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十幾減9教學反思優缺點 十幾減9教學設計及反思
日期:2023-02-23 15:13:0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十幾減9教學反思 時間:2022-02-28 18:12:24 十幾減9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为你推荐:
  • 春天的優美句子摘抄
  • 十幾減9教學反思 時間:2022-02-28 18:12:24 十幾減9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十幾減9教學反思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十幾減9教學反思(精選19篇),歡迎大家分享。

      十幾減9教學反思1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計算是來源于生活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愿望。”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讓孩子在生活場景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對于低年級來說創設一些有趣、活潑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興趣。所以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把計算和實際問題的情境聯系起來,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計算,體會探索算法的過程,發展數學意識。

      在教學《十幾減9》導入時創設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邊擺了個水果攤。”出示動畫ppt,老師接著敘述故事:“由于他笑臉迎人,生意一直不錯。這不,沒幾天貨架上的水果就沒了,猴哥心里盤算著:看著這時節,桃應該也熟了,去摘幾個桃子吧!”,老師激趣到:“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猴哥摘幾個桃子嗎?”,孩子們興趣馬上提上來了,很自然的進入對舊知的復習,把9加幾的計算置入摘桃情節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的具體內容,讓孩子在學習計算中體驗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逐步養成從數量上進行觀察、思考的習慣,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學得非常的開心。

      在教學計算時,創設、提供一些常見的實際生活情境,相對低年級來說,創設一些有趣的、動畫的情境,會直接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能培養孩子從數學的角度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用所學的計算解決問題。這樣的計算教學,才能“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使學生感受現實生活里蘊藏著豐富的數學信息,體會計算的價值和數學的應用,發展應用意識增強計算的興趣。

      二、 加強學習活動,深化算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特點,以及愛說、愛動的年齡特點,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動手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計算方法。同時知識的德掌握有一個反復認識的過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使學社對算理不斷加深。為了使一年級學生較好地掌握計算方法,較好地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買桃”一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逐步產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和興趣。課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學生都知道13-9=4,這時教師并不急于教給學生算法,而是將這一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提供讓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圖片資料(一盒桃10個和外面的3個)自由、獨立地去探索,嘗試計算,找到解題的方法,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師生交流,尋找不同算法。學生積極性很高,教師抓住機會,難點的破十法讓學生邊說邊演示操作過程。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算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過程。在學生匯報方法時不用急于板書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把計算思路說清楚,繼續追問其他學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師及時小結,用課件演示過程,最后還要讓學生小組里說一說。當學生再次匯報時,這時我才水到渠成板書算理,板書計算過程。把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和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揭示-操作-說-想-的一系列學習活動,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探討、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從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學習過程,可以使孩子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 體現算法多樣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并不合理,但卻是學生自己的方法。

      教師找準了教學的重難點,運用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各自發表獨特的見解,引導學生把各自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計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最后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十幾減9》在新授的時候應該多呈現不同的方法,有一個一個減的方法、先減3再減6的方法、“破十法” 、“想加做減”等方法,在呈現了不同算法以后教師再著重介紹“破十法” 、“想加做減”。在不斷訓練和相互交流中讓學生了解多種計算方法,在學生應用這些算法時,我們應該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思維方式的算法進行類似的計算。在教學“湊十法”時,個別基礎薄弱數感不強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給大數湊十能過關,遇到6、7這樣的數反應就不快了,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著數”方法也是不錯的。這樣的計算教學,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經歷了數學化的活動過程,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對于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創造意識的形成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當然,在教學中教師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樣化,也不必為了體現多樣化而強制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多種算法。那些低層次的算法教師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學沒有必要走回頭路。

      四、優化算法,提高計算速度。

      “沒有一種方法對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的,只有學生自己喜歡并能靈活運用的方法才是最優的算法”。在呈現算法多樣化后,隨著練習的不斷加大,孩子慢慢能從自己的計算經驗中體會出最優的方法來,教師有必要使呈現出來的算法得到最優化,或者得到調整和修改,并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的奇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一個班集體中,幾十個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做十幾減9的減法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如,須借助直觀進行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明顯低于用“做減想加”來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標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教師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作用的數學方法。

      五、練習有針對性,提高計算能力。

      《十幾減9》的練習設計了四個層次,第一層出示兩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有困難的孩子可以借助小棒計算,再指名匯報。培養學生在敢于發表自己的觀念的同時,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見解,并能從交流中獲益。第二層出示4題加減法對比練習,讓孩子計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運用觀察法這種題用“想加做減”比較簡單。第三層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第四層列出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并引導孩子們觀察算式,發現規律。引導孩子思考“得數都比被減數的個位多1,這個1從哪兒來的?”從而鞏固“破十法”的計算,在隨后的計算中明顯感受到孩子們的計算速度明顯增強。通過這四個層次的練習, 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讓孩子自己談感受,孩子們說到:“一個一個數簡單,但是沒有圖,沒有小棒就不能計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簡單,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個位的數就可以了”“想加做減的時候要細心,要把9的加法記牢固,不然就會想錯做錯”……在交流討論中孩子們對算法進行了優化。

      教學建議:

      1、在設計練習時,第一部分應該設計做一做第2題的形式,借助直觀的水果圖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建立計算十幾減9的表象。

      2、本課是十幾減9的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能正確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算得又對又快。

      3、從學生后期計算來看,想加做減在十幾減9時孩子們應用較多,但是十幾減幾很多孩子還是選擇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們上學期的20以內進位加法不夠熟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時間長,生疏了,建議開學初或者在第一單元教學時有針對性的進位加法進行復習,效果會更好!

      4、創造性使用教具和學具,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為了使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一般計算方法,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設計學生學習資料,巧妙使用學具。如教學例1時,教師給學生準備的學習資料是一盒桃(10個)和3個,小棒是10根藍色和3根紅色。當學生要計算出13-9的結果時,自然想到用10來減9。通過讓學生操作有結構特點的、能幫助學生解題的學具,使學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計算算理,并能應用它來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

      十幾減9教學反思2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十幾減9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并不是新知識,而是一種舊知識,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早有這方面的體驗,因此,當需要解決“還剩幾個氣球?”的問題,引入算式15—9=口以后,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思考,讓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來計算“15—9”的結果。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同的學生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有用直觀圖點數出結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結果的,有用做減想加求出結果的,還有用連減法求出結果的……由于學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經驗,因此,課堂上探究的氣氛濃厚,學生的情緒飽滿。

      2、既鼓勵算法多樣化,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

      在一個班集體中,幾十個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做十幾減9的減法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如,須借助直觀進行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明顯低于用“做減想加”來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標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教師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作用的數學方法。

      3、創造性使用教具和學具,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為了使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一般計算方法,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設計學生用的學具是別具匠心的。如教學例1時,教材提供的是一幅顏色相同的風車圖(12個),而教師給學生準備的學具則是10朵紅花、2朵黃花。當學生要計算出12—9的結果時,由于受顏色的誘導,很自然從10朵紅花中拿出9朵,剩下1朵紅花和2朵黃花合起來為12—9的結果。通過讓學生操作有結構特點的、能幫助學生解題的學具,使學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計算算理,并能應用它來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

      4、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小組合作,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十幾減9教學反思3

      十幾減九是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上課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么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我應該給孩子明確要求以及足夠的時間,把擺小棒這一過程分成幾步來完成,先讓學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讓孩子從中拿掉九根,追問從哪邊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們自然會回答從十根小棒這邊,從而引出:“破十法”。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才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十幾減9教學反思4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由小丑賣氣球引出問題15—9=?接著教材中出現了兩種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里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于15,15減9就等于幾。

      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5—9=6這一算式后,我問大家是怎么想的。學生們有的說是根據9+6=15來想的。有的學生說15—9,先用10—9=1,1+5=6。但是這樣說的學生只是個別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說。課堂氣氛很沉悶。

      首先,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對于這兩種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認識的不夠。課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視了對其中這兩種方法的強化。導致了只有少數孩子甚至連一種方法都說不清楚。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點強調哪種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師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發現“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還是要重點強化的。

      其次,我給學生補充了另外一種方法,減9去10尾加1,這個方法學生很感興趣。但是課堂上給孩子探究的時間不夠,教師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5—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么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并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

      最后,課堂上未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請學生發言時,出現了學生和我一問一答的形式,只是這個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聽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學生似乎對他的發言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請了兩三個孩子發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別人說的是什么。導致這樣的情況,還是沒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學習情趣,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

      就這一節課,學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十幾減9教學反思5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 9 ”的計算方法。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節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游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提問“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做減想加”、“破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于這一理念,我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 9 ”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

      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精神,培養學生探究新知思維程序和方法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本節課,要讓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必須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現。但是,本節課學生的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課堂中學生把注意力觀注在”動”中,忘記了”思”,反而不利學生思維的開拓。那課堂中如何給學生的操作思維以導向,怎樣來組織學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應該值得思索的。

      對算法多樣化的思考,算法多樣化既是教學改革的趨勢,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樣化化,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本節課以及后面的幾節課,提倡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思考,而實際教學中學生更多的喜歡采用“破十法“。什么是更好的方法?還是讓學生在應用中比較、在比較中感悟,符合學生思維的方法為最好的。

      十幾減9教學反思6

      今天帶著孩子們探索了一個新的領域——十幾減9。

      在課堂上,通過擺小棒的方法,孩子們很快理解了破十法、連減。孩子們能夠知道:可以先從一捆里面取走九個,再把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夠知道15-9等于幾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幾個,之后再從一捆里面取走,也能夠知道還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沒有想到孩子們竟然可以操作的這么巧妙,許多孩子都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這一點我是非常驚喜的,為孩子們的機智點贊。

      但是讓孩子們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時候,他們說話不是特別流利,許多孩子能夠操作出來,把自己擺小棒的過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當讓他們張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時候,中間會有一些間斷,不是特別流暢,這也就說明在數學課堂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需要加強。這一節課我讓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讓他們張開嘴巴去描述的時間比較少,可能這就導致這一節課下來能夠完整地表述出來自己想法的孩子沒有幾個,以后一定要注意要給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時間。

      這一節課,我們還用了圈一圈的辦法。上學期我們已經強調過,表示去掉可以用虛線圈起來,或者用斜線畫掉。于是乎,這一節課我就有點想當然,想著孩子們還記得,就簡單地說了一句“我們可以用虛線圈起來那些要去掉的”,著重展示了怎么圈,重點放在了破十的過程上,但是忘記強調要用虛線了。后來我發現有一些孩子圈的時候用的是實線,是我考慮不夠周全,沒有突出強調,等到明天課堂上要再跟孩子們說說著點。

      整堂課下來,其實是比較流暢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們的表現也非常活躍,希望我們的孩子每天都能夠成長一點點,進步一點點。

      十幾減9教學反思7

      十幾減九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于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感觸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主線展開教學,而這些情境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他們能在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根據信息輕松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處,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尊重差異,體現算法多樣化,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于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

      ①將剩下的桃子個數數出來,算出13-9=4;

      ②想加算減: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連續減:13-3-6=4,13-9=4。

      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并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悅,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需要改進的是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么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并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十幾減9教學反思8

      學習十幾減九對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并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依據這一思想,首先我成功地創設豐富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授課中,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積極開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通過擺學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等環節突破重點和難點,讓學生不斷地體會數學的作用。在鞏固應用、內化提高環節中,借助學具、實物圖擺一擺、算一算,以實物操作來加強表象,幫助計算,其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得數,脫離實物和圖形,利用表象來支持思維,充分體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由于初次執教低年級,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有許多環節,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現將其總結如下:

      (一)在復習分成和求未知加數,并進行相應的練習這個環節的實際教學中,采用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再匯報的方式。

      改進措施:這道復習題淺顯易懂,完全可以讓學生直接說出答案。此外,在學生回答9可以分成幾和幾時,對答的有規律并說的完整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評價,希望其他小朋友向他一樣來回答問題。

      (二)在新課的導入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提出數學問題,從中找到和這節課有關的內容。

      (三)例題的出示過程中,采用12個風車先展示了一下,然后把其中的9個貼在了黑板上,其余3個直到學生計算出結果后才貼在黑板上。

      改進措施:在呈現例題時一定要給學生完整的畫面,也就是12個風車要同進展示,可采用畫虛線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題意。

      (四)在學生匯報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的教學中,學生只說出了想一想、算一算中的想加算減法、破十法、平十法這三種方法,老師在板書時采用的是書寫算式的方式。在學生說出平十法這種方法時說的有些含糊,老師要給特殊的點撥。

      改進措施:

      (1)引導學生用擺小棒的方式擺一擺,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突破教學的重點。

      (2)學生回答破十法、平十法時,采用圖式的方式更便于學生的理解。

      (3)“平十法”這種算法有些學生不容易理解,應采用圖式的方式使學生理解并掌握。

      (4)學生沒能想到“減十法”這種計算方法,作為老師可以把這種算法告訴給學生,并幫助學生理解,以增強學生算法的多樣化。

      (5)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說算法。

      十幾減9教學反思9

      這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力爭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先出示游園會的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全班同學聽。游園會這一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初步感知全景圖的基礎上,及時提出問題“還有幾個?你能想出來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樣的。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組內進行交流,再讓學生在全班內交流自己的算法。

      二、選擇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選擇信息,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進行解答。本節課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從這些資源中選擇一定的信息提出問題,抽象出減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用減法解決,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三、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

      “破十法”是一種簡捷、易懂的計算方法,因此在學習例1時,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借助學具的結構(10朵紅花、2朵黃花)初步掌握“破十法”的計算方法。“做一做”時再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和算一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破十”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做數學。

      本節課從兒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數字和符號表示的算式,并引導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使知識的過渡呈現得很自然。

      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本節課教學的是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應使學生明確“破十法”是計算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比較簡便,但也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2、“破十法”的思維過程不要求學生必須死記,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節課教學時不必總結計算規律。

      十幾減9教學反思10

      這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于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十幾減9教學反思11

      這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學好本課對于后面十幾減幾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課教材提供了北方廟會中“賣氣球”、“賣風車”、“套圈”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作用。

      教學時,我們可以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為了提高學生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分類和根據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觀察之后,我把學生獲得的信息有序地寫在黑板上(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以后能學會對信息進行類),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信息提出問題。如,(1)有15個氣球,賣了9個。(2)我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由于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大多數學生能提出與題意相符合的問題,并能正確列式。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由于學生有了“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因此,在我提出:你準備怎么計算15-9時,有的說: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數學生認可這種方法。我緊接著問:你還有別的算法嗎?還有一個學生說: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學生也認同了這種算法。最后,經過對十幾減9的算式找規律這一活動后,大部分學生轉而認同了破十法計算,認為這樣比較快,我認為這從思維上來說也算是一個提升的過程。不過,我覺得很遺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這個班的學生中沒有再出現,而在我上一屆學生中則還有許多種,新課程提倡的“算法多樣化”在這個班的學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體現。

      今天的課堂練習我要求學生在計算十幾減9時,要說出:你是怎么算的,我采用的是開火車的形式,一半的學生能過關。今天的家庭作業,也要求把計算方法說個家長聽,不知孩子們說得如何。

      十幾減9教學反思12

      今天新授內容“十幾減9”。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復習舊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鞏固應用。因為是開學第一節新課,結合本課內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題,為新課鋪墊準備。上學期在練習口算題環節,我采用的是搶答形式,通過一學期的試驗,本學期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題都要求獨立完成。這樣能做到給每個學生都有一次練習的機會。

      本節課我將重點放在算法探究,充分給予孩子們動腦的機會。通過這節課的講授,我發現孩子們對舊知的接受能力還是強于新知的。統計下來,用“算減想加”方法的孩子們明顯多于用其他方法的孩子。這讓我對新知教學有了新的關注和突破方向。在新授部分,盡可能通過以前所學的方法和內容引入新知。上學期對課后的反饋沒有太多關注,這學期我計劃新增“課后反饋”這一工作,重點對象為后進生。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對后進生進行一對一的作業輔導。作業輔導主要以課本練習為主。盡可能做到“今日所學,今日吸收”。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他們緊緊跟上大部隊的步伐。對孩子獎懲方面的工作,結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我偏重于獎。本學期仍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每周評出優秀小組和數學小能手。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喜愛。

      十幾減9教學反思13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新課標指引下,我在課上充分尊重學生,不但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合理算法,而且還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因此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這堂課中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較實在的體現。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對于后邊“十幾減幾”退位減法的教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為“十幾減幾”退位減法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基于這一理念,我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課堂上學生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計算“13-9”時,學生的計算方法有(1)“想加算減”法,因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連減法”,因為上個學期學過十幾減幾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于減數多減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當然有部分學生是通過數數數出來的。在比較各自方法的優劣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法的簡便,實現計算方法的最優化。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后,我讓學生把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來,然后讓他們發現探討這些算式有什么規律,學生除了發現減數都是9,被減數一個比一個多1,差一個比一個多1,還發現了“差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這一規律,最后我讓學生根據這一規律進行了計算練習,學生的計算速度得到了提高。當然部分學生容易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規律混淆,因此應多加練習,加深鞏固,讓學生加深理解,以達到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十幾減9教學反思14

      本課內容是在教學了20以內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讓學生結合小猴賣桃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引導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算法,并且能夠正確計算。同時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種不同的算法,在教學時并不強迫學生把這幾種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在交流過程中,適當強調破十法和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探索算法時顯得比較興奮,想法較多樣化,對他們合理的想法都進行了肯定,但是激勵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只用了“好”、“很好”等詞,平時要多注意這些語句的積累,表揚時不再顯得這么蒼白。

      另外,由于20以內的進位加法學習之后還沒有練習鞏固就學習了這部分的內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對算理的把握還不是很好,單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差錯,有的小朋友還只能掰手指頭計算。在算理講述后還要讓小朋友多花時間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著進行下面的步驟。

      十幾減9教學反思15

      《十幾減9》這一節課是“十幾減一個數”、“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節課,所以要上好,為后面的其他幾節課鋪墊準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自己動手,一起探究十幾減9的方法。我先用一個猴子買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課。因為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節課創設一個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讓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然后再列式,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思考計算的方法。我讓學生用準備的小棒自己擺一擺,然后再與同桌討論,想算法。但是發現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從哪入手,后來就我帶著學生一起動手擺一擺,講過程,再總結出方法,這里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后面在練習的時候學生沒有很多時間去說一說算法。

      總結3種方法:1、想加算減,這種應該是學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減9:從10減去9等于1,再和十幾的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就是答案。3、慢慢減:十幾先減個位上的數,再去減后面的。再通過后面的練習,讓學生去鞏固復習那3種解答方法。整節課的時間安排上有點問題,新課中讓學生操作的時間過長,應該做適當的調整,重點放在讓學生復述3種計算方法。通過指名說一說,小組討論說一說,同桌說一說,每個同學至少要熟練掌握一種方法,最好是3種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讓學生說一說。

      十幾減9教學反思16

      《十幾減9》教學反思這節課一開始,通過復習20以內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減做了鋪墊。一開始,同學們通過觀察主題圖,能夠很快找出數學信息并列出算式15-9,當我問到15-9等于多少時,大部分學生立刻說出是等于6。當我再問:你是怎么算15-9時,學生似乎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試教時,學生算法不夠多樣化,顯然讓我在上課時有點亂了陣腳。 我想,大部分學生早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會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過多的死記硬背顛覆了當初在他們腦中出現的各種算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探討15-9的計算方法時,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于沒有出現預期的算法多樣化。其實,這時完全不必苦苦追問。應該讓學生用學具來擺一擺,想一想,再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算法,相互啟發,激活思維。實現算法多樣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十幾減9教學反思17

      這節課還有一種破十減需要學生掌握,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在上課之前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后選擇創設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過擺圓片,讓學生領悟到破十減法的過程。給學生一些引導,讓回答的學生一點一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最后再向大家介紹了此方法的名稱。不過,在介紹破十減時,時間花得多了,過分強調要讓學生用破十減,導致后面的內容講授有點倉促。

      另外還有幾點做得不足: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后,應該回過頭把復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后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整節課中存在在很多問題,在后面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課中沒顧及到的問題,積累更多上此類型的課的經驗。

      十幾減9教學反思18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自己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于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十幾減9教學反思19

      從教十幾年來,我一直非常注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地更新觀念,大膽地將新的教育理念融注于實際教學中。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他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課堂中,氛圍融洽、民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厚,對此,我頗有點兒自得。直到有一次區教師進修校的數學教研員來我校指導工作,聽我上了一節課題為“十幾減9”的課。自那節課后,我開始冷靜下來,客觀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

      “十幾減9”是小學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于這一理念,我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學片斷:

      “還有不同的方法嗎?”“真能干!”

      在游園活動的情境下出現例題:12-9或15-9,教師揭題并展開以下的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的桌上已經有你們解決問題需要的用具,現在你們就可以用你們的方法來算一算12-9的差是多少,然后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你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生1: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數,1、2、3……9拿走9個,1、2、3,剩下了3個風車,所以12-9=3。

      生2:把12根小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擺10根,另一部分擺2根。先從10小棒里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來就是3根,所以12-9=3。

      生3;把12根小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擺10根,一部分擺2根,先拿走2根,再從10根里面拿走7根,剩下3根,所以12-9=3。

      生4:把12根小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擺9根,一部分擺3根,把9根拿走,剩下就是3根,所以12-9=3。

      生5:想加法,算減法,因為3+9=12,所以12-9=3。

      生6:先用12減10,得2,多減了一個,要把多減的一個加回來,所以再用1+2=3,所以12-9=3。

      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一邊板書,一邊把學生的話復述給全班小朋友聽,并且反復用:“還有不同的方法嗎?”“真聰明!”“真能干!”等語言組織交流,用“你怎么想的?”“為什么?”引導發言的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來計算12-9,黑板上的這幾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在今后的計算中,你喜歡哪一種就可以用那種來進行計算。

      課后,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不但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整堂課還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同組的教師也點頭稱贊,有位教師說:這堂課,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改革精神,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另一位教師說:這堂課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交流尤其充分,教師不僅舍得花時間讓學生交流,而且還能充分肯定學生的合理算法,而且還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教學民主,使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得到了較實在的體現。一旁的教研員也肯定了這堂課的優點,同時還提出了一大串疑問:學生交流似乎很充分、很熱鬧,但在請學生發言時,卻又出現了學生與教師一對一的局面,似乎這個學生只是和老師在交流,教師倒是理解了這個學生的發言,但是不是學生之間也相互都聽懂了呢?這節課“自主嘗試-小組交流-全班反饋”的教學形式是有了,但實質呢?學生的各種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之上的?學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另外,有些學生的發言在重復別人已說過的內容,還自認為想到了新的算法,說出來卻是已交流過的,是學生不注意傾聽嗎?……我愣住了,教研員的意思是指我注意了教學形式的表面,而忽略了實在的東西,甚至未加考慮,也就是說學生的交流沒有實效。我有些不服氣,為了驗證教研員的問話,我對班上的學生進行了訪談和教學效果檢測,結果出乎意料:多半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對其他同學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學生由于受老師的夸獎,選擇了自己的算法進行計算,而未把別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學生掌握了兩種或三種算法。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個別學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計算。這些問題令我汗顏,看來這堂課的確是形式上的熱鬧,而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說交流在形式上是發生了,而學生的理解并未有實質性的思維碰撞。“讓學生充分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交流中教師該做些什么?”教研員的話不時地在我腦海中回蕩。看來,我應該好好靜下心來,客觀地反思一下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了。

      我又重新翻開了《數學課程標準》,一段話躍入我的眼簾:“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各種算法,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方法。”我的目光停留在“引導”二字上面,同時,頭腦中上課的一幕又重新出現在我眼前,我仔細搜索我在學生交流時的“引導”,哦!我恍然大悟,這堂課學生沒有實現有效交流的原因就在于教師的“引導”無方。當學生把多種算法探究出來的時候,我只是不停地重復“還有不同的方法嗎?”“真聰明!”等一些不能引導學生溝通的話;另外,在板書中也沒有引導學生對各種算法進行整理的暗示;在總結中沒有意識到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優化的判斷。我翻閱了大量的數學教育理論方面的資料,里面都有強調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相當關鍵,失去了教師對學生有價值的引導,剩下的往往是虛假的主體性。我明白了,我知道該怎樣做了,正如葉瀾教授說過的:“沒有聚集的發散是沒有價值的,聚集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在教學中,當學生探索出多種方法時,教師的作用應是引導學生對多種算法進行梳理,使學生了解多種算法,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同時,利用與同伴比較異同的辦法引導學生相互溝通、理解,并培養優化意識。

      找到了問題所在,我立即改進教學,在另一個班上了同樣一節課。這節課中,我注意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導的語言有:“誰聽懂了他的想法?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你的算法與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樣的有哪些同學?”“與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嗎?”“沒有聽懂的小朋友還有嗎?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問?”“誰再來解釋一下?”“有道理,有與他們不一樣的方法嗎?”“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你真行,你發現了自己的辦法與同學的是一樣的。”“大家認為他的方法怎么樣?”在我適時介入的適當的引導下,學生不僅了解了算法的多樣性,還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養了優化意識。通過比較,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在熱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斷地閃現,碰撞。課后,我再次進行了訪談和檢測,效果不言而喻,大多數學生能理解同伴的算法,能掌握兩種或三種算法,學生的交流有了實效。

      “十幾減9”這課教學,讓我感觸頗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學生的交流中教師應怎樣適時介入引導,其次,我悟出這一做法不僅僅適用于計算部分的教學,它還適用于整個數學學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當前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各個學科都要求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因此,我認為這樣的做法適用于所有學科的教學。我想告誡我的同行們,千萬不能像我一樣滿足于現狀,被一些形式上的蒸東西所迷惑,華而不實,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品讀各類教育教學理論,絕不能停留在對新課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學新方法上不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實效和本質。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常常教后才知不足,毛主席曾說:“從實踐到理論,還要從理論到實踐。”要想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必須要使我們的教學經歷“實踐-反思-再實踐”這一過程,我想,這不僅僅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自己負責,更重要的是對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負責,對國家負責。

    【十幾減9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十幾減9》教學反思10-02

    十幾減9減8說課稿11-04

    十幾減9簡單說課11-12

    十幾減幾說課稿11-06

    十幾減九說課稿11-04

    十幾減幾說課稿15篇11-06

    十幾減幾評課稿03-03

    《十幾減8、7》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范文12-23

    十幾減幾評課稿3篇02-07

    數學加與減教學案例反思12-27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表達愛情的句子唯美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