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哲理美文
《論語》 教學設計及反思 論語優秀教學設計
日期:2023-03-01 11:20:5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論語》 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
为你推荐:
  • 英文好句
  • 《論語》 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 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 教學設計

    《論語》 教學設計1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體會文章所闡述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

      【教學難點】孔子的教育思想;《論語》的語言風格。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全文,2.研讀并背誦前四章。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七年了,關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都有很大意義。現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二、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孔子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圣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發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

      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組具有東方建筑色彩和格調、氣勢雄偉壯麗的龐大古代建筑群,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論語》其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主要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對話體;敘事體,。其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之一(七經:《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三、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論( )語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 )乎 不逾矩( )( ) ....

      三省()吾身傳()不習乎曾()子 ...

      一簞()食曲肱( )而枕之 ..

      2.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四、合作探究,重點學習課文前四章。

      1.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讀準字音 ; 第二遍 讀出節奏 ; 第三遍 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第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表順承)時( 按時(名詞作狀語))習(復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轉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復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課文探究

      第1句講:學習方法

      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

      第3句講:個人修養

      第二章

      (一)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省(反省)吾身:為(替)人 謀(出主意)而(表轉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表轉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是否復習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強調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

      第三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于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矩。

      (二)課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論語》 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的詞語。

      (5)調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說課精要]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3.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三、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四、翻譯課文6-10則

      1.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五、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六、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七、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八、背誦指導: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九、作業

      A.課后練習三、四題。

      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論語》 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論語》十二章

      年級學科

      七年級語文

      教學課時

      共3課時

      第1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

      2.記住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論語》的基本情況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學重點

      記住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

      記住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

      教學準備

       搜集孔子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

       從 前有位老師,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一個問題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他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他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他的學生說,我不如那個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你能猜出故事 中的老師是誰嗎?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愛、愛人。在政治上主張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創私 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 一視同仁),“因材施教”。

      《論語》:儒家經典 著作,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三、初讀文章,明確字音

       1、論( )語 2、不亦說( )乎

      3、人不知而不慍( ) 4、三省( )吾身

      5、傳( )不習乎 6、學而不思則罔( )

      7、思而不學則殆( ) 8、一簞(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學而篤( )志

      四、朗讀課文,注意句子節奏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 自遠方來,不亦 /樂乎?人不知 /而不慍,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 吾身:為人謀/ 而不忠乎?與朋友交/ 而不信乎?傳 /不習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 /為師矣。”

      5、子曰:“學而不思/ 則罔,思而不學/ 則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 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 /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業

       結合課 后注釋,試著翻譯文章。

      介紹作者及《論語》

      生介紹,師補充。

      本課時講解

      1—4句的停頓、字音、字義及翻譯。

      多鼓勵學生發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學生嘗試背誦。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孔子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教學反思

      帶動課堂氣氛

      備課組長審核簽字

    《論語》 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論語·問孝》。

      2、了解《論語》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至今讀《論語》的人生生不息。

      3、結合《論語·問孝》的言論,能說出自己對“孝”的理解;結合課堂上的討論,初步正確地把握“孝”,能夠關注生活細節,懂得用自己點滴的行動向長輩表達孝敬。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初步形成正確的對“孝”的認識,能夠關注生活細節,懂得用自己點滴的行動向長輩表達孝敬。

      【教學準備】熟讀《論語·問孝》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預熱:

      1、出示圖片,自由交談。

      出示孔子圖片,生簡介孔子、《論語》。【板書:論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

      2、觀看視頻,切身感受。

      ①師:2005年9月28日,全世界舉行了紀念孔子誕辰活動,這說明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2008年的奧運會上,我們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論語的思想精髓和孔子的魅力。【播放視頻】

      ②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重溫了2008年奧運會盛典的一個片段,從你們專注的眼神中,老師知道,你一定有話說?(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生交流。

      很震撼,吟誦的是論語,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等。

      一、猜漢字,明字理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下面老師出示幾個漢字,看看誰能快速猜出是什么字。

      出示:“子、老、孝”象形字,生猜。

      子:像一個嬰兒,他的腦袋很大,舉著小手,樣子很可愛。是什么字呢?

      老:像一個駝背、伸手、扶杖、頭戴大帽的老人。會是什么字呢?

      孝:像一位面朝左、長著頭發的駝背老人,身前一孩子,扶持著老人。【板書:孝】

      小結:“孝”——會意字,上部是“老”的省形(省去“匕”,拐杖形),下面是“子”,會意為孩子攙扶老人在行走。百善孝為先,孝從敬愛老人始。

      真是:老字省匕空下邊,年老力衰步履艱;

      子孫上前相攙扶,敬愛長輩孝為先。

      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孔子一起學習孝道。

      二、自由讀,讀流利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匯報讀。請四名學生讀,每人讀一句

      3、讀后評價。(正確、流利)

      師:讀古文,僅正確、流利還不夠,還要讀得有節奏。

      4、師范讀。生再自由讀,師個別指導。

      5、生個別讀、帶讀。

      6、師譯生齊讀(男、女)

      7、師生共讀。(師讀敘述,生讀孔子話)個別、齊讀

      8、挑戰讀。全班推薦最好的學生讀(表揚學生,獎勵配樂讀)

      9、配樂讀。 “臥虎藏龍”,跟隨古琴曲一起讀

      師:你們的誦讀把我帶回了春秋時期,拉回了孔子時代。如果時代倒退兩千多年,你們也一定是“孔門七十二賢”。

      三、悟中讀,知大意

      【一】出示“背井離鄉”圖,你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則論語?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個別讀

      2、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悟中讀。

      3、齊讀。男生:孝敬父母的好男兒 女孩:孝敬父母的`乖乖女

      【二】出示“喂養圖”,它讓你想起了哪則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1、生讀

      2、談談你是怎么理解的?母親噙著淚水,病在兒身,痛在母心。

      3、會背這句嗎?齊背。

      是呀,孔子告訴我們,不要讓父母為我們的遠行擔憂,不要讓父母為我們的疾病擔憂,我們要關愛父母。 【板書:愛】

      【三】出示“不孝圖”,再看這幅圖,你想說什么?它讓你想到了哪則論語?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1、根據圖,試著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齊讀。

      要是不孝敬父母,和養犬馬有區別嗎? 【板書:敬】

      【四】出示“中國好人榜吳秀琴圖片”,播放視頻。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1、這個女孩,你們認識嗎?讓我們跟隨一則報道了解她。

      (播放視頻)讓你想起了哪則《論語》?個別讀,齊讀。

      2、簡介事跡《用稚嫩的肩膀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同學們,看完這則報道,在小秀琴的身上,我們明顯感覺到這個小女孩儼然一位“小巨人”。雖然只有11歲,雖然身體瘦弱,可小小的秀琴卻為自己的母親撐起一片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3、對比讀:男生捫心自問,你們做到了嗎?男生齊讀;

      女生捫心自問,你們做到了嗎?女生齊讀。

      四、創境讀,明道理

      是啊,孝敬,孝敬,敬才是孝的最高境界。四則論語我們都學完了,那么,在生活中能不能靈活運用呢?

      1、播放新聞萬象“不孝”視頻《老人沒接孫女 遭兒子暴打》

      請看這則視頻,當你看到不孝子,對父親大打出手的時候,我們就會吟起: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當我們看到不孝子不給父母好臉色的時候,你就會想起: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3、當我們見父母憂心如焚的時候,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4、當我們出遠門,牽掛父母的時候,你也會想起: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五、熟讀成誦

      同學們,這幾則論語,你們會讀了,會用了,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將它牢牢地記在腦海中,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看誰最先將它背下來。

      1、生背誦

      2、匯報交流。個別背、齊背

      六、拓展延伸

      1、典故:望江范永芳《孝思維則》

      清乾隆年間,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范家前屋曾有一位孝子——范家芳,未滿十歲,在縣學校讀書,他的父親送米供他念書,每次他都留米回家,還經常哭泣呻吟;先生責備他,問他為什么悲痛,他說:“父親在田地里辛勤勞動,我卻坐享其成。”父親生病,想吃棗子,他摸著學校一顆已經干枯的棗樹哭泣,果然,枯樹復活,結出飽滿的棗子,他摘下給父親吃,人人都感到奇怪。他父親病了,他十幾天不脫衣服侍候。乾隆二十五年,其事跡受到皇上旌表《孝思維則》,并于乾隆二十六年,建造孝子門予以表彰。

      范家芳尊老敬老堪為孝子典范,當今仍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孝敬”牢牢地記在了我們心中。

      2、哪一則論語觸動了你的心靈,談一談。(我們應該怎樣盡孝?)

      生自由談。

      師:你們都是大孝子,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相信也能再一次感動你們。【播放公益廣告:媽媽,請您洗腳】

      3、小結板書。

      同學們,關愛老人,用心開始;孝敬父母,從我做起。

      4、配樂朗讀《當你很小的時候》

      七、課堂總結

      同學們,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希望你們愛上論語,愛上經典。下課。

      板書設計:

      論 語

      敬 愛

      孝

    《論語》 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的詞語。

      (5)調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說課精要]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3.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三、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四、翻譯課文6-10則

      1.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五、獨立思考:

    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六、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七、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八、背誦指導:

    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九、作業

      A.課后練習三、四題。

      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論語》 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解讀課文內容,積累常用文言語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通過教師提供閱讀書目或參考資料,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分析判斷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把握選言含義;通過自主與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深入理解問題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思考為學與修身的相關問題,體驗并追求理想的學習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學重點

      形成理解課文內容后的個性化表達。

      教學難點

      參照權威資料獨立思考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課前布置預習,了解孔子其人、《論語》其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相信這能成為同學們的共同理想。有一部書可以隨時在這方面幫助我們,它就是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今天開始我們來試一試,更多地發揮自己的學習能量,從這本書中獲得更多的人格力量。

      “論語”意為語言的論纂,是對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記錄,主要記錄了孔子的言論。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真切捕捉到孔子傳道授業的音容笑貌。但是,這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話語了,要做到盡量準確地解讀,還需費一番工夫,幸好我們可以借助資料和注釋,并且可以相互幫助,共同完成這一學習歷程。這節課我們來研讀課文的前半部分,大家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四則的解讀。

      (電子幻燈展現課文內容,集中到前四則)(學生準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二、默讀初解

      1、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默讀課文前四則。要求學生絕對安靜。

      2、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記下詞句理解方面的疑問。

      3、教師巡視教室一周,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討論細解

      1、學生提出教師未來得及回答的問題,尋求大家幫助。

      2、將全體同學分為八個小組,每小組再重點負責一則,確保每兩個小組研究同一內容。

      3、小組內交流對這則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為同學們講解本組負責的課文內容,要求先朗讀、再領讀、后講解。任務相同的小組互相切磋交流,其他同學傾聽思考并穿插發表意見。

      四、引導精解

      1、教師在學生發言時及時予以點評,明確可否。

      2、教師準備如下問題,推動探究爭論,引導深入理解。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習”有人認為應理解為“溫習”,有人認為應理解為“實踐”,書下注釋折中地處理,將兩種解釋并列出來。查閱工具書,掌握“習”的原意,之后再思考哪一種理解更恰當。

      “習”的原意是鳥屢次拍打翅膀練習飛翔,從原意看,理解為實踐或練習更為恰當,學習的樂趣也應該是學了就去實施。溫故知新當然可喜,但還是沒有實踐的樂趣更為明確。

      (2)書下注釋標明“朋”指“志同道合者”,按照你對孔子的了解,孔子的“志”“道”可以如何理解?

      孔子志于“克己復禮、愛眾求仁”思想的傳播和施行。

      (3)分別查明“君”和“子”在稱呼他人時表達的感情色彩,再結合起來理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深刻含義。

      “君”單獨使用是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現在的“您”。“子”單獨使用往往放在姓氏后,也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能不怨怒,有這種胸襟氣度的確值得人崇敬,的確是在追求完善人格。

      (4)聯系下列觀點,深入理解課文第二則。

      《中論治學篇》: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為師矣。

      《禮記中庸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此則與“溫故知新”一則互為表里。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

      學思結合才能讓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智慧的光芒。有知識,但沒有疑問,沒有對于疑問的深思,沒有深思后的頓悟,知識永遠是知識,不是學識,學習也變得索然無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當然,不能踏實為學,沒有豐盈的積累和有益的參照,就只能處于虛無縹緲中。“學”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內,在于明理。兩者是生命開發中相輔相成的事,如果偏廢就會勞而無功,甚至危及身心。

      (5)孔子對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教導與屏幕打出的這段描述有關,仔細研讀這一則和所給資料,思考孔子想讓子路“知之”的是什么。

      (屏幕打出如下內容:《荀子子道篇》曰:由!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奮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

      子路出身微賤,從小就參加勞動,性格果敢爽直,時有莽撞之舉,但十分敬愛孔子,聞過則喜。因此也時常得到孔子語重心長的教誨。《荀子》中記載,當時子路穿著華美的衣服來見孔子,孔子見狀教導他為人應謹慎,不可以這樣張揚的形象處世。子路馬上出去換了一身衣服進來,但神情舉止還很自負,孔子就說了課文中的話來警示他,不要不懂裝懂,做表面文章,要真正理解嚴謹處世的道理。

      (6)“知之”“好之”“樂之”這三種學習境界的根本區別是什么?

      “知之”是初級境界,客觀知曉而已,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沒有投入,是理智的學習。“好之”是中級境界,有了興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興趣的引導下會不斷獲得新知,是愉快的學習。“樂之”是高級境界,把學習視為人生的享受,心靈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兩忘,是陶醉的學習。

      (7)我們今天研讀探討的這四則都與為學有關,哪一點讓你反觀了自己的為學狀況?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教師適當點評。)

      五、誦讀深解

      1、學生放聲朗讀前四則。

      2、學生分別背誦前四則。

      3、全體背誦前四則。

      六、課后作業

      1、默寫課文前四則。

      2、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四則的解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

      七、板書設計

      習之——談之——恕之——思之——知之——好之——樂之——學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不動筆墨不讀書。寫讀書筆記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極好方式,可謂一舉雙得。今天我們就來展示交流同學們就課文后半部分寫的讀書筆記。同學們選擇自己讀書筆記中自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朗讀,可側重于詞句理解方面的收獲,也可側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獲。傾聽同學發言時,大家要注意隨時吸納,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

      二、學生展示

      1、學生分小組展示。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學生整理補充。

      三、教師補充

      1、視學生展示情況而定。

      2、教師參照《教師教學用書》做如下準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別人謀劃事情是否盡心竭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相待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認真復習了?”

      自知者明。客觀評價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自我完善。做事盡心竭力、盡職盡責是謂“忠”,交友一諾千金、光明磊落是謂“信”,從師孜孜以求、反復實踐是謂“習”。人生在世,都是身兼數職,全身心地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實非易事。每日做多次多方面的自我反省,也難做到。但每日做一次一方面的自我反省,的確可行。此時,可以拷問自己主要社會角色的分數如何,是否活得明明白白。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知人者智。及時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惡,才能和諧相處。所以,不必去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要隨時提醒自己去主動了解別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高尚的人生態度,更何況,這樣做了,不管別人如何,主動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才是擁有人生智慧的賢者,也只有這樣的智者賢者,才能寵辱不驚,悠然自得。

      (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要和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我選取那些優點而學習,看到那些缺點而(反思自己)改正。”

      學人者強。見到賢者,心生敬意,通常如此。見到賢者,渴望比肩,鮮有聞之。與賢者看齊,需要勇氣和膽識,也需要恒心和意志。能向普通人學習,則需要有謙遜的美德。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會從同行者那里學到很多。杰出者是學習的對象,普通人也是學習的對象,學眾人之長,為自己所用,這才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愛人者仁。有賢者就有不賢者,有善者就有不善者,萬事萬物都是辯證統一的。看到不賢之人和不善之處,不可生厭惡之心,而應當做一面鏡子,借以作自我反思。既然不欣賞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就要避免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和做出這樣的事,以謙遜的態度和悲憫的情懷面對,這就是愛人不惡人的仁者境界。

      (4)舊時鄉間有這樣的俗語:“天大,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偉大。”這與孔子人生觀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這種傲慢心理,是人類天生的劣根性,孔子之所以成為圣賢之人,就是因為他能放棄與生俱來的傲慢,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之所長。

      四、誦讀感悟

      1、學生放聲朗讀后四則。

      2、學生分別背誦后四則。

      3、全體背誦后四則。

      五、課后作業

      1、默寫課文后四則。

      2、在課后“積累”的第二項和第三項中任選一項完成,有精力的同學可完成兩項。

      六、板書設計

      律己省身——謀事而忠 愛人學人——不知不慍

      ——交友而信 ——見賢思齊

      ——學而時習 ——必有我師

      ——患不知人 ——擇善而

    《論語》 教學設計7

      一、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

      2、學會閱讀方法:

      讀選文的方法:強調重點實義詞;

      養成質疑的學習習慣;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選文含義,并能古為今用;

      對比閱讀,群文閱讀方法的滲透。

      3、激發誦讀《論語》的興趣。

      二、 教學重點:重點討論理解《論語》中的“勇”,以此為點進行導讀教學。

      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這些優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千百年來,像乳汁一樣滋潤著咱們中華兒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和學習。揭題:第六課,《論語》節選二。

      2、 《論語》知多少:大家還記得《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嗎?

      3、 PPT復習。老師補充中外名人對《論語》的評價。

      4、 聽到這些評價,你有什么感想?

      (二) 書讀百遍

      1、學習古文,我們最基礎的方法是什么?

      自由讀節選第三條,老師提示三條標準。

      2、個人朗讀展示,生生評價,師評價。引導發現朗讀訣竅:重讀重點詞。

      3、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

      4、填空讀。

      5、引導背誦。

      (三)其義自見

      1、質疑不理解的詞語。

      2、結合讀本中的“導讀驛站”大致理解含義。

      3、 師考查:

      子路和孔子談論的是()和()。

      孔子認為()是()的基礎,有()更要有()!

      4、 師小結板書:有勇有義

      5、 討論:在平時生活中,你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或者見過別人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情呢?談一談。

      6、師小結。引出《論語》中其他對“勇”的言論。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7、生討論含義,師小結。

      (四)拓展對比:

      1、 古今中外,對于“勇”,大家都有不同的描述,你們知道哪些關于勇敢或勇氣的名言警句呢?交流。

      2、 介紹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課堂閱讀一部分。

      (五)自讀選文前兩條。

      (六)課堂總結:

      1、今天這節課,大家在讀書方法上或者做人道理上有什么發現與收獲呢?

      2、簡介《論語》其他方面內容:孝、悌、忠、信、智、(勇)、恕。

      (七)作業:

      1、繼續誦讀《論語》節選,背誦第六課。

      2、對比閱讀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想想你心中的勇敢是怎樣的?

    《論語》 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說出語錄的意義。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能融入學習態度、方法及品德的養成之中。

      3.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4.學習分類整理筆記的方法;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提問:影響幾千年中國思想文化的書是什么?有可能出現各種回答。老師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論語》。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它成了中國正統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師還介紹了《論語》的另兩個“最”: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對初一學生來說,這是新鮮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預習提問:(1)大家預習課文后一定會發現,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子曰”呢?(2)《論語》的“論”,習慣上讀lún。誰知道《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3)孔子是怎樣的人?為什么人們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對孔子和《論語》進一步的認識。體現了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具體搜集資料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三、整體感知、誦讀

      (1)提出要求:我們學習文言文,有三條基本方法:

      一是誦讀,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誦的課文都要背得爛熟,不要求背誦的也要讀得十分流暢

      二是用心領會課文的意思

      三是自己動手,積累詞語。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首先誦讀課文,然后分“則”理解課文,最后背誦課文。

      (2)自由誦讀。教師提示誦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

      ①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曾子、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個通假字:“說”通“悅”,“女”同“汝”,“知”通“智”)②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此環節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使學生心中有數。

      四、質疑交流:

      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問互相質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必須理解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思而不學則殆”(我把“殆”解為“危險”)?“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孔子更反對哪個?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師”嗎?如果同行的都是壞人呢?等等。

      五、小組互動:

      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哪幾條是說學習態度的?哪幾條是說學習方法的?哪幾條還談到了道德修養的問題?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主旨的基礎上,熟讀背誦。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共同探究的好習慣。

      六、自由背誦課文

      七、探究性學習。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你有疑,特別是“無疑之疑”嗎?

      老師適時候提出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有什么內在聯系?有可能沒有聯系嗎?

      先對學生交代,這個問題,是許多人不解的問題,幾個語文網站的“論壇”中都有人提出和討論這個問題,可惜結論都不能讓人信服。你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創見。

      這一環節可以使教學內容向課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擴展視野,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沒有必須完成的作業,它備受學生歡迎。活動課還能密切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

    《論語》 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3、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2、朗讀、背誦課文。

      3、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二、朗讀課文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課文內容

      1、理解重點詞語:

      ⑴ 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⑵ 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下列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⑴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⑵ 吾日三省吾身。

      ⑶ 傳不習乎?

      ⑷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四、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識記字詞。

      3、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研讀后五段內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3、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課文。

      2、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理解后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

      1、見賢思齊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3、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1、學習方法。

      2、學習態度。

      3、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學習體驗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五、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

    《論語》 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論語》第七章《述爾》中的第二章,即: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這一章,既是孔子自道自話,也是孔子一生的寫照,正因為孔子有這樣的態度和境界,才成就了他為至圣先師,成為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以,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深厚,包容寬廣,對人生會有深刻的啟迪,所以應該很好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受益終生。

      【教學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本章教學雖是一句話,看似簡單實意深刻,如何使簡單變豐富,化深刻為淺顯,這是我教學設計中的思考。為此,我教學中采取了這樣幾種做法:一是用《論語》學《論語》,即:有時引用已經學過的《論語》句子,來理解新句子,使學生溫故而知新,這樣學生會覺得很輕松;有時擴展《論語》中其他與本章相關聯的新句子,來豐富對本章的理解,學生會覺得很新奇刺激,富有挑戰,所以,表面重點是學一個句子,其實同時也學習了解了一些其他的句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思維空間。二是多處采用故事教學的方式,寓教于樂,化難為易,學生會很喜歡,會在身心愉悅中有所感悟和收獲。三是采用古今結合、教材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淺出,難點迎刃而解,如:理解“靜定”的一種境界,我就結合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功夫熊貓》的一些情節來詮釋和引領,學生非常喜歡,理解也變得輕松愉悅。四是采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印象深刻。

      教學對象分析:學生一二年級曾學過《弟子規》,目前已經學過一些《論語》內容,對孔子及《論語》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古文也已有了一些感悟理解能力。而句中的“學而不厭”和“誨人不倦”又是現在我們常用的成語,有的學生可能不陌生,所以學起來,同學們應該是很喜歡。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論語》第七篇《述爾》中的第二章,了解孔子一生的學習和治學態度方法風格及謙虛好學的品格;

      2、進行國學知識積累,學習感悟理解古文的能力,豐厚底蘊,為學生將來對中華國學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3、學習孔子的情懷及品格,培養學生快樂學習的品質,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積累知識,學習品格,培養態度和品質。

      難點:如何化難為易使學生輕松理解句子含義及其思想品質,并潛移默化受到熏陶,學習孔子的品格,形成自己的品質。

      【教學準備】

      視頻電影課件、視頻動畫課件,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自然入課

      1、背誦已學過的章句。

      2、自然引入:同學們真了不起,已經記住了這么多《論語》章句!相信孔老夫子對你們的努力一定會非常感謝和欣慰的。本節課,我們繼續穿越,回到孔子的課堂,聆聽孔夫子的教誨。

      (設計意圖:這樣開課,簡單直接,讓同學們帶著一點成功和自豪去學習新知識,學生會充滿信心和激情。)

      二、新授

      1、師板書,請學生仔細看,在心里默讀。

      板書: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指讀,強調“識”的讀法為(zhì)及字意(記住)。強調“誨”和“倦”的讀音。

      3、理解“默而識之”的意思。

      (1)“默而識之”的意思。

      (2)為什么孔子說要“默”而識之呢?(而不是“讀”而識之或“學”而識之等等呢?)

      (3)深入體會“默”字。

      (師根據學生回答后引領:表面理解是告訴我們靜靜的默不作聲的學習并記住所學的知識,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要靜下心來,沉下心來,這樣你就會全神貫注,調動你你內心所有的能量,那么,你原來記不住的你現在就會記住,你原來迷惑不解的你現在就會豁然開朗,你原來覺得很困難的事也許現在就會迎刃而解……

      此處觀看電影《功夫熊貓2》中片段,結合其中的兩段,即浣熊師父教育熊貓如何靜下心來,調動內心巨大的潛能,來使自己達到武功的最高境界,以及最后功夫熊貓如何悟透了師父的教誨,面對孔雀沈老爺最強大的攻勢,如何使自己靜下心來用武術的最高境界徹底摧毀他們的情節來談。)

      教師總結:所以說,“靜下心來”不光是一種態度,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會是你的內心無比強大,這種內心的力量發乎于外會使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3)先來“默而知之”記住這四個字。(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你也可以擴展開來用于其他方面。)

      (設計意圖:上述環節,由字義到句子字面義,再到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再到聯系學生最喜歡的動畫電影,深入顯出,寓教于樂,學生會在自身的體驗中,在觀看劇情的愉悅中,理解文意,參悟道理。然后老師給予總結升華,水到渠成,激發能量。)

      師過渡:孔子為什么能做到“默而知之”呢,這其實體現了孔子的一種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更體現了他的一種學習情趣,學習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快樂的學習境界,他學習的時候總是樂在其中,即陶陶然,其樂無窮也,從來不會厭倦。

      那么他的這種態度在這句話當中也說得很明白,那么哪個詞說的就是我剛才說的這個意思呢?

      4、理解“學而不厭”

      (1)指生說詞語意思。

      (2)結合以前學過的句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體會。

      (3)師講“葉公問子路”的故事。(教師結合這段話,即: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來講解孔子快樂學習的態度。)

      (4) 視頻播放孔子的故事《韋編三絕》,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記這個成語。

      (5)教師結合『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句繼續體會。

      (設計意圖:這段環節主要結合有關孔子的故事,通過學生已有知識、教師講解和看視頻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學習孔子快樂學習的品質,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快樂學習,快樂人生的教育。)

      師過渡:易中天說:孔子一生的學習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特點:博學、好學、活學、樂學。孔子不光把自己學習當作是無比快樂快樂的事,而且,他還把“教書育人”當作是無比快樂的事,他樂淘淘的做了一輩子教書先生,

      5、 學習“誨人不倦”。

      (1)理解詞語意思。

      (2)教師渲染:(從孔子弟子之多,年齡性格之異,教學內容之廣,孔子皆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這些方面來渲染。)

      (3) 故事:朽木難雕(孔子罵宰予)

      A、課件出示: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朽,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之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B、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C、了解成語,課件出示:朽木難雕、朽木不雕、朽木不可雕、朽木糞土。

      D、擴展孔子的教學風格:孔子的教學有時很嚴肅,像這樣批評宰予;有時又是十分風趣和快樂的,此處引用《論語》中第十一·《先進》篇中關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了解孔子教學課堂的和諧愉悅民主人性率真……

      (設計意圖:此部分教學主要結合孔子罵宰予的這段故事和孔子平時教學的一些特點,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嘗試思考的方式來理解孔子的教學風格,進一步感悟大師的風范。文字課件的出示,使之作為豐富教學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古文的特點及趣味,了解成語的源頭,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為將來的可持續學習和快樂學習培養態度和品質。)

      6、學習:“何有于我哉?”

      (1) 學生根據上述學習評價孔子。

      (2) 理解“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3) 從這句話中理解孔子的謙遜與反思,學習他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的精神。強調反思對于我們修身養性方面的重要意義。(如,教師在課后的反思,會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教學等等,也可以結合曾子的《吾日三省乎吾身》等)

      (設計意圖:此部分教學作為次要內容,旨在了解孔子做學問的一種謙遜和精進,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三、 回顧全句,總結。

      1、說說全句的意思。

      2、朗讀全句,背誦全句。

      3、激勵教育:師:把此句話送給學生當做“座右銘”,按此去做,將來一定會成為優

      秀的學者,也許會成為了不起的偉人,也許會成為流芳千古的圣人。但也許你不會成為什么什么重要的人,但我相信你今后學習一定是快樂的,做人做事一定是快樂的,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是快樂的。最后,讓我們一起牢牢記住這兩成語,出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吟誦三遍)

      (設計意圖:此處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強化記憶,背誦在心,然后老師強化激勵,使學生有個認識的高度和銘記,終生受益。)

      四、布置作業:

      請學生自己閱讀《論語》找一找書中記錄有關孔子學習和教學的章句,選擇一兩句你喜歡的背下來。

      (設計意圖:教是為了對學生有個引領,督促學生主動閱讀,進而形成愛閱讀愛思考愛積累的學習品質,這非常重要。此環節設計,目的正在于此。)

      【板書設計】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好學 zhì 厭煩 厭倦

      樂教 記住

      謙遜

    《論語》 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文言文的讀法。

      3.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四則語錄的含義,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精煉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前可閱讀《論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講?(初步了解孔子及《論語》,導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正確流利

      1.根據課后注音輕聲讀文,達到讀音準確。

      2.指名讀課文。

      3.學生互相訂正,達到“正確”這一目標。

      4.學生再練習朗讀,不僅要求讀音正確,還要注意文言文語言簡練的特點,掌握好句子停頓,可以同桌進行討論,在書上做標記,并相互指導。

      5.指名讀課文,全班評價

      6.出示課文范例,再引導學生練習朗讀。

      7.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朗讀。

      三、深入讀文,理解內容。

      1.《論語》四則講的都是為學的內容,談了哪些關于學習的問題呢?同學們先根據課后注釋理順文章大意,再來思考這個問題。

      2.引導學生逐句理解課文,注意讀講結合,主要依前面的關于本文的譯文進行講解。

      3.現在我們來想想,課文中談到了哪些關于學習的問題呢?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請大家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文章。

      5.嘗試著背誦。

      四、延伸

      1.你還了解哪些先哲語錄呢?

      2.回憶一下有關自己學習的事,并聯系這篇課文談談今后自己將如何學習。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積累一些有益的先哲語錄。

      板書設計

      《論語》四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教學設計12

      《〈論語〉十二則》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教法:朗讀教學法 探究法 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論語》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圣經》。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圣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性的,三是關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問題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為政》等,都是篇名。《論語》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含義。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數,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

      4.孔子關于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啟發?

      提示:關于讀書,孔子提出了“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獨到見解,并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來進行論證。這些對于我們科學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學習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孔子認為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該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義”。

      (三)本課中出現的成語、格言和警句等。

      成語: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格言警句

      1.談學習態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故而知新

      3.談修身做人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四)正確認識和評價《論語》

      一個時期以來,孔子及其《論語》似乎被人神化,其實《論語》是一部內容很平實、很富于人情味兒的充滿了人生智慧的書,一部可以用審美鑒賞的眼光去讀的書。只要善于讀,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啟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諸子百家中,以孔子為第一人,諸子之書以《論語》為第一部。但這并不等于說,《論語》就是中國文化,孔子就是真正的圣人。

      教學反思

    《論語》 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經典談感受。

      教學過程:

      復習

      一、 創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

      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論語》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里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于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周游列國,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里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溫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兇猛,莊重而安詳。孔子的思想,盡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恒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說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說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節: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師:這些語段全是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哪句話讓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據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四、總結

      老師最后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孔子老師說“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里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從這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論語》 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獨立掃除文言文閱讀障礙;了解孔子與《論語》的相關知識;懂得誦讀是閱讀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堅持在獨立自主、合作交流中,以誦讀為主的學習方法中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中國悠久、優秀的傳統文化,并積極掌握并運用其中的一些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

      1、由介紹孔子和趙普(宋開國丞相)“半部《論語》(是我國現存的最早全部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治天下”一事導入。

      2、漸進學習文言文的閱讀方法:

      ⑴ 認讀課文,落實字音:

      ① 朗讀課文,標記需要注意的字音。

      ② 學生思考如何校正字音(生字詞:矣,慍,弘,柏,罔,殆,誨;多音字:論語,三省吾身,不亦樂乎,傳不習乎,任重而道遠,曾參;通假字:“不亦說乎”的“說”,“誨女知之乎”的“女”,“是知也”的“知”)?

      ③ 大聲朗讀課文。

      ⑵ 析讀課文,落實詞義句義:

      ① 學法指導:通過看注釋、、上課討論聽講、逐字逐句翻譯,來落實詞義句義?

      ② 翻譯概括各則大意。

      關于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吾三日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關于求知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關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 在此基礎上,劃分句子的節奏,讀出輕重音。

      ④ 結合文意揣摩練讀,要讀得節奏鮮明、有氣韻。

      3、表演讀、誦:

      搖頭晃腦地讀,動容地讀,氣韻暢達地讀,陶醉地吟誦……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背得快,看誰背得對。

      4、聯系課文和自己生活,談談對《論語》中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修身做人的建議的理解。

      5、課外拓展,交流積累的其他語句: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6、布置作業:

      ⑴ 熟練背誦課文。

      ⑵ 課外閱讀《論語》。

    《論語》 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

      3、理解、運用其中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1、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半部《論語》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特別注意加點字的音、形、義。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乎 ..

      傳(chuán)不習乎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教師泛讀課文,然后學生自主朗讀。

      2、根據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學習了,然后時常復習它,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論語》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走進《論語》教學設計(精選6篇)

    2.《詩意》教學設計

    3.《春筍》教學設計

    4.《石榴》教學設計

    5.《書包》教學設計

    6.《落葉》教學設計

    7.美術教學設計

    8.春潮教學設計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好聽不易撞的游戲ID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