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美文
摩擦力教學設計一等獎 摩擦力教學設計流程圖
日期:2023-03-07 22:48:31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
为你推荐:
  • 工作忙的說說
  • 《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摩擦力》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摩擦力一節的課堂設計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義的引出是本節的一個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采用了透鏡式教學。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列舉日常生活、生產中物體受摩擦力的事例,學生討論、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點,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特點,給摩擦力下定義。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節的重點,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通過實驗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最后進行評估交流。整個過程全部放手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教師只起引導組織作用。

      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節設計的一個亮點。將辯論引入課堂。教師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淪。通過辯論學生自己總結得出增、減摩擦力的方法。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是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二是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三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結不僅讓學生總結本節學到知識,而且提煉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程序。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②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③知道摩擦力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從實驗數據歸納簡單的物理學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理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壓力與重力的區別,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方法

      對摩擦力的定義采用透鏡式教學模式“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與反駁教學模式。

      教具和媒體

      教師演示用:小車、彈簧秤、木塊、金屬塊、實物投影。

      學生演示用:小車、長木板、毛巾、彈簧秤、木塊、金屬塊。

      【教學過程實錄】

      一、復習提問

      師:前面我們了哪兩種力?

      生:重力、彈力

      師: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課

      師:請看實驗:老師把小車放在桌面上,此時小車處于什么狀態?當用手推小車時,小車怎樣呢?(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回答)

      生:開始處于靜止狀態,后來小車慢慢停下來。

      師:為什么運動的小車會慢慢停下來?

      生:小車受到阻力(討論、回答)

      師:這個力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摩擦力。

      板書:第三節摩擦力

      三、進行新課

      師: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說明物體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問題)

      生:討論舉例(搜集事例)。

      師:(副板事例)運動的小車、汽車、足球等這些物體它們都受到了摩擦力。他們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生:討論回答。

      師:點撥、歸納(兩物體是否接觸,在什么位置,是運動還是靜止)。(歸納分析)

      (說明:通過摩擦力事例,討論其共同特點,對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此時教師應及時充當優秀學生的角色,參與討論。)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同學們討論一下,給摩擦力下個定義。

      生:討論、回答,補充(得出結論)

      師:板書定義。

      (說明:摩擦力定義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問題──搜尋事例──歸納分析──得出結論的創造性思維程序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明確了摩擦力的定義,對于摩擦力,同學們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呢?(提出問題)

      生:(討論,并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作用點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兒?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重點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首先來解決摩擦力的作用點、方向。請同學們看摩擦力的定義,然后討論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討論、回答)摩擦力的作用點在物體表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師:(板書摩擦力的作用點、方向,并舉例鞏固。)小車在桌面上向右運動時,桌面對小車的摩擦力向左。解決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再來重點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生:(討論、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觸面、重力、速度、接觸面的面積……(猜想或假設)

      師:(副板書)摩擦力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應該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

      生:(討論回答)控制變量法。

      師: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這些因素有關,首先應該測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測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討論、回答)講桌上展示實驗方案。(其他學生現察進行評估、補充)(設計實驗)

      (說明:在測量摩擦力時,物體怎樣運動?為什么勻速?怎樣判斷?教師應及時參與討論,并找出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

      師:明確了摩擦力的測量方法,下面我們先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和接觸面這兩個因素是否有關呢?

      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展示實驗方案并進行評估,找出最佳方案。

      師:明確了實驗方案,各小組先討論、設計好實驗表格,并進行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隨后交流。

      (說明:在明確了研究目的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完整地設計出方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搜集實驗數據。)(進行實驗)

      師:(實物投影展示實驗數據)請同學們觀察這幾組同學設計的表格與你設計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遞給老師,(展示并進行評估)根據這幾組表格的內容,同學們討論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討論,個別回答并補充)摩擦力與重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重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師:對剛才的結論,同學們有沒有疑問?(評估交流)

      生:思考、討論。

      師:(教師充當優秀學生的角色參與討論)老師對摩擦力和重力有關有疑問,認為不大確切。為什么呢?請同學隨老師一起做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師生實驗:請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并將食指放在桌面上

      1、輕輕向前推手指;

      2、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動的過程中感覺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學談一下體驗。

      生:(實驗談體會)手指前進越來越困難(受摩擦力越來越大)。

      師:什么原因使摩擦力變大呢?

      生:(討論回答)手對桌面所施加壓力不同,壓力大、摩擦力大。

      師:因此,我們對上述結論應做怎樣的修改呢?

      生:(討論回答)摩擦力大小應改為與壓力大小有關。

      師: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物體受的重力和它對桌面壓力大小是相等的。有關壓力的知識我們后面再。(板書)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

      師: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是否有關,請同學利用桌面器材繼續實驗。(提示:研究接觸面積時,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應控制相同。)

      (說明:實驗完全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悅,探究的樂趣。)

      師:(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通過實驗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生: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無關

      師:通過實驗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現在老師有一問題:摩擦力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學生討論,舉手示意,教師對兩種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分組,開一個辨論會,認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認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師是主持人。正、反雙方在辯論時,一次一人發言,各舉一例證明自己的觀點,自由辯論。)

      生:自由辯論。

      師:由于時間關系自由辯論此結束,請正反雙方各派一名代表做總結性發言。(學生代表發言)

      師:通過辯論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時大好,有時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處,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設法增大,為我們服務,有害的我們要千方百計減小。那么增大和減小 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學生討論回答)

      師:(板書)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說明:以上將辯論引入課堂,學生興趣高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結

      (讓學生討論小結)本節課:

      (1)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我們主要采用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

      (3)在研究問題時,采用了幾種思維程序?

      (①提出問題──搜尋事例──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②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說明:小結不僅要總結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本節研究問題的方法及思維程序提煉出來,學生初步學會這些方法并體會到它們在解決問題中的巨大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題

      1、自行車在設計、制造、使用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識。

      2、下雪天,路很滑,易發生交通事故,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想辦法幫助解決,并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六、作業

      以“沒有摩擦力的世界”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2

      一、設計思路

      1、 設計理念

      本課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的方式。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過探究實驗來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同時物理也在改變或影響著生產和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的內容。處于彈力、重力兩種力之后,又處于力與運動之前,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對前兩種力介紹完的延續又是認識阻力對運動物體影響的鋪墊。本課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

      (1)摩擦力的定義

      (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減摩擦的方法。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

      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在阻礙物體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好通過例證講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3、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對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舉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關的例子。但對于摩擦力的認識,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對于摩擦力的種類,怎樣的兩物體間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與什么有關,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時也是動力等,并不知曉。所以,本課在講授、實驗中要注意針對這些難點,設置問題暴露學生認知不足及沖突,而后進行概念轉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會區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等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以及處理實驗數據,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現規律。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摩擦力的概念,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解決辦法: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學生討論等方法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設計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因素的實驗方案及其實驗操作。

      解決辦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用啟發、討論、交流法突破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實驗器材

      (1)演示器材:橡膠棒一個,細毛掃帚一把、軟彈簧一個,木塊、長木板一個

      【設計意圖:在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時演示,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更形象,直觀】

      (2)分組器材:牙刷、測力計、毛巾、棉布、長木板、小木塊各12個,鉤碼72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并體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實驗過程】

      2、多媒體課件

      設計意圖:本節課全程使用多媒體課件,原因是: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信息豐富,直觀。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游戲1:讓一個力氣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過洗潔精水的橡膠棒一端,讓一個力氣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觀察現象。

      小游戲2:兩本書盡可能多的錯頁交叉在一起,找兩個力氣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將書拉開?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動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實驗:將一木塊放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用軟彈簧拉,觀察彈簧的狀態。

      (2)學生活動:將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對桌面滑動),感受桌面對手有沒有作用?

      (3)學生實驗:換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觀察牙刷的狀態

      【小結】實驗表明,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會受到接觸面 它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動2>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生活中的實例:

      (1)推動一張課桌比推動一張講臺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與 有關;

      (2)汽車制動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結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與 有關;

      (3)賽車的輪胎很寬,猜想摩擦力是否與 有關;

      由上述實例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 、 、 有關。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個因素對摩擦力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在實驗中我們又該如何判斷摩擦力的變化呢?

      信息快遞: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桌面上的物體,使其沿直線勻速滑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2、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探究壓力大小對摩擦力的影響

      實驗次數

      壓力/N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N

      1

      2

      3

      實驗結論: ;

      (2)探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摩擦力的影響

      實驗次數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N

      1

      木板

      2

      棉布

      3

      毛巾

      實驗結論: ;

      (3)探究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對摩擦力的影響

      實驗次數

      物體接觸面積的大小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N

      1

      較大面積

      2

      較小面積

      實驗結論: ;

      【小結3】物體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關,與_____________無關。物體間的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______;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 。

      <試一試>把一未開封的桶裝水橫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個費力?

      實驗結論:若把滑動變為滾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變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1、摩擦力對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試一試舉例說明。

      2、對于有害摩擦我們應設法 ,而對于有益摩擦我們應設法 。

      【小結4】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一練: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還是減小了摩擦,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車的剎車裝置 ;

      (2)軸承中裝有滾珠 ;

      (3)門與門之間的活頁用久了要涂潤滑油 ;

      (4)鞋底的花紋 。

      <活動3>說說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著摩擦?是增大還是減小摩擦的?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

      <思考>假如沒有摩擦,世界會變得怎樣?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如何產生?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培養一定的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法:通過直觀地感受手在桌面上的運動,感覺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點;

      探究法:通過探究活動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準備 木板、投影儀、毛巾、棉布、木塊、砝碼、彈簧測力計、摩擦力演示儀等;

      課時安排 1 課時

      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視頻:NBA 籃球場上兩名球員相撞后在地板上長距離滑行的視頻

      2、觀看圖片:老師在學校塑料草坪打球及滑到后膝蓋受傷的照片

      3、提出問題:老師腿受傷是什么惹的禍?——摩擦力

      (二)新課教學:

      一、摩擦力

      1、學生活動: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前推,談談感受。

      2、對照上面的活動讓學生試探性歸納摩擦力的定義,教師可提示性提問:

      (1)談某個力至少需要涉及幾個物理?

      (2)是否需要接觸?

      (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3、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

      4、摩擦力的實質:

      活動:通過展示用顯微鏡不同倍率放大后的手背的照片,說明摩擦力的實質是由于接觸面間的凹凸不平產生的

      備注:觀看視頻,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

      設計小實驗,讓學生體驗摩擦力,引起學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猜想:

      通過前面展示的老師在籃球場上膝蓋受傷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動體驗,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與接觸面所受壓力

      (2)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與接觸面的面積

      (4)與物體運動的速度

      (5)………

      2、設計實驗

      (1)怎樣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學生活動:根據手中的器材(木塊、砝碼、棉布、長木板、彈簧秤),由學生自行設計一個測量摩擦力的方法。

      實驗方案:用彈簧秤勻速拉動木塊,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由彈簧秤的示數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設計實驗:

      思考:怎樣驗證接觸面所受壓力大小與摩擦力的關系?

      怎樣驗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摩擦力的關系?

      怎樣驗證接觸面的面積與摩擦力的關系?

      想一想:要用到什么科學方法?

      備注: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猜想

      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3、動手完成實驗

      主要設計表格參考:

      表一: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備注: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學生完成實驗數據記錄

      4、實驗結論: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備注: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摩擦與我們

      問:你認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嗎?

      答:有利有弊

      問:怎樣減少有害摩擦;怎樣增大有益摩擦?

      說一說:汽車在冰面上打滑,我們可以怎么辦?

      考一考:以下是駕照交通規則考試的一道試題:

      動腦筋:同一水平面上有長方體木塊和鐵塊各一個,現想探究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請你只利用一個量程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試給出實驗的設計方案。

      備注:提出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學以致用。

      四、收獲了什么?

      1、什么是摩擦力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五、練習

      書本動手動腦學物理

      備注:教師進行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內容。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4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而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3)認識摩擦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4)經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經歷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過程,控制變量的方法。

      (5)設計表格、分析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6)通過對摩擦的分析,激發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

      2、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積極性高,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但也是比較容易沖動,缺乏耐心。利用他們的好奇心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通過激勵性的話語鼓勵他們,讓他們通過各自和團體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務。本節課的意義在于有較強的實踐性,通過小組實驗,研究分析生活實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第八章第三節內容,共1課時。本節內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是了力、重力的又一個重要的力,并為以后有關力的知識打下基礎本節課通過情景體驗,來認識摩檫力,探究實驗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本節課重視科學探究中的猜想和數據分析,有利于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1、通過手沿桌面滑動等生活體驗,認識摩擦力。

      2、根據二力平衡,會使用彈簧測力計粗略測量物體運動時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能運用轉換法、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總結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過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車剎車等實例,會說出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評價任務:

      1、通過“拔河比賽”、“手沿桌面滑動”、“推動牙刷”等方式,評價學生理解摩擦力的定義,檢測目標一的達成度。

      2、根據二力平衡測量摩擦力,運用物理實驗方法進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并得出結論,評價學生設計實驗、操作、語言表達能力,檢測目標二的達成度。

      3、通過舉例,閱讀課本,會說出增大和減少摩擦力的方法,評價學生自學、歸納總結的能力,檢測目標三的達成度。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明確目標

      情境導入

      (3分鐘)

      活動一:

      1、出示教學目標,明確要求。

      2、穿釘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輪鞋的強壯男生進行拔河比賽。

      (完成目標一)

      1、明確目標。

      2、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評價目標一)

      環節二

      生活體驗

      感受摩擦力

      (8分鐘)

      活動二:

      1、學生通過手沿桌面滑動感受摩擦力。

      2、教師演示在桌面上推動牙刷,引導學生發現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完成目標一)

      1、學生親身感受,認識摩擦力。

      2、學生根據教師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義。

      (評價目標一)

      環節三

      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

      (25分鐘)

      活動三:

      1、學生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組選取研究課題。

      2、實驗前,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量摩擦力?小組根據課題研究設計實驗方案并分享。

      3、各小組進行實驗,分享自己的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對各小組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

      5、引導學生思考傳統的實驗裝置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完成目標二)

      1、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大膽猜想。

      2、引導學生如何測量摩擦力。

      3、學生根據研究課題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得出結論。

      5、引導學生改進實驗裝置。

      (評價目標二)

      環節四

      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9分鐘)

      活動四:

      1、引導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現象。

      2、學生閱讀課本P25—P26頁,分組討論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標三)

      1、通過舉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過閱讀課本和討論,得出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評價目標三)

      附:板書設計

      第3節摩擦力

      1、概念: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滑動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受到的壓力的大小)

      3、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加壓力

      (2)使接觸面更粗糙

      2、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1)減小壓力

      (2)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3)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4)使接觸面分離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3、知道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

      4、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了解摩擦現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聯系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認識科學知識和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愿意服務社會的意識。

      3、通過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善于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設計理念】

      對于摩擦現象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根據這一認知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和過程,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實現學科核心向學生核心的轉移,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具體事例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實現STS教育。

      【教學準備】

      摩擦力教學自制課件;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毛巾、木板、砂紙、兒童自行車。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生活情境:請幾個同學到前面分別用纏了皮筋和沒纏皮筋的筷子夾彈子看誰夾的快。

      問題情境:利用課件出示問題汽車關閉發動機后為什么還能前進?最后為什么又會停下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信息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么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課件出示: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理解摩擦力概念

      1)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什么?

      2)摩擦力產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后總結得出結論:(只有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時才會在接觸面上產生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總是阻礙相對運動的產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過課件和課本插圖以及游戲:讓一名同學分別拉一個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學比較拉力的大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并在黑板上展示)

      2)小組討論實驗方法(引導總結:控制變量法)設計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變因素變化因素摩擦力實驗結論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

      運動速度

      接觸面積的大小

      3)實驗探究、搜集證據

      首先師生共同討論后由教師演示壓力大小對摩擦的影響,由學生觀察實驗數據填入表格全班討論寫出結論,然后由不同學生小組(每組4人)在講臺上給全班同學演示其他因素對摩擦的影響(其中一人專門作講解,一人記錄)小組討論后由一人將結論寫進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與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和結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1)問題的提出:通過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行走人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問題和將粉筆橫放與豎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課本上觀察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科學世界”。

      2)自主、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

      3)全班總結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鞏固和提高

      1)如下圖中汽車正在水平向右運動,當車上的箱子從車廂前部向中部滑動時箱子和地面____(有或無)摩擦力,箱子和車廂____(有或無)若有則摩擦力的方向向__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下面那條措施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B、自行車緊急剎車時用力捏閘

      C、汽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

      D、北方下雪時,常在道路上灑些灰渣

      3)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涂些鎂粉,是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握杠不能太緊,這是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師生共同研究自行車(教師把兒童自行車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觀察自行車構造,自主提問,解釋加深知識理解)

      六、交流、評估與小結

      小組討論交流本節課的收獲與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分類。

      2)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七、作業布置

      1)工人在用油桶運油時總是將油桶放倒向前滾動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2)自行車氣不足的時候為什么騎起來費力?

      3)寫一篇科學小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師演示然后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后形成結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后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這我又聯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復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課本上的章節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復習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新。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6

      科學探究:摩擦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摩擦力的應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認識控制變量發的意義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愿望,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2.控制變量發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如上圖1,將小車放在長木板上,將長木板逐漸傾斜,讓小車開始慢慢向下運動長木板固定;然后,將一方木塊放在長木板上,發現方木塊并不下滑。

      [教師]問:剛才我們看到了什么?方木塊為什么不下滑?

      [學生]由于方木塊受到了摩擦力。

      [教師]方木塊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實驗中的小車運動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

      用小車代替方木塊,并將長木板的傾角逐漸減小,直到小車不向下運動,發現此時長木板與桌面仍有一定的夾角。

      [學生]小車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師]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1.摩擦力;

      [教師]通過以上的實驗,你能試著對什么是摩擦力進行定義嗎?

      [學生](要求學生通過思考和比較,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然后回答)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相對運動或將要發生相對運動是,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師]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是滑動摩擦力。仿照上面的定義,你能對滑動摩擦力進行定義嗎?

      [學生]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所受到的阻礙物體相對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教師]你能舉幾個在生活中常見的滑動摩擦力的例子嗎?

      [學生](舉出生活中常見的滑動摩擦力的例子)

      [教師]通過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對物體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嗎?為什么?

      [學生]因為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通過前面的感受和觀察到的實驗,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請同學們進行合理的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1]可能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的大小有關;

      [學生2]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學生3]可能與物體受到的拉力有關;

      [學生4]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學生5]可能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

      [教師]由上面的猜想看來,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較多,而我們在進行實驗探究時,只能一個一個的去探究,在探究其中某個因素的關系時,必須保證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才能找到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也叫變量控制法。

      [教師]在本節課,我們先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思想,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時,要控制在什么條件下進行?你有打算如何控制?要改變什么因素?

      [學生]壓力大小不變的條件下進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方法是;把同一個物體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表面上,就可以保持壓力大小不變,而又改變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教師]同樣,要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又要在保持什么因素不變時,改變什么條件進行呢?你又打算如何控制?

      [學生]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改變壓力的大小的條件下進行。在同一木板表面上的同一木塊上加上一個鉤碼,就可以在保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的條件下,改變壓力的大小了。

      三、小結與反饋:

      [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習了科學探究的什么方法?

      [學生](回憶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板書)

      [教師](1)滑動摩擦力的定義:(由學生敘述)

      (2)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由學生敘述)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滑動摩擦力的概念、產生條件;

      2、能判斷并運用決定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及數學表達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在實驗中培養觀察操作、歸納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養成嚴謹、創新、理性、求真、協作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的探究過程。

      【難點】

      實驗中控制變量法的理解和使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實驗導入:前面學習的牛頓第一定律中強調:物體在不受力的時候總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即處于平衡狀態,換句話說,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那為什么我們在推桌子的時候桌子并沒有動呢?在桌面用彈簧拉動物塊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受到拉力為什么還會是勻速直線運動呢?引出課題《滑動摩擦力》。

      環節二:建立概念

      1、學生分組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桌面上的木塊,感受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并仔細觀察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并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嘗試描述滑動摩擦力的的定義、方向、大小。教師之后根據學生的認知和觀察進行總結明確概念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會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i,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方向總是阻礙物體運動,故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2、回憶舊知,歸納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

      (1)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并存在擠壓力;

      (2)接觸面粗糙;

      (3)有相對運動。

      通過幾組演示實驗來驗證以上條件,如不接觸的兩個物體間是否存在摩擦力?接觸但沒有相互擠壓力的情況,學生也可自行嘗試驗證,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得記憶和理解。

      (2)教師明確說明摩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根據以往對力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環節三:深化概念

      【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的探究】

      1、小實驗:

      a、將手放在桌面上輕輕滑動,用力!再用力!再用力!感覺滑動摩擦力不斷增大;

      b、 將手放在紙上重復上述動作。

      2、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器材:滑塊、砝碼、彈簧測力計、棉布、紙等。

      (3)實驗步驟:

      a、提出問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作出假設:

      ①跟作用在接粗面的正壓力有關系

      ②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系

      ③跟接觸面積大小有關系

      ④跟運動速度有關系

      c、證明假設:利用彈簧測力計測滑動摩擦力

      d、分析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實驗,教師首先強調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然后進行實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實驗結束后,小組代表上臺進行數據分享,最后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環節五:小結作業

      1、教師引領學生回顧本節課學到了什么,對摩擦力有怎樣的認識。

      2、作業:如何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1)什么時候需要增加滑動摩擦力?怎么辦?

      (2)什么時候需要減小滑動摩擦力?用什么方法?

      方法歸納:

      (1)改變動摩擦因素μ

      (2)改變正壓力

      四、板書設計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認真進行實驗的習慣;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系。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感知摩擦力:

      1.游戲導入:看誰的力氣大(一根圓棒,一人一頭,手抓住向相反的方向轉,看誰的力氣大。)游戲結束。

      2.體驗摩擦力:(下面就進入今天的學習任務)

      讓我們一起來作個運動

      (出示"運動"),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再慢慢用力往前推?你會有什么感覺?(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板書

      "摩擦力"。今天就來學習運動和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怎樣知道怎樣測量呢?教師講解并演示。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

      1、講述:生活中到處都有摩擦現象,產生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系?請同學們先猜測一下。

      2、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和很多因素都有關系,這么多的因素一起研究會互相干擾,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對比比較明顯的幾組問題先進行研究。今天老師先幫助大家選擇一下,"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

      "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我們就研究這二個問題好嗎?

      3、先研究"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4、學生匯報設計方案,教師給以指導:哪些因素要改變,哪些因素不改變。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一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粗糙的關系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現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5、學生實驗。并填寫好實驗記錄表一。

      6、研究摩擦力與物體重量的關系(有了第一個實驗做鋪墊,這里只需要簡單引導學生就可以做實驗)。實驗記錄單如下: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二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系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現

      小結:被拉動的物體重,摩擦力大;被拉動的物體輕,摩擦力小,教案《《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三)、課堂小結。

      1.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現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系?(同時板書課題)

      2、教師幫前面輸的那位同學想出個辦法來,然后重新比賽,結果反敗為勝了,同學都很驚奇。(此時輸的那位同學叫著:這上面有油,很滑,抓不住。)這時其他同學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運動和摩擦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觸面的光滑度

      2、物體的重量

      3、運動的方式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反思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5課。在前幾課中,學生們已經利用小車和彈簧測力計對運動和力作了探究。因此,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探究性課。通過引導,討論,實驗操作,觀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經過分析交流,認識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響。通過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實施實驗,在小組共同探究分享中獲得知識。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和學生反饋情況,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在課堂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認知摩擦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我讓兩個學生上來比賽:看誰的力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感知摩擦力、測量摩擦力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體驗摩擦力,手放在桌面上拖動的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真實感覺,在充分描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把手放在桌面上的時候感受到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定義,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指出,摩擦力不僅能感受到,它的大小還是可以測量的。將如何測量,測量方法進行指導,并演示。

      3.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首先讓學生大膽想象和猜測: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根據學生的猜測,然后選出兩個猜測進行研究。記錄單填寫由易到難。

      4.總結延伸應用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對課進行小結,然后在游戲中應用。

      整堂課,教學流暢,教學目標達成,但反觀課堂覺得也有缺憾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富有激情,這樣整個課堂顯得缺少一種激情。適當的評價會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但在課堂上,我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也較少,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或匯報后,老師沒有及時跟上評價,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2、對教材還沒有吃透,在導入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時,還是按照書本上的,更科學,學生更能感受到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

      3、在板書設計上也有缺陷,學生探究的結論(科學概念)沒有寫在黑板上,只是投影一下就過了。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安排在學習了重力與彈力之后,教材以生活事例展開,以實驗探究摩擦力的規律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的重難點

      知識掌握方面:

      重點是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大小和方向規律,難點是滑動摩擦中壓力與重力的區別。靜摩擦是否與重力有關?

      能力培養方面:

      重難點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探究過程中掌握“控制變量”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思路

      1.對靜摩擦力的學習以生活中的事例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探究了有關靜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啟發學生說出生產生活中應用靜摩擦力的例子,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2.為了加強這節課的探究性,體現課改精神,這節課我主要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將全班分為三個大組,分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四、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兩種摩擦力的產生、方向、大小如何判斷;了解滾動摩擦;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通過探究教學,加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養成動手、動腦、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科學探究方法。使學生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學會學習,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在交流合作中發展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②通過對我國磁懸浮列車和乒乓球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奮發學習的精神。

      五、教學準備

      學生:探究摩擦力改進儀器一套(上附一個彈簧測力計和最大靜摩擦力指示條)、一個摩擦塊、一塊木板(上下表面不同材料)、一塊長布條、四個鉤碼。

      教師:與學生相同外,另加兩組演示教具。

      六、教學實施

      (一)靜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以兩個富有趣味性和神秘色彩的演示實驗(提米實驗和拉書實驗),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同時引入課題。引入時注意引導學生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為下面的學習提供了知識準備。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有關摩擦力的知識。(投影課題名)

      2.體會感覺,明確問題

      首先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摩擦力,把一本書提在手中體會一下我們對書的摩擦力。引導學生從摩擦力的產生處、物體具有何種狀態時、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效果等方面來討論分析。從而給出靜摩擦力的定義,找到靜摩擦力的方向和產生條件。(投影靜摩擦力的定義、方向及產生條件)

      3.觀察體驗,提出猜想

      投影推木箱的圖片,引導學生討論靜摩擦力的大小如何變化?進而組織學生通過推課桌來體驗靜摩擦力的大小,提出對靜摩擦力大小特點的猜想。(投影圖片)

      4.實驗探究,驗證猜想

      剛才同學們的觀點是隨著推力的增大摩擦力跟著增大,并且存在一個最大值,這種猜想是否正確呢?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展臺投影)展示實驗器材,小紙片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操作過程要點。請同學們明確分工,協調合作。(老師繼續巡視參與交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注意提醒學生運用二力平衡的知識)

      5.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我們從上面的實驗中可以發現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特點呢?你的理由是什么?隨機提問幾個同學發表一下他們小組實驗的結論。(投影靜摩擦力的大小)

      6.應用結論,走向實踐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對摩擦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想實際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利用靜摩擦力的例子。隨機提問幾名同學。(投影奧運圖片)

      (二)滑動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探究式教學的理念—自主、探究、合作。

      1.承上啟下,引出課題

      回放剛才的圖片,在上面的事例中箱子被推動后,受到的還是靜摩擦力嗎?提示學生仿照靜摩擦力的定義來確定滑動摩擦力的定義。以推書為例分析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產生條件。(投影滑動摩擦力的定義、方向、條件)

      2.創設情景,鼓勵猜想

      討論并猜想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只對三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并將全班分為ABC三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A組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B組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C組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接觸面面積的大小有關?

      3.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①制定探究計劃,確定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既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應選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②選定所需器材,明確基本步驟

      確定實驗方法后,我們還需要考慮選用哪些實驗器材,如何進行操作,記錄哪些實驗數據,完成實驗表格等等。

      ③分組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實驗方法,探究計劃確定以后,開始分組實驗。實驗前,各小組認真閱讀學習指導卡的內容。注意與剛才的操作不同之處:實驗時要固定附有彈簧測力計的支架,水平拉動木板。因為拉動彈簧測力計難于控制勻速,讀數不穩,造成誤差過大,而拉動木板對勻速沒有要求。(展臺投影操作演示)四名同學明確分工,協調合作,共同分析實驗數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積極評價

      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數據,老師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每個大組抽取了一個實驗小組,公布自己的實驗數據、實驗結論。將各組的結論匯集在一起,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出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規律。(投影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分析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義。

      5.應用遷移,指導實踐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鼓勵他們找出學習生活中存在滑動摩擦力的事例。(投影滑冰圖片)進而引出雪橇的事例。

      通過人在有沙的地面上容易滑到的事例,插入滾動摩擦力,(投影滾動摩擦力的定義)并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滾動摩擦的事例。(投影滾動軸承圖片)

      6.分層練習(備選)

      每小組從三個練習中任選一個完成。(投影練習)

      7.課堂小結(投影小結)

      ①獲得了哪些知識:

      ②掌握了什么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③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你最深的體驗是什么?

      8.課外探究,把學習引向課堂以外

      回扣開始的拉書實驗,很重的課桌我們可以推動,問什么輕輕的兩本書卻拉不開呢?(投影問題)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完整地體會探究實驗的整個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摩擦力與前面學過的相對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實驗方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小組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創建和諧校園奠定基礎。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爭論“摩擦好不好”,使學生了解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途徑,養成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從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附:板書設計(適時投影)

      第三節 摩擦力

      一、靜摩擦力

      1.定義:當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做靜摩擦力。

      2.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跟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3.產生的條件:相互接觸,有相對運動趨勢,接觸面不光滑,有壓力。

      4.大小:0 根據二力平衡確定實際的大小。

      二、滑動摩擦力

      1.定義:當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跟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3.產生條件:相互接觸,接觸面不光滑,有壓力,有相對運動。

      4.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與接觸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表達式:分析各量的物理意義。

      三、滾動摩擦

      滾動摩擦是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當壓力相同時,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過程和方法:

      ⑴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象

      ⑵能夠做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⑶能夠設計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實驗

      ⑷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力的研究結果

      2、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摩擦現象發生的條件

      ⑵了解什么是摩擦現象

      ⑶知道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培養學生尊重事實的探究精神

      ⑵對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現象感興趣

      ⑶認識到摩擦力會給人們帶來好處,也存在著負面影響,形成利用摩擦力為人們服務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一張、多媒體電腦一套、液晶投影設備一套、PVC管材13套、銼刀13把、砂紙13張

      三、教學過程:

      1、錄像引入,激趣導思

      ⑴觀看兩遍錄像。

      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⑶發現摩擦現象。

      ⑷引導學生發現摩擦現象廣泛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經過這一部分的引導,學生聯系上了一些自己曾經切身體驗的生活細節,雖然還不是所要探究的內容,但是經過這個步驟學生已經漸漸進入探究情景,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明確意識今天所要探究的問題。學生的第一次觀察通常是不夠充分的,因此繼續引入第二次觀察,并且提示他們所要注意的內容,讓他們更加明確地帶著問題去觀察。)

      (從這一段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小學生的觀察過程中,形象思維成分較多,從觀察到聯系實際,處處體現形象思維,尤其是對摩擦所產生聲音的描述更是維妙維俏,學生能說出這些聲音,其一是因為有平時生活的切身感受,其二說明他們對將要探究的問題充滿興趣的,這正是我們繼續進行教學的著力點。第二次觀察完成后,我們已經可以對學生明確我們今天所要探究的問題了。)

      2、引導學生明確所要研究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摩擦力”

      [板書:“摩擦力”]

      3、引導學生了解產生摩擦力的條件

      ⑴師:我們剛才討論了很多摩擦力的現象,我們能不能從中總結出,摩擦力的產生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⑵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

      ⑶引導學生討論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①需要兩個物體。

      ②兩個物體要緊密接觸。

      ③兩個物體要有相對運動趨勢。

      (這一段教學說明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要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是困難的,他們在這一個階段必須克服兩個困難:一是思維跨越的困難,二是語言表達的困難。所以,這個階段的教學急不得,一定要把握好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慢慢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克服思維的困惑,手把手地教會他們將一個自然現象或是科學過程表述出來。而表述這一過程的載體就是“摩擦力產生的條件”這個需要他們進行探究的環節。我們可以發現,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基本達到了要求,這是當前科學教學的一個難點。難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得真正把握好知識和技能與過程和方法之間的聯系,二是得真正把握好教學規律,不能急功近利。)

      4、實踐探究,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條件有關系

      ⑴將pvc管比作“成龍”。

      (滲透模擬實驗的探究方法,從錄像向實驗材料遷移。)

      ⑵想辦法讓管子從滑道上滑下來是不會滑得太快。

      ⑶引導學生討論。

      ⑷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實踐。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條件有關系。

      ⑸滲透對比實驗的科學探究方法:

      ①對比實驗所采用的材料是不是相同的?為什么要采用相同的材料?

      ②兩個滑道的坡度是不是相同的?為什么要采用相同的坡度?

      ③為什么管子要同時放下來。怎么放才可以做到“同時放”?

      ④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⑤什么條件是不相同的(只有管子的粗糙程度不相同,其他條件都一樣),這種實驗我們稱為對比實驗,對比實驗是我們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⑥一次改變多個條件行不行?

      ⑦引導學生反思,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實驗方法才可以——加深對比實驗的認識。

      (以上為教學的主要部分:一是借研究摩擦現象滲透對比實驗的實驗方法。以前我們教實驗方法多是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的名稱,在學生實踐的過程總是手把手地教,生怕學生遺漏了什么“重要環節”,學生實踐的過程還要反復“告訴”學生這是“對比實驗”。

      我想,認識“對比實驗”不是一、兩節課可以完成的,應該把這個認識過程當成一個“系列的教學”,然后在每一節實踐課的每一個實踐過程加以認真引導,科學的教學過程不能“心求通而未知其意”,應是“心求通而欲達其意”。從以上教學過程可以發現,通過對教學環節的“細節量化”,學生能深刻了解“對比試驗”的實踐意義、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教比直接“告訴”學生效果好多了。對于我們的教學對象而言,他們只不過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比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在他們的學習階段至少還得接觸十年,那么我們更該給他們設計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讓他們充分地理解這種實驗方法。

      有的教師說,學生已經懂得將pvc管磨粗可以增大摩擦力,那教師還有什么可以教的?我認為其實不然,一是我們本來就不可能“教”會學生科學;二是學生懂得把管材磨粗不一定代表理解了摩擦力大小與物體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三是對于這個教學環節,其重點在于如何運用教材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不在于知識本身。小學科學教育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叫做:“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深。”我們正是要通過一些通俗淺顯、方便易得的東西,促使孩子去探究、去鉆研。從中滲透現代的、先進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寓有深意,這樣才能對未來的科學人才的成長施加良好的深遠影響。)

      5聯系生活事例,運用所學改進生活用品。

      ⑴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類似的現象呢?

      ⑵展示生活中的圖片。

      ⑶找一找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征。

      ⑷為什么這些物體的表面要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狀?

      ⑸引導學生多尋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

      ⑹玩陀螺。

      ⑺講一講玩陀螺的體會:陀螺的哪個部分要增大摩擦,哪個部分要減少摩擦?

      ⑻利用所學聯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改造。

    【《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10篇)】相關文章:

    美術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10

    《詠柳》教學設計(通用12篇)02-23

    《鯨》教學設計(通用5篇)10-28

    《寬容》教學設計(通用5篇)10-14

    春天教學設計(通用5篇)03-02

    《掌聲》教學設計(通用7篇)12-31

    《荷花》教學設計(通用13篇)02-24

    美術教學設計(通用17篇)03-17

    《橋》教學設計(通用7篇)11-10

    關于《母雞》教學設計(通用7篇)10-23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一筆簽名設計免費版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