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美文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詳細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國家級一等獎
日期:2023-02-23 06:15:0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通用8篇)  《桃花源記》文章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世人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
为你推荐:
  • 最精辟走心的人生格
  •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通用8篇)

      《桃花源記》文章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世人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通用8篇)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 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3)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huo)儼然(yau)阡陌(qian mo)詣(yi)

      2.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 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先生。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 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于 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導語: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 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 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請同學們試翻譯課文。(每生翻譯一句)

      3.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靠……謀生。緣:沿。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窮盡。舍:舍棄,放棄。豁然: 開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 悉:全。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 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告: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既:已經。志:做記號。詣:拜見,臥…·怯。如

      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四、小結

      1.古今詞義。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如此 古義:像這樣 說如此 今義:這樣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 古義: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 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 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 便舍船 房子 屋舍儼然 尋:尋找 尋向所志 不久 尋病終 志: 做標記 處處志之 標記 尋向所志 向: 以前 尋向所志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五、作業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2

      一、導人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容。

      二、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從第4節到完)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問:漁人怎么發現桃花源的? 討論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4.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5.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呼陌交通,雞犬相聞。

      6.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問: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8.提問: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9.提問: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 得埋下伏筆。

      10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 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11.提問: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 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小結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 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 曲折回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板書設計

      景色優美-環境良好-生活安定-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理想社會(世外桃源)

      五、作業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

      從中獲得審美情趣,提高文學鑒賞水平。

      教學重點

      1、疏通課文,理清結構。

      2、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和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

      3、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再現桃源,理解陶淵明創作目的。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學生準備:

      1、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根據注釋,試著翻譯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疏通課文,理清結構。

      2、感受桃花源美好社會生活,討論陶淵明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桃林”圖片(播放PPT1-6),讓學生欣賞,問:大家有怎樣的感受?聯想到一個什么成語?(世外桃源)它有什么含義呢?投影明確: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不遭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出示課題目和作者。(播放PPT7)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點擊“陶淵明”鏈接到PPT13);

      2、寫作背景(點擊“桃花源記”鏈接到PPT14-15)。

      三、明確本文的學習內容(播放PPT8)

      共六方面:課文朗讀、字詞釋義、課文結構、思考討論、寫作特色、文言知識。

      四、課文朗讀

      點擊播放“課文朗讀”課件,學生跟讀,注意重點字詞的讀音,領會語氣節奏。

      五、字詞釋義

      點擊播放“字詞釋義”課件,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對各段中的重點字、詞、句進行解釋。(學生匯報)

      六、課文結構

      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結構。

      課文以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開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發展)

      第三部分(第4、5段):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結局和尾聲)。即: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七、思考討論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曲折、隱蔽、幽深)

      2、漁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見:環境優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

      3、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地方?哪些語句寫出了桃花源人與世隔絕的久遠?

      (所聞:厭惡戰爭、不滿外界生活與世隔絕)

      4、在與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語句寫出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所歷:民風淳樸)

      5、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可是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這些說明了什么?(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6、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是虛構的一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寧靜安樂的理想社會)

      7、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么一個世外桃源呢?(聯系寫作背景理解)

      8、我們今天應如何看待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討論歸納)

      八、總結全文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照的美好社會,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九、布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翻譯全文。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歸納文章的寫作特色。

      2、總結并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課文的結構、主題等)

      二、寫作特色(點擊“寫作特色”鏈接到PPT24)

      (1.詳略得當;2.語言優美,通俗易懂;3.想象豐富,曲折回環; 4 .虛實結合 )

      三、文體知識(點擊“文體知識”鏈接到PPT25-31)

      (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文言句式、精華集萃五方面舉例說明。)

      四、課堂總結(播放PPT32)

      這節課,我們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于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原來自認為遙不可及的愿望,經過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同學們,讓我們為建設自己心目中和諧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五、課外拓展(播放PPT33)

      想象訓練:(任選一題)

      1、我來到桃花源;

      2、 今日桃花源;

      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2.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

      3.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對照書下注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并注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2.查找有關作者資料及相關時代背景。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導入:以“世外桃源”成語導入。

      明確:世外桃源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爭、沒有剝削,和平安寧的理想之地,它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學生談過去對“世外桃源”這個成語的理解。

      2作者簡介: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出身于沒落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后人稱“靖節先生”。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務農生活、田園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代表作有詩《飲酒》、《歸園田居》,散文《歸去來兮辭》等。

      本文選自《桃花源詩并記》,寄托了詩人的社會理想。歌詠了一個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

      學生先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發言,教師歸納總結。

      3誦讀課文:

      1.聽讀,注意字音、斷句及節奏;2.跟讀;3.朗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4.選部分學生在全班讀,大家評。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個別點撥

      二、自主學習,收集、歸納、整理問題交流。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對照書下注解,小組合作翻譯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個別指導。

      2將產生的問題匯總,在全班提出尋求幫助。

      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師適當點撥,板書要點。

      3剩余時間自讀課文。

      自由朗讀。

      三、布置作業:

      1.嘗試背誦課文。

      2.整理文中詞類活用現象。

      3.歸納源自本文的成語。

      板書:

      1.古今詞義

      芳草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味道)新鮮

      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交通運輸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妻子兒女今義:指男方的配偶

      來此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不管(連詞)

      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夠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房子屋舍儼然

      尋:尋找尋向所志不久尋病終

      向:以前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標記尋向所志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復習導入。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讀課文,解詞

      2、請個別學生復述文章主要內容,其他學生補充

      復述文章內容

      二、解析文章思想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桃花源有哪些特點?從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明確:景色優美,與世隔絕,環境寧靜。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2、桃花源的村民是些什么樣的人?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生活幸福、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與世隔絕、與世無爭。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3、綜上所述,你認為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存在嗎?從文中哪些地方已經透露出了這些信息。

      明確:是一個寧靜安樂,虛無飄渺的理想社會。不存在。

      這些描寫表面上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實際上,則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虛構的一種理想的境界。

      集思廣益,教師總結

      4、作者為什么要為我們描述這樣一個地方?說說你的理解。

      明確:在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東晉末年。生性熱愛自然、飄逸灑脫的陶淵明,因不滿當時的黑暗政治和社會現狀,遠離官場,隱居田園,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本文所表現的正是作者的社會理想。它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聯系作者生平及當時社會背景進行回答。

      5、根據你的理解,說說桃花源在哪里?

      明確:不在人世間,在世外,所以才會說是“世外桃源”。它在陶淵明心里,是陶淵明社會理想的寄托,也許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桃花源。

      言之成理即可,不設統一答案。

      6、背誦課文

      三、布置作業:

      寫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設想你是漁人,寫你進入桃花源后的見聞,不與課文雷同。②400字左右。

      板書:桃花源記

      陶淵明

      桃花源的特點:景色優美,與世隔絕,環境寧靜

      桃源人的生性:生活幸福、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與世無爭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象和本文出現的成語。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

      2.通過討論、交流,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練朗讀課文,并能準確地背誦、默寫全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特別是出自本文的幾個成語如:世外桃源、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怡然自樂、無人問津等,以及本文出現的幾個古今異義詞如:交通、妻子、絕境、鮮美、無論等。

      【教學難點】:

      1、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2、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并正確評價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安排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聽說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吧?我們只是大體知道那是形容美好的地方,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世外桃源”到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美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長久以來一直令我們向往?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晉代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來一一揭開這些謎題,并探尋一下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理想。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熟讀背誦、默寫全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感受桃花源的美境,

      3、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第一步: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

      2、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并結合注釋、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

      3、讀給同桌聽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4、隨機抽查學生朗讀,以檢查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高山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順暢地誦讀課文,借助課文中的注釋理解課文第1、2節中的字詞并翻譯

      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第1、2節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耐心閱讀文言文的品質

      重點難點:

      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第1、2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說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就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師生互動,導入新課)

      了解作者與背景

      (先讓學生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關資料,然后明確)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年,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疾病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先生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生字詞并給加點字注音

      豁然開朗儼然阡陌交通垂髫詣太守(指名學生上黑板聽寫,并讓其它學生進行訂正)

      2.學生展示朗讀情況

      四、學生分組自由閱讀課文,力爭達到背誦的程度

      (背一段時間后,指名學生自由背誦自己背上的句或段)

      五、理解課文第1、2節

      (一)理解加點的字詞

      1.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2.緣溪行:沿著

      3.芳草鮮美:鮮艷美麗4.落英繽紛:花

      5.漁人甚異之:對……感到詫異6.欲窮其林:盡

      7.夾岸數百步:溪水的兩岸8.仿佛若有光:隱隱約約

      9.便舍船:離開10.豁然開朗:開闊敞亮的樣子

      11.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13.阡陌交通:交錯相通14.雞犬相聞:聽到

      15.其中往來種作:來來往往的人16.悉如外人:都、全

      17.黃發垂髫:指老人;指小孩

      (二)句子翻譯

      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翻譯: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劃著小船沿著小溪往前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翻譯: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芳香的青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

      3.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翻譯:漁人對這種美景感到非常驚異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走到那片桃林的盡頭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翻譯: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口,里面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

      5.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翻譯:只見那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6.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翻譯: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六、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地背誦課文1、2節的詞語注釋和句子翻譯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已學課文部分的字詞解釋和課文翻譯

      2.預習課文第三、四、五段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東晉

      棄官回鄉

      隱居

      后稱靖節先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通過繼續學習,掃清閱讀障礙

      2.能夠順暢地誦讀并翻譯課文3、4、5節

      過程與方法:1.通過預習,能夠順暢地誦讀課文

      2.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第3、4、5節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耐心閱讀文言文的品質

      重點難點:

      重點:順暢地誦讀課文

      難點: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3、4、5節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聽寫1、2節中字詞的注釋

      2.抽查1、2節中重要語句的翻譯

      二、繼續疏通課文,理下列解加點的字詞的意思

      1.乃大驚:竟然2.具答之同:“俱”,完全,詳盡

      3.便要還家:同“邀”,邀請4.咸來問訊:全、都

      5.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6.不復出焉:從這里7.遂與外人間隔:不通音信

      8.無論魏晉:更不必說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給

      10.皆嘆惋:驚11.尋病終:不久

      12.余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13.此中人語云:告訴

      14.不足為外人道也:值得15.便扶向路:沿著

      16.處處志之:做標志17.及郡下:等到

      18.詣太守:拜見19.尋向所志:先前

      20.欣然規往:打算21.未果:實現

      三、翻譯下列句子

      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翻譯:(桃花源中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村人)問漁人是從哪里來的(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翻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翻譯: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4.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翻譯: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漁人他們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了

      5.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翻譯: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

      6.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翻譯: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從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四、解釋下列一詞多義的文言虛詞

      第一組:為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給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

      第二組:之聞之:這件事

      忘路之遠近:的

      漁人甚異之:這種景色

      具答之:他們

      第三組:其欲窮其林:那

      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他們的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漁人

      五、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句子

      1.描寫桃花林景色優美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的人們辛苦勞作的句子: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4.描寫桃花源中的人們幸福生活的句子: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5.描寫村里人熱情風尚的句子:便要還家,設酒殺雞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寫桃花源的人不屑與外人交往的語句:不足為外人道也

      7.《桃花源記》中與陸游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個成語是:豁然開朗

      8.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

      (1)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2)未果,尋病終

      六、總結本課內容

      1.字詞;2.翻譯句子;3.理解性默寫

      七、布置作業

      1.速讀、背誦課文;

      2.記憶書下重要注解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7

      一、復習導入

      名家名篇大家談。(回顧七年級學過哪些文言文,接觸了哪些作家作品。)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淵明,并且來學習他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記》。(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1、交流作者的有關資料: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國古代杰出的文學家。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其祖父、外祖父都做過官。他受家庭教養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時值東晉和宋的易代之際,壯志難酬,二十九歲開始,先后做過幾任小官,他在幾次仕途中,深感官場污濁、仕途兇險,終于在41歲辭官回鄉,并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其志。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做的詩文多描寫農村生活情趣,表現田園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愿與農民來往而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當時陶淵明約57歲。他拒絕了東晉政府的征招,又拒絕同劉裕宋政權的合作,作《桃花源詩并記》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詩” 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詠了一個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識記生字詞:

      豁(hu)然開朗 儼(yǎn)然 阡(qiān)陌 垂髫(tiáo)

      詣(yì)太守 劉子驥(jì)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對課文的感知,以朗讀為切入點,又以朗讀為重點。)朗讀的設計如下:

      一讀: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意在聽準字音;

      二讀:學生放開聲音,自由朗讀,意在讀通課文,培養語感;(此處提出要求:“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朱熹語)

      三讀:請班上朗讀課文好的同學有感情的讀。并請其他同學思考:這篇文章寫了一個什么故事?用幾句話概括一下。

      2、分小組細讀課文并自己試著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準備質疑。)

      3、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質疑,全班答疑,教師參與。

      4、集體逐段朗讀,“開火車”翻譯,貫通文意。

      5、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分組討論,明確:

      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端,寫漁人發現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發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和經歷。第三部分(第4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聲,寫桃花源無人問津。

      四、布置作業

      1、初步背誦課文。

      2、抄寫并識記字詞、對譯課文2、3兩自然段。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通譯全文。

      2、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題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會理想。

      4、學習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作手法及敘事脈絡清晰、描寫生動的特點。

      5、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疏通文意。

      2、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情景動畫,并導入。

      同學們,我國湖南省有一處風景獨特、備受世人青睞的旅游勝地,她因東晉時期一位詩人的名作而聞名天下。

      大家知道是哪兒嗎?那位詩人又是誰呢?你去過沒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記》,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作者:

      二、誦讀和復述

      1、教師泛讀課文,學生聽讀,從而熟悉字詞讀音、朗讀節奏。

      2、請一位同學朗讀,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

      (讀完后由同學做適當評價。)

      3、全班同學結合注解默讀課文,準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

      五分鐘后請同學復述大意,復述時可適當增加自己的想象。

      復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學補充。

      4、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然后反復自由朗讀。

      三、疏通詞句

      1、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難解的、注解中沒提到的、應特別予以重視的字詞。

      2、教師可適當給同學講解詞語古今異義現象、詞類活用現象等,但不宜細講。

      有些詞語應盡可能聯系以前所學知識及相關知識,展開聯想、加深理解。

      3、請同學找出難譯的語句,尋找優秀同學作答。

      (此項活動意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激發敢于直面疑難、大膽探索的熱情。)

      4、請同學逐句翻譯,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重點講解部分”進行點撥。

      第二課時

      一、理清思路

      劃分課文段落層次,并歸納其大意。

      第一段:開端,寫漁人發現桃花林。

      第二、三段:發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的見聞和經歷。

      第四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

      第五段:尾聲,寫桃花源無人問津。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音樂電視片《桃花源》,從而加深學生對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理解。

      二、深入研讀

      1、揣摩語言。

      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從而體會陶淵明文章的語言技巧。

      ⑴ “忽逢桃花林”,“忽”表現漁人怎樣的心情?

      ⑵ “漁人甚異之”,“之”在此指代什么?

      ⑶ “欲窮其林”,“窮”與前文哪個詞照應?表現作者怎樣的心理?

      ⑷ 前文與“豁然開朗”相對應的詞語是什么?

      ⑸ 為什么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

      2、主題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以下問題,討論結束后每題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發言。

      三、拓展思考

      獨抒己見(根據立場、觀點相同或相近的特點,將全班同學分成兩至三派進行討論,然后以自由辯論會形式發表各自見解。)

      ⑴ 漁人為何“停數日”就“辭去”?為什么不留下來?

      ⑵ 這種理想社會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否成為現實?

      ⑶ 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種社會理想?

      四、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僅學到了一些相關的語文知識,也進一步了解了封建社會的一些社會狀況,了解了陶淵明其人。

      古人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當關注社會,關注歷史,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五、布置作業

      你認為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會不會成為現實?為什么?請寫一篇短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通用8篇)】相關文章:

    人教初二公開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2-17

    春天教學設計(通用5篇)03-02

    《掌聲》教學設計(通用7篇)12-31

    《荷花》教學設計(通用13篇)02-24

    《故鄉》教學設計(通用5篇)11-30

    《橋》教學設計(通用7篇)11-10

    美術教學設計(通用5篇)10-31

    《鯨》教學設計(通用5篇)10-28

    《詠柳》教學設計(通用12篇)02-23

    《寬容》教學設計(通用5篇)10-14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悲傷看了讓人心痛的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