋友測量,一個小朋友走。)

      提問:再想想,走100米,大約是幾步呢?(200步)

      照這樣計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談話:我們老學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們走一圈大約是幾分鐘?走一圈是3 分鐘,那走5圈大約需要幾分鐘?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寫做1千米。不過,1000米和1千米聽起來不大容易區分,誰能想個辦法通過不同的朗讀,把他們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二、聯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又一個成員(貼出:千米)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貼出km)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出示課題:千米的認識)

      2、誰來說說,你在哪兒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大家請看:(出示4張圖片)

      從這些圖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請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一張在組內介紹一下。

      誰愿意把你們組交流的知識介紹給大家。

      3、看來大家對千米已經有所了解,那你們還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識呢?

      學生說一說。

      4、提問: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我們先來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長?(錄象:學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經這么長了,那幾個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個100米連起來才是1千米,那該有多長呀?

      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約走幾圈是1000米呢?

      同學們!新梅廣場(出示新梅廣場照片)你們都認識嗎?想一想,從那兒出發,向南走,你覺得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播放從新梅廣場出發,經過郵局、電影院、小商品市場到新區實驗小學的錄象。好!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誰來估計一下,走這段路大約需要幾分鐘?

      5、如果從校門口出發,到哪里大約也是1千米?同桌互說,交流。

      到底誰的意見比較準確呢?假如讓你去驗證,你準備用什么方法去驗證?交流。

      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課后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驗證一下,好嗎?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間的聯系:

      1、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這幅圖,這是小明的家,請你們幫小明找找看,從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組內說一說,并且在圖上圈出來。

      想想做做1

      從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圖上畫出來。

      再找找看,從哪兒到哪兒也是1千米?

      2、 你們看,小華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這個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經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嗎?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個1000米,就是2千米)

      3、 其實利用1千米=1000米不僅可以將米轉化成千米,還可以把千米轉化成米。請看:

      想想做做3

      說說怎樣想的。

      四、系統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千米,到現在為止你們一共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朋友呀?你能說說他們之間的關系嗎?(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這些單位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合理、恰當。

      五、解決問題:

      1、 步行 汽車 飛機 自行車

      每小時 每小時 每小時 每小時

      1800千米 5千米 16千米 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3、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哪一條嗎?(長江)對!

      請看這張表格,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較他們的長短嗎?

      4想想做做5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幅簡單的鐵路示意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從太原到青島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兩個問題請在小組內討論:

      ⑵南京到上海的鐵路大約長300千米,你能估計出南京到濟南的鐵路大約長多少千米嗎?

      ⑶從南京到北京的鐵路大約長多少千米?

      說一說你的理由。

      六、實踐作業:實踐園地

      1、 想辦法測量一下你家到學校大約距離多少千米?

      2、觀察無錫旅游地圖,根據各景點之間的距離,為自己或家人設計一條經濟實惠的旅游路線。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么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厘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匯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圖片“認識千米”.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匯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并把有關數量板書.

      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桿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桿的距離長1000米;

      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系嗎?(板書;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么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游戲嗎?現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么秘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匯報時,說一說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

      匯報:你們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么收獲?

      2.齊背“手指游戲歌”,加最后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秘密,這個秘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

      查閱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26-27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課下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讓學生課下走一走操場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學生準備一根米尺,教師準備卷尺。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千米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突破

      這節課我主要通過以下方面突破重點:

      第一, 通過對課前活動的回憶建立自己的思維。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時間”、“數數步數”等活動,讓學生形成對100米的印象,然后讓學生推出:2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遠。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或操場上5圈),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用平時的速度走)。

      第二,讓學生舉例從哪些地方到學校門口大約是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后,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五、預習提綱

      1、同學們你們課下從操場西頭走到東頭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200步)2、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單位?請舉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學校操場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幾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幾分鐘,走了多少步?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5、1千米=1000米,他們用等號相連說明他們的長度是怎么樣的關系。

      6、等號兩邊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7、要表示一段距離的長短能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樣表示。

      10、27頁3千米里有幾個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分別說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從家到學校有幾千米嗎?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過程

      (一、) 情境導入(出示中國地圖)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長時間?有多遠知道嗎? 出示一個30公里的牌子誰能明白這些牌子的的意思?(學生自愿起立回答)。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根據教師給的預習提綱進行課本26、27課本預習內容。(教師念一題小組之間尋找并記錄一題的答案)在預習之前學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寫到一張紙上。

      (三)匯報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把預習問題回答解決完以后,由組長代表把本組不會的問題提出教師或其他組解決。在解決的時候教師盡量采用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講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強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感和親切感。曾經有本書上說過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實踐鞏固

      1、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2、5000米=( )千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2千米—1000米=( 米

      3、課本28頁1、2、3、4、5

      4、能力強一點的同學課下自己測量一下實際家到學校的距離,能力差一點的同學可以只做2、3

      (五)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小組之間互相說一說補一補。

      (六)小測小組之間互相出一道題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評分。展示小組

      本節課的評價結果。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義,通過觀察、推測、操作等學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在課前課后的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回憶體育課100米跑步比賽,熟悉平小周邊環境。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出示二年級小朋友的數學日記: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學校注冊。我很高興,因為爸爸給買

      了一個長2米,寬6分米,高3厘米的筆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為我們來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都笑了,你為什么笑了?

      生:這個同學將單位搞錯了。

      師:應該用什么長度單位比較適合?

      師: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來,比劃一下?大家一起來比劃比劃。那2米就是?從教室門口到講臺桌就有2米,他們來回只走這么長的路程嗎?你認為應該用什么長度單位?

      二、新授:

      師:感謝這位同學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的課題。我們能用雙手比劃1米有

      多長,能比劃1千米有多長嗎?

      a、師:不會比劃也沒有關系,生活中,你見過或聽說過千米嗎?

      b、課件:出示圖片

      師:你們觀察到什么長度單位了嗎?你有什么問題?這個問題由課本老師來告訴我們。

      生閱書齊讀: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來表示,千米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師:計量比較長的長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認為這里的2米應該改為2()?

      1、通過觀察、猜測感知1千米有多長。

      ①、師:千米在生活中運用還是比較廣泛的,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②、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同學們請看:

      演示:校園操場每圈大約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請學生讀,師強調讀法的注意事項,齊讀。

      ③、推測:

      師:假如操場每圈是200米,跑幾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

      ①、體育課你跑過100米,跑完后你感覺怎樣?幾個100米是1千米?要讓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會怎樣?老師對著1千米外的你很大聲地說話,你可能聽見嗎?將1千米與1米對比,你想說什么?

      ②、出示課件圖片:

      Α、從學校大門到哪個地方大約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

      ③、課件:

      平小到農行是570米,農行到商業街是430米,商業街到新市場是240米,新市場到平小是190米,平小到哪里是1千米?還有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3、回歸生活,應用千米。

      ①、師: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天是運動的好時節,這不,小華來我們的學校

      來鍛煉身體了。

      小華繞著操場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師:2千米=20xx米,那么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師注意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

      ③、師:看來同學們對米和千米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現在老師就來考

      考大家。

      A、給下面的數據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B、先估計世界三大河流的長度,再比較長短。

      三、小結:

      ①、師:長度單位家庭又添了一個新成員,它是?,說說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識!

      ②、作業:多渠道查資料: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是()千米。

      轎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

      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

      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

      教學亮點:

      1、情境的“巧設”:

      在本課實際教學中,我主要創設兩大教學情境,一是引入校門口到加油站距離1千米的錄象,二是在練習設計中引入“‘數學大餐’菜單”教學情境的設計。對于錄象的引入,我是這樣考慮的:學生已經對1千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引入來源于生活實際—校門口至加油站的錄象,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直觀、更具體的1千米,學生可以進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礎上加深和明確1千米到底有多長,這樣,也可以給學生一個比較明確的參照,懂得多長的距離就是1千米,這樣情境的創設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體的、持久的;對于“‘數學大餐’菜單”教學情境的設計,我的想法是,三年級孩子都是比較活潑的、好動的,他們還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視覺沖擊,基于這節課孩子們已經接觸過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而在練習設計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方面下工夫,我設計了5道練習,并以“‘數學大餐’菜單”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由學生來“點菜”,“點”到什么,就“吃”什么,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同時,很認真地完成了相關的練習,明顯看得出,這樣的“數學大餐”很適合孩子們的口味!

      2、結構的前后呼應:

      在課始,以“馬虎小子的數學日記”來引出千米,課末布置學生完成數學日記,并提醒學生不要犯馬虎小子的錯誤,這樣的設計讓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3、教學的有效實在:

      從孩子們的課堂表現、孩子們的學習結果來看,這節課還是挺有效、很實在的,孩子們“三維目標”方面掌握還是相當不錯的。

      教學缺失:

      1、關于課前調查:

      在課前,我發給孩子們一張調查表,要求學生配合父母調查你走?步大約是1千米,你走?分鐘大約是1千米,摩托車中速行駛?分鐘大約是1千米,由于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根本就不讓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于是就出現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這應該算是教育的一種悲哀吧!

      2、關于預設與生成:

      一直以來,總是認為不需要太多的預設,看到很多老師寫一課時的教案就達8、9頁,自己很是不解。這次教學讓自己有了深刻感觸,預設是根本,有了精心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因為在“‘數學大餐’菜單”練習方面根本沒有去預設,結果出現了很多諸如重復、羅嗦、遺漏等問題。希望引以為戒。

      3、關于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學語言,需要精煉、簡潔、準確、有邏輯性,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在預設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數學語言的邏輯、精煉。

      4、關于教學評價:

      對于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我們應該進行適時、有效的評價。在這方面,自認為做的不夠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學評價在單純的一節公開課中是無法一躇而就的,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要注意積累評價語言,結合課堂實際靈機應變、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P7頁例3,P8頁例4,P8頁“做一做”及P9頁第1、2題,P10頁第4題)

      教材分析:

      例3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著,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4及“做一做”(進一步用身體的感受體驗1千米的長度)。這部分內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動形式呈現的,借助學生的活動經驗,增強學生對1千米直線距離的感受。可以通過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1千米的長度。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建議:

      例3的教學可以從公路路標的實際情境引入,說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使學生感受認識“千米”的必要性,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使學生明白路標的具體含義。接著,借助學校操場這一學生熟悉的題材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并給出千米和米的關系。(教學時,可以利用當地實際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約是1千米。)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通過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1千米的長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說一說圖中主要說了些什么?”學生可能會說出:“到葉鎮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也有的學生會說出:“小汽車1小時可以行80千米”等等,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這部分內容可以在操場的跑道上,或在學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線距離。測量時,應該先確定起點并選定一條直線,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測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終點處各設立一個明顯標志。讓學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線距離,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線距離,然后想像一下2個100米有多遠,3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或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走100米的活動。要求小組長具體負責,每組要有指定的記錄員。活動內容是:

      ①用平時的步幅,走完100米,確定走的步數。用平時的速度,確定走100米需要的時間。學生可以以平時的速度走到100米處,邊走邊數出自己走的步數。

      ②提醒學生這不是比賽,如果比平時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時大(或小)都會影響對1千米有多遠的推想。

      ③讓學生根據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時間和對距離的直接經驗)推想出1千米大約有多遠。

      組織學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

      練習二的第4題安排了三組情境(見下圖),分別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個不同的出行路程,應該先讓學生認真看圖,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有多種答案。比如,去植物園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車去。對應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9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作為數學教師應該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我在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千米的認識》教學方案時,盡可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本節數學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在教學中不同層次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整體性的發展原則,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體現了“以人為本”。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具體體現在: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千米的認識》這節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了恰當的教學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

      生活的道外區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利用現有教材,體現新課標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后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借各自的經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后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了解了從哈東站到哈站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師能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

      同時,在教學中學生的評價上還存在著不足。比如說:在學生的實踐測量活動中,有些小組的測量方法重復、測量的方法不夠豐富;還要更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對這節課如果重新設計,我只想改動一處地方,就是在學生進行實際測量時,在原有的“用尺測量出1000米”、“先測量出100米,再推測1000米”“看脈路表”“詢問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時間這種做法的基礎上,增加數步法和回頭觀看的方法,增強學生對1000米的長度的感受。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學習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 米等于多少分米? 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4.師:如果要測量小圩到大圩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二.課題提出,新課學習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小圩到大圩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1.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2.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鄉鎮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 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

      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感知、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一千米的長度觀念。

      2、會進行關于千米的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能進行有關千米的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特別是假期多數學生會旅游,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操場跑道及周圍的一些環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假期過的愉快嗎?有沒有同學出去旅游了?啊,這么多同學,旅游既可以欣賞美麗的祖國風光,又能豐富你們的知識,真是一件美事。……同學你能告訴我們你去哪兒嗎?

      生答

      師:遠不遠?你有沒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嗎?

      生答

      師:那用分米做單位?

      用米作單位?

      生答

      師:同學們都不同意,確實不能用這些單位,它們都太小了,用它們來測量太麻煩了。比較遠距離,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學習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書上4頁四幅圖)

      A圖一: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

      B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

      C圖3;日照到莒縣75千米。

      (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2、聯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師:(1)1千米有多長呢?同學們都去過咱們的操場,操場的一圈你知道多遠嗎?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長你知道嗎?1000個這么長才是1千米。

      現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3、學習進率

      1000個1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 千米=1000 米(板書)

      全班齊讀一次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追問:2千米=( )米 (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2000米)

      練習: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題)

      找學生匯報,并說說為什么

      三、實際運用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愿意嗎?

      1、第一關:(算一算)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華是個體育愛好者,看,他在早鍛煉呢!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獨立練習(在自備本上)。

      (2)交流反饋。

      (過渡:順利通過第一關,有沒有信心闖第二關?)

      2、第二關(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課件出示

      獨立思考,也可讓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關(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課件出示

      讓學生說說誰最長?誰第二?誰第三?誰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這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我國的河流很長,中國的國土是多么遼闊呀)

      4、第四關(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是呀,遼闊的土地上不光有這么多長長的河流,還有很多縱橫交錯的鐵路,你們瞧:

      (課件出示)

      (1)第1題讓學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題小組討論,充分交流估計的方法和思考。

      (3)小結:在交通路線圖上,依據已知一段的實際長度,估計其他路段的長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領。

      過渡:同學們都是順利通過了四關,但小明卻過不了關,信不信?請看他寫的一片數學日記你就知道了。

      第五關:改一改:

      (課件出示) 小明的日記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說:“去廣場放風箏。” 丁丁說:“廣場離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里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現在有什么收獲嗎?(了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并了解了它的實際用途。)

      五、課后延伸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書設計: 認識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2

      一、揭題:

      談話:同學們,五一都去哪兒玩了?今天許老師要帶你們到更遠的地方,到我國的大江南北去欣賞祖國壯美的河山。

      課件出示長城、介紹長城,再問:你知道長城有多長嗎?提示:長城全長6700( )填上合適的單位,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填。(結合學生回答進行復習)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課題。

      二、新課:

      1、了解學生對千米的認識情況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說說你對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據學生的回答,學生千米和米的進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學會正確地讀法。

      2、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1)你認為一千米實際到底有多么長,你能想得出來嗎?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2)從學校大門出發到葉廷鵬鵬紀念館門前大約500米,來回約是一千米。閉眼想一想這一千米的長度。

      讓學生根據已知的長度說一說1千米有多長。例如:學校的大門到最里層教學樓的距離大約是50米,2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旗桿高10米,100根旗桿頭尾相接的長度大約是1千米(課前準備:讓學生先了解學校內各場所有長度。兩幢教學樓之間長約50米;旗桿高10米;籃球場的長約25米;多媒體教室長約15米等等;)

      (3)根據了解的一千米長度,同桌討論:從林步橋十字路囗沿鄉交車往平陽方向出發,大約到什么地方大約是一千米(選擇:練川衛生院;柳洋路囗;上橋路囗;)反饋時說說你的想法。

      (4)小組討論: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從你家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一千米?

      對學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進行回顧。(剛才某同學說的距離是一千米嗎?課后,選擇同學們討論的一種方法去驗證。)

      3、千米的應用。

      (1)千米是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很廣,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長度或象長城這樣巨大的建筑工程時往往用到千米這個單位。

      (2)課件出示:長江,黃河、我國南北、東西長

      (3)千米也叫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讀作千米或公里。課件出示:路牌、里程碑等

      (4)課件出示1小時的路程。

      成人1小時約行5千米;

      自行車1小時約行15千米;

      公共汽車1小時約行60千米;

      火車1小時約行90千米;

      飛機1小時約行1200千米。

      4、千米和米的化、聚(在欣賞景色同時展開教學)

      要求講法要準確,并說出你是怎樣想的。

      5、剛才在領略我們祖國壯麗山河的同時你還收獲了什么?

      三、對長度單位知識的系統整合。

      四、綜合練習

      (1)填寫單位

      (2)千米與米的化聚練習

      (3)大數字化聚

      (4)看書質疑:書上給我們介紹了有關千米的一些知識,你們看看,有什么新收獲或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再與同桌或小組內的同學相互探討探討。然后完成書上填空。

      五、你認為還有更大的長度單位嗎?

      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檢閱資料,如果有的話,記錄下這些單位的名稱;用在什么地方;并寫出自己對這些單位的感受好嗎?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教材P26-P2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通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并且通過教學內容能夠喜歡體育,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積極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建立聯系

      1.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并且用手表示每個小單位。

      教師板書: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們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1.同學們,觀看過體育盛事--奧運會嗎,在奧運會中有些什么比賽?

      學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么項目呢?

      學生列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試跑過這些長度的鍛煉嗎?在跑步比賽中最長的運動是什么項目?

      教師簡介馬拉松比賽。馬拉松為什么用千米作為單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4.學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體驗,感受長度

      1.聯系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那么如果我們要跑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么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總結出正確的圈數: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時我們在操場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實長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繼續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讓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后教師組織班上交流。

      2.那么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教師板書: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書質疑,鞏固練習

      1.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2.我們一起把今天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天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又多又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完成練習六有代表性的題目。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掌握千米和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千米與米的換算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教室的長。

      (5)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重慶到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千米?

      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聯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觀念。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10個)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3.實踐感知。

      我們現在一起去運動場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長。

      圍繞跑道進行教學,體驗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長度。

      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的嗎?

      小組交流討論。

      想一想,你還知道什么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互相判斷其他同學說的是否合理。

      在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10個100米就是1千米。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27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八的第1~4題。

      第1題,先說一說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再根據題目作出正確的選擇。

      第2題,先想一想,再連一連。

      第3題,游泳池長50米,游2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00米,10個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個這樣的長度。

      第4題,要學會利用1千米=1000米進行單位換算或簡單的計算。

      四、課外作業

      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學反思

      對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當然,學生也并非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展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5

      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并通過實際測量、走一走等活動感受1千米的長度,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對這些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將學習長度單位中的“千米”,通過學習,學生會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內容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或距離的長度。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

      難點、知道米和千米的關系,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三單元的知識:測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那你們能不能按一定的順序說一說?(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你們能從中選擇一種長度單位,用你的手去比劃一個這樣的長度單位是多長嗎?比如說,一毫米是……

      你們會用這些長度單位嗎?那好,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1)書桌的高度為80()。

      (2)書桌的高度為8()。

      (3)數學書的厚度為8()。

      (4)我們學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學距太湖縣城約88()。

      師:我們在選擇不同的長度單位時,是以什么為依據的呢?要看什么?

      師生一起總結方法:要看數字的大小,再結合物體的實際長短判斷選擇大單位還是小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我們一般用米。

      師:那要測量更長的距離呢?比如從學校到我們的太湖縣城,用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合適嗎?那么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就小了,我們需要更大的長度單位的出現,這就是千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發現生活中的千米

      1、師:在平時生活中,你若是一個善于發現和觀察的人,你就已經留意到這個長度單位了。

      說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指路標、里程碑、時速表等)老師這里也準備了一些例子。你能說出每張圖所表示的意思嗎?

      圖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圖二:汽車的速度表盤

      圖三:限速標志,理解時速不超過的意思。

      圖四:安徽地圖的線段比例尺。

      2、師:同學們繼續往下看,讀出下面的信息。

      馬拉松比賽的全程長約為42千米;長江全長約為6300千米;磁懸浮列車最高時速可達500千米以上;杭州灣跨海大橋長為36千米。

      總結:在測量道路、河流等比較長的距離或交通工具一小時行使的路程時,通常我們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長度,學習單位間的換算

      1、師:公里是平時生活中我們常聽到的長度單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板書:1千米=1000米)雖然使用的長度單位不同,但表示的實際長度是一樣的。

      提醒: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分清讀的是幾千米還是幾米。

      2、師:你能用手比劃出1千米的長度嗎?(不能)但是我們能比劃出1米的長度是……因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們需要量幾個這樣的長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個)這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程。

      師:請同學們看,這是我們課前量出的10米長度,用了8個人。如果用這樣的長度去量需要幾組這樣的同學?(100組)那需要多少個同學張開雙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個)只是我們沒有這么多三年級的同學啊。那我們還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話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們還可以用腳步去量,這個辦法一個人就能完成,相對還是較簡單實用。這是我們之前走100米的視頻片段,通過測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時1分半鐘,要走1000米就是走幾個100米?照這樣計算,大約多少步?(1500步,用時15分鐘)

      3、師:這是一條環形跑道,如果是一條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幾圈才是1千米?為什么?用這樣的計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幾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們學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幾個來回才有1千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中走一走一千米,體會一千米的長度,課后請同學們真實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實走的來回數和你剛剛在腦中走的數量是否相同。

      4、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了嗎?(1千米=1000米)

      師:請換算下面的單位。

      小組內交流,說說各自的想法。

      (三)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1、師: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小學里的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誰能按一定的順序給他們排排位,并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2、師: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3、小結

      五個基本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距離的估算

      師:學了這些長度單位,你們說,我們教室的長和寬各有多長,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

      師: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吧?在小組內交流,并說說你是怎么估算的?

      學生先小組討論,估計教室的長和寬,互說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匯報,再測量驗證。

      三、鞏固應用

      師:你已經掌握了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那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做練習六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說說你們現在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從學校大門口到你家大約有多遠。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學反思: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處于學生安全,沒有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讓他們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離,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時間,去想象10個100米有多遠,需多長時間,學生對于千米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刻。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長度單位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3.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及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

      路程的估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米=( )分米、 2厘米=()毫米

      50厘米=( )分米、3分米=( )厘米

      80分米=( )米、1米=(、 )厘米

      2.1米-7分米=( )分米

      25厘米+15厘米=( )分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23毫米+27毫米=( )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學教材第27頁例5。

      (1)這兩道題你能自己完成嗎?獨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題考考大家嗎?試一試。

      (4)老師這也有幾道題想考考大家,看看誰能全部都做對。(板書)

      4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9000米=()千米、12千米=( )米

      8千米=()米、10000米=( )千米

      2.教材第27頁例5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弄懂題意,學生獨立完成。

      (2)說一說通過填圖,你有什么體會?

      3.教學教材第27頁例6。

      分析過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來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從家到學校走600步,相當于3個200步,所以大約就是300米。

      (2)小東是利用公共汽車的距離來估算的。從家到學校要經過3站公共汽車站,每站大約是500米,所以3站大約是1500米。

      (3)小紅是利用時間來估算的。走100米大約需要2分鐘,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10分鐘,相當于5個2分鐘,相當于5個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三、新授過程

      1.教學例6。

      (1)課件出示例6圖片,讓學生自由地讀一讀3個小朋友說的話。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匯報:你能出一道題考考大家嗎?看看誰能全部都做對!

      ①李大爺100米大約要走300步,從家到公園他走了900步,大約走了多少米?

      ②王老師坐公共汽車從學校到教育局辦事,每站約500米,王老師坐了4站,從學校到教育局大約多少米?

      2.完成第27頁“做一做”。

      (1)弄懂題意,全班交流方法。

      (2)集體訂正后,說說你有什么體會?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六第9、10、13、14、15題。

      第9題,認真讀題,獨立判斷,再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第10題,從小偉家到體育場有3條路,先找出最近的路線,再算一算要走多少米?

      第13題,王老師每分鐘走100米,從家到學校要步行20分鐘,從家到學校就有20個100米即2000米,也可以說成2千米。

      第14題,根據要到的地方距離的遠近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再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

      第15題,12時-8時=4時,汽車需每小時行80千米,4時一共能行80×4=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所以中午12時能到達。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想去哪兒?準備怎樣去?

      教學反思

      現在的學生缺乏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論與實際相脫節。所以在教授數學知識時,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活動情境,肯定會使學生感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成功和喜悅。我們應該把研究的目光轉移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數學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讓數學課堂充滿重合的活力,讓數學課堂與生活相融。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通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 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并且通過教學內容能夠喜歡體育,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積極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并且用手表示每個小單位。

      板書: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師:我們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暑假中有沒有觀看一場體育盛事——奧運會,在奧運會中有些什么比賽?

      生:乒乓球 羽毛球 跑步、游泳……

      師:那么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么項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師: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有沒有試過這些長度的跑步

      鍛煉呢?在跑步運動中最長的跑步運動同學們聽過沒有?——馬拉松小結:對于馬拉松比賽,讓孩子們有一定的了解,并通過馬拉松的長度展開教學。馬拉松為什么用公里作為單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因為1000g=1kg>通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體驗1000米的長度

      1、聯系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150米,那么如果我們要跑

      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么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總結出正確的圈數: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們親自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1000米的真實長度,跑完后我們一起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長度后的感受,繼續探究米和千米的關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長啊!

      生2:跑到三圈的時候就很累了。

      生3:1000個1米真的好長啊!

      生4:1公里原來有這么長!……

      2、那么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想一想

      師:如果我們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們的操場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師:3000米有多少個1000米

      生:3個

      4、換一換

      6000米=()千米5千米=()米 (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 )米

      5、總結: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五、看書質疑

      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六、鞏固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我們一起把今天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天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有多有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

      1、完成課件的題

      2、完成書上的練習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長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的長15( ) 門高2 ( )

      橡皮長40( ) 課桌長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過投影出示書本第7頁的例3圖,“圖中的情境大家見過嗎?說一說圖中主要說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學生回答。對,圖上說的是到葉鎮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境大家見過嗎?找二名學生說說身邊的類似問題。 你知道千米是個怎樣的長度單位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3、 出示例3的圖,如果我們用毫米、厘米、米來作單位好不好?為什么?找一至二名學生回答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況下我們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方便呢?(明確計量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長嗎?哪個同學能說說?老師:其實昨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學都說跑完了很累,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們跑步時的情境,想想跑完這一千米我們用了多長時間。我們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來1千米還是很長的。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第1、2題

      第一題: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出行方式連起來,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反饋。

      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總結。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9

      設計說明

      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的“可視性”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千米”。

      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圍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換算方法。

      在學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進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問題,使學生掌握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引出“千米”

      1.在數學王國里,有一座五指山,住著長度單位五兄弟(教師伸出四根手指),猜一猜,這里住著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它們之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學生回答)

      3.你能用手勢告訴大家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別有多長嗎?(學生動手比劃)

      4.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回想了長度單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著誰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聯系生活,建立表象

      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聯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課件出示例4,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1千米有多長。

      預設 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2000步。

      生4:繞200米的操場走5圈。

      生5: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2.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的學校出發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想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學校出發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3)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知,逐步加深學生對1千米的理解,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

      ⊙了解用途,體會價值

      1.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符號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摩托車的表盤上等)

      2.欣賞生活中的千米。(出示課件)

      (1)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全長約6671千米。

      (2)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約是884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引導學生小結:計量比較長的路程或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0

      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一共有學生52人。學生雖說在前面已經認識了米、厘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但是“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要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量出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步行的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民勤到武威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民勤到武威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00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0篇)】相關文章:

    《千米和米》教學設計12-21

    0的認識教學設計04-24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4

    《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12-24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7篇)05-29

    “認識直角”教學設計04-08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3-31

    《認識Photoshop》教學設計02-2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1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2-07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冬至祝福的話語發朋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