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優秀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囚綠記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1【教學目標】
1.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2.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特色。
3.鞏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1、3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教學目標2是教學的難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確“綠”的象征意義,而不只是結論的傳遞。
【教學方法】
從圈劃、品味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學設計】本文教學需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譯家陸蠡。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歲,堅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國家民政部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現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二、研讀課文
1.本文題為“囚綠記”,意思是記述“囚綠”的經過。
① 哪幾段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后寫了什么?
請快速閱讀課文,圈劃關鍵句(即那些寫行動的句子)這樣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綠”那樣用兩個字概括更好,這是任務一。
② 哪一段,哪幾段寫得特能打動你,使你動情的,做一下記號,待會兒我們要好好朗讀和品味。
③質疑。有疑惑的地方打個問號。
學生自讀、圈劃。
2.提問任務一
全班交流后明確:
文章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擇綠、近綠、囚綠、釋綠,這過程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聯系呢?
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著作者對綠的愛,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一年后還在懷念并盼望再見。曲折有致地表現了愛綠色生命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愛綠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進。
3.剛才你在快速閱讀時,哪一段或哪幾段最打動你?我們來讀一下,好好品味。
個別讀(說明理由)、散讀、全讀。
4.我們在朗讀時,都被作者對綠的摯愛感動了,作者為什么對綠——一株常春藤這么愛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圈劃有關詞、短語、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筆下的綠有怎樣的特點呢?
②面對摯愛的綠,作者有怎樣的體驗與理性思考呢?(提示:應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烽煙四逼”。)
學生自讀、思考、圈劃、批注。
四人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每組推選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確概括綠特點的詞語,形成板書。
蓬勃
綠 向陽
固執
從作者的體驗思考中,我們感悟了作者為什么那么愛綠,那就是:
學生小結: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
這就是本文的主旨嗎?
學生回答:不!還有更深一層的思想,綠有它的象征意義。
5.什么是象征?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綠”的象征意義。(提示:由綠的特點,作者的體驗思考聯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確,形成板書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6.小結: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征,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學生背誦,談自己的理解。)
這些詩句中寫到綠,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征意義——(齊讀板書。)我們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確有照亮民族心靈的作用。
文章貴在立意,立意貴在真實、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囚綠記》就是這樣一篇真實、深刻,有鮮明時代氣息的優秀散文,值得我們寫作時學習、借鑒。
7.我們從品味關鍵句入手,讀懂了這篇優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黃金的心。由此可見,我們要快速讀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從品味凝聚作者感情體驗,理情思考的語句,從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類文章,應從物的特點思考,展開聯想,聯系相似點,明確象征意義。
當我們自己寫作時,應在文章的顯要處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寫上凝聚自己感情體驗與理性思考的語句,使文章脈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布置作業:
課文《囚綠記》在表現手法上有許多可供我們鑒賞學習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結構清晰,簡繁得當,各盡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④文字表達細膩、質樸等。
請同學們從表現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
反思:
散文的閱讀鑒賞,是學生感到有難度的,尤其是平常課余閱讀文學作品較少的同學,更感到困難。
經過一番思量,決定鞏固強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從品味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引導學生學會讀散文。
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寫的散文,讀懂它的難度更高些,由于抓準了關鍵,在一個個教學思考題的引導下,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認識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確了本文的象征意義。學生也學會了該怎么讀這類散文。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自然、流暢,且有深度,這得益于對作品特色和學生認知特點的準確把握和充分尊重。
從充分加強學生主體地位角度看,教師語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導學生小結,那么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將更有利。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2教學目標:
朗讀以悟情 品析以釋旨 續寫以練筆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 讀寫賞悟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并釋題
1、“囚”是什么意思?
2、“綠”是指什么?
明確:綠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綠”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
二、選讀語段,體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這樣做表現了他對“綠”有怎么樣的感情嗎?
明確:喜愛
2、請你找出文中體現作者對綠喜愛的語段內容,并醞釀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1)學生找出體現作者喜愛綠的語段,并輕聲地朗讀。
(2)小組內先交流朗讀,然后討論如何朗讀更好。
(3)全班同學交流朗讀,體會作者對“綠”的感情。
三、圈畫語句,品悟文旨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那么,作者為何對綠有如此之情,請你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
明確: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并不感到孤獨,……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齊聲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還有沒有其它的緣故呢?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作品。寫作背景時間的語句。
明確:盧溝橋事件發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于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終于在一天早晨……。離開北平一些年了。……
3、哪個同學能說說中國的這段歷史呢?
4、面對列強入侵,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能無動于衷嗎?他寫這篇文章真得就沒“別有用心”嗎?請你從文中圈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語句,然后在文旁進行批注。
(1)小組先進行討論圈畫出“言外之意”的語句。
(2)然后各人再進行批注。
(3)朗讀交流批注情況,教師作好點拔小結。
(4)填寫句子:
作者通過寫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綠”的小故事,通過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續寫一段話,鍛煉。寫作能力
1、作者離開北平之時: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請你結合文意,接著這句話“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見陽光的情態”。
2、交流。寫作情況。
3、師根據情況作好。
總結。
寫在后面的話:新的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來說,我認為最重要一點是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教給學生品悟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導學生怎么樣地整體地把握文章的。寫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詞一詞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見旨,把文章的整體美破壞無形。到最后學生:聽文不清,說文不暢,讀文無情,寫文無意,到如此地步,實在是教者的悲哀!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3教學目標:
1、從解讀題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2、概括作者筆下綠的特點,理解綠的象征意義。
3、多元解讀主題,感受優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
教學重難點:
理解綠的象征意義,感受優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
教學方法:
誦讀感知、讀寫品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顧城有詩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今天就讓我們帶著一雙慧眼,一起去尋找那片綠,共同走進陸蠡的《囚綠記》。
二、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請大家在中找出下列字詞,并注音:
陸蠡( lǐ ) 涸轍( zhé ) 淅瀝( xī ) 猗郁( ī ) 移徙( xǐ ) 婆娑 ( suō ) 瞥見( piē ) 蕈菌( xùn ) 揠苗助長( à )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題目為《囚綠記》,“綠”是指什么?“囚綠”是怎么回事?作者為什么“囚綠”?
明確: “綠”指常春藤。
“囚綠”是作者把常春藤的兩條柔枝從窗子的破洞中牽進房間,讓它垂在自己的書桌上,以便時時欣賞。
“囚綠”是因為喜愛。
2、課文哪幾段是直接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后寫了什么?請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短語概括。
(賞綠)——囚綠——(釋綠)——(念綠)
四、細讀課文,品味情感:
1、 找出文中對綠的前后不同的稱呼,看看不同的稱呼反映出作者對綠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變化。盡量使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提示:運用圈點批注符號)
賞綠 綠影 喜悅滿足歡喜留戀
囚綠 綠色 喜悅不快可憐惱怒
釋綠 綠囚 珍重祝福
念綠 綠友 懷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常春藤的句子,并標上序號,品味作者筆下綠的特點。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位綠友的精神風貌的?概括出這位綠友怎樣的特點?(生命力旺盛 蓬勃 無拘無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寫這位綠友的精神風貌的?此時的它又有什么特點?
(柔弱而蓬勃 向陽 固執)
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常春藤這位“綠友”活潑可愛,充滿朝氣;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這樣,它仍然十分固執,永不屈服。如此強烈的反差,如此鮮明的對比,作者僅僅是為了寫“常春藤”嗎?
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題:
1、知人論世
陸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臺人。1931年畢業于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后與友人創辦泉州語文學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業余從事散文創作和翻譯。1938年創辦科學、文化綜合性雜志《少年讀物》。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進駐上海租界,由于在淪陷后的上海堅守文化工作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轉到虹口日本憲兵拘留所,刑審數月,慘遭殺害,時年34歲。聯系作者簡介,試從文中找出有關本文寫作時代背景的句子。
明確:13段
2、齊讀13段: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了。我們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寫了什么內容。這一段中最觸動你的是哪一句話?
( “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們回看課題,“囚綠”在這里發生變化了。
變成了&nt;——“囚人”
什么人? (中國人。)
中國人有沒有被屈服呢? (沒有)
請看這“綠”和“中國人”之間,作者是如何將二者聯系起來的?
(運用象征手法,綠其實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陽光的中國人。)
蓬勃 ————希望、生命
綠 象征(托物言志)
向陽 ————自由、光明
固執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物) (志)
小結:
陸蠡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他不僅抒發了自己對綠的熱愛,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對民族未來的美好祝愿。 這種寫作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托物言志。
3、歸納主題:
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發了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頌揚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表達了對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六、再讀課文,發散思維:
本文給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啟示?
(提示:從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對綠的態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堅強,沖破阻力才能成功。
2、愛不一定要占有,真愛就應學會放手。
3、世間的一切生命其實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尊重生命。
七、布置作業,課后練筆: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在寂寞中,常春藤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作者,這綠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個老友,也許作者常常會與這位老友交談。在“賞綠、囚綠、釋綠、念綠”這幾個部分中任選一部分,設計一組作者與常春藤的對話。
要求:1、對話要符合作者在每個時段的心情。
2、能體現綠的象征意義。
3、語言要求生動形象。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4【指導思想】
《囚綠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必修模塊2)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自讀課文。本單元以中外散文名篇為主要內容,單元設置的意圖是通過閱讀這一類散文,展開想象的翅膀,力求身臨其境,感受作者心靈的搏動,體會作品所描繪的美景,比如本文就是一小串能夠激發人對自由、生命向往的“綠”,由此進入一種審美境界,逐步增強對散文的鑒賞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把“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作為語文教學閱讀和鑒賞的總要求。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單元要求及課文特點,我確立了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感情的變化。
⑵學習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分組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討論總結時,可由文中的某些語句聯系到本文的寫作背景,進而加深對“綠”的認識,明白本文的主題。
(2)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囚綠”后感情的變化,并且對于作者對綠的“愛”進行探討,提出愛的正確方式。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囚綠”后情感發生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矛盾復雜的心態,理解愛的真諦,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加上老師的適時引導和啟發,學生完成一篇以此為話題的小作文,這一目標在課外能夠實現。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音韻和諧,情感真摯而且長于變化,必須通過朗讀來體會它的魅力,進而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因此,如何“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的變化”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解決這一問題,我要求學生運用“復述
法”和“圈點法”,復述作者“囚綠”的過程,圈點出表達作者愛綠的語句,再由老師總結。
文章用筆細致入微,全文圍繞“愛綠”展開,所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以及結合寫作背景理解‘綠’的象征意義”既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這一問題我運用討論點撥法,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加以點撥和總結,提出文章的主題。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抒情散文并不陌生,他們在初中即有涉獵,學習中能夠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音樂美,了解抒情散文的抒情特點及其藝術表現手法。就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說,在學習第一模塊古代散文和現代詩的時候,我就要求他們采用“問題探究”的學習方式解讀文本,因此,對現代散文更易通過品味語言,賞析作者通過景物描寫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同時,有關“綠”的散文他們在平時的課外拓展閱讀中也讀過不少,例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朱自清的《綠》等等,這些知識儲備為感受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氣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學生的鑒賞還停留在零散的層面,對于散文中的象征手法還比較陌生,需要老師進行一些必要的點撥和引導,而且文章中的“綠”的象征意義也是一個難點,必要時需要老師一定的介入和點撥。
【教學方法】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這里我要求學生各自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將學生帶入一種“愛綠”的情境之中,能夠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對“綠”的愛。
2、討論點撥法。討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對于作者對綠的這種“愛”,學生暢談看法,討論“綠”的象征意義,老師在總結時結合相關背景點出文章的主題。討論不僅能拉近學生與作者的心理距離,也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的點撥則在關鍵處點燃思維火花,給他們一些必要的提示,拓展學生思路,畫龍點睛。
3、啟發體驗法。閱讀是從感受和體驗開始的,但學生的閱歷有限,體驗比較淺,所以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老師一定的啟發。
【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設計為一課時,在這一課中我首先以朗讀帶動課文的理解,理清思路,抓住作者在“囚綠”后對“綠”的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層層深入,主要用討論點撥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文中作者“愛綠”的原因,引出文章的主題。再由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感受體驗法
聯系他們自己以及身邊人的相似的經歷或者體驗,談一下他們對于這種“愛”的感悟。下面我就本文的這一課時談談教學的流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首先以《故都的秋》中對北平秋日美景的回顧導入本課,因為學生剛剛學完《故都的秋》這篇文章,學生還沉浸在北國清凈、悲涼的秋色之中,所以以《故都的秋》導入對本課北平夏日之“綠”的學習,會讓學生覺得順其自然,學生的審美感受也比較容易調動,這也完全符合本單元的學習要求“體會作品所描繪的美景,由此進入一種審美境界”。
導語設計:同學們,我們剛剛欣賞了北國的秋色,在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之后,大家一定意猶未盡,對于北方的風光,還戀戀不舍,尤其對于北京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還有很多期待。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一篇同樣是描繪北平景色的文章──《囚綠記》,體會一下作者深沉的“愛綠”之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朗讀。
教師范讀時的語氣、語調、表情、體態都能作為一種“情感”的信息直接傳遞給學生,他們看得見、聽得著,能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間接體驗文章蘊涵的深刻的人生感悟,而學生的朗讀作為一種個體性活動是對文本再創造的過程。
2、理清思路:
注意把握以下兩個問題。
(1)請學生復述“囚綠”的經過。
(2)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圈點出表現作者對“綠”摯愛的語句。
學生初讀課文,一般只能對全文有大概的印象,而通過以上兩個思考題,就能引導他們有目的地聽讀,集中注意力去梳理文章的內容。對于以上兩個問題,學生在讀完課文之后首先自己發表看法,同學之間互相補充。而學生的歸納不免零散,需要教師的整理和提煉,并作為板書,讓學生清晰直觀地了解行文的脈絡,對全文有個整體的感知。
三、析讀、教讀
如果由教師一個人教授,學生密密麻麻地做筆記,這就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與新課標提倡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是背道而馳的。但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也不可能用正確的方法有效地閱讀。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我主要運用討論點撥法。
在“理清思路”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兩個問題的解決,對全文的脈絡已經熟悉了。為實
現“學生把握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這一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安排學生討論:
1、囚綠后,“綠”有哪些變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樣的變化?
2、作者為什么對“綠”如此摯愛?
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在課文中很容易找到答案。而對于第二個問題,老師可以自己先做一個示范:
作者在文中不吝筆墨地贊美了“綠”,比如說:綠色是多么寶貴啊!它是生命。看到這里我就聯想到歐亨利的一篇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不幸患上肺病的瓊珊,心情低落。她說,等到那最后一片常春藤落葉的時候自己將死去。畫家老貝爾曼為挽救她年輕的生命,在一個暴風雨之夜將象征著希望的“最后的葉子”畫在了墻上,而他自己卻因著涼死于肺病。老貝爾曼為了愛而死,為了生命而死,可算死得其所,而那最后一抹綠留給生者的是生活的希望,是戰勝困難的勇氣。
學生根據老師的示范,以類似的方式來討論,可能出現的答案是:綠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樂,它還象征著愛和幸福,是人們追求光明的象征,它代表著猗郁的年華等等,老師以板書的形式做好歸納。
學生討論后老師歸納時給出象征手法的定義: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
老師總結:作者在釋綠的時候提到的“盧溝橋事件”正是本文的寫作背景,聯系當時中國的現實情況,我們對“綠”的認識應該更進一步,它的不屈,它的頑強正象征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我們知道,作者正是因不屈于日本憲兵的迫害而遭酷刑逝世。作者對“綠”的歌頌正是對中國人民在敵人的鐵蹄下不屈不撓精神的頌贊。一篇文章文質優美固然重要,但好的文章貴在立意,它一定是充滿著時代氣息,并結合了作者鮮明的寫作個性,能夠撩撥起人們的閱讀興趣的,它往往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洗禮。
四、知識拓展、提升
作者對“綠”的愛是真誠而美好的,然而在“囚綠”的過程中,作者的感情又是復雜的。“囚綠”后,作者發現“綠”病損后,有一些后悔和內疚,但仍不放走它。在這里,作者對“綠”既怨怒又愛憐,既欲開釋又難舍的兩難心態表現得很到位。然而學生的閱歷有限,對于這種情感很難把握到位,所以我安排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自己類似的經歷,說說自己當時的想法。
老師講莊子的寓言故事:魯國的郊外飛來一只很大的海鳥,魯國國君很喜歡,就必恭必
敬把這只海鳥迎進了太廟,演奏《九韶》這樣莊嚴的音樂取悅它,準備了美酒給它喝,宰羊牛給它吃,每天用這樣的禮節儀式供奉,結果呢?這只海鳥目光迷離,神色憂郁,郁郁寡歡,三天就死了。
老師總結:面對人生百態,面對種種沖突,有多少時候我們站在了他人的立場考慮事情?很多的紛爭往往就是因為站在自我的立場,用自己狹隘的眼光去判斷評價,造成了諸多的格格不入。
結合寓言故事,運用啟發體驗法來引起學生的思索,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他們對“愛”也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對于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很有幫助。
五、課堂小結
作者以他的生命唱出一曲綠色的歌,以不屈的意志去迎戰敵人的刺刀。他通過對那一抹綠的歌唱,表達了對中國人民堅貞不屈精神的贊揚,同時引發了我們現實的思考,無論怎樣的境遇,我們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難,像作者一樣,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靈。
六、布置作業
1、再讀全文,用心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矛盾的心情。
2、完成小作文:對于作者因為“愛綠”而“囚綠”的做法你贊同嗎?為什么?字數要求300字以上。
七、評價與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本課中,我主要抓住了作者對常春藤感情變化這條主線來結構全文的。設計的問題也很簡單,所有的問題都圍繞作者“愛綠”展開的,幾個問題的設計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由作者對“綠”的愛升華到對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贊頌,從而指向文章主旨。
在這一過程中我把思考空間的都留給了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既注意挖掘文章本身的深刻內容,也能夠做好知識的拓展延伸,尤其是最后關于“愛”的探討,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對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我覺得一堂課最重要的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引導學生自己悟出了多少。并且,不管任何設計,都難以設計出學生的“精彩”,一旦他們的思想閘門打開,他們精神世界所迸發出的“深刻”、“獨到”是遠遠超出老師的想象和設計的。在課堂上我們能夠看到鮮活的思維,也要面臨嚴格的考驗,這需要我們老師不斷的努力。
【板書設計】
遇綠──喜悅綠是生命、希望象征民族性格
贊綠──留戀慰安、快樂看到民族希望
囚綠──愛憐追求光明的性格賦予時代精神
放綠──祝福永不屈服于黑暗寄托美好祝愿
念綠──懷念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5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通過圈點關鍵詞句概括行文脈絡。
2。能揣摩抒寫綠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綠的內涵。
3。能通過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說出對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理解綠的內涵和寫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作家巴金曾這樣評價他,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這是多高的評價!這位作家是誰呢?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陸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拜讀他的這篇代表作,去觸摸他那高尚的靈魂。
二、讀“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閱讀文題,質疑猜讀:初讀文題,你會生發哪些問題?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綠”具體指的是什么?為什么作者要囚“綠”?綠是怎樣被囚的?囚綠的結果怎樣?幫助學生刪減意義不大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問題也有主次之分)
2。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閱讀過程中注意圈點生字詞):作者敘述了一件怎樣的事情?請用一句話作簡要概括。
(作者敘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將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
3。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在橫線上填字分別概括事情的過程。方法:快速閱讀,劃出關鍵詞句,用規定符號圈點勾畫填寫。
綠——綠——囚綠——綠——綠
(遇綠→賞綠→囚綠→釋綠→懷綠)
學生思考交流,所填字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三、讀“綠”——品讀悟情,感受綠的形象
(一)初步感受綠的形象(囚綠前)
1。通過對文章內容由概括到具體的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對綠有著怎樣的情感態度?
(喜愛之情)
2。朗讀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找出來,讀一讀,讀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自由朗讀,圈點批注。)
3。作者為何對綠情有獨鐘?請你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
明確:①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并不感到孤獨,……(擇綠的原因)
②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囚綠的原因)(齊聲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4。創設情境,與綠對話:選用文中語句,以“我欣賞你,因為你是”的句式說話,表達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體會綠的形象。
5。歸納總結綠的內涵:在這一階段,作者心目中“綠”是的象征。
(生命、希望、慰安、快樂)
(二)深入感受綠的形象(囚綠后)
1。“囚綠”后,作者對綠的認識又是怎樣的?找出文段中描寫囚綠后綠的形象的語句(用自己習慣的符號圈點批注)。思考:被囚的綠藤又是怎樣的?其中你最有感觸的是哪一處?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①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長得更快。
②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
③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④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
2。深入探究綠的內涵:你對綠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引導學生圍繞最有感觸處來感受綠的新形象。
(總著朝窗外的方向)(可見綠具有“堅貞、執著、頑強不屈、向往自由、光明”的可貴精神。)
3。總結歸納:在囚綠的日子里,綠藤所表現出的內在美震撼了作者。
學生總批,教師總結:綠是自然的顏色,是生命的象征,它是希望,是執著的使者。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由淺入深,感受到了綠的自然之美、綠的執著之美,對綠的形象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四、讀“情”——品析悟旨,探究寫作意圖
1。對“囚綠”的行為,作者自稱為“自私”,是一種“魔念”。有人認為不可理喻,有人認為可以理解,對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引導學生辯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2。朗讀文章最后一段,引發思考: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僅僅是表達一種懷念之情嗎?方法:結合文中反映時代背景的有關信息,和作者簡介資料等理解寫作意圖。
自由討論,達成共識,明確:除了懷念之外,作者在寫此文章時,還有一種懊悔、自責,更有一種祈祝之情。作者希望有一天能重見常春藤,其實是在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至此,“綠”不僅僅是指那棵普通的“常春藤”了,它是“向往光明、自由、堅強不屈的廣大人民”的象征,作者由綠及人,以此表達自己的心聲。
3。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有幾種不完全一致的說法,通過對文章的解讀,談談你的看法。
討論明確:三種理解既有同又有異。第一種的主題似乎包容太多了,第二種沒有從特定的寫作背景去理解,第三種理解比較到位。
五、讀“人”——深情對話,抒寫自我心聲
同學們,陸蠡,一個富有強烈愛憎的斗士,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借綠色呼喊出人民的心聲,我們接觸到了他那顆渴望光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此時此刻,你想對他說點什么呢?
六、布置作業
請你模仿綠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對你說……”的句式對作者寫一段話,表達綠藤對作者囚綠的理解之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用生動的語言再現作者與綠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較熟練地運用符號給文章作批注。
3。能從多角度對文章進行美點賞析。
4。能通過比較閱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妙處。
教學重點、難點:
多角度賞析課文;從比較閱讀中體會不同作家不同的“綠情”。
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我”與綠藤
1。情境導入:悲歡離合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們卻永恒地在演繹著生命的故事。作者和綠藤間有著怎樣動人的鏡頭呢?請選擇一個鏡頭,用生動的語言(不看書本)向大家講述一下作者與綠藤的故事。
組織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回憶課文,以第一人稱再現作者與綠藤相處的情景。
邀請兩三位學生上臺講述。師生共同評價。
二、美點追蹤:探尋文章之美
(一)陸蠡在《囚綠記》序里說:“我用文字的彩衣給它穿扮起來,猶如人們用美麗的衣服裝扮一個靈魂。”也有人評價:“讀他的作品,不僅感受到作家愛國主義感情在流動奔涌,而且在詩情畫意和清詞麗句中得到美的享受。”請你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個角度進行美點賞析。
(用規定或習慣符號,在閱讀過程中隨時圈點勾畫作好批注。)
1。語言表達角度:
①文字美:從清詞麗句探尋語言之美。如:攀、固執、舒開等
②句子美:從矛盾心理的語句感受語言的含蓄之美。(結合課文練習三)
2。思想內容角度:
①結合背景探究“綠”的多重象征含義。
提示:“綠”的一般象征含義:生命、希望、慰安、快樂
“綠”的深層象征含義:對自由光明的追求。
“綠”的最高象征含義:中華民族在日寇的鐵蹄下不屈的精神
②從“囚”字看文章的取題之妙。
3。情感態度:
①從對綠的稱呼變化看作者對綠的情感之美。
②從直接抒情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綠的情感之美。(結合課文練習二)
4。寫作手法:
①從托物抒情看本文的寫法之美
②從修辭角度看本文的寫法之美
…………
教師巡視,學生圈點批注,交流評價。
(二)。請你仿照《綠》這篇文章文后的“總評”,給本文寫一段總批。
三、關注生活:尋覓“身邊之綠”
同學們,綠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綠,而是缺少發現。課外,請大家去尋找一份讓你感動的綠色,小到一片樹葉,大到一片樹林,用你的筆將它收藏起來(嘗試多角度觀察、多角度描寫),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讓我們時時享受綠色之美。
四、推薦閱讀
《西湖漫筆》(宗璞);《五龍潭的綠》。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6[教學目標]
朗讀以怡情,品味以釋旨。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品讀賞析。
[教學重點
]研讀“囚綠”部分,背誦重點段落。
[教學課時]
1課時。
[晨讀在線]
1、背誦課后兩首詩(課本第12頁)。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杜甫
楊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2、朗讀課文《囚綠記》。注意幾個多音字和幾組聲旁相同的形聲字。
陸蠡lǐ 蠡測lí 紙糊的墻壁hú 芝蔴糊hù 紙卷簾juǎn 卷軸裝juàn 疲累lèi 積累lěi 瞥見piē 蹩腳bié 常春藤téng滕王閣téng 涸轍zhé 清澈chè 急不暇擇xiá 聞名遐邇xiá 渡越沙漠dù 度過一個月dù 揠苗助長yà 偃旗息鼓yǎn
3、背誦課文第5段前三行內容。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寫到“綠”的詩歌很多,我們晨讀要求背誦的《楊柳枝詞(其一)》,就是其中一首,請哪位同學背一遍。
迎得春光先到來,淺黃輕綠映樓臺。只緣裊娜多情思,便被春風長倩猜。
二、走近作者
學習注釋①: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綠記》等,譯著有《羅亭》《魯賓遜漂流記》等。
提問:《羅亭》《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有哪位同學知道?
《羅亭》俄國屠格涅夫,《魯賓遜漂流記》英國笛福。
三、整體感知
1、 題目是“囚綠記”,哪幾段直接寫“囚綠”?
8至11段
2、 “囚綠”之前寫什么?
尋綠,賞綠。
3、 “囚綠”之后寫什么?
放綠,懷綠。
4、 作者在“尋綠,賞綠,囚綠,放綠,懷綠”過程中分別有什么樣的情感?
熱切追求,喜歡滿足,愛綠至極,誠摯祝福,惦念牽掛。
四、研讀“囚綠”部分
1、 從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對綠有著深切的喜愛之情,作者為何對綠情有獨鐘?
6段: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8段: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2、 “囚綠”是愛綠的表現,“囚綠”之前作者的哪些舉動反映了他對常春藤的喜愛?找出相關語句,并作適當批注。
4段:租房時盡管房間低矮狹小,炎熱簡陋,因為有綠,陸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
5段:當我在這小房中安頓下來,我移徙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面朝墻壁和小窗。……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
6段:我快活地坐在窗前。度過了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于這片綠色。
7段:我天天望著窗口常春藤的生長……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娑的舞姿。
3、 被囚之前后,常春藤的生長狀況如何?
被囚之前:枝葉舒展,舞姿婆娑。
被囚之后:它依舊伸長,依舊攀援,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
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
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4、 如何評價對綠藤因愛而囚的這種行為?
① 熱愛生活,追求光明和理想。
② 因愛而占有,造成傷害,是一種“自私的念頭”,是一種“魔念”。
5、 常春藤被囚后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給你怎樣的啟示?
被囚后,綠藤的尖端總指向窗外,顯示出它不屈不撓的反抗意識,折射出它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展現了他不可侵犯的生命尊嚴。
板書:頑強抗爭。
五、介紹作者,理解主旨
1. 教師介紹作者
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小海淪陷后,他留滬主持該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說,被捕,刑審數月,受盡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殺害。
陸蠡被提審,日本人問他:“你愛不愛國?”他大聲回答:“愛國!”又問:“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國?”答曰:“絕對不能征服!”接下來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便吐血而死。
2. 在《囚綠記》中末兩段,作者寫“放綠”,“盧溝橋事件發生了”“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如何理解這幾句話。
“放綠”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題所在,在這里,作者從“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種頑強抗爭的性格,永向光明的執著中仿佛也照見了自己的性格和命運。作者后來“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珍重地開釋”表明了他發自內心深處的對自由和光明的呼喚。
板書:向往自由
3. 總結全文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征,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同時,我們從作者描寫的“常春藤”這種微小的生命體中感悟到了心靈凈化、品質提升的可貴。我們也應該做一個有“心”人。
六、鞏固背誦
齊背第5段前三行。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7學習目標:
1、讀一讀
2、畫一畫
3、說一說
4、賞一賞
重點和難點
1、掌握象征的寫法。
2、體會作者在行文中所表達的向往光明、頑強斗爭的精神。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你喜歡綠色嗎? 我們應該怎么對待綠色?
二、朗讀課文,圈點批注
1、用“.”圈出文中生字、難字;
2、用“O”在段首圈寫出段落序號;
3、用“——”在文中畫出直接描寫常春藤的語句;
4、用“【】”批注表現常春藤特點的內容。
三、整體感知:
本文題目“囚綠記”作何解釋,“囚綠”是怎么回事?作者為什么“囚綠”?
四、理清層次
在文中題目為“囚綠記”,課文中哪幾段是寫“囚綠”?“囚綠”之前、之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尋綠(1 - 4)
賞綠(5 - 7)
囚綠(8 -12)
放綠( 13)
懷綠( 14)
五、研讀課文:
1、請同學們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長狀況的句子,并說說表現了它什么樣的特點
2、綠藤被囚后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這說明了什么?
六、探究寫法;
1、【知識鏈接】
① 陸蠡其人:(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1942年,因出版抗日書籍,被捕,刑審數日,受盡酷刑,英勇不屈,年僅34歲。從一介書生到抗日英烈,34歲短暫的生命有如燃燒的流星,劃過漫漫夜空,爆出了美麗耀眼的火花。
②陸蠡其時其文:1937年7月,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時值日寇入侵,“黑云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本文寫于1938年,當時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作家,困難當頭,不能不憤怒、憂煩,不能不生發出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
2、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綠”的象征意義
七、拓展延伸:
1、本文給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啟示?
2、觀賞名人事例及視頻,激發正能量。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8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脈絡,進而分析文章主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來把握作者情感脈絡。
通過點撥來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
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導學生分析它的現實意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一、課前導入
1、引用顧城的《一代人》。
2、調動學生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
二﹑閱讀課文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找出有關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
三﹑合作探究
1、學生探究作者喜歡綠色的原因,重點研習課文第五至七段,并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重點研習課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讀體會。
(教師點撥學生分析具體語句,并指導學生的朗讀。)
(展示課件。)
重視指導學生朗讀,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通過朗讀品味散文藝術之美,全體師生共同分享其中韻味。
四、擴展延伸
通過分析囚綠的過程,進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現實意義。
示例:常春藤的執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不要放棄。
作者“囚綠”并沒有帶來快樂,一時的自私并不能帶來長久的愉悅。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五、主旨探究
聯系背景,作者想要通過“囚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重點研習文章最后兩段。
(教師點撥學生分析重點語句,并指導學生的朗讀。)
(課件展示。)
六、總結全文
通過這樣的思路告訴同學們,同一個人面對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啟示。背景知識對于我們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紀的我們從《囚綠記》中又收獲了新的啟示,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處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囚綠記》既是血淚之作,又是前行的動力所在,這是陸蠡留給后人的財富。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9【學習目標】
1.學習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題;
2.學習從品味關鍵句入手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于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
1.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寫作手法。
2.理解“綠”在本文中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賦予“綠”的深刻思想內涵。
【學法指導】
批注法與討論法
【知識鏈接】
作者簡介
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大學畢業后,當過教師,做過編輯,業余從事散文創作和翻譯。上海淪陷后,繼續留在上海從事進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憲兵逮捕,慘遭殺害,時年34歲。
陸蠡是現代文學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于從瑣細的生活情節中,挖掘出某種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誠、淳樸心靈的閃光,作品大都關注現實社會和下層人民的貧窮疾苦,表現出作家愛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和可貴品格。出版的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和〈〈囚綠記〉〉。
【學習過程】
一、基礎訓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piē見涸轍移徙急不xiá擇
婆suō猗郁 蕈菌yà苗助長
(2)將文中體現作者對綠喜愛的語句畫上橫線,并仔細朗讀體會。
二、能力提升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為什么要“囚綠”?哪幾段是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后各寫了什么?請理清下列線索,并劃分結構層次。
綠→綠→綠→綠
(二)研讀課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1、你最喜歡哪一部分?請用下列的方式研讀課文。
從字詞的妙用、句子的修辭方法、句子的表達方式(抒情)等多方面賞析本文優美的語言并記下你的閱讀體驗,做旁批。(不少于四條)
2、先獨立思考,思考不出的問題可求助你的伙伴。
①囚綠后,“綠”有哪些變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樣的變化?
②對囚綠的行為你是怎么理解的?說出你獨到的想法。
③對被囚的“綠友”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這一現象,你有什么想法?
④在作者眼里,綠枝條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為什么那么愛綠?
⑤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綠的象征意義。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10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3、了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教學設想:
1、這是一篇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優美。借助于多讀,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
2、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跡的介紹,深入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一常春藤盆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學們知道這種盆景植物的名稱嗎?(常春藤)這是老師喜歡的一種植物,老師喜歡它的原因
有兩點,我先說第一個原因,那就是它的顏色綠色。綠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蕓蕓眾生喜愛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詠之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位喜愛綠色的現代散文家陸蠡寫的一篇散文《囚綠記》。
2、指明一學生上黑板寫上課題和作者名字。教師給作者名正音。
3、簡介作者有關情況。(學生圈劃、朗讀課文后面注釋中的有關內容)
二、釋題:囚綠就是把綠色囚禁起來。
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高聲朗讀、輕聲朗讀、一個人讀,找個伴兒一起讀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讀課文。
教師明確要求:標注段落,圈劃疑難字詞。或結合課后注釋,或同學相互討論,合作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也可當場求助老師。
三、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線索。
1、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因為他愛綠)
2、他把綠囚牢了嗎?(他后來把綠釋放了)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教師歸納板書: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四、
研讀戀綠的部分(第1-7小節)。
1、學生速讀課文。指明學生找出表現作者愛綠感情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
情。教師適當引導講解,在學生找出后,或組織學生齊讀,或組織分組讀,在讀中與作品直接對話,感知這篇散文的語言風格。
2、創設情境:假設學生是作者,要直接抒發對綠的喜愛之情,與綠直接對話,要求學生以課文第五小節一段話綠色是多寶貴的啊也視同至寶為例,變換人稱、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發對綠的喜愛之情。
五、研讀囚綠部分。(第8-11小節)
1、作者因為愛綠而囚綠,課文那些語句寫出了他綠友的愛之深?指名朗讀文中有關語句。
2、教師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學生觀察它的枝條向一個方向伸長即向著陽光方向生長的
外形特點,揭示喜愛它的第二個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問:作者得到綠了嗎?找出文中的有關語句來說明。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11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刻認識本文表現出來的抗戰初期苦難中的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對光明自由的渴望之情。
2、學習本文寫景抒情的技巧和結構安排,把握詠物抒情散文的寫法。
二、教法說明、學法指導:
巧妙靈活地運用“找、問、賞、寫”四步教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多活動,多參與,多思考,在積極、主動、快樂的狀態下達成教學目標,享受教學生活的情趣與美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綠的特點及象征意義。
難點:準確理解和把握作者對綠的態度、做法,認識人和物、情和景的關系。
四、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印發教案。
五、教學具體內容和步驟:
導入新課:
教學程序:
第一步:找。找什么?找出文中不懂的字、詞、句,或語法、修辭、技巧方面的問題。找的前提是先讀,課前預習讀過更好,沒有讀過就當堂快速閱讀,默讀或跳讀都行。重點讀課文,也可讀課下注釋、課后題。同時把不懂的地方找出來用筆畫住。如果是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板書到黑板上,如果是問題,可以留作下面提問或寫到紙條上交給老師。
《囚綠記》這一課我已經讓學生課前預習過,早讀讀過一遍,導入新課后,我就讓學生找出生字生詞并叫他們大膽地走上講臺板書,會注音的生字連同注音寫上,會解釋的詞語連同詞義寫上。
同學們板書的內容整理如下:
生字注音:涸(hé)揠(yà)猗( yī)蕈(xùn)嫩(nèn)瞥(piē)
生詞解釋: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視如至寶: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當作最寶貴的東西看待。
急不暇擇:情況緊急,來不及選擇。
了截爽直:指辦事干脆利落,豪爽直率。
魔念:奇異的想法。文中指自私、偏狹的心理。
固執:指性情或態度古板執著,不肯變通。
以上板書內容經學生自查字典、詞典核實弄準后,讓學生標記在書本上。
第二步:問。問是質疑提問,是問答。學生自由發言,也可老師點名發言,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談談初步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難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只是老師作答,大多是讓學生回答,或在老師的引導下,師生經過研討找出答案。盡量讓學生多參與、多活動,以生答生,生生對話,讓學生多交流,多討論,多爭論。
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整理如下:
1、“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極寫“我”對綠色的懷念與渴望之情)
2、“魔念在我心中生長了”一句中“魔念”是什么意思?(“魔”的本義是奇異的意思,“魔念”是奇異的念頭,句中指自私、偏狹、較為陰暗的心理狀態,或對綠的過分的出乎常人理解的愛)
3、“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一句中“涸轍”是什么意思?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涸轍”是干涸的車轍之意,有一個成語叫“涸轍之鮒”,意思是在干涸的車轍里的鮒魚,比喻處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具體地寫出了困倦的孤獨而陌生的“我”急需“綠”的慰藉與陪伴)
4、“植物是多固執啊”一句中“固執”一詞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現了“綠友”的什么?(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綠友”的倔強性格,對光明的向往,對自由的執著追求,表現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5、“我漸漸不能原諒我自己的過失”一句中“過失”指什么?表現了我怎樣的態度?(“過失”指“我”囚禁綠色讓它出現了病損的狀態,自己認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一點正好表現了“我”的善良和自責)
6、“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句有什么深刻含義?(這一句是寫放綠,是“我”的良心的表現。“永不屈服于黑暗”是對綠的熱情贊美,也是作者心靈的寫照,“我”在北平居住也像綠被囚禁起來一樣,“綠”與作者一道經受磨難,但最后都獲得自由)
回答以上問題時,把語段中涉及到答案信息的重要句子,篩選出來,我都讓學生予以誦讀,以便增強語感、加深理解。
第三步:賞。“賞”就是賞讀、賞析、鑒賞。讓學生找出文中最欣賞的語句語段,先讓學生共同賞讀,再從內容、寫法、語言等方面進行賞析。這個過程中在學生齊讀、美讀精彩語段的基礎上,然后自由發言或討論后代表發言,把欣賞的理由說充分,深層次地挖掘含義,弄通弄懂。
同學們最欣賞的語段有5、6、7、10、11等,賞析結果整理如下:
第5段:這一段由上文的尋綠寫到觀綠、頌綠,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熱情贊美綠色,表達了對綠色的懷念、期盼的急切心情,說明了渴盼綠色的原因。
第6段:從時間的角度寫觀綠的心情,通過聯想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航海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真正體會到人生對綠色的歡喜、留戀。
第7段:寫“我”仔細觀綠的情景及愛綠的心情。觀察仔細,描寫細節,表達最愛,為下文寫囚綠蓄勢。
第10段:用擬人手法,通過寫“綠友”向陽趨光的自然本性,突出了“綠枝條”倔強、堅貞不屈的性格特點,表現了綠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第11段:“我”認識到綠枝條衰敗是自己囚禁的結果,是傷害了綠枝條,是過失,但雖然同情它,卻不愿放走它,表達了“我”的矛盾心理及對綠的走火入魔的愛。
以上對語段的賞析,我多用啟發、引導、點撥的方法,讓學生逐步達到對語段的準確理解。
第四步:寫。就是指仿寫、續寫、補寫等。主要仿寫文中有特色的優美語句語段,也可課下仿寫詠物抒情散文。從仿寫句式、技巧直至文體都可以。
續寫結尾或想象補寫也可以。
要課前做好仿寫、補寫設計,學生寫好后要給他們展示機會,互相傳閱或讀給全班同學聽,或用幻燈片打出來讓同學欣賞。
下面是關于寫的設計:
仿寫:(1)按照“綠色是多么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的句式和修辭方法,另選一種事物寫幾句話。
同學仿寫例選:
生命是多么寶貴啊!它是時間,它是財富,它是生機,它是能量。(朱小草)
青春是多么寶貴啊!它是光陰,它是黃金,它是春天,它是美麗。(毛琦瓊)
太陽是多么寶貴啊!它是光明,它是溫暖,它是希望,它是輝煌。(方南)
(2)按照“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的句式,展開聯想,再寫兩種情景,表達對綠色的留戀之情。
同學仿寫例選: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饑餓者得到飯食的歡喜,我開始了解長途跋涉者終于到達目的地的歡喜。(李維銘)
續寫:根據末段內容,設想想象若干年后,我與圓窗、綠友見面時的情景,寫100字左右的場景片斷。
離開北平一年后又見面:一年后,我在懷念中又回到了北平,我不敢相信北平會變得這樣蕭條冷落,當我看到我日夜想念的圓窗、綠友時,我驚呆了,它們竟然比我囚禁它們時還憔悴衰敗,它們看到我很遲鈍,我抱住它們時它們才認出是我,而且不是熱情地把我留下,而是趕我快點離開北平,這時,我的心好沉痛啊!(黃芳)
假若作者沒有死,新中國成立后見面:1949年秋天,我有幸去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文化機構的管理工作,再一次來到我當年住過的地方,我帶著新中國成立國慶大典的喜悅,見到了我的綠友,它們也很一樣快樂高興,歡迎我的回來,我們握手、擁抱,我們在一起唱歌跳舞,當我告訴它們我將長期住在北京的時候,它們為我鼓起了熱烈的掌聲。(柴秋璟)
以上是用四步教學法教《囚綠記》的全過程,一節課下來,比較有序而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作業:
1、學了《囚綠記》,給你出個《摘花記》題目,你覺得怎么寫?寫些什么?擬出寫作提綱。
2、聯系個人實際,拿媽媽對自己的愛,和課文中“我”對綠的愛做比較,看看有沒有相似點,寫一段100字的片斷,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后記:
這一節課上完以后,我感到很輕松,很快樂,學生學得也很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整堂課幾乎是學生自己在研究、在探討,老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以點撥、引導。學生很喜歡這樣上課,他們感覺很放松、很自在,似乎在玩樂中就把知識掌握了。我相信教學效果也會比較理想。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12【學習目標】
1、把握文章抒情線索。
2、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重點、難點)
3、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重點)
【課前準備】
1、學生認真預習課文。
2、學生合作搜集藝術家勇于面對苦難的例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整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綠色圖片導入
看到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讓我們來看看陸蠡對綠的感受與認識跟我們的有什么異同?
二、作者、寫作背景簡介
三、生根據問題進行文本探究
1、請說說本文的抒情線索,并根據文章線索填空。
2、“綠”象征什么?你認為“綠”在文中具體可以指什么?
3、本文給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啟示?
四、把握文章的抒情線索
請說說本文的抒情線索,并根據文章線索填空。
抒情線索:戀綠(1~4)賞綠(5~7)囚綠(8~12)釋綠(13)
思綠(14)環環相扣,層層鋪墊!
五、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綠”被囚住后的生長狀況如何?“綠”象征什么?你認為“綠”在文中具體可以指什么(聯系背景)?
明確:
象征對光明、和平的向往。意蘊:
1、向往光明和自由、堅貞不屈的作者本人!
2、蒙難、渴望自由與和平的北平的人們!
3、日寇鐵蹄下堅強不屈的中華民族!
六、拓展延伸
1、本文給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啟示?
其實我們每個人就是一抹綠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難和痛苦囚住。遺憾的是,有的沒有能夠永遠向著陽光生長,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藝術家為例吧……
2、你能舉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難“囚住”了但“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常春藤”嗎?
生自由發言。應該知道的有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蘇軾、李白等。
3、總結語:
配以一些圖片總結:
⑴浩瀚的大海正是因為有了礁石,才激起了美麗的浪花。(古希臘格言)
⑵生活的磨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⑶在苦難面前抬起你自信的頭顱!永不言敗!
⑷永不屈服于黑暗!
⑸永遠向著陽光生長!
藝術家的心靈和靈魂大都是純凈、復雜、深邃又有很多有痛苦的,有一些人自殺了,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對自己對人類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顆追求真善美之心,擁抱善良和純真,善待生命,珍視生命,善待他人和世界,像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一樣,在人生的風風雨雨里,讓生命之樹永遠向著陽光生長!
4、結束語(生齊讀):
當我們的生命之綠被囚住時,我們不能失去生機,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遠向著陽光生長!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麗和輝煌!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13【導入課文】
我們的世界五彩繽紛,由于文化傳統和民族習俗的不同,每一種色彩被人們賦予不同的象征意義。
紅色象征喜慶、吉祥、革命、成功。
黃色象征豐饒、華麗、富貴、尊崇。
紫色象征高貴、典雅、神秘、浪漫。
白色象征純潔、神圣,也象征恐怖與死亡。
那么綠呢?
綠色是植物的顏色,它是生命的贊歌。
綠色是春天的象征,代表著和平與希望。
今天學習《囚綠記》,在這篇課文中,“綠”是指什么?它的象征意義是什么?作者與綠是什么關系?他又為什么要“囚綠”?文章為什么以“囚綠記”為題?這些都是我們要討論的。
先看作者的介紹。(幻燈片,略)
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綠”是全文描寫的對象,作者圍繞“綠”展開思路,“囚綠”是其中一個環節,請用“×綠”式動賓結構,理出本文的寫作思路,劃分文章的層次結構。
本文的層次結構
1.喜綠(1-4)
2.賞綠(5-7)
3.囚綠(6-12)
4.放綠(13)
5.懷綠(14)
這篇文章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它的每一個層次的展開,都或隱或顯地表達了某種感覺、感受和感情,這種抒情的因素是伴隨著寫景狀物并貫穿課文始終的,因此要體會在不同段落里作者情感的不同表現。下面我們在課文中找一找,在每一個環節,作者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第一部分有沒有表達作者情感因素的語句?(我懷著喜悅而滿足的心情;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我瞥見這綠影,感覺到一種喜悅)所以第一部分怎么概括作者的心情:喜悅。
第二部分有哪些語句表達作者的情感?懷念,歡喜,快活,留戀,愛
其中哪一個詞用得最多?歡喜
其次呢?懷念
第三部分:這個部分的情感比較復雜,(學生讀,討論)既有可憐、可惜、愛撫、善意的一面,又有自私、惱怒、魔念的一面。
第四部分:珍重 祝福
第五部分:懷念
作者情感的變化都是緣自對綠的喜愛,他對綠的囚系也是因為要親近綠。這種對綠的喜愛是文章感情的基調。
那么作者為什么這么喜歡綠?課文中哪些語句可以啟發我們思考?
第5段:綠色是多么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這是從綠本身來說的,綠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是快樂的源泉。
那么從作者主觀上來說,有沒有什么原因?文中有沒有表現作者當時的處境的語句?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的
既然如此,他就需要有精神的陪伴,需要安慰,需要有人和他交流,和他“對語”
課文既然劃分為喜綠、賞綠、囚綠、放綠、懷綠五個層次,可為什么作者給文章命名為“囚綠記”?
1、從表現主題的角度看,“囚綠”這一層最能表現“綠”的性格特點,那就是“永遠向著陽光生長”“永不屈服于黑暗”這種執著地追求自由的精神。
2、從時代背景方面看,當時中國已經爆發了抗日戰爭,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占我國領土,中華民族亟需發揚常春藤的不屈服于外來壓迫的精神和勇氣。
3、從文章內容方面看,囚綠這一層內容最豐富,綠枝條生命變化和作者心情的起伏都最復雜,表達方式也最多樣,在文章中分量最重。
4、從結構上看,這一部分是文中的轉折,敘事有了波瀾起伏。如果只寫作者喜歡綠而無甚變化,則流于平鋪直敘。
在作者眼里,綠枝條有著哪些性格特點?
(1)文章第7段,綠枝條是美好的事物,它伸開柔軟的卷須,舒開折疊著的嫩葉,有著纖細的脈絡,下雨時帶著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它的綠影給人帶來喜悅和滿足,它是大自然對人的恩賜。
(2)它又有柔弱的一面,一旦失去陽光,就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惹人憐愛。
(3)它又有倔強、執著的性格,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它永遠向著陽光生長,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這些性格特點是不是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綠枝條的特點?不是,這些特點既有現實的一面,又有作者想象和美化的一面,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作者是把它當作人來寫的。
學習課文中的狀物描寫
(第7段,朗讀)
(1)形態:柔軟的卷須 折疊著的嫩葉 纖細的脈絡
(2)動態:伸開、攀住、舒開 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3)顏色(變化):變青,變老
那么狀物是不是目的?不是,目的是什么?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狀物的目的都是為了抒情。通過這種狀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對綠色之愛,對綠色的留戀。但這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間接抒情,是寓情于景的寫法。文章中有沒有直接抒情,最集中的直接抒情在哪一段?第5段(略),這就是直抒胸臆的寫法。
第11段作者把不放走綠枝條歸咎于心中的“魔念”,你認為魔念指的是什么?
魔念是指作者心中自私、偏執的心理,心中如果有了魔念,就會做出違反常理的事來。有的人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有魔念,我們要不斷地克服魔念,才能逐漸成長為一個純粹的人。
文章對成語“涸轍之鮒”“揠苗助長”的運用有什么特點
作者將“涸轍之鮒”壓縮成“涸轍”,用來修飾“魚”,又暗含“涸轍之鮒,急謀升斗之水”的典故。
“揠苗助長”本是貶義詞,在這里用作褒義,表達了作者對常春藤生長的期盼非常急切的心情。
成語活用是指根據實際需要,以成語原型為基礎而采取的變通用法。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是成語的擴充;“旁觀者未必清”“眼見未必為實”是成語的反用;當前廣告中的“默默無蚊(聞)”(某蚊香廣告)、“隨心所浴(欲)” (某熱水器廣告)等是成語的改字。但成語的任意活用會造成語言的混亂,成語更不能誤用。
【課外練習】
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一種植物,力求寫出事物的特征。(100字左右)
囚綠記優秀教案 篇14教學目標:
1、聯系當時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2、鞏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
教學重難點:
1、明確“綠”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從圈劃、品味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語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
二、研讀課文
1、本文題為“囚綠記”,意思是記述“囚綠”的經過。
①“囚綠”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哪幾段寫“囚綠”的?
②“囚綠”之前、之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文章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快速閱讀課文,明確行文線索
戀綠(1 —7 )
囚綠(8 —11)
釋綠(12—13)
念綠( 14 )
1、學生朗讀“囚綠”的經過,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①作者為什么要“囚綠”?
②常春藤具有怎樣的特點?
蓬勃、固執、向陽
③面對摯愛的綠,作者有怎樣的體驗與理性思考呢?(明確綠的象征意義)
生命 希望、向往光明 自由、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三、 拓展延伸
1、文章給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啟示?
2、選擇最能打動你的或能給你啟示的語言進行美點賞析。
以“致__”為題,寫一段話。
【囚綠記優秀教案(通用14篇)】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公開課綠頭發教案04-06
《游褒禪山記》的優秀教案設計04-06
父親節最新優秀教案(通用11篇)05-14
交通安全的優秀教案(通用9篇)04-19
端午節優秀美術教案(通用6篇)05-29
以愛護眼睛的優秀教案(通用10篇)05-29
大班社會節約用水優秀教案(通用5篇)04-08
老王公開課優秀教案(通用5篇)04-07
防災減災日安全教育優秀教案(通用13篇)05-12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04-01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把你帶走》讀后感500字 《把你帶走》讀后感800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