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美文
大學生職業生涯實踐報告范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社會實踐報告
日期:2023-03-01 05:26:51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關于職業生涯理論下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報告  一、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體系的弊端  組織管理有缺陷一般高校都將社會實踐歸口于團委或學生處管理,社會實踐活動作為高校學生
为你推荐:
  • 2022年元旦抖音祝福
  • 關于職業生涯理論下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報告

      一、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體系的弊端

    關于職業生涯理論下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報告

      組織管理有缺陷一般高校都將社會實踐歸口于團委或學生處管理,社會實踐活動作為高校學生假期例行活動開展,往往僅由一紙文件通知,學生在接到通知后多數是自行安排,一般不會想到尋求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凌亂,內容簡單重復,沒能起到鍛煉成才的目的。團隊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樣存在上述問題,甚至更為嚴重。活動前的策劃準備不充分,沒有經過與實踐接待方的詳細溝通,策劃內容不切實際,安全保障不到位;社會實踐活動執行困難,活動項目實施改變較大,流于形式;活動結束后的總結空洞無力、甚至沒有總結。

      二、職業生涯理論的切入點

      (一)社會實踐階段論

      在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中,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五個階段:成長階段(0~14歲)、探索階段(15~24歲)、建立階段(25~44歲、維持階段(45~65歲)、衰退階段(65歲以上),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較好完成發展任務才能順利進行下一階段的發展。我國學生在大學之前基本沒接觸過職業社會,所以,大學階段需要完成舒伯生涯發展理論中成長階段和探索階段的雙重發展任務。因此,這一階段不僅要發展自我形象,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并了解工作的意義,同時還要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并實現職業偏好。大學里的社會實踐就成為完成這一生涯發展任務的重要載體。通過社會實踐,不僅要對自我有充分的認識,明確自己的個性需要、職業興趣、能力水平,還要完成對社會的初步認知,了解工作、了解崗位、適應職業,初步完成職業準備。大學階段的社會實踐可分為三個發展期:探索期,考慮需要、興趣、能力及機會,作暫時的決定,并在幻想、討論、課業及實踐中加以嘗試;訓練期,針對探索期的決定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參與相關實踐項目,有目標地鍛煉自己的能力,進一步明確職業選擇;擇定期,生涯初步確定并試驗其成為長期職業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適合則可能再經歷上述各時期以確定方向。

      (二)社會實踐環境模式論

      霍蘭德認為,一個人之所以選擇某職業領域,基本上是受到其興趣和人格的影響,生涯選擇是個人在對特定職業類型進行認同后個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或延伸。在霍蘭德理論中,提出大多數人屬于六種人格類型,同時有六種環境模式與這六種人格類型相對應;人們尋找的是能夠施展他們的技能同時表現他們的態度、價值觀和人格的職業;人們的職業行為是由其人格和環境特征的相互作用所決定的。在社會實踐中這六種環境模式同樣存在: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當學生處于興趣類型與實踐環境一致和相容的情境下時,個體滿意度會較高,主動性會增強,效率也能得到提升;相反,在興趣與實踐環境對立和相斥的情境下時,個體的負面情緒會占主導,消極怠工、敷衍了事的情況就會時有發生。因此,在社會實踐活動類型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這六種環境模式,讓學生在每次社會實踐中選擇與自己人格類型相適宜的實踐項目參加。

      (三)社會實踐動態適應論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羅圭斯特和戴維斯提出了人境符合的心理學理論,即當工作環境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內在滿意)、個人也能滿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滿意)時,個人在該工作領域才能夠得到持久發展。個人與工作之間存在互動的關系,符合與否是互動過程的產物,個人的需求會變,工作的要求也會隨時間或經濟情勢而調整,如個人能努力維持其與工作環境間符合一致的關系,則個人工作滿意度愈高,在這個工作領域也愈能持久。大學生社會實踐應借鑒此理論,社會實踐本是大學生認知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符合適應論的背景,隨著學生的認識不斷發展和提高,應提供給學生更適宜的平臺和機會。所以,所組織的社會實踐項目不能一成不變,應有階梯性和發展性。可在低年級階段設計相對簡單的實踐任務,到高年級階段安排復雜的實踐任務,從而維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符合性,實現動態適應。

      三、職業生涯理論指導下的社會實踐活動改進措施

      (一)職業化:職業指導提前融入社會實踐之中

      社會實踐作為學生認知社會的重要途徑,應與學生的職業選擇密切相關。社會實踐的`成功與否、實效與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緊密聯系,可以說,社會實踐是學生走上職業道路前的鋪墊。因此,在社會實踐中應安排職業指導內容。在社會實踐活動實施之前,一般考慮在策劃階段,學生應提前完成自我認知,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評估;同時對職業有初步意識,了解什么是職業,能對職業做出選擇,即完成社會實踐階段論中的探索期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進行理論知識的普及,通過組建生涯團體輔導小組來組織學生進行認知探討,通過邀請校友、成功人士講座及企業的宣講會等形式來促使學生思考開展怎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能輔助職業認知。

      (二)階段化:一個年級一個主題方向

      根據社會實踐階段論的觀點,大學生社會社會實踐分為三期,分別是探索期、訓練期和擇定期。結合高職學生三年的在校學習經歷,我們可以將這三期嵌入到大學三年里。大一年級對應探索期,大二年級對應訓練期,大三年級對應擇定期。大一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目標是完成自我認知和初步職業認知,可通過參加生涯量表測試、自我總結反思認識性格、興趣;通過參加和組織集體活動認識個人能力;通過聆聽講座、生涯人物采訪建立初步的職業認知。這些途徑,不僅是生涯教育的手段,也是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大二階段,在大一探索期所做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同時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有的放矢地進行自我訓練和完善,這也是社會實踐活動大有作為的階段。這一階段,我們可以開展諸如職業調查、假期實習、勤工儉學、志愿者服務等深入職場的短期體驗式的實踐活動。大三階段,這是學生完成“職業人”轉變的最后一步,學生在這一年里要將短期的職場體驗轉換為個人的職業選擇,或重塑職業目標。這一階段的社會實踐目標是完成崗位實習,初步體驗職業生涯。可以開展的活動有擇業指導、崗位宣講、畢業實習等活動。

      (三)匹配化:通過社會實踐培養職業所需各項能力,增強個人核心競爭力

      學生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各種可能,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多種嘗試,而不是僅僅只局限在自己所擅長的單一領域。學生的心性不定,興趣轉換極快。因此,我們在安排社會實踐任務時應將霍蘭德六種職業類型都涉及,要求每位學生每種職業類型都有參與。有親身體驗才能分辨適合與否,既驗證職業興趣量表結果,又進一步了解職業興趣類型。在設計項目時,應充分考慮任務難度和人員組合,每項任務都應設計為高低年級學生同時參加。對于低年級學生,實踐重點在了解項目內容和實施流程;對于高年級學生,實踐重點在完善項目、指導新人、實踐創新,完成個人能力的提升。通過這種安排,力求使每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伴隨著參與次數的增加,學生能從較低位的人職匹配逐步成長為高職位的人職匹配,再輔以職業技能遷移,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加求職成功率,最終增強核心競爭力。

      (四)體系化:打破現有教育劃分,將社會實踐與實習整合為一門課程體系

      按照現有社會實踐運行模式,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分屬不同處室管理,專業實習多由教務教學組織部門負責,社會實踐多由學生管理部門負責。這就造成兩者地位不等,信息不通,學生重視程度不一。要培育全面發展的學生,勢必要打破界限,將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整合統一,運用職業生涯理論,專業教師、學生管理人員齊抓共管,將其系統化、體系化,按探索期——訓練期——擇定期考察學生實踐情況,酌情給予學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認知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生職業發展的重要過程,做好社會實踐工作,有利于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在職業生涯理論的指導下,實行大學生社會實踐職業化、階段化、匹配化和體系化,大膽創新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有助于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有序發展。

      

    【關于職業生涯理論下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報告】相關文章:

    1.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

    2.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的報告

    3.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論文1500字范本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推薦

    5.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探索論文

    6.大學生醫院社會實踐報告

    7.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報告

    8.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難過和委屈扎心文案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