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美文
小學二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教案
日期:2023-02-28 12:35:18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
为你推荐:
  • 很累很疲憊的說說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1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驗算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有序思維能力。

      2.通過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要求: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把下面減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

      (1)15—3=8()+()=()

      (2)42—30=12()+()=()

      2.按課本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減數加起來,結果怎樣?算算看。”

      用豎式計算:1230—425805+425

      指定二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下面列式計算。

      做后,引導學生觀察兩道復習題,并說說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數之間的關系,由此導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師將上述兩題豎式中相同部分用線連起來如下:

      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差和減數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我們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教師說明:為了保證計算的正確,不僅要掌握計算法則,認真計算,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減法的驗算。

      2.教學例4。

      (1)出示:4736—826=

      指名用豎式演算,然后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驗算。全班學生計算并驗算。

      (2)利用學生的板演,指名講計算過程。(數位要對齊,從低位減起,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作10,百位17減8得9,千位剩3。)

      (3)正驗算是否正確,看差與減數相加是否等于被減數。

      教師還要指出:如果題目沒要求驗算,為了簡便,也可以不另寫驗算的豎式,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驗算時也是把差和減數加起來看得數是否等于被減數。

      可以讓學生看看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由學生口述:個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進上的1加3得4。

      板書如下:

      3.小結: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齊讀驗算的方法。

      做課本“做一做”和習題第1—3題。

      四、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5—7題。

      五、課后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8、9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2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本學期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一.本單元教材內容

      本單元內容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教材將上述內容合成以下邏輯結構。

      二.教學總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確立了本單元的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

      復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復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分能力;

      3、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了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生向上的動力;

      3.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節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脫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于小朋友來說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么好方法來把這么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的效果。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4

      教學內容:

      教材P28~29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的第1~3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系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一組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發現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28頁的這幅圖,你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有趣現象?

      2、(學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里面就蘊含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板書:對稱】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跟對稱有關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現特點。

      (1)看書第29頁的樹葉、蝴蝶、天安門的圖,這些圖形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學特點,你能發現嗎?

      (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發現。

      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門城樓圖:以天安門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師小結。

      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折后,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板),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6的乘法口訣》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訣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教材首先呈現了一幅由6條熱帶魚組成的主題圖,圖中的每一條熱帶魚都是由6個三角形組成的。再通過列表,讓學生在探索熱帶魚的條數和所用三角形的個數之間的關系時,得到關于6的乘法算式的結果,然后進一步由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在教材中,沒有給出一道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訣,其意圖就是要讓學生完全自主地探索6的乘法口訣,體現出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教學目標:

      1、利用多媒體,通過直觀、有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編出6的乘法口訣。

      2、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們觀察,找出6的乘法口訣規律,初步熟記6的乘法口訣,并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3、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類比、歸納等數學。

      教學重點:

      在快樂的學習中理解、熟記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運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制作一條又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魚,三張小貓的圖片(小、中、大)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興趣

      1、師生談話(略)

      2、復習1~5的乘法口訣,看卡片口算,直接說出得數并說用那句口訣

      2×5=2×2=5×1=3×4=

      1×5=5×3=2×4=5×4=

      (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

      3、情景導入《小貓想吃魚》的小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演示,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先出現貓媽媽釣魚走回家的情景,接著三只小貓出現,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利用小貓想吃魚的故事來學習新課,符合2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也體現了多媒體教學的形象、直觀性。]

      二、新知探究,生成知識。(出示書本61頁的主題圖)

      (一)、探究,編出口訣

      1、學習“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訣、

      (1)觀察這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用數字怎樣表示?

      (2)你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有不同的表示嗎?

      (3)能不能根據我們所學的口訣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

      (4)媒體驗證(略)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演示由,由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一條魚,學生很容易就看出是一個6,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宏觀、微觀世界。所以在一六得六的學習中,我是引導學生學好這一口訣,懂得方法,同時我做好教師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

      2、學習“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訣、

      (1)2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它能有幾道乘法算式來表示?

      (2)能不能很快地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

      (3)媒體驗證(略)

      (4)學生的學習表現。

      [設計意圖:在二六十二的學習中,我是半扶半放,讓學生在一六得六的基礎上學習,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創設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擴大了學生的感知空間和感知時間,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使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相互促進,相互強化,讓學生處于思維活動的積極狀態,是提高教學質量來自優秀,的學習表現同時有利用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自主探究口訣:“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1)、教師再依次出示實物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完成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訣的編寫。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四個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訣)。

      (3)、通過多媒體驗證。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等方式,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接受者成為主動的知識獵取者。所以在此環節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的學習,真正把時間、空間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我是組織者的角色]

      (二)記憶6的乘法口訣

      1、學生觀察算式和口訣,發現它們存在的規律。(4人小組討論)

      2、探討記憶的方法:對口令,比一比,開火車等。

      3、學生考老師。

      三、知識運用,體驗成功

      1、書本63頁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

      2、書本63頁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并要學生說出是運用哪一句口訣。)

      [設計意圖:在此練習中,我是通過多媒體演示書本的圖,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通過多媒體的驗證,更能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而且練習的多樣化,更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新知。]

      四、快樂游戲,樂中鞏固

      1、找朋友。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很高興,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找樂。]

      2、算題比賽。

      3、到6元超市購物。

      [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圖形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從而讓學生喜歡數學。]

      五、全課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6的乘法口訣

      一六得六1×6=66×1=6

      二六十二2×6=126×2=12

      三六十八3×6=186×3=18

      四六二十四4×6=246×4=24

      五六三十5×6=306×5=30

      六六三十六6×6=36

      七、作業設計:

      1、書本63頁第5題。

      2、書本63頁第7題。

      3、算題比賽。

      4、自選商場6元超市(樣樣6元)。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6

      教學內容:

      課本P63頁第1題及練習十四的第1、2、4、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學過的數學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養成傾聽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人進行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溝通乘、除法的聯系,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方法:

      啟發學生思考,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

      每人一張空白紙,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知識,誰能說一下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和任務。)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教學第63頁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你看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同桌互相說一說題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規律地排一下,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師:(1)發下一張空白的表格紙

      (2)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3)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數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4)歸納整理:一是把除數相同的算式歸類。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歸類(對于其他的方式也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利用乘法口訣的排列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學生做第64頁的第1題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后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要求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同時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游戲形式做第6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看清加、減、乘、除的運算符號

      使學生初步形成百以內四則運算的口算技能

      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第4、6題,完成后找學生起來回答他是怎樣做的。

      做第65頁中第5題

      先讓學生看懂圖意

      再讓同桌兩人為一組進行對口令活動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理解“倍”的意義。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表內除法計算的理解與熟練。)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給下面這些算式排排隊嗎?

      7÷721÷345÷972÷936÷4

      ()>()>()>()>()

      3、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除數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節課的復習中,在引導學生復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數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同時,通過運算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7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板二年級下冊第122頁第13、14題,練習二十四第11~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復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數學。

      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以及課件準備:

      情境圖、自測題卡、小黑板等。

      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境、引導發現、啟發談話、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練習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公園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歡玩什么?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車的情境圖)

      看!他們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玩碰碰車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幾次?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后匯報。

      太棒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玩滑梯這一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對解決問題的復習中來。)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一)自主整理,實施創造

      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與復習,現在給大家一些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相互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二)交流矯正,優化再建

      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整理的結果?

      小組長1: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2: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3:……

      展示各小組整理的結果,全班同學欣賞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1)要認真看題,收集信息。

      (2)分析問題,確定運算步驟。

      (3)根據數量關系,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

      (4)檢查,寫答。

      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這么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我們對本冊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有了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我們就針對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重點復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回憶、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既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又培養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體驗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學習樂趣。學生在整理中讓舊知識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一)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1、總復習第13題

      引導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圖畫,并說出從圖畫中你獲得哪些信息和問題?

      讓學生根據從題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獨立列算式解答出來。

      2、總復習第14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錢,怎樣求呢?使學生明確解決這個問題的步驟。再讓學生列算式解答出來。

      (二)拓展延伸,整體深化

      1.練習二十四第11題。

      先跟據圖畫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學生明確:一位客人一個碗、兩根筷子。

      再讓學生根據碗和筷子的數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8個碗可以給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給7(14÷2=7)位客人。

      所以這些碗筷只能給7位客人。

      2、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先讓學生根據畫面上兩位同學的對話,掌握信息。

      再引導學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學一組,可以分幾組?要先知道什么?怎樣解決呢?

      組織學生獨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組中交流。

      3、練習二十四第13題。

      怎樣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

      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通過比較三種襪子每一雙的價錢,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再讓學生算一算,比一比。

      (設計意圖:為了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動腦思考的的機會。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來的知識,才能挖掘新的知識。培養了學生初步歸納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一)自主檢測

      出示檢測題,學生獨立完成。

      自測題

      1、鉛筆3角錢一支,要買3支,給售貨員1元錢,應找回多少錢?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體育課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幾人?

      3、從家里到學校需要8分鐘,每天上學共要走多少分鐘?

      4、一本故事書有98頁,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頁,她還剩多少頁沒看?

      5、一個毽子3元,一根跳繩5元。

      (1)小青買4個毽子和1根跳繩,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錢,你準備怎樣買呢?應找回你多少錢?

      6、冰激凌零售價每個7元,批發每箱6個,共30元。算一算按箱買每個比零售價便宜多少錢?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二)評價完善

      1、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對自己、小組的表現哪些地方最滿意?

      2、教師評價總結。

      今天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表現得很出色,大家不僅學會很多了知識,還愿意和同學們在一起分享所學到的知識,老師真高興呀!通過你們的發言,我知道你們有又學到了很多的,希望你們能靈活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檢測,給學生一個準確的評價,讓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正確的評價他人,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復習解決問題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錢。

      教后反思:

      通過復習,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對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些學生無處下手,比如126頁的11題,學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給幾個人?課本上這幾道題不全面,課下還需要補充。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8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0~102頁的例1、例2及第103頁“做一做”、第105頁練習二十的第2、6題。

      內容簡析

      例1認識質量單位“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這些常見、帶有質量標示的物品,使學生直觀認識克的作用——用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

      例2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例1編排思路相同,同樣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質量單位千克的作用——計量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和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及計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并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通過數學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懂得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并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體驗學習質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親自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等一系列實踐操作方法來學習克和千克,建立數學模型思想。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域的情境,特別要突出標簽上的錢數和500克、1千克等。請學生結合自己買東西的經驗,說一說在圖中發現的數學信息。

      師生交流:我們在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的質量,在數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像圖中的水

      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錢來標價的。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品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見的計量單位,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

      實踐操作法: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一袋鹽和一袋洗衣粉)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質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品析:直接用實踐操作,掂一掂,感受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作了鋪墊。】游戲體驗法: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一胖一瘦,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品析:在游戲中感悟物品的質量,體驗輕重,在歡快的游戲中開始了對物品質量問題的思考。】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克”。

      (1)借助實物感知克。

      ①課件出示超市里常見的用“克”作單位的食品包裝袋,讓學生初步感知“克”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積累生活經驗。

      ②觀察交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③小組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裝瓜子,體驗3克、12克、100克分別是多重。

      ④全班匯報:說一說掂量后的感受,輕還是重。

      ⑤師生小結: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教師板書:克(g)。

      ⑥你們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嗎?

      (2)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讓學生取出自己準備的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①小組活動:在老師準備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②對比試驗:讓學生試著從裝黃豆的袋子里取出一些黃豆,使這些黃豆共重1克。

      ③提練方法:操作后交流匯報,你用什么方法取出1克黃豆?

      ④質疑交流:怎樣驗證多少粒黃豆重1克?(用稱一稱的方法來驗證)教師指出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2、認識天平。

      (1)看一看:①出示天平。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②介紹砝碼。砝碼中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中最重的是100克,你們知道砝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嗎?

      (2)稱一稱: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黃豆的過程。

      (3)掂一掂:請每個小組都取出約1克重的黃豆,感受1克有多重。

      (4)估一估:呈現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方法。該題以1克為標準,估量物品的輕重。以此使學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選定的標準去比較。最后通過說出生活中比1克輕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對1克的認識。【品析: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等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質量的輕重,明確“克”用于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3、認識“千克”。

      (1)做一做,初步感知千克。

      ①出示例2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蘋果的實物圖。

      ②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③多請一些學生來提一提這兩樣物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④師生小結: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教師板書:千克(kg)。

      (2)算一算,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①教師出示2袋鹽,每袋500克,學生算出一共有多重。預設1:1000克;預設2:1千克。

      ②教師小結:對,1千克等于1000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掂一掂,體驗1千克有多重。

      ①小組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2袋鹽,在心里記住它的質量。在老師準備的其他物品中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看誰找得準。

      ②交流找法: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的。

      ③操作比較:小組內每個同學輪流一手拿著1克的物品,一手拿著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說說自己的感受。

      (4)游戲:猜一猜。

      出示一物體,教師知道它的準確質量,讓學生猜一猜。在猜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猜的數據運用“重一些”“重得多”“輕一些”“輕得多”來進行提示。并適當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猜的,引導學生運用參照物對比著來猜物體的質量,提高估量的準確性。誰猜中了,就將物品獎給誰。

      【品析:在學生認識克的基礎上,通過做一做、算一算、掂一掂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自主發現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具體感知1千克的實際質量,并將它與熟悉的物品質量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

      (1)認識盤秤。

      ①課件出示盤秤,教師介紹盤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盤秤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盤秤上放入1千克洗衣粉,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有多重。還可以變換幾種質量讓學生加以辨認。

      (2)認識彈簧秤。

      ①課件出示彈簧秤,教師介紹彈簧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彈簧秤的單位。

      ②課件出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是多重,有幾個。

      ③這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幾千克的物品?你是怎樣想的?

      (3)認識體重秤。

      ①課件出示體重秤,教師介紹體重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體重秤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一個學生稱體重時,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處,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讀出該生的體重。

      ③通過對三種秤的觀察,你發現在測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品析:讓學生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了解不同的秤稱物體的方法,逐漸豐富對1千克的感知,使他們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進一步加強直觀感受,深化對千克的認識。】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質疑: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有1克重,哪些物品有1千克重?

      學生列舉交流,比如1個2分硬幣、1粒花生米、2粒黃豆等大約有1克重;2瓶500毫升的礦泉水、1升大瓶可樂、16個雞蛋、4袋牛奶等大約有1千克重。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這節課我們不但認識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還知道了這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質量觀念,教材的安排是分兩個課時認識克和千克的。由于這一節是學習質量單位的開始,學生雖然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著力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知體驗,切實讓學生建立質量觀念。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g)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單位。

      ↓↓

      1個2分硬幣約重1克2袋鹽約重1千克

      ↓↓

      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比較重的物品常用秤來稱

      第2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內容簡析

      例3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鞏固學生已經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量能力。題目要求比較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實踐、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能夠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量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形成估量策略。

      2、本課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與他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蘋果)大家經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里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借著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

      實踐體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后教師出示例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

      【品析: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對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

      (2)學生匯報。

      2、稱一稱。

      (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并數一數個數。

      (2)匯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教師記錄。

      (3)觀察記錄的數據,從數量上發現規律。

      (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么稱出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品析:在本環節中,設計了“先估再稱”這個有效的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活動代替老師的講解,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估計1千克蘋果大約有多少個,既培養了學生的估量意識,又滲透了辨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3、提出問題。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后匯報發現的信息。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量。通過“知道了什么?”環節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

      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

      預設一:

      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

      師:這是一種辦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

      生:200克。

      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么樣?

      生:用加法算比較麻煩。

      師: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預設二:

      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

      師:以你的生活經驗,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

      生:5個。

      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么?

      生:20里面有幾個5?

      4、解決問題。

      (1)通過閱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突出了估計的標準。

      (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

      (3)分組解決問題。

      第一、二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

      (4)匯報交流。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1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試題08-19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五篇12-31

    二年級下冊數學總復習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3篇)02-10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試卷2017年08-16

    二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教學計劃(通用5篇)03-04

    人教版二年級教案02-19

    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模板12-30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02-23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很忙的經典說說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