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加幾》教學反思范文
一、教學反思的內容
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
教學前反思的內容包含反思確定內容、階段及具體實施方法對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具體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所需要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還要對對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本課時進行教學計劃時列出反思的關鍵項目。如:
第一、需要教給學生那些關鍵概念、結論和事實;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
第三、教學內容的深度和范圍對學生是否適度;
第四、所設計的活動那些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
第五、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
第六、那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
第七、那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
二、《十幾加幾》教學反思范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幾加幾》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幾加幾》教學反思范文1本節課,一方面是為了鞏固11—20各數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為后面學習進位加法做些準備。本節課,通過擺1捆和3根小棒來說明10+3=13,3+10=13。13—3=10,13—10=3。這樣學生既學了加、減法,也看到加、減法的關系,有助于教學用湊十法計算加法和用加法計算減法。
本節課的知識比較簡單,于是我就讓學生多說,多動手操作,多練習,達到每個學生都能把本節課學會。由于本節課是計算教學,為了使學生感興趣,同時避免計算教學的枯燥,在教學時,我注重發揮動手操作的功能,活躍了課堂氣氛。一圖四式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學起來比較容易;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是新內容,對于能力強的學生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而對于能力差的學生仍然會接受較慢。
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師“扶”著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主學,不但面向了全體學生,讓不懂的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懂,而且也滿足了思維活躍的.學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加強操作和觀察演示活動,以豐富學生關于數的概念,讓他們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數的概念。另外,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數數、去理解、去觀察。一方面使學生感到我們生活中充滿著數,數就在我們身邊;另一方面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數量和順序,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
不管準備的怎么好,一節課是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總有很多優缺點。由于課前準備不十分充分且經驗不足,一些環節處理的不熟練和不夠完整,駕馭課堂能力還需盡快提高。在課的設計方面,還應在動手操作后花時間認真總結出算法,讓學生擺脫實物,直接清楚地說明算法,這點體現得不明顯。
知識的獲取是在體驗與探究中進行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就是能力培養的過程。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捕捉和提出問題,能在探究過程中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正是我所追求的。體驗是讓學生用心去感受,評價、思考,把一個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對象有效地進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體驗過程中敏銳地捕捉問題,追問、探尋結果。上起來就感覺好了些。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吸取經驗,多多鉆研,也謝謝老師的指導。
《十幾加幾》教學反思范文2本節課從學生生活引入,創設了一個貼近實際的生活情景,我隨手在黑板上編了一個例題:“星期天我們班xx去老師家做客了,老師給他包了餃子,老師吃了12個,xx吃了3個,誰能根據這兩個信息提出一個問題?
生:兩人一共吃了幾個餃子?
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例子,讓學生能感受到生活就在我們身邊,并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一起去解決。這樣的例子,讓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漲,趁機問學生怎么列算式?誰知道12+3等于幾?很多學生有了幼兒園的基礎,隨口說出了等于15,老師就及時反問,你怎么知道等于15?這時大部分學生的手已經放下了,讓熱鬧的課堂變得冷靜了、沉思了。課堂進入了探索的環節,并在此過程中想體現一個算法的多樣化和多種算法中擇優的思想。“12可以分成10和2,2+3=5, 10+5=15。”“在12的個位上添上3個1,13、14、15,所以12+3=16。” 兩種算法都可以,為什么大多數同學都采用了第一種方法呢?因為這種方法比較簡潔,用起來比較方便。
本節課自認為達到了教學目的,效果很是不錯的。
《十幾加幾》教學反思范文3《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時,以兒童熟悉的復習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去觀察、去思考、去討論;再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說一說,從具體的情景當中抽象出計算過程,把具體的操作與抽象的計算過程對應,幫助學生從實物中脫離出來再教學算式的個部分名稱。最后通過各種形式的反復練習,達到熟練準確計算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學生獲得知識過程體驗,培養因題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觀察收集數據的能力。
課堂教學就是一種帶有“殘缺美”的靈動藝術。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準備的再好,一堂課就是一種動態的生成過程,總有很多的優缺點。如: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從1個十和3個一里面去掉3個一還剩下1個十”這樣的語言,對于他們來說說起來是比較拗口的,尤其是新教師在引導上更為吃力。所以花費的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計算教學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在教學中,要更注重發揮學生善于表現得心理特征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孩子在本節課中會發現10加幾或者是幾加10就等于十幾,十幾減十就等于幾,十幾減幾就等于十,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在過程中不斷的有思維的沖擊。
但在給加、減法家庭起名字時,我覺得自己為了趕時間,直裸裸的告訴它們名字,然后讓學生齊讀,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一個無限的空間去任意飛翔。沒調動學生興趣。 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語言要更加形象、生動。在課堂教學中,語言則應該更加精煉。
《十幾加幾》教學反思范文4《十幾加幾(不進位)》這節課是青島版教材第五單元信息窗二。是在信息窗一認識了20以內的數,對于十幾的組成非常清楚,在信息窗一的基礎上的深化探究,有的學生也許會計算,但對于其中的算理、算法并不清楚。所以我把探討十幾加幾的算法做為本節課的重點,十幾加幾算理的探討做為難點突破。
對于重點算法的突出,難點算理的突破,我采用了讓學生動手擺小棒,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先把個位上的幾個一和幾個一合在一起,再和十位上的一個十合起來,明白算理后,立即掌握算法,先算幾個一加上幾個一,然后再和十位上的數相加,使算理和算法有機結合。
本節課為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自主的動手操作,匯報交流,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在表達上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需要老師適當的引導。
對于認識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我采用是先讓孩子大膽地試著去命名,不管對與錯,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對于算法的優化,對于這個年齡的學生來說,如何體會算法的優化,以及在比較算法風過程中選擇間接的方法是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采用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自主的選擇第二種算法,從而實現了算法的優化,也進一步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通過這堂課,我真切地認識到先聯系學生已有、應有、難有的數學知識經驗來確定教學內容、重難點及教學形式和方法非常關鍵,只有充分考慮了前面的各個方面(備學生)才能把課堂的掌控得恰當好處。
另一方面,面對小學最低年級的學生,有些總結性話語、容易引起困惑的問題必須要強調,要通過他們自己的嘴不斷重復地讀、說、寫,通過動嘴動筆動腦來加深印象,同樣相應的課堂課后練習也應多些,尤其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練習和改正錯誤的時間。另外課堂上及時的鼓勵評價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
【《十幾加幾》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十幾減9》教學反思10-26
《十幾減9》教學反思10-02
十幾減幾說課稿11-06
十幾減幾說課稿15篇11-06
十幾減九說課稿11-04
9加幾說課稿11-04
9加幾說課稿11-02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03-15
《十幾減8、7》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范文12-23
十幾減9簡單說課11-1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秋游活動策劃方案主題 秋游活動策劃案模板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