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的音樂教案
第一課 朝夕
教學內容
1 通過鋼琴和伴奏帶教唱學生《清晨》和《晚風》兩首歌曲。
2 對比歌曲欣賞描繪早晨的《晨景》和描繪夜幕的中國箏曲《漁舟唱晚》. 3 創造性地表演及編配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樂《晨景》感受極為純樸,具有牧歌風格的音樂。
2通過欣賞外國的晨景,學唱描繪中國晨景的歌曲《清晨》。學唱俄羅斯歌曲《晚風》,感受中國器樂描繪夜幕的音樂風格。
3 對比國內、國外描繪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樂風格。
4唱好二聲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現能力
5體驗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 《清晨》因四段歌詞太長,所以選擇1、3、4段唱,第2段由學生課后自己學唱。
2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清晨》第二樂段的曲調,重點是音準:“41|5”中的大跳要唱準。
3 《晚風》第一小節的弱起部分,低聲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強弱對比。
4 歌唱為主,欣賞為輔。
教材分析:
1.管弦樂《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評劇《培爾·金特》寫了二十三段配樂。后選擇其中八段改編為兩個組曲。本曲就是《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這原是詩劇第四幕中主人翁培爾·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時,描寫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樂。樂曲的主題僅在五聲音階范圍內活動,極為純樸,具有牧歌風格。
2.箏曲《漁舟唱晚》
這是近代古箏家婁樹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加工改編而成的一首傳統箏曲,表現了夕陽西照、湖面歌聲四起,滿懷豐收喜悅的漁民,駕著片片白帆,紛紛而歸的動人畫面。標題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句。
樂曲大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韻致悠揚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優美而舒緩;樂曲的第二部分清躍歡快,通過復式遞升遞降的旋律發展手法使旋律線循環往復、跌宕起伏。
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彈撥樂器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流行于當時秦國(今陜西一帶),因此人們稱它為古箏,箏的形狀狹長而扁平,琴體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條弦,均按五聲音階排列。箏的傳統奏法是用右手彈奏琴弦,掌握音高和節奏,左手則在音柱左側用按、滑、揉、吟等手法來調節弦音變化,美化音色,裝飾旋律,雙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韻味濃郁的音樂來。
3.歌曲《清晨》
這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2/4拍,宮調式,三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第一、第三樂句是旋律的重復,第二、第四樂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變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節間奏,更使曲調輕快活潑,富有動感,它生動地表現了人們早起迎著晨曦鍛煉身體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優美舒展,與前段形成了對比。歌曲通過了對春天的草原、綠油油的秧苗、叢叢的山林等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繪,不僅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充分地表現了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隨后,歌曲在“D·S”反復后又重復了第一部分的曲調,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4.歌曲《晚風》
這是一首富有田園風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風”為題材,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夕陽的晚上”、“樹叢中的夜鶯在歌唱”……。抒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歌曲為6/8拍,大調式,由三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曲調優美抒情,委婉動聽。第一樂句在弱起小節進入后以平穩的節奏展開,在第1小節和第3小節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變化,使得曲調在平穩中稍有起伏,似乎音樂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到了黃昏時刻、當晚風吹來時四周田野一片靜謐的情景之中,富有詩情畫意。第二樂句在四度跳進后,出現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個較大的起伏,抒發了人們在美麗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樹叢中的夜鶯一樣快樂的歌唱。第三樂句完全重復了第二樂句的旋律。把贊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以進一步的抒發。
課程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唱描繪中國晨景的歌曲《清晨》, 體驗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2、通過欣賞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樂《晨景》感受極為純樸,具有牧歌風格的音樂
教學內容:
歌曲《清晨》
【五年級上冊的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早》的教案(你早音樂教案)04-06
《袋鼠》音樂教案03-31
幼兒音樂教案02-15
數學五年級上冊解方程教案04-04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3-15
我的小綿羊音樂教案04-08
小班音樂教案好聽的叮叮04-02
小班音樂《傘》教案03-26
中班音樂滑稽的腳先生教案04-07
大班音樂刷牙歌教案04-24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秋天的公園》教案中班 秋天的公園幼兒園教案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