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意義論文
摘要:
中職教育的目標定位是培養服務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和高素質勞動者,這種定位決定了中職教育必須貼近社會,貼近市場,貼近企業。從企業角度講,企業希望中職畢業生能零距離上崗,但現實情況并不理想。尤其是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對企業現實環境產生了較大的心理落差和不適應感,打擊了就業信心,影響了就業穩定性。實現從學生到員工的平穩過渡,已成為校企雙方共同關心的課題,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融合也許就是解題的金鑰匙。本文就校企文化融合的意義和價值進行了粗淺的研究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
校企文化;有效融合;意義與價值
校園文化是學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全體師生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并得到認同和接受的價值觀、信仰、態度、作風和行為準則。在學校建設和發展中校園文化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一所被健康濃厚的校園文化浸潤的學校,其發展潛力和社會影響是巨大的。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如何建設具有中職特色的校園文化已經成了眾多職業教育工作者不斷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1進行校企文化融合的現實背景
當前,中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以下問題,筆者歸結為“五個缺少”:一是由于中職校園文化建設起步較晚,初期過多地模仿了普教模式,缺少自己的特色,“職業性”不夠突出。二是在表現形式上比較單一,缺少個性,造成千校一面的局面。三是職業學校平日忙于抓學生管理,忙于應對繁重的教育教學壓力,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缺少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四是許多學校對校園文化缺少足夠的認識,認為校園文化就是展牌標語、校園環境,把校園文化建設僅僅停留在物質文化建設層面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大搞環境改造,看不到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五是中職校園文化與中職培養目標缺少統一性,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企業環境,不能很好的融入企業。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中職學校越來越意識到建設有中職特色的校園文化、促進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圖通過校企文化層面上的有效融合,強化校園文化的職業性,在校內營造企業環境,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企業氛圍,適應企業環境,實現校企間的零距離對接,為學生將來順利就業、短時間融入企業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已經有許多學校進行了大膽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效果,積累了一些經驗。
2中職校企文化有效融合的.可行性
2.1學校的培養目標和企業的用人標準是一致的。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工人和高素質勞動者,主要為企業輸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有著高度的一致性,要想使培養的學生順利就業、穩定就業,就必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按照企業用人標準來培養人才。這就要求校企之間在文化上實現有效融合與溝通。
2.2中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存在融合的切入點。
企業文化與中職校園文化存在許多共同點:一是兩種文化針對的對象相同,都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文化、組織文化;二是兩種文化所起作用大體相同,都有導向作用、規范作用、凝集作用;三是兩種文化結構大致相同,都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學校精神和企業精神分別是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核心。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找到中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效融合的切入點:①兩種文化面對的對象相同。中職學校的學生最終要走進企業成為企業員工,兩種文化面對的是相同的群體,在文化熏陶的目標上存在一致性。②兩種文化具有相同的內容。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在許多內容上是相融的,如在職業道德培養上,學校對學生進行的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等職業道德教育與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是一致的。③兩種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學生在校期間接受校園文化熏陶,步入企業繼續接受企業文化熏陶,企業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升華,二者是一脈相承的。
2.3校企雙方存在融合的強烈意愿。
在職業教育發展初期,學校與企業缺少必要的聯系和溝通,學校甚至脫離了市場、脫離了企業辦學,閉門造車。學校不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員工,企業不知道學校培養了什么樣的學生,導致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企業需要,學生進入企業以后,企業還要花費時間和人力、物力對新員工進行再培訓,影響了企業生產和企業效益。我們在與企業的交流中得知,許多學生短時間內不能適應企業環境,不能順利地實現由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變,因此選擇了辭職或被企業辭退。企業招工受到影響,學校就業工作陷入被動。因此,學校和企業越來越認識到,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實現校企文化融合,已經成為校企雙方的共識。
3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意義
3.1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需要。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四個方面,其中,前三項是職業素養中最根基的部分。現在企業招收員工時,不僅看重崗位技術能力,而且越來越看重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職業意識,嚴謹負責、一絲不茍的職業紀律,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而這些職業素養僅僅通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無法形成的,需要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企業文化環境中,按照職業要求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有位學者曾提出一個著名的“泡菜”理論,認為“泡出來的白菜、蘿卜的味道,取決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樣,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否能夠適應企業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校是否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
3.2學生“零距離”就業的需要。
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是當前眾多職業學校追求的目標,但往往是口號多行動少,即使有行動也不知道從何切入。企業愿意招收既能勝任技術崗位,又能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企業管理環境的員工。但事實上,有很多學生很難實現角色的轉變,不是主動辭職,就是被企業淘汰。我們在進行就業跟蹤調查時了解到,學生就業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比較集中的表現為嫌企業管理太嚴、勞動強度太大、加班太多、工作單調乏味以及思家心切,這些基本上表現為學生想象中的企業環境與實際情形差距較大,造成短時不適應感,從而放棄就業機會,并且多數是集體辭職。這種狀況是企業不愿看到的,因為從招工到入廠培訓,企業在人力、物力上有一定付出,學生因不適應而集體辭職的情況造成了企業的利益損失,甚至影響了企業生產的有序進行。同時,這種情況學校也不愿看到,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學生就業失敗也就意味著學校教育的失敗,對學校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對校企之間的合作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如何實現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對學生“零距離”就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3完善學校管理的需要。
職業學校學生素質越來越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教育教學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課堂教學難以組織,學校管理如同一盤散沙,有些學校由于管理不力,惡性的事件時有發生,在社會上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使社會對職業學校的偏見更加嚴重,職業學校的招生就業工作陷入僵局。于是,有的學校不遺余力地狠抓學生管理,苦口婆心地大做思想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學生管理制度,但收效卻很小,教職工的職業倦怠心理嚴重,有的破罐破摔、磨洋工混日子,有的埋怨學生素質低、難管教,有的甚至調侃說“辦好一所職業學校就等于少建一所監獄”。學校的管理者也搖頭無奈嘆息。其實,實現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融合,對完善學校管理機制有很重要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文化中接受熏陶,在潛移默化的文化滲透中,慢慢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釋放或轉移學業壓力,使躁動的情緒得到有效緩解。讓學生在校園文化的激勵和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專業技術,為就業、為融入企業做充分的準備。
3.4學校特色建設的需要。
特色是強校之本,沒有特色就難有大的發展。引入企業文化,實現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是創建特色校園、突出辦學特色的重要舉措。例如,某職業學校把企業文化融入到實訓教學中,實現了實訓“六合一”,即教室與車間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理論與實踐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提高了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有助于家長對學校產生信賴感,有助于企業對學校的認同,有助于學生實現順利就業。再如,某職業學校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辦學關系,“訂單培養”比例占到70%以上,“招生即招工,畢業即畢業”,產生了很大的招生吸引力。該校邀請訂單企業的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和管理、參與學生考核,同時向學生發放企業員工手冊,讓學生定期參加企業實習,把訂單企業的文化引入學校,融入學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意識上已經認定自己就是該企業的一員,所以主動與企業的各種要求靠近,學生好管了,教學省心了,這種辦學模式特色明顯,成了校企合作的典型。
3.5為企業服務的需要。
職業學校把服務作為辦學宗旨,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為企業輸送合格員工,直接服務企業。這一宗旨決定了職業學校必須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樹立較強的服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校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學校又好又快發展。企業在完善服務功能方面走了學校的前面,職業學校應該加快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步伐,學習優秀企業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理念,學習借鑒企業的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功能。比如,我校對畢業生進行的跟蹤調查服務,就是學習了企業對產品售后服務的做法。學校設立了專門機構,由專人負責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建立了電話溝通、網絡調查、企業走訪、信息反饋等一系列服務體系,通過跟蹤調查,了解學生的工作、生活情況,為學生排憂解難,同時了解企業對畢業生的意見及要求,對收集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作為教育教學、校企合作、學生就業等工作的重要參考。
4校企文化融合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4.1認識誤區。
認為引入企業文化就是多掛幾條標語,多喊幾個口號,沒能真正了解企業文化的精髓,沒能做到根本上的有效融合。
4.2生搬硬套。
有的學校把企業現成的企業員工手冊不加修訂的發給學生,拋棄學校原有的管理規定,完全按企業手冊辦事,這樣使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硬接觸,不易為學生接受,實際效果并不很好。
4.3找不到合適的融合點。
主要原因是學校對自身和企業文化的內涵認識不到位,迫于某種潮流壓力,隨意把企業的一些管理制度、崗位要求引入學校,造成師生的不認同。
4.4不能很好的堅持。
校企文化的融合是需要時間的,在長時間的不斷磨合中實現有效融合,困難一定不小,如果為趕潮流,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這種融合一定不會有效果。
作者:姬梅素 單位:石家莊市鹿泉區勞動技工學校
參考文獻
[1]張旭曦.職業學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實證研究[J].職教論壇,2007(14):25~27.
[2]胡際童.關于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J].管理學家,2011(09):59~61.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建設出版企業文化的意義論文08-07
小議校園文化中企業文化的滲透路徑論文08-06
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路徑研討論文08-13
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探究論文10-21
航海高職校園文化與航運企業文化融合論文11-14
關于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實踐途徑探析論文08-08
企業文化建設意義09-23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聯系和區別04-18
生命的意義論文03-01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