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哲理美文
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拼音版 禮記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
日期:2023-02-26 22:31:38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讀到這段詩詞,是不是覺得有很有趣呢,今天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想了解的可以看看
为你推荐:
  • 66歲祝壽詞簡短經典
  • 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讀到這段詩詞,是不是覺得有很有趣呢,今天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想了解的可以看看!

      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1

      【原文】

      《禮記·學記》:雖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雖有至道⑶,弗學,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強⑻也。故⑼曰:教學相長⑽也。《兌命》曰:“學學半⑾。”其此之謂乎?

      此文的體會:我們在學習中應重視實踐,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在給同學講解習題的同時加深了對此類題目的理解,而且又發現此類題目的新解法,可謂實踐出真知,“教學相長”。

      【注釋】

      (1)“雖有嘉肴”,“雖”,連詞,雖然。“嘉肴”,美味的魚肉。“佳”美好。“肴”,做熟的、鮮美的魚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動詞,吃。“其”代詞,指代“食”的對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的。

      (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連詞。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自強”,意思是自我勉勵。“強”,勉勵。

      (9)“故”,連詞,所以。

      (10)“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1)“學學半”,意思是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

      【翻譯】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在學習之后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以后就會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知道不足,這樣之后就能更好的反省自己;知道困難,這樣之后就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2

      雖有嘉肴【原文】

      雖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雖有至道(4),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謂乎!

      注釋】

      ①本節選自《學禮》。②肴:帶骨頭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極點的道理。(5)困:不通。(6)自反:反躬自省。(7)強(qiang):勉勵。(8)學(xiao)學半:意思是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譯文一】

      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餓就是這個道理。

      【譯文二】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它,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讀解】

      看了這段文學,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在《實踐論》當中說的一段話:“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嘗一嘗.....”從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點: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于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

      進行實踐必須抱著現實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以清醒冷靜的態度面對現實,是一就是一,絕不說是二。即使錯了,也不敢于承認,使知道行合一,理論和實際聯系在一起,反對空頭理論。這樣就有了“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這種自然而然的結論。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正如毛澤東所說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鋪相成。這樣來看問題,同樣也是現實的和實際的。

      雖有嘉肴原文及翻譯3

      雖有嘉肴

      戴圣〔兩漢〕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文言現象

      通假字(兌)命(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古代皇帝發布的政令。(學)學半(通“敩”(xiào)“),教導。

      古今異義

      1.雖有至道(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2.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

      3.教然后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4.然后能自強也(古義:勉勵;今義:健壯的,有力的`)5.教學相長也(古義:促進;今義:增長)

      譯文

      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上說:“教人是學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注釋

      雖:雖然。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是故:所以。困:困惑。自反:反省自己。自強:自我勉勵。強:勉勵。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尚書》中的一篇。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命,《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布的政令。《尚書》,又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的著作的匯編。學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之:是代詞,復指前置的賓語“此”。

      戴圣

      戴圣(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于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后世稱其為“小戴”。戴圣與叔父戴德曾跟隨后蒼學《禮》,兩人被后人合稱為“大小戴”。漢宣帝時,戴圣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圣編。《漢書》記載成書于漢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以其籍貫地詔封戴圣為“考城伯”。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情侶說說秀恩愛霸氣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