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繪畫作品欣賞
對于想要在成考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人而言,了解相關的藝術作品賞析很重要。那么關于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繪畫作品欣賞有哪些呢?下面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繪畫作品欣賞,希望大家喜歡。
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繪畫作品欣賞《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北宋畫家張擇端作。絹本設色長卷,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時節的繁華景象。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如今天的節日集會。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大致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色畫,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內街市。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農民在田里耕作,有錢人掃墓歸來。路上,馱隊、挑夫、騎馬坐轎者匆匆進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橋如一道彩虹,橋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接踵,橋下舟楫相競。許多細小情節刻劃得極有情趣。如橋頭一匹驚馬造成險情,毛驢被驚嚇,好奇的人在圍觀。接著又描繪汴京的街市。汴京作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中官府衙門、民居宅院、作坊店鋪、茶肆酒樓,屋宇錯落,林林總總,街上車水馬龍,三教九流,應有盡有,百業興隆,熱鬧非凡。畫面又展開一幅從容的景象,有張有馳,形成有趣的對比和節奏感。畫家通過對汴京城內建筑、商貿、交通、運輸幾個方面的描繪,再現了北宋都城的繁華和發達。畫中有550余人,各種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房屋樓閣30多棟,推車乘轎也有20多件。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
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藝術修養與表現能力。《清明上河圖》既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豐富的形象資料,具有歷史文獻的價值。
《洛神賦圖》
顧愷之,東晉畫家。《洛神賦圖》是以曹植的著名詩篇《洛神賦》為題材創作的絹本著色畫卷。圖的大意是曹植和仆從歸途長途跋涉,人困馬乏,人在舒展身腰,馬在地上打滾。黃昏時節,停歇在洛水邊上。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麗的洛神。他和洛神互贈禮物,共登云車,暢敘衷情和遺恨。待洛神離去,只剩懊惱思慕的曹植,坐著一葉輕舟,面對兩支殘燭,通宵不眠,浮在洛水上不肯離去。回到岸上,曹植帶著沮喪的表情和無窮的依戀乘上四馬蓋車,悵惘地返回自己的封地。《洛神賦圖》是一幅題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它不只表現了曹植《洛神賦》這一文學佳作,重要的是作者用繪畫展現了文學作品所蘊含的那種真摯的情感。畫中巧妙地把詩人的幻想在造型藝術上加以形象化。如洛神曾多次出現在水面上,衣帶飄飄,動態委婉從容。她似來又去,含情脈脈,表現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惆悵的情境。曹植頭戴梁冠,身穿寬衣大袖,在打著華蓋的隨從者的簇擁下,有著貴族詩人的優雅風度。畫中用來襯托洛神的景物也被形象化了,如畫面上有高飛的鴻雁和騰空的游龍;有云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傳說的風神在收風,水神使洛水平靜地與女蝸在歌唱。這借以描繪神靈都同情曹植和甄氏的愛情遭遇,不僅增強了人物之間的聯系,而且更添加了神話夢幻的色彩。它是詩畫結合的'杰出范例,也是了解當時服飾與社會生活的重要作品。
成考藝術概論知識點藝術語言
(1)藝術語言是創造主體在特定藝術種類的創造活動中,運用獨特的物質材料和媒介,按照審美法則,進行藝術表現的手段和方式。
(2)藝術語言是各門類藝術創造的媒介和形式的總稱,藝術語言又可具體劃分為文學語言、音樂語言、繪畫語言和電影語言等。
(3)藝術語言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并在藝術發展中不斷變化和革新。
(4)藝術語言是滲透了藝術家獨特個性的特殊語言。藝術家應在創造活動中不斷錘煉語言,追求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段的創新。
藝術形象
(1)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交融,并由主體創造出來的藝術成果。藝術形象既包括鮮明生動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審美特征的情境、畫面和意境。
(2)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感性與理性的統一,思想與情感的統一。
藝術意蘊
藝術意蘊是指在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深層的人生哲理、詩情畫意或精神內涵,它是藝術主體對于藝術典型或意境深刻領悟和創造的結果。
藝術意蘊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藝術意蘊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境界。
成考藝術概論復習重點第一,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
首先,從藝術的起源來看,藝術生產本身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才從物質生產中分化出來的。人類最初的藝術品常常同生產勞動實踐有著直接的聯系,它們或者是勞動工具如精致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勞動成果如用來作為裝飾品的獸皮、獸牙、羽毛等。只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藝術生產才逐漸獨立出來,這些勞動產品也逐漸從滿足人的物質需要變為滿足人的精神需要。藝術的起源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以勞動為前提,以巫術為中介,藝術的起源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從藝術的性質和特點來看,藝術生產理論告訴我們,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關系的最高形式,藝術美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藝術是對客觀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又凝聚著作家藝術家主觀的審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說,藝術美既有客觀的因素,又有主觀的因素,這兩方面通過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互相滲透、彼此融合,并通過物態化形成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因而,藝術的審美價值必然是主客體的有機統一。藝術生產的突出特點,是把創作主體(作家藝術家)強烈的主觀因素滲透到整個藝術創作過程,并融匯到藝術作品之中。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當然就更是一種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勞動了。藝術生產固然離不開客觀現實,社會現實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但藝術生產同樣不能離開主觀創造,只有當藝術家調動他強烈的和豐富的想象來從事創作時,才能創造出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必然是心與物的結合、主觀與客觀的結合,再現與表現的結合。
第二,藝術生產理論闡明了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系”。
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發展不能脫離一定時代的物質生產條件。一定時代藝術的發展,從最終原因上講總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形成的。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19世紀的俄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三,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系統的奧秘。
藝術生產理論把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這三個相互聯系的環節,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研究。藝術創作可以說是藝術的“生產階段”,它是創作主體(作家、藝術家)對創作客體( 社會生活) 能動反映的過程。藝術作品可以被看作是藝術生產的“產品”。藝術鑒賞則可以被看作是藝術的“消費階段”,它是欣賞主體(讀者、觀眾、聽眾)和欣賞客體(藝術品)之間相互作用并得到藝術享受的過程。這樣,對整個藝術系統來說,藝術生產理論揭示出藝術品與欣賞者、對象與主體、生產與消費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在藝術生產的全過程中,生產作為起點,具有支配作用,消費作為需要,又直接規定著生產。藝術作品被創作出來,是為了供人們閱讀或欣賞,如果沒人欣賞,它就還只是潛在的作品。因而,藝術生產適應著欣賞者的消費需要來進行藝術創作。同時,藝術欣賞反過來又成為刺激藝術生產的動力,推動著藝術生產的發展。可以說,整個藝術系統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和它們自身的獨特規律,正是我們藝術學研究的核心。
【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繪畫作品欣賞】相關文章:
2017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復習07-15
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緒論考點09-26
2017成考藝術概論作品考點07-15
成考藝術概論藝術作品考點09-23
2017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復習筆記07-21
2017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復習講義07-21
成考藝術概論作品賞析五篇07-07
成考藝術概論藝術作品考點提示09-24
成考藝術概論藝術種類考點09-24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國旗下的演講稿600字左右初二 國旗下的演講稿600字左右初中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