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美文
特殊教育醫教結合的意義 特殊教育醫教結合教案模板
日期:2023-03-06 01:01:01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特殊教育學校醫教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論文  特殊教育面對的是殘疾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特殊教育學校要提高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殘疾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需求
为你推荐:
  • 網易云扎心熱評文案
  • 特殊教育學校醫教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論文

      特殊教育面對的是殘疾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特殊教育學校要提高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殘疾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需求,實現“醫教結合、綜合康復、潛能開發”的目標,提高特殊兒童的康復教育水平。教學中可以采用“醫教結合”的教學模式,“醫”是手段,“教”是目的。要統整課程,康復教育與學科教學合理布局;因材施教,個別訓練與集體教學相輔相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康復多位一體化。

    特殊教育學校醫教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論文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類殘疾兒童的教育需要,挖掘兒童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有用之才。因此,在教學課程、教學形式、教學資源等諸方面都要嘗試進行改革,將醫療康復和教育開發有機結合,對殘疾兒童進行缺陷補償教育,完善他們的人格,使他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身心都能得到醫治和康復。

      一、實施“醫教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

      特殊教育的對象往往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康復治療。家長們從發現孩子異常到接受現實,在這個反復而又漫長的過程中首先想到的是尋求醫生的幫助。對特殊兒童而言,首先要解決的是醫學上的鑒定與治療,因此康復治療大部分時間是在醫院進行的,醫生會利用醫學知識對患兒進行治療、對家長進行指導。而學校要想對特殊兒童進行康復治療存在一定的困難,畢竟教師不是醫生,針對特殊兒童生理方面的問題無法像醫生那樣提供專業的解決辦法。美國的.《殘疾個體教育法案》中提出,應大力發展基于學校的康復治療模式,并使之成為教育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特殊兒童來說,他們既希望能在醫學方面得到很好的治療、在康復訓練方面得到專業指導,又希望能在學校教育中學有所得。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索“醫教結合”的教學模式,為特殊兒童的康復和學習服務。

      二、實施“醫教結合”教學模式遇到的現實困難

      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培智學校已經嘗試通過改編教材、創新康復模式、改革教學方式、增強功能學科實用性來提高學生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相對落后的邊境地區,實施“醫教結合”教學模式還面臨許多困難。

      1.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方向感到迷茫

      在邊境地區的特殊教育學校,很多教師都畢業于普通師范院校,他們雖然具備基本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但是與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為了彌補這一欠缺,教師需要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目前,“醫教結合”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對醫學康復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在課堂教學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要經過醫學驗證適合特殊兒童。無論是對于普師還是特教專業畢業的教師來說,這些都是在自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面臨的新問題。很多教師對自身的專業發展方向感到迷茫。

      2.如何利用好教學設施和設備

      由于特殊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學校建設方面自然與普通學校有所不同。特殊教育學校除設有普通教室外,還設有專用教室,如音樂(律動)室、書法繪畫室、儀器室、家政室、體育健康訓練室等,同時還配備了保證特殊教育、教學和學生康復需要的設施、設備、模型和康復器材等。而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設施和設備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如何利用好這些設施和設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雖然引進新設備后,通常都有廠家的技術指導給教師進行培訓,但是培訓的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們往往不能完全消化理解,在教學中也不能把這些設備充分利用,因此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3.如何實現“醫教結合”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終極目標,教師圍繞這一目標設計教學環節,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特殊教育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殘疾程度不同,往往要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甚至是一個學生一個目標。“醫教結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制定不同的康復目標,把握好“醫”與“教”的方式,使這兩方面有機結合,幫助特殊兒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國的特殊教育起步較晚,沒有更多可供借鑒的經驗,如何實現“醫教結合”是教師面臨的一個很大的難題。

      4.如何使學校教育與家庭康復多位一體化

      學校擁有的專業教師和專業設備能夠保證學生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但學生在校的時間有限,這就制約了學校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家庭教育對特殊兒童來說至關重要,甚至是比學校教育還要重要,因為孩子在家里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家長的認識必須要提高上來,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康復與學習。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資源使學校教育與家庭康復多位一體化,這也是需要我們探索的重要問題。

      三、對“醫教結合”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特教學校是學校,也是康復機構,要堅持“挖掘潛能,增長技能,完善人格,適應社會”的培養目標,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積極進行教學改革。

      1.統整課程,康復教育與學科教學合理布局

      可借鑒其他學校課程改革的做法,嘗試采用“技能目標——主題訓練——康復教育”的課程模式。課程目標的設置要注重技能的功能性、生態性和生活性,以技能目標的導向性開展主題生活技能訓練,并圍繞主題技能訓練模擬真實情景、按季節的更替進行室內或室外的康復教育訓練。課程設置可分為主題技能課程和康復課程,其中主題技能課程以生活適應技能訓練為核心,康復課程以身體機能康復訓練為主,以“技能目標——主題訓練——康復教育”的模式將兩類課程有機結合。

      根據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低年級(一、二年級)為康復初期,在課程設置上主要以康復課程為主,以教育技能課程為輔。中年級(三、四年級)在經過低年級的醫學康復訓練后,再學習教育技能課程。教育技能課程和康復教育課程可以各占一半。高年級則以教育技能課程為主,康復教育課程為輔。

      每周教師都要進行集體教研,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下一周的技能目標,并梳理“主題訓練實施方案”。各康復教師要根據技能目標主題制定康復輔助方案,以學科教學為載體,融入康復手段,輔助實現康復目標,達到課堂教學與康復訓練的有機整合。

      2.因材施教,個別訓練與集體教學相輔相成

      注重集體教學與個別訓練相結合,堅持以挖掘學生的生理能力為目標,把康復目標和學科目標有機整合。既關注學生學科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學生基本社會生活能力的提升,達到標本兼治的育人目的。

      在開設康復輔助課程的同時,還要開設個別康復實驗課程,挑選學生,配備康復目標輔導教師。教學內容包括語言康復以及情緒與行為干預等,每天學習時間不少于2課時,每節課時間為30分鐘左右。其他的集體康復課程每天安排2課時,每節課時間為35分鐘左右。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康復多位一體化

      康復手段的介入要符合科學性,利于學生的個體發展。“醫教結合”倡導現代醫療手段和方法整合,通過改善學生在運動、感知、言語和語言等方面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特殊教育學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網絡體系,不斷拓寬康復教育渠道,幫助特殊兒童實現康復目標。還要定期進行家長培訓,建立家校聯系簿,開通班級博客,組織教師家訪。教師要幫助家長樹立信心,轉變觀念,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康復訓練中來,與孩子一起參加活動,從中了解一些教育訓練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改變學生因受智商和能力的限制而形成的孤獨性格。在班級里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課,教學生玩下棋、拼圖等多種游戲,為特殊學生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搭建平臺。

      特殊教育的春天已經來臨了,我們要繼續努力探索“醫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對“醫教結合”的理解,不要神化,不要漠視,不要望文生義,要尊重,要學習,要適度開發。總之,“醫教結合”不僅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教學模式,對于特殊教育學校來說更是一場辦學模式的變革,需要我們今后努力實踐與探索。

    【特殊教育學校醫教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鋼琴教學的實踐與探索論文12-12

    工程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論文06-14

    學、教、研結合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論文02-04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論文02-21

    軟件工程實踐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論文04-16

    關于中職德育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教育教學論文11-25

    高職數學教學模式探索論文11-23

    初中的政治教學模式探索論文11-23

    對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評價論文01-06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2022六年級下學期班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