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體諒的作文:體諒
關于體諒的作文:體諒1體諒是一株嚴冬盛開的臘梅,在人們被寒冷包裹時,送來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讓人回味無窮。
——題記
今天是四九的第七天,早晨出門時,外面細雨迷蒙,讓人感到一股冬的寒意。今天是成都市所有高一學子期末迎考的第一天,也是我們做老師的要趕監考的緊張日子。
我七點四十出門,還未到公交站便看到我要坐的那路車開走了,于是決定改變計劃。不管你相不相信,我一共坐了四輛車,中間三次步行換乘,終于在八點二十五分趕到了學校。這真創了我本期的上班之最,原本20分鐘的路程變成了今天的45分鐘“漫途”!好在出門時為了防意外我帶了幾個蛋糕作為備用早餐,所以想想也還不算郁悶。更欣慰的是上班沒有遲到,學校要求8.30到。
當我趕到教務處準備領卷時,發現教務處老師還在緊急分卷,一時無法給老師們分發卷袋。我先前準備快速領卷后去接點開水然后順便吞咽兩個蛋糕解決早餐問題的希望破滅了。我發現教務處分卷的老師們太緊張了,于是主動請纓道:“需要我幫忙嗎?”
“要要要,太好啦,謝謝啦!”
于是,我發現了自己的價值,高興地干起分卷的活來。這時另一個監考老師也過來幫忙了。就這樣,我們很快可以分卷了,沒有耽誤今天的考試。
然后是奔向考室,沒有時間接開水,也沒有時間吃早餐了。
緊張有序地組織學生安檢后進考室,然后分發答題卡。
數完答題卡,我發現居然少了五張!但我還是“老練”地先發著手上的答題卡,同時安排沒有領到答題卡的一位男生跑到教務處去反映情況。我以為可能是他們分卷時少分了5張卡。
一會功夫,年級組長鐘老師上來了,接著巡考的小李老師上來了,接著教務處負責分卷的鄭老師也上來了。他們先后都從一樓跑到了五樓來,他們都向我詢問了情況,好像他們已緊急地先在別的考室詢問了有沒有多分的答題卡,但沒有結果,他們都一副焦急的模樣。
鄭老師問我:“這個考室的總人數是多少?”
我回道:“應該是40人,但分卷只有35人的。”
“不可能,我看看考室的考生名單吧。”
名單顯示是35人,鄭老師似乎舒了一口氣,然后她尋看裝答題卡的袋子,手在里面一探,哈哈,居然翻出來五張答題卡。我既高興又尷尬,連忙說“哎呀,居然沒想到,還是你有經驗!”鄭老師微笑著淡淡地說了句:“沒關系,找到就對了。”
趕著發了這5張答題卡,沒有耽誤考生考試的時間,我的心情終于放松了些。
考試開始了大概二十分鐘后,我的雙手雙腳開始感到寒冷,這才想起還沒接開水,還沒吃早飯。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監考150分鐘后直接去吃午飯。
突然,教室的門打開了,巡考的小李老師像“救星”一樣地出現在我面前,他說:“你有什么需要嗎?”我馬上說道:“我去接杯開水。”
接下來,我下樓接了杯熱開水,火速干掉兩塊蛋糕,然后信心滿滿地到五樓繼續監考,心情也變得特別愉快起來。
到了學生都寫作文的時候了,我巡考時發現他們都寫了同一題目——“體諒”。哈哈,體諒,今天我所經歷的發卷“風波”不都靠大家體諒嗎?因為體諒,幾位老師都被少卷驚嚇了一番后沒有怨言;因為體諒,晚分到答題卡的同學都沒有不滿;因為體諒,小李老師給了我吃早餐的機會。
150分鐘很快結束了,在教務處交卷時我對鄭老師道歉說:“今天真是發昏了,把你們都嚇了一跳,不好意思啦!”她還是微笑著淡淡說道:“沒什么呀!今天一早,你不也幫我們分卷了嗎?還該謝謝你呢!”
……
越長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越知道每個人都有難處。體諒如春天的迎春花,夏日的幽荷,秋天的金菊,冬日的臘梅,總是飄來一股淡淡的清香,溫馨著每一顆需要慰藉的'心。
關于體諒的作文:體諒2都說朋友之間最珍貴的不是利益,而是友誼。這句話不容置疑,的確,友誼的力量強大到無法悍據可是這需要雙方之間的互相體諒,包容,才會建立珍貴的友誼。
人們往往都羨慕小說中的主角,他擁有最美好的東西,最讓人妒忌的運氣,最讓人受不了的好兄弟,好閨密。不知聽到一次有人抱怨了,說自己沒什么知己,所謂的朋友都太虛假,為了利益和你交流,一旦利益破碎,那么就分道揚飚了。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不是因為利益的破損,而是因為沒有做到寬容與理解,接納也包涵。有位哲人說過,最遠的距離不是不認識,而是你不懂我,我不懂你。人們都先把自己的立場放在第一位,在想起身邊其他人時,別人早已開始疏遠你,因而你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前行的動力和方向。
友誼也很脆弱,一旦雙方有誤會沒解釋清楚,那么關系自然就會便的淡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寬容,是體諒。
關于體諒的作文:體諒3美麗,有許多種理解,體諒父母也是一種心靈上的美,我美麗,因為我體諒父母。
從小開始,我都在觀察父母,每次看到他們下班回到家,都是很困的樣子,也很憔悴,這時在我腦海中閃過,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平時看到他們對待他們的父母都是很體貼的,每當我們一家人回到外婆家,媽媽總是叫外婆到屋里坐,她去煮飯,還幫外婆買菜,總而言之媽媽什么都幫外婆做,我也跟著學,父母耕作都是為了支撐這個家,為了給我讀書學知識,他們從來不在我面前叫苦叫累,我也會在他們下班回到家時倒水給他們喝,累了一天,我幫他們錘背。
有一次,我的媽媽得了一種病,叫膽結石,查點收回了媽媽的命,為了能治好媽媽,爸爸在各地尋找最好的醫院以及最好的醫生,終于在桂林找見了,但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們家還算支付得起,但很緊張,過年的時候,爸爸對我說:“女兒,今年恐怕家里不能給你買新衣服了,實在很抱歉,你也知道媽媽病得不輕,需要錢,等到媽媽好了再幫你買,好嗎?”我想了一下,說:“新衣服是小事,如果不買新衣服,可以挽留媽媽,我寧愿不買,因為我不能沒有媽媽。”說完,爸爸一把把我摟在懷里,含著淚光笑了。是的,父母處處都為自己的孩子著想,但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作為孩子也該為父母著想一點吧,在他們困難時,我給他們的不僅是欣慰,同時,也讓他們知道,我懂事了,在大年初二時,我去醫院看到了媽媽,媽媽一見我,淚水就在眼眶里打轉,無力的說:“女兒,是媽媽對不起你,要…要不是媽媽生病,你這年頭又可…可以穿新衣服了,和別的孩子一樣,媽媽對不起你…”還沒等媽媽說完話,我就打斷了:“媽媽,我不要新衣服,我不要,我只要媽媽,媽媽,您不可以丟下我,您一定要好好養病,什么都不要想,您沒有對不起…”媽媽和爸爸一樣,聽到我只樣說,就含淚光笑了,我這樣是為了讓他們沒有擔憂,讓媽媽拋開私心雜念好好養病,早日康復!
我美麗從此開始,我的美麗是來源于心靈,因為我體諒父母,理解他們,我美麗,因為我體諒父母!
關于體諒的作文:體諒4在體諒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而我們最需要體諒的人就是父母。
7歲時,父母像一棵大樹,為我遮風擋雨,讓我依靠,讓我休息。
12歲時,父母的愛像一把傘,對我的關愛和那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開始想要逃開那保護我的傘。
14歲時他們默默的陪著我,在我傷心時安慰我;在我快樂時他們和我一起分享那歡樂……就這樣我在一天天的成長中,他們漸漸走向衰老,所以我們要體諒父母體諒他們為我們付出的一切。
親情是厚重的叮嚀,深情的凝望;是一縷陽光,讓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溫暖;親情是一泓清泉,讓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塵土,卻依然清澈見底。
記得是去年夏天,我吵著要去學特長,父母卻厲聲道:“學什么學,成績考那么差,還學特長,你姐在家里呆著學習吧。”“什么叫成績考那么差,雖然成績不怎么高但是我努力了啊,為什么不能學!”我向他們大聲吼道。“我說不能就是不能,想學等你考好了再說。”父親滿臉怒氣的說。“成績成績成績,你們就知道成績,你們想過我的感受嗎?”我生氣的說道。不知怎么,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就這樣我與父母大吵了一架,摔門離去。就在關門的那一剎那,我看到父母眼中滿是疑惑和無奈,仿佛在對我說你怎么會這樣?在路上我心不在焉的走著,腦海中不斷浮現著剛才父母生氣又焦慮的眼神,觸動了我的心弦。我、錯了嗎?我在心里問自己。不經意間我看到一位母親以自己的孩子吵了起來。“體諒?你就不會體諒一下我嗎?我這個做母親的也是為你好啊!把你管得那么嚴,難道不是為你好么?不是為了讓你以后能出人頭地嗎?”對啊,體諒。我總是讓父母體諒我,那誰去體諒他們呢?誰去分擔他們心中的苦呢?這位母親仿佛是在為我的母親向我訴說著。我低頭看向路邊那互相爭艷的花,仿佛已不再那么艷麗,在對我說:你真的錯了;普遍而來的風撫摸著我的心,對我低語:要體諒父母不是嗎?父母也是為你好不是嗎?慢慢的我回憶起過去:在雨中他們接我回家的場景;我生病時,他們那滿是關心的眼神和那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啊,父母總是默默的陪在我身邊,不求回報。而我呢?卻對他們說了那么過分的話。我抬頭仰望天空,他好似在對我說:去道歉吧。對啊,我該向他們道歉了。
我飛奔回家,開門撲到父母的懷里,享受著那溫暖的氣息。“對不起”我說的這句話,明顯讓他們的身體怔了一下。遲遲才開口應道:“沒關系,只要你能體諒我們的一片苦心就好。”
這之后我知道了,體諒可以讓自己快樂,一句發自內心的對不起,就可以讓父母的心得到寬慰,讓他們開心快樂的過好每一天,不再為我們操心、憂慮。我們都應該學會體諒父母。
關于體諒的作文:體諒5昨天,有7名同學沒有交練習本費的25.5元。今天有一名同學----吳郗文沒有帶錢,后來是他爸爸冒雨把錢送來的。
現在同學們經常到了學校會忘帶東西。比如語文書、數學書,作業本,鉛筆盒等,最后都是由父母送過來的。有些是打電話,還有是自已沒發現,家長發現了送過來的。
我想告訴同學們,是你讀書,不是爸媽讀書,爸爸媽媽也有自已的工作,不可能辭掉工作,等著你打電話叫他們送東西。所以希望同學們多體諒父母,讓父母少操心。
【體諒的作文:體諒】相關文章:
體諒別人作文11-25
關于體諒的作文05-30
體諒話題作文05-28
學會體諒作文04-23
體諒父母作文12-05
體諒別人優秀作文01-24
學會體諒小作文10-13
學會體諒初中作文01-30
關于體諒父母的作文06-0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小學生關于孝順父母國旗下講話稿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