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展望未來軟文
房地產業現在這個越發讓人“糾結”的字眼,關于房地產業,從產業地位看,房地產業以其市場需求大、產業鏈條長和集資本、技術和勞動密集為一體等特點,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第三產業中僅次于服務業和商業的第三大支柱產業,同時還是涉及土地重要資源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宏觀經濟政策會對它產生重要影響。我們認為金融貨幣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需求有著決定性意義,貨幣金融政策是決定房地產市場冷熱絕對的推動力。貨幣擴張將降低利率,降低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購房者的融資成本,從而提高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價格上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利潤提高,因此,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規模也上升,從而拉動總產出上升。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影響下,房地產市場出現購銷兩旺的局面。
從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歷程來看,房地產行業總體保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同時隨國家總體宏觀經濟的調控而出現波動。尤其是自1998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處于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房地產事業也會隨著而發展上升。
(聯合國統計人均GDP與地產業發展的關系)
但是近幾年來我國的房地產出現過熱趨勢,商品房價格上漲速度已超過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在上海等熱點城市,房價/收入比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在個別城市得市場需求中,投資性購房占到相當比例,需求中的泡沫成分凸現。為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2017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從抑制需求、增加供給、加強監管等方面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控,調控政策密度、嚴厲程度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明確提出“房價控制目標”,加上限購措施的大力度、大范圍執行,將大大改變參與各方預期,特別是購房者(包括投資者)對未來房價上漲的預期將因此得到顯著抑制。另一方面,二套房首付提高、營業稅征收從嚴、加息等政策也將大大增加購房者的資金成本和未來的交易成本,也將增加投資性購房的獲利風險。這些宏觀調節政策會使房地產適當降溫。
整體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業的發展是必然的,而我們要做到到的是采取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保證房地產業的健康平穩發展,抑制房地產業過熱的趨勢,使這個行業能真正成為一個健康的經濟增長點,而不是靠投機炒出來的一堆泡沫。
地產展望未來軟文 [篇2]
中國房地產業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了。作為業內人士,我幾乎目睹和參與了這一行業發展的全過程,對其發展的大脈絡有些觀察和思考,現予階段性總結并呈上,以期與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長期發展之后,中國的房地產業從起步、摸索、動蕩、調整的過程中逐步趨于理性和成熟。這一過程又一次印證了發達國家已經總結出的一條規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房地產業開始起步;達到3000美元時,行業發展開始加速;達到7000美元左右時,行業進入穩定增長期;達到12000~13000美元時,行業發展進入飽和期。2017年底,我國的人均GDP已經接近7000美元,與發達國家總結出的規律完全契合。
再過十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3000美元時,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將達到供需的飽和點,行業的發展也將從頂峰開始回落。可是,作為近十四億人口的大國,我國的城鎮化率去年為53%,如不包括2.5億非戶籍人口,也只有36%,離實現70%的城鎮化目標,還需要大約20年的時間。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城鎮化推進的主要載體,我國房地產業在未來的15~20年內,仍有持續的增長空間。
當下:
細分時代已經到來
25年后的今天,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穩定增長期后,發展現狀突出的特征就是“細分”。這種細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的細分。
當市場真正處于理性后,行業的基本屬性開始發揮作用,商品的價值規律開始發揮作用,供求關系決定商品房價格短期內升降的經濟學原理、城市開發總量與總體消費需求決定泡沫存在與否的道理,開始為人們所認知。
那些簡單武斷地預測中國房地產業何時崩盤的論斷顯得過于嘩眾取寵;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關于“三四線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線城市泡沫”的推斷也不免顯得過于草率。簡言之,當市場的“六大主體”(政府、金融機構、開發商、媒體、消費者、專家學者)逐步成熟后,就不應該再像以往一樣以“線”劃線,以點及面,而應該根據不同城市的人口規模、地理位置、經濟總量、供求狀況、資源稟賦、政策導向、城市化水平等,區別判定每一個城市的市場狀況。
例如:鄭州(樓盤)、武漢(樓盤)、西安(樓盤)同屬二線省會城市,武漢和西安的人口達到本省人口總數的20%左右,而鄭州因設省會僅有60年歷史,全市人口僅占本省人口總數的8%左右。由于地處全國交通樞紐位置,加之中原經濟區、國家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高鐵十字樞紐等有利因素,與武漢、西安相比,作為1.06億人口的河南省省會城市,鄭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間勢必大于其他兩市。
《地產展望未來軟文》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共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