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優秀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的優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宵節的優秀作文1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天氣睛朗,還在睡夢中就被陣陣的鞭炮聲吵醒了。明媚的陽光透過窗子照了進來,真有春天般的感覺了,天空有一層薄薄的霧,是節日響成一片的鞭炮裝點的吧。
我們這里既過節又是廟會,所以顯得格外的熱鬧,平時習慣騎車、乘車的人們,今天都改成步行,成群結隊穿得漂漂亮亮的在大街上游玩。十字街頭有交警在維持秩序,繁華的路段車輛繞行,只準 出不許進。
元宵節比過年還要熱鬧,更有節日的氣氛,過年家人團聚,大街上行人稀少,都在家里共享節日的喜悅。元宵節大人孩子都從家走了出來,脫去厚厚的棉衣,換上漂亮的春裝,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 飄動,孩子們手拿各式花燈,更有一天都不熄的鞭炮聲,大街上到處都充滿著人們的歡笑聲。
漫步在大街上,穿行于人群中,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春天來了,春天真的來了。
熱鬧的元宵節作文
歲歲元宵,今又元宵。轉眼大年過去了,不過也沒什么值得惋惜,誰讓元宵節這么熱鬧呢!
按照傳統習俗,元宵節晚上家家要吃湯圓。放學回家,媽媽正忙著在廚房煮湯圓呢。只見一只只色彩鮮艷,又大又飽滿的湯圓在鍋里來回滾動,像一群頑皮的小魚,在鍋里嬉戲打鬧。開鍋了,煮熟的湯圓又變成了熟睡的嬰兒,渾身肉肉的,嫩嫩的,范著晶瑩的光澤,好像輕輕一碰就會破一樣。
吃完湯圓,媽媽建議去大統華廣場逛逛。太好了!正好我有機會炫耀一下春節在南京湖南路買的“手工金紗飛機燈”了。今晚,路上的行人一般都是三口之家,他們幸福地手挽著手順著人流走向市中心——大統華廣場。
今日的大統華廣場非比尋常,人山人海,用摩肩接踵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我點燃了我的飛機燈,在擁擠的`人群里穿梭,爸媽快步跟了上來,因為稍有疏忽就有走丟的“危險”(好在我已長大)。我提著金壇獨一無二的燈,可是賺足了眼球。不時有行人駐足觀看,我趁勢自由地在穿梭在人群中。耳邊不時有人議論:“簡直太漂亮了!”“走,到前面看看,也買個飛機燈!”賣燈的小販也追問在我哪買的燈。有些任性的小孩開始哭鬧:“我要飛機燈!”看著這個架勢我不自在起來,趁人不備滅了燈鉆入人群中。
這時我才發現馬路兩邊各種各樣的燈還不少呢!有電子燈,有手工燈,有花卉燈,有人物燈,有的燈會唱歌,有的會轉呼啦圈,有的還會吹泡泡呢!再看看小販和顧客的交易,搞得像開辯論會似的。不過在這方面還是女人有一套,在小販堅持價格時,她們開始挑毛病:聲音太響容易壞了,有瑕疵了——實在不行就使出殺手锏——不買了,這種情況下,小販只要賺了,也就做成交易了。
大統華廣場下的超市里更是熱鬧非凡,這里人頭攢動,正在舉行燈謎會,不過商品銷售也相當火爆,商家怎會放過這一賺錢的良機呢!就連司馬坊步行街后面的小吃攤主都占了元宵節的光,他們臉上放出異樣的光彩,忙著接待每一位吃客。
我們轉出人群,發現天色已經不早了,是該回去了的時候了,但是那種只有節日才有的熱鬧卻永遠留在了我心里。
元宵節的優秀作文2過了春節,元宵節轉眼就到了。當全國大多數的地方一家人圍著桌子吃湯圓時,小城的元宵節卻有不一樣的風俗。
元宵節這一天下午,人們備好蠟燭、香、煙花,先到自家的祖墳點點蠟燭香,放放煙花,一是新的一年里讓祖宗感受一下人間的香火,二是禱求祖上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業做的紅紅火火。
趁著家人上墳的時間,家里的主婦們升起灶里的火,一口二尺四寸的大鐵鍋里,放上大半鍋的水,淘米下鍋,再放上芋頭,腌過的豬骨頭、豬腸、豆腐干、香菇等各種佐料。灶下火正旺,鍋里水開,白氣冒上來,骨頭的香味就乘著白氣直赴進了鼻端。這時粥還只是一個開始,要慢慢地熬,待到佐料發出的香都融合到一起,鍋里的粥越來越稠。上墳的人回來了,一鍋香氣誘人的雜燴粥就可以出鍋了(在我們小城叫咸酸粥)
說起小城元宵節不吃湯圓吃雜燴粥的風俗,這里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小城因地處偏遠山鄉,交通不便,算得上窮鄉僻壤了。人們過完春節,備的年貨也吃差不多了,又到扳著指頭算著糧食的時候,元宵節到了,小城的一巧婦們靈機一動,搜羅了一下家中的剩菜剩飯和不多剩下的年貨,到在鍋里煮了一鍋雜燴粥。一嘗之下香濃可口,鄰人爭相效仿,口口相傳,就成了小城元宵節吃雜燴粥的習俗。
埋頭“哧溜、哧溜”地吃著粥,母親總會笑著對我們說:“多吃點,十五夜可要吃十五碗呢,上墳前三碗,回來三碗,看完龍又是三碗,你們敞開了肚子吃。”引來我們的一陳笑聲。
這邊還在收拾碗筷,那邊鑼鼓聲聲響,煙花朵朵開,板龍燈會已經開始了。“鑼鼓響,腳底癢”,想起小城的這句諺語正印證了看龍人的心里。
小城的龍是板凳龍,在一條條板凳上以竹條為骨,白紙為身,做出威嚴生動的龍頭,一節節如在飛騰的龍身。做龍是村中做龍老人的拿手活,不過一個龍頭,也得做上一兩個月,龍身由村中各家的老人負責做好保管。到了舞龍的夜晚,各家各戶拿出自家的龍頭和龍身,在村中的操場上,用活木栓栓上龍頭和一節節龍身,龍頭和龍身里再放進蠟燭,一條閃閃在夜間飛騰的游龍就出場了。而舉龍即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個技術活,要的是舉龍人相互間的默契配合,兩三百節的龍身加上一個大龍頭,龍頭的五六個人抬,一節龍身要兩個壯漢替換著舉。龍身長了,人多了,配合起來就難了。舉龍的時候,領頭人一喊起,后面的人就得舉,領頭人一說放,就得放下,如一人配合不好,該放下時沒放下,或轉彎時偏了點,兩條板凳的活栓就全打拆成剪切狀,很容易傷到就近看龍的人,有時還會拆翻了蠟燭,燒了龍身。所以每年舉龍的人都要挑身強力壯的,還要是有經驗的。
月上柳梢頭,龍游大街小巷間,人聲沸騰,人頭涌動。舉龍的五六百人加上看龍的,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向前游移,人中有龍,龍中有人,人與龍相親相近,和諧共存。站在高處看,一條皎龍在夜色上下飛騰,龍過街穿巷,每到一家,那家家主擺好蠟燭香火,在鑼鼓聲煙花聲中,龍為人間禱福祝愿。祝愿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美滿。
元宵節的優秀作文3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于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優秀作文(3篇)】相關文章:
學生元宵節的優秀作文01-23
愉快的元宵節優秀作文01-17
元宵節的優秀作文【推薦】01-24
元宵節的優秀作文【熱】01-24
【薦】元宵節的優秀作文01-24
元宵節的優秀作文【精】01-24
【熱門】元宵節的優秀作文01-24
元宵節的優秀作文3篇01-11
歡度元宵節優秀作文01-11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小學生勵志英語名言句子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