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5篇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5篇高中
日期:2023-03-08 11:54:1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5篇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
为你推荐:
  • 今日頭條新年祝福語
  •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5篇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理人教版知識點,歡迎閱讀與收藏。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5篇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

      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2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2)F不變,S↓

      (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液體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測量液體內部壓強。

      2、液體壓強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3、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4、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5、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6、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大氣壓強

      1、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3、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4、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5、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3

      知識點總結

      1、比熱容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符號為:c

      2、比熱容的單位:符在物理學中,比熱容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

      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焦耳。

      3、應用比熱容解釋有關現象:Q吸=cm(t-t0),Q放=cm(t0-t),其中Q為熱量,單位是J;c是比熱容,單位是J/(kg·℃);m為物體質量,單位為kg;t0為物體初溫,t為物體末溫,單位是℃

      4、從比熱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熱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樣受熱的情況下,吸收同樣多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溫度升高較多。因此,同在陽光照射下,內陸地區夏季炎熱,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溫差大,一日之中晝夜溫差大的大陸性氣候。沿海地區四季溫差小、晝夜溫差也小。

      正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熱水取暖,室溫比較穩定。有些機器工作時變熱,也多用水來冷卻。

      常見考法

      比熱容這部分知識在北京市近幾年中考試卷中考查的主要內容有:比熱容的概念和物體吸放熱的計算。主要以選擇題和計算題形式出現。以計算題的形式出現的頻率較高,以下面幾道題為例。

      誤區提醒

      1、比熱容表示的是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這一特性。

      2、公式是計算式,而不是決定式,因為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質量、溫度的變化和吸收熱量的多少而變化。

      3、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容的'值也不同。例如水和冰是同種物質,不同狀態,它們的比熱容是不同的。

      【典型例題】

      例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量小,溫度升高多的物體比熱容小

      B.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大的物體升溫少

      C.比熱容大,質量大的物體吸熱多

      D.同種物質,升溫相同,質量大的吸熱多

      解析:此題考查對熱量計算規律的基本認識是否清楚,在物體的溫度變化時計算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應與物體的質量,溫度的變化及構成物體的物質性質——比熱容的大小有關,C、m、△t與Q是多因一果的關系。所以凡討論這類問題時,應寫出熱量計算公式:Q=Cm△t來對照審查,四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缺一不可。A選項中給出了m、△t、C的關系缺少Q無法討論,B選項只給出了Q、C和△t的關系,缺m所以不能討論,C選項中只給出了C、m、Q的關系缺少△t也無法討論,只有D項,四個因素都給全了,代入公式關系正確,故D選項正確。

      答案:D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4

      機械能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5

      電勢能

      1.靜電力做功的特點:靜電力做功與路徑無關,或者說:電荷在電場中沿一閉合路徑移動,靜電力做功為零.

      2.電勢能概念:電荷在電場中具有勢能,叫電勢能.電荷在某點的電勢能,等于把電荷從該點移動到零勢能位置時,靜電力做的功,用EP表示.

      3.靜電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①靜電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靜電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②關系式:WAB=EPA-EPB.

      4.單位:J(宏觀能量)和eV(微觀能量),它們間的換算關系為:1eV=1.6×10-19J.

      5 . 特點:

      ①系統性:由電荷和所在電場共有;

      ②相對性:與所選取的零點位置有關,通常取大地或無窮遠處為電勢能的零點位置;

      ③標量性: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其正負的物理含義是:若EP>0,則電勢能比在參考位置時大,若EP<0,則電勢能比在參考位置時小.

      理解與注意:學習電勢能時,可以通過與重力勢能類比來理解相關概念,上面列舉的各項概念幾乎是所有勢能都有的,只是具體環境不同而已.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6

      1.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金屬類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大多數非金屬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3.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國際制單位是千克(kg)4.1t=103kg1kg=1000g=103g1g=103mg

      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改變而改變。(紙片變成紙團)

      質量不隨物體的地理位置改變而改變。(籃球放在教室和太空)5.質量不隨物體的狀態改變而改變。(一定質量的水變成冰)

      質量不隨物體的溫度改變而改變。(餐具消毒)6.天平的使用:先看、估測再使用。

      ①看天平的稱量,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質量)②估測被測物體的質量:避免被測物體超過天平的量程;方便加砝碼。

      使用口訣:天平放平;游碼歸零,調節平衡;左物右碼,加碼從大;求和為稱,正確記錄。7.特殊測量:取多測少法

      例:測量1個大頭針的質量m,可取10的整數倍個大頭針(一般20-30個),測出總質量m總,再除以總個數就是一個大頭針的質量。寫成公式:m=m總/n

      形狀規則:利用數學公式直接計算

      8.測量物體體積可以下沉的物體:排液法溢液法

      形狀不規則

      不能下沉的物體:捆綁法懸掛法9.具有吸水性物質的體積測量:先把它放在水中吸足水后再測量。10.常用到的體積單位:ml、l、cm3、dm3、m3

      1ml=1cm3=1×10-3dm3=1×10-6m3

      11.等容法:在沒有量筒的情況下使用,利用的是轉換的思想。

      例:一位同學要測量牛奶的密度,實驗器材:天平(帶砝碼)、水、量筒、燒杯。結果一不小心將實驗室中的量筒打碎了,問該實驗能不能繼續進行?如果可以,應該怎么進行該實驗?分析:①先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空。

      ②給燒杯中裝滿水,測出總質量m總,則水的質量m水=m總-m空③此時燒杯中水的體積就是瓶子的容積,V燒杯=V水=m總-m空/ρ水④把水倒掉,給燒杯中裝滿牛奶,測出總質量mˊ總,則牛奶的質量為m牛奶=mˊ總-m空因為是裝滿,所以V牛奶=V燒杯=V水⑤ρ

      牛奶

      =(mˊ總-m空)ρ水/m總-m空

      12.剩液法:測量具有粘滯性液體的密度。

      例:測量食用油的密度

      方案一:先測出一個空燒杯的質量m空,然后向其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測出總質量m總,然后將燒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食用油的體積V,利用密度公式測出食用油的密度ρ水=m總-m空/V.

      評價:該方案的缺點:燒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完全倒入量筒,導致食用油的真實體積減小,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

      方案二:向一個空燒杯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測出總質量m

      總,

      然后向量筒中任意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測出燒杯中剩余食用油的質量m

      剩,

      則量筒中食用油的質量m=m總-m剩,從量筒上讀出食用油的

      體積V。則食用油的密度為ρ油=m總-m剩/V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7

      一、溫度

      1、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

      ②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換算關系T=t+273K

      3、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分類及比較:

      分類實驗用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

      用途測物體溫度測室溫測體溫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體水銀煤油(紅)酒精(紅)水銀

      特殊構造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使用方法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三、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2)電流的磁效應。(3)電流的化學效應。

      5、單位:(1)國際單位:A(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測量值。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于一根導線。

      四、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

      五、電路

      1、組成:

      ①電源②用電器③開關④導線

      2、三種電路:

      ①通路:接通的電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

      ③短路: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

      3、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4、連接方式:

      串聯并聯

      定義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把元件并列的連接起來的電路

      特征電路中只有一條電流路徑,一處段開所有用電器都停止工作。電路中的電流路徑至少有兩條,各支路中的元件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開關

      作用控制整個電路干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中的開關控制該支路。

      如何學好初中物理

      興趣和堅持

      初中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隨著有趣的演示實驗和動手實驗,一個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吸引你走入深奧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時候,老師為了講清某一物理規律或物理情景,考慮到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經常會進行大段講解。這是理解較高層次的知識所必需的,也是初中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課堂氣氛可能不象小學時那樣“熱烈”。

      理解和記憶

      經常見到身邊的某位同學初中物理考試時填空、計算題都對,就是選擇題一錯一連串,原因何在?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而這正是學習物理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標準是對每個概念和規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怎么用”等問題。

      主動和獨立

      身心處于積極主動狀態的同學,能夠在初中物理課前主動預習,發現自己學習的困難點,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腦要高速運轉,對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自己去考慮,主動發言,不要等老師去“灌輸”。在學習中要善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對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雜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將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電荷的知識點

      (1)電荷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稱帶有電荷的物質為“帶電物質”。

      (2)電荷,為物體或構成物體的質點所帶的正電或負電,帶正電的粒子叫正電荷(表示符號為“+”),帶負電的粒子叫負電荷(表示符號為“﹣”)。

      (3)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實質:電子在不同物體間的轉移.

      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

      ②感應起電

      實質:將金屬導體中的電子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于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便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號電荷。這種現象叫做靜電感應。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叫做感應起電。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8

      一、力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②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二、彈力

      1、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方向:跟形變的方向相反。

      3、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豎直向下。

      4、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

      四、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慣性:一切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五、二力平衡

      1、一個物體在兩個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兩個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六、摩擦力

      1、定義: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發生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2、產生的條件:①兩物接觸并擠壓;②接觸面粗糙;③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

      3、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體間的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靜摩擦、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滾動為滑動。(2)減小摩擦的方法:①減少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滑動為滾動;④加潤滑油。

      七、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

      2、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3、壓強的公式:

      。單位:Pa。1Pa=lN/m2。

      4、(1)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

      5、液體壓強由液體重力產生,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液體壓強公式:p=ρgh。連通器里的液體在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6、大氣壓是由空氣重力產生,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存在,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八、浮力

      1、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托力。方向:豎直向上的。

      2、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氣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氣體)的重力。公式:。

      4、計算浮力方法有三種: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示

      (2)平衡法: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適合漂浮、懸浮)

      (3)阿基米德原理:

      (壓力差法:F浮=F向上的壓力—F向下的壓力)。

      5、物體的浮沉條件:

      浮力與物體重力比較:

      F浮G,上浮③F浮=G,懸浮或漂浮

      九、功

      1、定義: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公式:W=Fs,單位:焦耳(J)。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①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3、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1)有力無距離,如:推而不動;

      (2)有距離無力,如:人對拋出手的物體;

      (3)有力有距離,但是力垂直距離。如:提水而走。

      十、功率

      1、功率的意義: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就是在單位時間里做的功。

      2、功率的公式:①定義式P=W/t②推導式P=FV

      3、單位:瓦特,簡稱“瓦”,符號W;千瓦,符號kW。

      十一、動能

      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十二、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被舉高的高度。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十三、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2、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3、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盡管動能、勢能的大小會變化,但是機械能的總和不變。

      十四、杠桿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2、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省力但費距離。

      (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費力但省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十五、滑輪

      1、定滑輪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2、動滑輪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特點: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且多費一倍的距離。

      3、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但是費距離。

      十六、機械效率

      1、有用功: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額外功: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

      3、總功:使用機械時,人們對機械做的功叫總功,W總=FS=W有用+W額外。

      4、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

      (1)用同一滑輪組(動滑輪重量相同)提升重量不同的物體,提升的重量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2)用不同滑輪組(動滑輪重量不同)提升重量相同的物體,動滑輪重量越大,機械效率越低;

      (3)用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提升重量相同的物體,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有哪些

      學會總結和積累

      要想學好物理一定要學會總結和積累。物理是一門積累的科目,要善于從錯誤中吸取經驗。也要積累平時做題的經驗,一層一層地積累之后,相信物理對你而言并不難。其實物理有許多解題的技巧,一般的輔導書上都會有,你也可以自己找出技巧,掌握了這些方法你將更進一步。

      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復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知識的條理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問題,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表達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所以初中生要想學好物理,一定要會畫圖和識圖。

      物態變化知識點

      1.物態變化: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叫做物態變化。它們兩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所以物態變化有6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

      2.物態變化過程:

      熔化:固態→液態(吸熱)

      凝固:液態→固態(放熱)

      汽化:(分沸騰和蒸發):

      液態→氣態(吸熱)

      液化:(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氣態→液態(放熱)

      升華:固態→氣態(吸熱)

      凝華:氣態→固態(放熱)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9

      一、伽利略斜面實驗

      1、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2、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3、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二、牛頓第一定律

      1、背景資料:

      (1)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笛卡兒對伽利略推理結論的補充:物體如果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變。

      (3)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內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理解要點:①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②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③“沒有受到力作用”有兩種情況:一是,該物體沒有受到任何力對它的作用,這是理想情況;二是,物體在某一方向上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摩擦力可以不計,那么物體在水平面上將不受外力作用。

      ④“總保持”是指“原來是怎樣,后來仍然是這樣”,如:原來是靜止的,后來仍然是靜止的;原來是運動的,后來以最后的速度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三、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理解要點:“保持原有運動狀態”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時的狀態。即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3、慣性不是一種力。只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因此不能理解為“受到慣性作用”。

      4、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5、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慣性是物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的性質,不管物體是否受到外力。慣性定律是描述物體運動所遵循的一條客觀規律,條件是物體不受外力。慣性和慣性定律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系。因為物體具有慣性,才使得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遵循慣性定律所指出的運動規律。①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②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表現為“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6、慣性現象解釋三步驟:

      ①明確研究的是哪個物體,它原來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

      ②當外力作用在該物體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與該物體有關聯的其它物體上)時,這一部分的運動狀態的變化情況;

      ③該物體另一部分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④最后表述出現什么現象。

      7、生活中的慣性現象:

      跑步到終點時人不能立即停下;緊急剎車后,車不能立即停下,還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

      8、慣性的應用:

      ①把松動的錘頭套緊;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塵土拍掉;③用鐵鍬往車上裝土時,土會沿著鐵鍬運動的方向拋到車上;④把盆里的水潑掉;⑤跳遠時,要先助跑;⑥古代打仗時,使用絆馬索能把敵方飛奔的戰馬絆倒;⑦火車進站時,提前關閉發動機;⑧洗衣機的甩干桶高速轉動時可以把濕衣服甩干;⑨把足球踢入球門。

      9、慣性的危害及措施

      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較快,迅速剎車、拐彎時,人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安裝安全氣囊;車輛行使要保持車距;限速;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0

      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物體的重力G

      ⑶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⑷重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

      壓強

      ⑴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⑷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⑸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后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p= F/S )。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測量:壓強計用途: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

      3、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壓強公式:

      ⑴推導過程:(結合課本)

      液柱體積V=Sh ;質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壓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壓強:p= F/S=ρgh

      ⑵液體壓強公式p=ρgh說明:

      A、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B、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ρ:kg/m3 g:N/kg;h:m

      C、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D、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圖象:

      計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

      一般方法:㈠首先確定壓強p=ρgh;㈡其次確定壓力F=pS

      特殊情況:壓強:對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壓力:①作圖法②對直柱形容器F=G

      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學習物理注意事項

      (1)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相關的科學家名字及貢獻需要一定的記憶。這些內容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每個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數都是用物理名稱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用心準確的記憶。

      (2)有些物理量的修飾語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說“由于”或“”“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物理規律或定律的陳述,一般都是條件式陳述或因果關系式陳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鏡成像規律中“像與物大小相等”不能說成“物與像大小相等”。理解并靈活運用上述規律,正確使用物理用語,記憶物理概念,陳述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就無需死記硬背,也不用擔心表述不自如的尷尬。

      (3)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范和熟練。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

      慣性知識點

      (1)慣性:一切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2)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1

      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

      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物體的重力G

      ⑶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⑷重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3、壓強:

      ⑴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⑷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⑸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后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測量:壓強計用途: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

      3、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4、壓強公式:

      ⑴推導壓強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線的概念時,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導過程:(結合課本)

      液柱體積V=Sh;質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壓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壓強:p=F/S=ρgh

      ⑶液體壓強公式p=ρgh說明:

      A、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B、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g:N/kg;h:m

      C、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D、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圖象:

      5、計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

      一般方法:㈠首先確定壓強p=ρgh;㈡其次確定壓力F=pS

      特殊情況:壓強:對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壓力:①作圖法②對直柱形容器F=G

      6、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三、大氣壓

      1、概念: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一般有p0表示。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分氣體壓強)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分氣體壓強。高壓鍋外稱大氣壓。

      2、產生原因:因為空氣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動性。

      3、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

      歷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小實驗——覆杯實驗、瓶吞雞蛋實驗、皮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

      4、大氣壓的實驗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4)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若外界大氣壓為HcmHg試寫出下列各種情況下,被密封氣體的壓強(管中液體為水銀)。

      E標準大氣壓: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g=1.01×105Pa

      2標準大氣壓=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約20.6m

      5、大氣壓的特點:

      (1)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氣壓變化規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內,每上升10米,大氣壓大約降低100Pa

      6、測量工具:

      定義: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

      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說明:若水銀氣壓計掛斜,則測量結果變大。在無液氣壓計刻度盤上標的刻度改成高度,該無液氣壓計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計。

      7、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8、沸點與壓強:內容: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應用:高壓鍋、除糖汁中水分。

      9、體積與壓強:內容:質量一定的氣體,溫度不變時,氣體的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應用:解釋人的呼吸,打氣筒原理,風箱原理。

      列舉出你日常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知識的幾個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從瓶中吸飲料②給鋼筆打水③使用帶吸盤的掛衣勾④人做吸氣運動

      浮力

      1、浮力的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液(氣)體

      3、浮力產生的原因(實質):液(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向上、向下的壓力差即浮力。

      4、物體的浮沉條件:

      (1)前提條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請根據示意圖完成下空。

      (3)、說明:

      ①密度均勻的物體懸浮(或漂浮)在某液體中,若把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則大塊、小塊都懸浮(或漂浮)。

      ②一物體漂浮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若露出體積為物體總體積的1/3,則物體密度為(2/3)ρ

      分析:F浮=G則:ρ液V排g=ρ物Vg

      ρ物=(V排/V)?ρ液=23ρ液

      ③懸浮與漂浮的比較

      相同:F浮=G

      不同:懸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④判斷物體浮沉(狀態)有兩種方法:比較F浮與G或比較ρ液與ρ物。

      ⑤物體吊在測力計上,在空中重力為G,浸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示數為F則物體密度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塊、蠟塊、等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冰化為水后液面不變,冰中含有鐵塊、石塊等密大于水的物體,冰化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3)、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6.漂浮問題“五規律”:

      規律一: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規律二: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規律三: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體里浸入的體積小;

      規律四:漂浮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是它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物體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

      規律五:將漂浮物體全部浸入液體里,需加的豎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體對物體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輪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必須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夠排開更多的水。

      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單位t由排水量m可計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m/ρ液;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mg;輪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輪船和貨物共重G=mg。

      (2)、潛水艇:

      工作原理: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的。

      (3)、氣球和飛艇:

      工作原理:氣球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升空的。氣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如:氫氣、氦氣或熱空氣。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隨風飄蕩,人們把氣球發展成為飛艇。

      (4)、密度計:

      原理: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來進行工作。

      構造:下面的鋁粒能使密度計直立在液體中。

      刻度:刻度線從上到下,對應的液體密度越來越大

      8、浮力計算題方法總結:

      (1)、確定研究對象,認準要研究的物體。

      (2)、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畫出受力示意圖,判斷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狀態(看是否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3)、選擇合適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慮平衡條件)。

      計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體在空氣中的重與物體在液體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2、壓力差法:應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3、公式法:F浮=ρ液gV排=G排液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體在液體中處于漂浮或懸浮狀態,則物體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則F浮=G物。如果物體受三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則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個力的方向,當第三個力方向與重力同向時,則F浮=G物+F3,當第三個力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則F浮=G物-F3。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輪船的滿載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開水的質量,船也是浮體,根據浮體平衡條件也得:船受到的總F浮=G總,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開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貨的總重力。

      學習物理的方法

      1、興趣和堅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隨著有趣的演示實驗和動手實驗,一個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吸引你走入深奧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時候,老師為了講清某一物理規律或物理情景,考慮到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經常會進行大段講解。

      這是理解較高層次的知識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課堂氣氛可能不象小學時那樣“熱烈”,隨著學習的深入,物理的簡潔美、邏輯美、對稱美、統一美等更高層次的魅力就會吸引你欲罷不能,對這一過程同學們應該有思想準備,同時自己要盡快養成這種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2、建立錯題本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期末考試前,大部分之前學過的內容都忘了,再怎么翻課本也無濟于事?每當卷子發下來,總是遺憾地感慨“這題我會啊,怎么考試時就這么馬虎?”心理學研究發現,這些事情不是真的遺忘了,而是找不到從大腦中有效提取的路徑和線索,這就需要我們建立錯題本或者叫好題本,主要記錄“易錯題”、“難點題”、“典型題”、“好題”,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會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試成績。

      仔細想想,你花了一個多小時去考試,又花了很多時間讓老師改卷和聽老師講評,實際上真正對你的學習有意義的只是那丟掉的十分,明白了這一點,你還會輕視錯題本嗎?錯(好)題本使你的復習極具針對性,是物理取得優異成績的捷徑。

      3、巧記物理知識點

      1、根據公式想物理概念,對于ρ=m/V,V=S/t,P=F/S,W=F·S可以記:單位體積某物體的質量叫物質的密度。

      2、根據公式記單位,記住物理量的國際單位、常用單位、單位進率。

      3、根據公式想變形公式,多進行這樣的訓練有利于擴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4、根據公式記影響物理量的因素,例如從f=Fμ記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過P=F/S記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其實質是乘積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力知識點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說明: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3、力的概念的理解

      (1)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

      (2)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②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4、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和運動的方向改變。

      (2)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2

      【追及和相遇問題】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條件是:兩個物體在追趕過程中處在同一位置。

      兩物體恰能"相遇"的臨界條件是兩物體處在同一位置時,兩物體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問題的思路

      (1)根據對兩物體的運動過程分析,畫出物體運動示意圖

      (2)根據兩物體的運動性質,分別列出兩個物體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將兩物體的運動時間的關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運動示意圖找出兩物體位移間的關聯方程

      (4)聯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1)抓住一個條件:是兩物體的速度滿足的臨界條件。如兩物體距離、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兩個關系:是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

      (2)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注意在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停止運動

      4.解決"追及"、"相遇"問題的方法

      (1)數學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數求極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過對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分析,找到臨界狀態和臨界條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紙帶問題的分析】

      1.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1)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特點x=vt,若紙帶上各相鄰的點的間隔相等,則可判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若所打的紙帶上在任意兩個相鄰且相等的時間內物體的位移之差相等,則說明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求加速度

      (1)逐差法

      (2)v-t圖象法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的推論,求出各點的瞬時速度,建立直角坐標系(v-t圖象),然后進行描點連線,求出圖線的斜率k=a.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3

      勻速直線運動(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特點: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勻變速直線運動(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勻變速直線運動.

      (2)特點: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為矢量式,應用時應規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為代數量求解,通常選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重要結論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n+l–Sn=aT2=恒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即:

      自由落體運動

      (1)條件:初速度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質:是一種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a=g.

      (3)公式:

      運動圖像

      (1)位移圖像(s-t圖像):①圖像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圖像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像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圖像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圖像(v-t圖像):①在速度圖像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等于物體的速度圖像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圖像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人教版

      1、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的下落運動,因為忽略了空氣的阻力,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3、豎直上拋運動: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為v0,加速度方向與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把它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來處理。

      (2)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物體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A、B為途中的任意兩點,C為點,則:

      (1)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相等.

      [關鍵一點]

      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錯現象

      1、忽略自由落體運動必須同時具備僅受重力和初速度為零

      2、忽略豎直上拋運動中的多解

      3、小球或桿過某一位置或圓筒的問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運動的圖象運動的相遇和追及問題

      1、圖象:

      圖像在中學物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優點是可以形象直觀地反映物理量間的函數關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時間的函數,在描述運動規律時,常用x—t圖象和v—t圖象.

      (1)x—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②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①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速度的大小.

      ②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方向.

      ③兩種特殊的x-t圖象

      (1)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2)若x-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則表示物體處

      于靜止狀態

      (2)v—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

      的規律.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a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

      b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意義

      a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數值表示相應時間內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表示這段時間內的位移方向為正方向;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下方,表示這段時間內的位移方向為負方向.

      ③常見的兩種圖象形式

      (1)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相遇和追及問題:

      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關系和位移關系,要注意尋找問題中隱含的臨界條件。

      1、混淆x—t圖象和v-t圖象,不能區分它們的物理意義

      2、不能正確計算圖線的斜率、面積

      3、在處理汽車剎車、飛機降落等實際問題時注意,汽車、飛機停止后不會后退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4

      1、參考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是相對于參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學的抽象。

      (2)物體可看做質點的條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且物體能否看成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物體可被看做質點的幾種情況:

      ①平動的物體通常可視為質點。

      ②有轉動但相對平動而言可以忽略時,也可以把物體視為質點。

      ③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點,有時不能.當物體本身的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時,不能把物體看做質點,反之,則可以。

      【注】質點并不是質量很小的點,要區別于幾何學中的“點”。

      3、時間和時刻:

      時刻是指某一瞬間,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它與狀態量相對應;時間是指起始時刻到終止時刻之間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一段線段來表示,它與過程量相對應。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來描述質點位置的變化,是質點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5、速度:

      用來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其定義式為,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對變速運動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時速度:是質點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簡稱速度,它可以精確變速運動。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它是一個標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義式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速度的變化量方向相同(注意與速度的方向沒有關系),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

      補充:速度與加速度的關系

      1、速度與加速度沒有必然的關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4)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2、當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的關系確定時,則有:

      (1)若a與V方向相同時,不管a如何變化,V都增大。

      (2)若a與V方向相反時,不管a如何變化,V都減小。

      人教版物理學習方法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范,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_的變化規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教版物理學習技巧

      圖象法

      應用圖象描述規律、解決問題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圖象中包含豐富的語言、解決問題時簡明快捷等特點,在高考中得到充分體現,且比重不斷加大。

      涉及內容貫穿整個物理學.描述物理規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象法,所以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善于將公式與圖象合一相長。

      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避免復雜的數學演算和推導,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出奇制勝,快速簡便地求解問題。像課本中伽利略認為圓周運動最美(對稱)為牛頓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礎。

      估算法

      有些物理問題本身的結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個預測的估計值.像盧瑟福利用經典的粒子的散射實驗根據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徑。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問題的主要本質,充分應用物理知識進行快速數量級的計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問題時,需將其分解為眾多微小的“元過程”,而且每個“元過程”所遵循的規律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只需分析這些“元過程”,然后再將“元過程”進行必要的數學方法或物理思想處理,進而使問題求解.像課本中提到利用計算摩擦變力做功、導出電流強度的微觀表達式等都屬于利用微元思想的應用。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5

      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安=1伏/歐。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4.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5.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

      ③電阻:R=R1+R2(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④分壓作用

      ⑤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6.電阻的并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并聯)

      ①電流: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干路電壓等于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并聯,則有1/R總=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物理學習方法

      1、理象記憶法:如當車起步和剎車時,人向后、前傾倒的現象,來記憶慣性概念。

      2、濃縮記憶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濃縮成"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平面鏡成像規律可濃縮為“物象對稱、左右相反”。

      3、口訣記憶法:如“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量,不論動與靜。”

      4、比較記憶法:如慣性與慣性定律、像與影、蒸發與沸騰、壓力與壓強、串聯與并聯等,比較區別與聯系,找出異同。

      5、推導記憶法:如推導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歸類記憶法:如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速度,單位時間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單位面積的壓力叫壓強等,都可以歸納為“單位……的……叫……”類。

      7、顧名思義法:如根據“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稱,易記住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條件記憶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則的條件時,可根據由于在磁場中有電流,而產生力,就用左手定則;若是電力在磁場中運動,而產生電流,就用右手定則。

      9、圖表記憶法:可采用小卡片、轉動紙板、列表格等方式,將知識內容分類歸納小結編成圖表記憶。

      10、實踐記憶法:如制作測力計,可以幫助同學們記在彈簧的伸長與外力成正比的知識。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物理學習技巧

      (1)立足課堂,夯實基礎。課堂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陣地,只有把握課堂,抓牢“雙基”,學習必要的方法,才會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過程,學習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物理要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對于每一個實驗探究不僅要知道怎樣做,而且要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并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適當的評估;除了學習物理知識,還應學習相關的研究方法,如:轉化法,控制變量法,對比法,理想實驗推理法,歸納法、等效法、類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強化訓練,提高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課外適當做一些補充練習是消化、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提高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培養、提高審題能力。

      (4)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如遇到學習的難點、疑點,由于初三階段的學習較為緊張,不能花很多的時間去慢慢“磨”,應做好標記,跟同學討論,最好求得老師的解答,理解過程,掌握方法。

      (5)歸納概括、串前聯后,形成綜合能力。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并將新學的知識和前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注意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做到前后貫通。如學習功率的概念時可以對照已經學過的速度概念進行綜合思考。

      (6)規范解答,注意細節。“規范”在考試中主要體現在簡答題、作圖題、計算題中。歷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規范而失分的情況屢見不鮮。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5篇】相關文章:

    物理人教版知識點01-31

    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識點12-10

    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識點12-09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識點12-07

    必修二物理知識點人教版10-26

    人教版物理初二知識點總結09-30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識點歸納05-20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識點08-07

    人教版初三物理《家庭電路》知識點09-27

    人教版高二物理知識點4篇12-1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虎年祝福成語_2022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