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內經養生原理是什么 內經養生原理圖解
日期:2023-03-03 23:07:0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內經養生原理  內經是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 “醫學之宗”。下面是內經養生原理,隨小編來看看吧。  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
为你推荐:
  • 深夜心情文案_夜晚
  • 內經養生原理

      內經是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 “醫學之宗”。下面是內經養生原理,隨小編來看看吧。

    內經養生原理

      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釋文:我已經知道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和氣的變化有關。大怒使氣向上逆行,大喜使氣渙散,大悲使氣消損,大恐使氣下沉,受驚使氣紊亂耗損,思慮過度使氣郁結。

      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

      釋文:心臟蘊藏著人體的神,肺臟蘊藏著人體的氣,肝臟蘊藏著人體的血,脾臟蘊藏著人體的肉(形),腎臟蘊藏著人體的志。五臟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機的人體。但人體只有精神暢快,氣血才能流通正常,并與內部的骨髓相聯系,才能使五臟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協調,從而形成一個身心平衡的健康人體。

      五臟是人體的中心,五臟與身體各部分之間以及五臟之間的聯系,都是由經脈運行氣血,使身體各部分之間發生聯系,協調全身的功能。如果氣血的運行發生障礙,各種各樣的疾病就要產生了。所以,必須保持經脈的暢通無阻。

      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

      釋文:意志調和,就會精神集中、思維敏捷,魂魄正常活動而不散亂,沒有懊悔、憤怒等過度的情緒刺激,五臟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氣的侵襲。

      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后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并。

      釋文:在診斷疾病之前必須先詢問病人有關的生活情況。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貴而后來失勢變得卑賤了,這種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緒抑郁,即使沒有遭受外界邪氣的侵襲,疾病也會從身體內部產生,這種病叫做“脫營”;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后來貧困了,這種病人往往在飲食和情緒上受到影響而產生疾病,這種疾病叫做“失精”。這些疾病都是由于情緒不舒暢,五臟之氣郁結而形成的。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釋文:所以明智之人的養生方法,必定是順應四季的時令,以適應氣候的寒暑變化;不過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節制陰陽的偏勝偏衰,并調和剛柔,使之相濟。像這樣,就能使病邪無從侵襲,從而延長生命,不易衰老。

      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釋文: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所以,悲傷、哀怨、愁苦、憂傷的情緒會牽動心神,心神不安就會使五臟六腑都受影響。

      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釋文:衛氣在白天行于陽分,人處于清醒狀態,夜間衛氣入于陰分,人就能入睡。如果衛氣不能入于陰分,而經常停留在陽分,就會使衛氣在人體的陽分處于盛滿狀態。相應的陽蹺脈就偏盛,衛氣不能入于陰分,就會形成陰氣虛,陰虛不能斂陽,所以就不能安睡。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

      釋文:人的心情高興時,營衛之氣運行通暢,但過度喜悅可以使心氣渙散,所以說喜則氣緩。

      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釋文:人生長到十歲的時候,五臟發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氣的運行完全均勻,人體生長發育的根源是腎臟的精氣,精氣從下部而上行,所以喜愛跑動。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釋文:人體臟腑的功能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拿一個君主制的朝廷君臣職能做比喻的話,那么心臟就好像地位最高的“君主”,它具有主導和統率全身各臟腑功能活動,并且使它們相互協調,人們的聰明智慧,都是從心臟產生出來的。

      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

      釋文:到了四十九歲左右,任脈空虛,沖脈的氣血衰弱,天癸竭盡,經閉不行,機體衰老,便沒有生育能力了。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別氣者,心主之氣也。

      釋文:周身的十二經脈以及與之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絡脈,其所有的血氣都是上達于頭面部而分別入于各個孔竅之中的。其陽氣的精微上注于眼目,而使眼能夠看見東西;其旁行的經氣從兩側上注于耳,而使耳能夠聽。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陰,或生于陽。其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釋文:邪氣侵犯人體而產生病變,有的先發生在陰經而后才影響到陽經,有的則先發生在陽經而后才影響到陰經。先發生在陽經的病變,多數是由于遭受了風雨寒暑等外邪的侵襲而引起的;先發生于陰經的病變,則多數是由于飲食失調,生活起居沒有規律,過度以及情緒波動劇烈等內因所導致的。

      是以圣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圣人之治身也。

      釋文:所以明達事理的人,懂得調和陰陽的重要性,不做對養生不利的事,而能順乎自然,以安閑清靜為最大快樂,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始終保持無憂無慮的境界,因而可以長壽。這就是聰明人的養生方法。

      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而不收。

      釋文:所以怵懼、驚惕、思考、焦慮太過,就會損傷神氣。神氣被傷,就會經常出現恐懼的情緒,并使五臟的精氣流散不止。因悲哀過度而傷及內臟的,就會使人神氣衰竭消亡而喪失生命;喜樂過度的,神所就會消耗渙散而不得藏蓄。憂愁過度的,就會使上焦的氣機閉塞而不得暢行;大怒的,就會使神氣迷亂惶惑而不能正常運行;恐懼過度的,就會使神氣流蕩耗散而不能收斂。

      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釋文:人體中的陽氣,還可因為大怒而運行紊亂。陽氣過分上逆,使形體正常的協調關系遭到破壞,血液就會隨著陽氣上逆而郁淤頭部,從而使人發生昏厥,成為“薄厥”病。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釋文:大怒會使肝氣上逆,血液也隨氣向上逆行,病情嚴重的,可以引起嘔血,如果肝氣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功能,還可以導致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的飧泄病。所以說怒則氣上。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于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

      釋文:至于五臟的咳嗽,是由于五臟各自在所主管的季節受邪氣侵襲,發病而產生咳嗽。因此,如果不是在肺臟所主管的秋季發生咳嗽,則是其他臟腑受邪氣侵襲而轉移到肺,引起咳嗽。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關,人體的五臟和季節有一定的對應關系。所以,五臟在各自主管的季節中受寒邪侵襲,就會產生疾病。輕的容易造成咳嗽,重的會造成腹瀉和腹痛。一般在秋天肺臟先受邪氣侵襲而引起咳嗽;在春天肝臟先受邪氣侵襲,然后再影響到肺,產生咳嗽。

      故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釋文:人在睡覺的時候,對血液的需要量減少,因而就有部分血液貯藏到肝臟;而當人體從事各種活動時,血液便又及時地運行到所需部位。所以眼睛得到血的營養,才能看見東西;腳得到血的營養,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的營養,才能握住東西;手指得到血的營養,才能靈巧使用。

      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髖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

      釋文:發怒會使氣上逆而蓄積在胸中,氣血運行失常而留滯,使皮膚、肌肉充脹,血脈運行不暢,郁積而生熱,熱又耗津液而使肌膚消瘦,所以形成消渴病。

      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于陰也。

      釋文:喜怒等情緒不加以節制會傷害內臟,五臟屬陰,所以內傷五臟而導致的疾病起于陰。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于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主苦,治之以膽募俞。

      釋文:人的肝臟好比是將軍,主管出謀劃策;膽好比是公正的法官,主管判斷。肝膽的經脈都經過咽部,所以咽部就像是肝膽的信使。患膽癉的病人,常常是多慮而少決斷,造成膽的功能失常,膽汁上溢而出現口苦。治療時應針刺膽經的募穴、俞穴。

      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于脅下則傷肝。

      釋文:從高處墜落跌傷,就會使瘀血留滯于內。若此時又有大怒的情緒刺激,就會導致氣上逆而不下,血亦隨之上行,郁結于胸脅之下,而使肝臟受傷。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釋文:膽脹病,脅下脹滿疼痛,口苦,常作深呼吸而嘆氣。

      木郁之發,太虛埃昏,云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

      釋文:木氣過分抑制土,土氣被郁已極而復氣發作起來,會導致山石雷變,天昏地暗。這樣的氣候條件,人就容易患心腹脹滿、腸鳴等疾病。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釋文: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于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

      釋文:肝臟是耐受疲勞的根本,它能貯藏血液,并且可以根據人體活動的需要而調節血量,肝血充足,人就不容易疲勞,由于“魂”必須藏在血液中,因此,也可以說肝臟是藏魂的地方。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釋文:按一般生理過程來講,女子以七年為一個發育階段。女子到了七歲左右,腎臟的精氣開始旺盛,表現為牙齒更換,毛發漸盛;到了十四歲左右,對生殖功能有促進作用的物質——“天癸”,成熟并發揮作用,使任脈通暢,沖脈氣血旺盛,表現為月經按時來潮,開始有了生育能力。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釋文:過度恐懼會損傷腎臟,腎臟所貯藏的精氣也會被損傷。腎的功能受損傷則人體上部閉塞不通,下部的氣無法上行,停留于下,使人體下部脹滿,所以氣無法運行。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釋文:腎主水,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藏精,精氣除來源于與生俱來的“先天之精”外,還需其他臟腑“后天之精”的充養,所以五臟的精氣充盛,腎臟的精氣才能盈滿溢瀉。

      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

      釋文:腎氣通耳竅,腎的功能正常,雙耳才能聽見各種聲音。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

      釋文:腎臟是密封和潛藏的根本,就好像冬眠的蟲子一樣,它藏蓄著人體的真陰和真陽,同時,它也是藏貯人體生殖之精的地方,頭發靠血的滋養,而陰精可以化生為血液,腎能藏精,所以說腎臟的精華反映在頭發上,腎的功能是充實和滋養骨骼,腎氣充足的時候,頭發就有光澤,骨骼也堅韌,由于它的'部位在膈肌以下的腹腔,屬于陰,又有閉藏的功能特點,所以稱它為“陰中之少陰”,與四時中陰氣最盛而陽氣閉藏的冬季相通應。

      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釋文:脾臟就像諫議之官,輔助君主,一切周密的計劃,都是從此產生出來的。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釋文:人如果思慮太多,精神過度集中于某一事物,就會使體內的正氣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運行,所以說思則氣結。

      谷氣通于脾,雨氣通于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搞笑的句子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