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新生家長會園長發言稿
各位家長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謝所有的家長對幼兒園的支持和配合,更加要對今入園的家長朋友們表示感謝,你們選擇咪咪島幼兒園,說明了你們對幼兒園的認可和信任。作為園長,我能回饋你們的唯一方式,就是盡心盡力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保護好,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更要快樂健康的學習。
介紹幼兒園
大家雖然經常到園里接送孩子,或許在很多方面對幼兒園仍然沒有更深刻的認識,借這樣一個場合,我把我們園的內部管理等方面給家長做一個解說,讓各位家長對我們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1、 幼兒園成立于20xx年12月,有5個正規教室,專業的音樂教室,玩具游樂場。在20xx年被教育局評為《優秀單位》,2012年參加的中小學幼兒園藝術大賽中榮獲一等獎。教師才藝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2、 我們幼兒園老師百分百是中師畢業,每一名老師都是經過我們認真挑選并考核合格后才錄用的。
3、 下面想給各位家長就孩子的伙食做一個說明。我們每天吃得蔬菜、食用油及肉類,都是從正規店鋪購買。本著符合孩子口感和健康的角度,我們從來不添加調味劑。
對家長的教育:之一
在座的家長,有的剛剛送孩子來幼兒園,有的已經一年多了,我想問一個問題:您為什么送孩子來上幼兒園?我找個家長問一下。(找家長)好了,你們說的也都對,但不是最主要的。如果是玩得好,顯然不是,就去公園了,如果是吃得好,更不是,在家里吃得更好,為了識字?你在家里教,孩子學得也多。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來,是為了讓孩子開始融入社會。大人有大人的社會,小孩子的社會在哪里?只有幼兒園。在這里,可以學會承擔,可以學會與別的小朋友分享,可以有自己的朋友等等。幼兒園是孩子的社會,是其他任何環境都代替不了的。
對家長的教育:之二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觀,他們看待事物與成人有著很大的差別,成人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認知強加于孩子,這是不對的。
比如:小孩子跟在大人身后走路,前面一個小水坑,一腳就插進水坑里了,可能還會把水踩地到處都是。為什么?大家有想過這個問題嗎?(請家長說)
有一定的道理。我來說說。如果是大人,一腳就邁過去了,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就會繞著過去。可他是孩子,在他的認知世界里,他認為這是一件快樂的事。進水坑里了。把鞋子和衣服弄濕了,而你又是怎么對待孩子的呢?你想過尊重孩子嗎?我們大人怎么做才對呢?我來找個家長問問。(問家長)
首先是家長要明白為什么,要蹲下來,耐心的告訴孩子應該怎么走,或許下次還會進水坑里,沒關系,再說一次,相信就徹底解決了。咱們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耐心嗎?我想很多時候要么斥責,甚至打罵。
對家長的教育:之三 認識新事物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教授知識,培養孩子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比如:媽媽有一天買回家一個菠蘿,把菠蘿放在桌子上就去廚房做菜了,一會就聽到孩子跑過來,媽媽,什么啊?還扎人?媽媽說是菠蘿,對的菠蘿有刺,此時扎人的。又去干活了,一會孩子把菠蘿在地上滾著玩,說媽媽,菠蘿還能滾,媽媽說對的,菠蘿是圓的,是可以滾動的。削皮以后,吃到嘴里,原來菠蘿是酸酸甜甜的。媽媽就給孩子總結說:菠蘿扎人,能滾,削皮可以吃是,是酸的,甜的,這就是菠蘿。如果媽媽看見孩子向要摸菠蘿,很盡快干涉她說,不要碰,會扎手;動的告訴孩子,菠蘿是可以在地上滾的,是可以吃的,味道酸酸甜甜,那么可以想想,這樣孩子只是被動的接受機器,久而久之,孩子講失去主動探索的能力。所以我們倡導:鼓勵孩子主動去探索未知事物,家長要科學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對家長的教育:之四 對孩子的誤解。
還有一個例子:小明正在往昂貴金魚缸里的熱水,被媽媽看到了。媽媽打了他,問他為什么?
小明說:天冷了,我都穿厚衣服了,金魚也會冷的,我要給他加點熱水。
這個實例告訴我們:我們大人要走進孩子的內心,要以孩子的思維去對待孩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很多時候,孩子的做法沒有錯,事大人錯了。就像這個故事,你能說小明錯了嗎?到底是誰錯了?我們做家長的,為什么不能再責怪孩子之前,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呢?希望從今天開始,當你責怪孩子之前,能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嗎?
家園共育之一:多問孩子封閉的問題
我能猜到有很多家長晚上接到孩子后,問的最多事2個問題:1、今天吃的什么?2、今天學到什么?呵呵,對不對?這么問是有問題的,為什么呢?因為孩子小,邏輯思維不夠強,就是說想問題不會拐彎。給家長舉個例子。我問小明,你給我做一個自我介紹,小明就懵了,什么叫自我介紹啊?如果你問小明,幾歲了?4歲。男孩還是女孩啊?男孩。爸爸叫什么啊?大明。這就是封閉的問題。所以,如果家長想知道知道孩子今天吃了什么,可以看我們的食譜或者是問老師,想知道孩子今天學了什么東西也是如此,先問老師學習的內容,如果今天學習了一個“天”,你寫出來,小明,認識嗎?小明認識,會組詞,不就行了嗎?現在大家能明白什么叫封閉問題了嗎?
家園共育之二:讓孩子自己背著書包
各位家長,你下午來接孩子,干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把孩子的小書包接過來,自己替孩子背著。難道孩子背不動嗎?本來該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你為什么要替孩子做?難道這是真正的疼愛嗎?你能替孩子干一輩子嗎?現在社會上有多少孩子,都大學畢業了還啃老,靠父母養著。為什么?小時候不鍛煉孩子的自強能力,長大了,誰幫他?
我希望各位都認真的想一想,自己以往是否真的錯了?或許還有家長會說,等孩子大了,在讓他背書包。你自己相信嗎?為什么老人都常說,三歲看大,劉歲看老?因為在小時候,已經形成基本的行為意識,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希望今天給大家講完后,如果你真正的愛孩子,請別剝奪孩子鍛煉的機會。你那是在害他。
家園共育之三:正確對待打鬧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吃虧,總是詢問有沒有人打你了,有沒有人欺負你了。在現在教育觀中,對于“打架“我們也看作是一種不錯的教育手段。讓孩子們從打架中學習相處,解決問題,當然是在比較安全的情況下,這是關于社會人際交往學習中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俗話說“不打不相識”,不少家長對孩子常念叨這樣一句話:只要你能學習好,別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導向之下,孩子的整體中和所致表現出明顯的缺陷,特別突出地表現在生存意識、實踐能力、意志品質等方面。不要全家老圍著一個“小太陽”轉,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生存、學會生活,這是每個孩子的成長必修課。
家園共育之四:榜樣的力量
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作為家長,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你必須要先做到。對于一個學前年齡的孩子,言語傳授遠不如行為示范更容易理解和記憶。要想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你就必須按規范時間作息;要向讓孩子吃飯不挑食不剩飯,你就必須什么都吃的津津有味并不留一粒米。計較的家長一定教出事多、不合群的孩子。假如讓孩子經常看到家長喜歡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的情景,他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在班里,和小朋友相處時,也會是這樣,“他比我多了個積木”“她不讓我坐在這個椅子上”“他站隊的時候碰了我一下”等等,久而久之,就不會有小朋友和他交往、和他玩了。你們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好處么?孩子上了幼兒園,與在家的時候更多的不同就是要開始接受教育了,那我們家長就不應該只關注吃、喝這些事情了,而是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性格發展,習慣養成,能力提高上。
家長容易犯的錯誤
1、 過分溺愛 包辦代替,讓孩子養成依耐性,剝奪了孩子的鍛煉機會。要讓孩子學會整理內務,培養他做事有條理。從今天起,我向各位家長提出一個觀念,我們要“愛在心中,不在手中”。這句話什么意思,各位家長應該很清楚了。在這里,我還是想重復一下背書包的事情。在國外幼兒園的門前,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會看到這樣很震動人心的場景,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里一律是空著,而書包、衣物包等都由孩子肩背手拿著,進教室和離開教室錢都要將椅子擺放好,書包拿放好規定位置,家長從不伸手幫忙的從2-3歲開始訓練做事有條不紊的好習慣。愛孩子并不是幫他把一切做好,而是引導他如何把事情做好,如何專注的對待事請,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如何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
2、對孩子缺乏客觀的評價。在這點上家長容易出現這幾種問題:
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好。在家長眼里,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這樣的想法也不足為怪。只是,您不能完全看不見自己的孩子的不足和缺點,過分的包容孩子的錯誤。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還要說“沒關系,孩子還小。”就像有的家長,覺得孩子不正確的行為有趣,孩子大了人、發了脾氣摔了玩具,覺得是長了本事,甚至還用夸獎的口吻說,“寶寶真厲害!”您哈哈一笑,孩子然就不會認為這是不對的行為。
過度批評,與他人比較。在家的時候家長可能沒覺得孩子哪兒不夠好,上了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多了,爸爸媽媽就有了比較。毛毛學會寫字了,丁丁畫得畫真好看,可自己家的孩子怎么哪兒哪兒不如人呢。同一個班,年齡也相差不多,為什么沒有別的孩子那么突出。家長雖然望子成龍心切,可做法就很不合適了,經常對孩子說,你怎么不會這個,不會那個,那個方面有沒有比誰誰表現好。當成人在一起交流關于孩子的情況時,常聽到別人說他家孩子怎么怎么出色,可自己好像沒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會到家中,就開始批評自己孩子,給孩子加壓,說他不如別人。其實,你想想,這樣的做法不就是您的虛榮心在作祟么?孩子難道就是為了給您添面子的么?每一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發展的軌跡和規律。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性,這方面不如別人,另一方面就一定會突出,或是現在還看不出他的長處,下半年說不定就變成了班中的佼佼者。這樣發展都是正常的,家長千萬不能太過著急,絕對不能拔苗助長,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引導幼兒。每個幼兒只要他在本身的基礎上又提高就是進步,我們要縱向的來看孩子的進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他的點滴成績,而不是橫向的比較。要尊重孩子的獨特性,要給她們創造發揮自己的空間。
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智力的發展。先給各位家長一個概念,什么是智力?智力,其實是一種能力,是通過改變自身、改變環境或找到一個新的環境去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幼兒時期,我們要發展的就是構成這種綜合能力的基礎能力,如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動手能力。這些才是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也真是有效教育所提出的學能教育,《啟智訓練體系》能帶給孩子的好處。
忽視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缺少意志力的培養,忽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不少,請各位家長好好想想,你們是不是在這些方面做得有不對或不夠好的,影響甚至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那就請各位家長從今天起,改變您的做法,給孩子更多的動手的機會,讓孩子學會應該具有的能力。
請家長銘記的一道數學題
5天的幼兒園教育,我們老師教會孩子自己動手吃飯,自己穿衣服等等,可周末2天在家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周一開學來,我們老師辛苦一周鍛煉的好習慣,全沒了。希望大家記住這道數學題,我們的希望是5+2=10
幼兒園入園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新生入園有哭鬧時在正常不過的現象了,這是兒依戀情緒的表現,叫做分離焦慮。嬰兒從出生后7個月期就漸漸開始發展依戀情緒,這是一種嬰幼兒心理發育的過程。而且,在這個時期,我們要幫助寶寶形成這種心理特點。依戀,是嬰幼兒與其雙親或照顧著間一種特殊、持久的感情聯結。依戀感建立后,他會感到無后顧之憂,更加自由地去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愿意與別人相互接近,從而第今后的認知發展和社會適應產生良好影響。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依戀將周發展成一種安全性依戀。他不僅出盡孩子智力的發育,而且還能叫容易的在成年后自信心和對別人的信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幼兒進入幼兒園初期的分離焦慮就是有依戀情緒和對陌生環境的一種本能的不安全感或恐懼歸納引起的,一班表現在“焦慮不安、哭鬧、發脾氣、拒食、拒睡、攻擊他人、依戀某位老師或默默不語等。這種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入園初期,不哭的孩子很少,絕大多數孩子會哭鬧,通常這種現象會持續一到兩周的時間,長的會到一個月。這個時候,家長也不必太過緊張和擔心,我們是有辦法和控制這種現象的。當然,需要家長配合幼兒園,相信幼兒園有能力照看好你的孩子。最需要家長配合的一點就是,早上來送孩子的時候,把孩子交給老師轉身離開。另外可以給孩子這段時間吃些去火的事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生病。
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
1、 首先向給家長說的就是,一定要按時接送。幼兒園時正規的教育機構,不能想送就送。你想啊,你斷斷續續,孩子的學習能養成習慣嗎?而習慣的養成是靠反復鍛煉的。比如孩子自己吃飯,今天在幼兒園里,是孩子自己吃,課明天在家了,就一家人伺候著。對孩子的教育能形成習慣嗎?
2、 多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家的情況,只有老師知道孩子在家里的更多信息,也才能更準確的去關心孩子。
3、 當然還有很多,我就不說了。。。。。。
最后,還是再一次的感謝各位家長朋友對幼兒園的信任和支持。今天你把孩子交給了我們,明天我們將還你一個健康優秀的寶寶!祝各位好運常來,家庭幸福。謝謝大家!
【幼兒園大班新生家長會園長發言稿】相關文章:
1.新生入園家長會園長講話稿
2.幼兒家長會園長發言稿
3.家長會園長發言稿
4.大班家長會園長發言稿
5.幼兒園園長家長會發言稿
6.開家長會園長發言稿
7.中班家長會園長發言稿
8.幼兒園新生家長會園長發言稿范文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