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美文
學校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學校調研報告格式模板
日期:2023-02-22 03:11:3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學校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校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
为你推荐:
  • 非常有內涵的人生哲
  • 學校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校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調研報告

    學校調研報告1

      一、促進教師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

      科學發展觀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核心,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的體現,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最新的執政理念的體現,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師隊伍建設堅持以促進教師發展為根本,正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決定了事物的發展方向,主要矛盾的解決對次要矛盾的解決有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辦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教師隊伍建設包括政治素質、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團隊精神、機制建設、教師發展等多個方面的工作。而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核心,教師發展決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成功,并對其他方面的工作起到推動作用。因此,教師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根本和關鍵。抓住了教師發展這個根本,就牽住了“牛鼻子”。

      第一,促進教師發展,要從全局和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教師發展對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優先籌劃,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充分重視教師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要求,要盡全力滿足,并鼓勵教師主動謀求發展。

      第二,促進教師發展,要正確處理教師專業發展與其他方面發展的關系,促進教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教師發展包括價值觀念、心理素質、情感態度、意志水平、專業發展等多個層面,這些層面之間是互動的。“在新世紀,教師專業發展在促使中小學生成長、保障基礎教育進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時期都關鍵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教育專業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師工作專業化,使教師超越能干的教書匠而成為專業的教育家”。教師專業發展是決定教師發展進程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教師發展的核心。

      教師專業發展包含知識的積累、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等等。首先要求教師將教書育人作為一種專業理想,將教育視為一件快樂的事情而全力以赴;其次,整合專業知識和技能,內化為自身素質;再次,要求教師具有教育智慧,這是教師成熟的標志。促進教師發展,要以教師的職業為發展取向,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著眼點,采取切實有效、針對性強的措施來促進教師良好基本素質的養成,加快教師職業人成熟的進程,從而最終確立教師職業不可替代的專業化地位。同時,除了培養教師具有專業素質外,還要在心理、情感、意志水平等方面使教師得到均衡發展,努力培養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樹立為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使其成為有完善人格的社會人。

      第三,促進教師發展尤其是專業發展,要采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模式。多年來,教育界探索和實踐了多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并在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校本研修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舉措和有效模式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也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內在需求。概括地說,校本研修,就是廣大教師為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資源優勢和特色,針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的研究。

      校本研修的出發點符合教師的職業特點、認知特征和情感需求,創造了有利于教師研究的氛圍,使教師有機會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的討論,鼓勵了思維的獨立性與創造性,加深了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校本研修是對過去教研活動的深刻變革,它革除了以往教研活動的形式化而不注重內容、隨意化而不講求質量、經驗化而不重視科研方法等種種弊端,最大化地促進了教師發展。

      校長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人,要把改進研修工作、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和自己的中心工作,加強對校本研修的領導。對校本研修總體規劃、全面組織、全權保障、全程管理;為教師創造一個安全的、信任的、允許犯錯誤的氛圍,一個在真實教育情境中持續、有效、深入學習的校本研修環境,滿足每個教師個體的發展需求,以開展校本研修為手段建立學習型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推動教師個體的主動研修。在校本研修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教師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激勵教師個人主動研修,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發展,才能確保研修的成功和高效。以問題引導教師研修,不斷從日常教學中發現問題,不斷研究,解決新問題,使問題成為教師發展的起點;以差別推動教師進取,不斷促使每位教師在各自能力最近發展區的上限處工作,并通過與自己、與同事、與先進理論的對比,尋找差別,提升自己;倡導“成長=經驗+反思”的教師發展模式,鼓勵教師立足于多樣化的教育教學實踐、立足于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立足于自身的選擇,不斷反思自身的實踐,向自己的教育教學要發展;提倡“知行合一”,強調認識中的“知”與實踐中的“行”的同步交互與“悟性自足”,注重主體精神的發揮,鼓勵教師學懂的東西做出來,做過的東西說出來。

      關注、重視、促進教師群體研修。鑒于工作關系的聯系,開展群體研修對于建立學習型組織、打造學校團隊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事間的合作與相互學習,是每位教師成長最直接的實踐資源之一。教師群體研修既可以由教師個體提出問題出發設定主題內容,也可以由學校根據教育教學發展的總體需要而設定主題內容。內容不僅要基于教育教學的業務領域,也可以涉及學校發展與學校管理等其他領域。通過常規教學案例的分析與研究、論文和課件制作評比、理論學習和主題研討等形式,推動教師個體主動研修與群體研修相結合。在教師個人對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加強群體交流與合作,同伴互助互學,發揮群體智慧的作用。交流中既有傾聽,又有回應,或敞開自己的困惑以求別人指點迷津,或公開自己的經驗與他人分享,或不同觀點、不同體會進行爭論,思想與思想碰撞而生靈光,在合作中揚長補短,共同提高,從而促進教師群體發展。

      加強與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的聯系,促進雙方的深入合作,主動尋求專業引領。如果沒有專家等高一層次人員的協助與帶領,教師之間的互助可能會限于同水平重復。與大學及其教育專業機構、教育專家的合作,可以使校本培訓獲得更多的外部資源支持,尤其是智力的支持。通過專題講座促進觀念更新,通過案例分析促進教學反思,通過專家指導促進骨干成長,通過學術沙龍促進交流溝通。專業引領不等同于專家的單邊引領,先進的理念如果沒有以課程內容為載體的具體指引與對話,那就只是紙上談兵,專業引領應是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的完美統一,共同引領。專業引領是使研究脫離低水平重復、收獲最大成效的重要憑借,是校本研修成功的保障。專業引領的強勢參與,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和科學性,高質量、高頻度的專業引領對廣大教師的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教師走上研究之路,校本研修創設了和諧濃厚的研究氛圍,實現了主研與群研結合,行為與理念互動,理論與實踐統一,喚醒了教師的主體意識,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當然,校本研修不是惟一有效模式,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校本研修應該與其他模式有機結合。

      二、促進教師發展必須“以教師為本”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應該有以下幾層含義:首先是關愛人,即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次是發展人,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進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再次,從方法論上講,為獲得發展、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是要從“具體人”的實際出發謀發展,二是要充分重視人的因素,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真正地發展人。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力量,這要求充分重視內因的作用。發展人就要充分重視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作為專業人,其勞動有目的上的社會性和責任性、任務上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過程上的示范性和嚴格性、手段上的規范性和創造性、成果上的廣泛性和長期性等自身職業的特點。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發展,就必須充分重視教師的因素,重視教師自身的職業特點,堅持“以教師為本”。

      “以教師為本”的第一要義是尊重教師。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一是生理的需要;二是安全的需要;三是歸屬和愛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最高級的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較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是受到社會和他人認可的體現。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理應受到尊重。

      尊重教師,首先是對教師作為專業人的尊重。既要尊重教師獨立的人格、尊重教師的教學自主性和創造性,更要尊重教師的發展需求、尊重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尊重教師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即尊重教師發展的主體性,滿足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尊重教師自主確定自己在專業發展上的目標,自主決定以何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尊重教師通過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認識,覺察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必要性,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專業發展活動方式與內容。教師個體的需要通常和他們實際教育教學目標直接相關,要尊重教師在學習取向上的差異與發展階段的差異,承認差異,尊重教師在差異中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尊重教師,需要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促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學習方式和歷練方式發生全方位的變革,促使教師成為真正的教學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其次是尊重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保證教師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增強教師對學校工作的認同和支持,激發教師的主動精神和創造意識,形成對學校的信任感和歸屬感,進而使學校領導與教師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以教師為本”的第二要義是服務。服務必須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保障教師的利益,努力提高教師待遇,為教師發展解決后顧之憂,做好生活方面的服務工作,使教師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持續發展。

      其次是全心全意為教師謀發展。為教師發展提供硬件支持,創造和諧溫馨的辦公環境,提供各種現代設施,使廣大教師在數字化的廣闊宇宙中自由采擷,在光電傳導中與世界對話交流;為教師發展提供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為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學術交流和培訓、研討活動提供方便,創造條件,促進教師在交流與研討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為教師發展搭建廣闊的校內外交流平臺,立足校本,切實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等等。總之,從物質與精神、內部與外部、軟件與硬件多個方面為教師謀發展、促發展。

      “以教師為本”的第三要義是激勵。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教師的工作,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巨大推動的作用。恰當的激勵能夠把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持好、調動好和發展好,并對整個教師隊伍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

    學校調研報告2

      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上級部門關于節能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堅持辦“低投入、低消費、高效率”的節約型學校,從“理念、機制、管理、督導”入手,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狠抓落實,節約耗材、控制支出、節約用電、用水、用油,整體提升了節能工作水平。

      一、充分認識開展“節能型學校行動”的重要意義

      節能型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我校一直以來向學生宣傳開展“節能型學校行動”的重要意義。我校有761人,搞好“節能型學校行動”,不但直接的節約環保效益巨大,而且幫助學生樹立節能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積極開展節能活動

      暑假期間,我校就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設計一份“我為節能能源獻一策”的方案,并在家中進行節能,空調設置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水循環使用,請家長對孩子節約能源的行為進行評價。開學后,我們將學生設計的方案收回來,進行評比。開展“節能小標兵”和“節能標兵班”的評比,每周對各班用電用水和分類垃圾情況進行評比。

      我校垃圾分類活動。我們制訂了詳細的活動計劃,進行垃圾分類有關知識的宣傳,各班自備回收垃圾的紙箱,進行垃圾分類,學校定期進行垃圾回收;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召開垃圾分類班會,出垃圾分類板報;進行垃圾分類征文和繪畫的比賽;參加“減少垃圾,從我做起”簽名活動等,且在省市里都有獲獎。

      我們還開展了3次以節能為主題的班隊課;出了以節能為主題的黑板報3次;三年級以上學生開展了一次節能為主題的作文比賽;全校學生安排了一次浪費損耗現象社會調查和提了一條節能降耗的建議等,收效都十分明顯。

      三、將環境教育融入到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成效顯著.

      我校把環境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緊密地結合起來,在課程設置、校本課程的開發上做文章,把開展綠色學校工作融入教學。

      我校強調教授基礎型課程的教師在各學科中均應注意滲透環境教育,有滲透環境教育的計劃、教案及有關資料的積累;教授探究型課程的教師要開設有關保護環境的主題研究項目,組織一定規模的環境類興趣小組;教授拓展型課程的教師要承擔有關環境教育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社會環境考察等實踐活動。各類課程的教師定期開展有關環境教育的教研活動。

      四、加強組織領導,實施精細化管理

      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中層以上領導和年級組長為成員的節能工作領導小組。對節能工作加強了領導,并把節能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專人負責。在廣大學生和教師中廣泛開展宣傳動員,進一步增強了教師和學生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節能意識和環保意識。

      同時,我校對節能工作實施精細化管理,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將節能工作納入到教師評價和班級評比中來。建立臺帳,每月行政會上通報節電、節水等節約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管理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周總結和月通報,讓節能管理更加精細化,也讓學校上下及時了解了節能工作的整體情況,從而形成了節約挖潛、合理消耗、促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由于學校現代化教育設備的不斷投入,在用電節能方面用電度數表面略微有所增加,學校將進一步做好節電工作,爭取做到不浪費一度電。

    學校調研報告3

      在縣教育局“131”工作方針指引下,為了更好的促進學校發展,分析學校存在的問題原因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促進我校各項工作扎實有序地向前推進。根據縣教育局師訓股的安排,我對學校進行了教學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占地面積 平方米,建筑面積 平方米,綠化面積600平方米,體育場地1200平方米。學校現有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71人,住宿生245人,在職教師 人,其中專任教師 14人,后勤輔助3人,大專以上學歷14人,中專學歷3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5人 。

      二、學校管理措施

      (一)、加強校園管理,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校園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認真施實,提高校園文化品味,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1、加強校園設施維護,改善辦學條件。20xx年對教學樓進行了加固維修,教學樓頂進行了SBS防水處理,更換了校園花池,粉刷教學樓墻面,仿瓷教室、辦公室墻面;維修門窗、課桌;校園容貌煥然一新。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塑造學校精神。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把握好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三個原則,確立“規范加創新,素質加個性”的辦學理念,明確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目標,形成符合自己的校訓、校風、教風、作風、學風。同時開展教室文化、寢室文化、餐廳文化、墻壁文化的創建活動,讓校園內處處體現高雅和文明,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助于師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二)、加強安全管理,服務全體師生。

      學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要給全體師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和各項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具體方案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加強校園安全能力建設,安裝校園監控系統,校園內重點區域監控全覆蓋,增加了一名校園專職校警,配備了警棍、強光手電等防爆器材,24小時負責校園內外的安全保衛工作。按要求購置、更換滅火器等安保設備,堅持每月的安全隱患排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3、強化對學生的安全衛生教育,每周開設一節安全衛生課,教會學生基本的安全衛生常識,同時每學期開展防火、防震安全演練,每學年開展滅火演練,在演練過程中滲透自救、自護的知識教育,真正讓學生掌握自救、自護的本領,做到服務育人。

      4、食堂是學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今年給新食堂配齊了新設備,對從業人員進行體檢和培訓,明確要求和操作規范,從原料采購到飯菜入口每個環節都嚴格遵守縣食藥局制定的要求和標準,統一配備學生餐具,專人清洗,每餐消毒,保證學生飲食安全。

      5、學生住宿方面,學校制定了《生活教師管理細則》、《女生管護細則》、《住宿生請假要求》,對生活教師進行培訓,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流程,確保學生住宿安全。

      (三)、狠抓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不得利用課余、節假日、雙休日給學生有償補課,不得私自訂教輔資料,不得歧視學困生。

      2、抓好教學研究工作,讓教研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學校成立語文、數學、綜合三個教研組,各教研組長學期初制定教研計劃和講評課活動方案,嚴格要求,認真落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具體做法:

      ①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與指導(新老教師一幫一等);

      ②組織外出學習,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3、明確常規教學的規定,并認真落實在日常工作中,對教師教案、學生作業進行周查月評,詳實記錄檢查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要求教師改正,幫助青年教師更快的成長。每學期分兩次對教師的教案和作業進行量化評分,評分結果納入年底的績效考核。

      4、加強質量分析,每次考試都要對成績進行認真的分析,每位老師都要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明確目標,逐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5、少先隊組織健全,開展特色活動,發揮應有的管理作用。每年10月13日進行新隊員入隊儀式,宣布本學年少先隊機構,明確活動要求。堅持升降國旗制度,每周一進行升旗儀式和國旗下演講,宣布上周“文明班級”的評比結果。

      6、教室開展創設“溫馨班級”活動,引導學生構建班級文化,班主任是學生的心理導師,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冊上詳細記錄。宿舍開展爭創“五星宿舍”活動,促進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

      7、落實陽光體育活動,豐富活動內容、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每月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小型競賽,促進學生參與的體育鍛煉良好風氣,達到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8、培養學生特長,成立美術、豎笛、抖空竹、花樣跳繩等興趣小組,有組織地開展培訓活動。

      9、加強家校聯系,召開家長座談會,開展家校活動。

      10、學校檔案資料完整規范、分類存放,充分發揮檔案資料的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問題

      1、教師嚴重缺編,年齡結構不合理,50歲以上老師占50%,中青年教師少,沒有專業英語教師,不利于學校發展。

      2、房屋設施需進一步改善,學校學生寢室是租用的民房,沒有美術、音樂、科學、電腦等專用教室。

      3、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還比較薄弱,課堂駕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針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還需制定更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4、校園特色文化還需挖掘,“書香校園”氛圍還需加強。

      5、安全管理和常規教學管理需進一步完善、加強。

      四、今后工作措施

      1、科學管理,發揮團隊作用。在學校管理中,要依靠一支團結協作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巨大內驅力,學校一貫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強調教師的學習提高,努力提升本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素養,能勝任學校各線工作。今后我校要通過開展學習型、服務型、管理型教師隊伍建設活動,打造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較強,具有責任意識的教師隊伍。

      2、規范管理,嚴抓常規教學。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加強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永恒的目標。 我校在堅持周查、月查教案、作業的基礎上,再次加大教師的“備、教、輔、改、研”即:任課教師每學期在校內講兩節公開課;每位教師除本教研組外再聽其他教研組1—3節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同時精細要求,高標準規范各項工作。

      3、塑造品牌,深化學校發展。學校要發展,就必須有獨樹一幟的特色。此次參觀之后讓我感到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還應該更細致、更清晰、更系統、更明確,使校園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在現有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標地制定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再逐一改善校園文化環境,使我校校園文化建設逐步得到改善,以陶冶師生情操,提高師生素質,提升學校品味。進—步改善辦學條件,利用一年時間配齊多媒體,優化育人環境,最大限度搞好學校的硬件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打造一個多元化、個性化和人文化突出的校園。

      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努力辦成讓群眾滿意的學校!

    學校調研報告4

      早聽說 市區20xx年來踐行科學發展觀, 教育事業發展迅猛,教育改革在市場經濟大潮的驅動下如火如荼。百聞不如一見。月初我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專程前往市區部分學校參觀調研,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拓展了思路。 我們所參觀的學校有 師專、 中學、 職教中心、 實驗學校、 實驗小學、 中學附屬初中和 市民興實驗中學,并對后四所學校作了較為詳細的考察。總的印象是:市區的教育欣欣向榮,市區的教改一路領先。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來,隨著教育投入重心的轉移,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面臨著新的挑戰。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又使社會的不同階層對教育產生了不同的需求。原有的單一公有辦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于是就如多種經濟形式的產生那樣,多元辦學應運而起。

      我們這次考察的市區七所學校在辦學模式上就有單純公辦( 師專、 中學、 職教中心)、單純民 辦(民興中學)、公辦民營( 實驗學校)、公有民助( 中學附屬初中)、公辦學校內設民助班( 實驗小學)等五種類型。在帶有 民 字性質的學校中,又有不同的經濟組合形式。民興中學純系民間股份制的收費教育; 實驗學校的教師為公辦性質,建校資金少量是政府投入的,大部分通過收費、貸款自籌; 實驗小學的小班教學是收費教育,而面向施教區的班級則屬義務教育; 中學附屬初中基本上是自收自支的格局。這些不同的組合形式不是隨心擺弄的 花色 ,而是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經過科學論證作出的正確決策。例如, 中學異地新建后,市委、市政府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在原址改辦一所公有民助性質的附屬初中(即現在的 中學附屬初中),資產全部公有,人員性質不變,面向大市招生,經費基本自理,每年向 中學上繳一定費用。這樣既完好地保存了原 中學寶貴的人文景觀,充分利用了原校的國有資產,又很好地適應了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同時還形成了不菲的經濟效益,實乃一舉多得。事實上,改革的浪潮正在為教育事業沖積出越來越廣闊的灘頭,就看人們如何去發現它、占領它、建設它了。 多元辦學使市區不少學校擺脫了經費不足的困境,給教育事業帶來勃勃生機。在短短5個月時間內,一所民間投資6000余萬元、建筑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的完全現代化的民興中學奇跡般地建成了; 實驗中學建校還不到兩年,就又合署創辦了一所外國語學校; 實驗小學創設的小班異常 搶手 ,年年需要擴招。 市政府也得以集中資金對部分學校進行重點投入,使 職技學校、 師專、 中學、 職教中心等學校的新建工程相繼竣工,使整個市區的教育事業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學校調研報告5

      20xx年,我率領教研中心主任肖賢、副主任李立強等一行5人對區屬各校(園)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學校的專項匯報,組織了教師的問卷調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調研中我們分別針對每所學校教育科研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專業性的建議,給學校指明了方向,拓寬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調查目的

      進入新世紀,教育現代化建設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一個區域內推進教育內涵發展,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發展戰略,小到課堂教學的改革,都要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區域教育科研建設已成為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東湖區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為充分了解本區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訓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務實,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發現其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整體推進全區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的依據。

      本次調研,普選了全區20所學校(園)(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所、小學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所)為對象,采用材料匯報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法。圍繞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間開展教育科研的情況及“十一五”期間承擔課題研究的現狀、學校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等問題與各校(園)領導進行了座談匯報;就個人教科研的體驗、開展課題研究的經歷和參加教育科研培訓情況在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內容

      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區教育科研現狀(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對學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體制、機構、運行機制、研究方法、現代技術、專業引領、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知識管理和生態環境、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評選與獎勵方法等作較全面的調研。

      三、學校教科研隊伍現狀

      對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執教年級及所教學科情況。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隊伍年輕化。

      通過調研數據,我們發現:

      從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所調研學校的科研骨干隊伍偏于年輕化,平均年齡不到31歲,各個年齡層教師呈現梯狀分布,也相對比較均衡。這樣的隊伍結構,對于老、中、青教師間的教學經驗的傳遞、對于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有積極的意義。年輕教師的比例高一些,對于推動教育科研進程是有利的。因為他們顧慮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強,是東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職稱水平良好,教師富有教育教學經驗。參加問卷的教師中,有高級職稱(中學高級)的4人,占總人數的2%;中級職稱中一2人,小高86人,占總人數的46%;初級職稱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總人數的42%;無職稱青年教師20人,約占總人數的10%。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基本合理,但職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相關性不高。

      3.從所教學科來看,語文教師97人,占總人數的50.5%;由此可見,在教育科研隊伍中,語文教師居多。數學教師44人,占總人數的22.4%;綜合學科教師占總人數的27.1%。在綜合學科中,又以英語學科教師居多,說明在綜合學科中,英語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從任教的年段情況來看,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高于初中教師,在小學中,以四、五年級教師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誘發初中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四、學校教科研情況分析

      1.尋求合作。

      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方案付諸于實踐,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提煉、推廣,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既要有學校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體,保證學校教科研的健康發展。東湖區教育科研的多年實踐表明,尋求三個結合,是建立樂于合作研究群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基層學校與教研、科研機構的結合;二是基層學校教師(實踐)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理論)結合;三是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特別是利用當地人力資源)的結合。通過這三個結合,既發揮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教研、教科研機構的教研員、科研員所具有的理論和信息優勢,也發揮了基層學校、特別是一線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方面的特長。

      尤其是充分調動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資源,博采眾家之長,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體有效運作的關鍵。東湖區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有效運作的結果。

      2.明確意識。

      把科研工作擺在“先導”的位置,是大部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各校領導都明確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區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體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座談會上,不少校長都談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如,育新學校向科研要質量,不僅是學校的觀念,更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學校形成了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科研為主線、以課題為依托、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立足課堂教學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郵政路小學一直堅持以“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顯校”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學以創建科研教師隊伍、學習型校園文化為目標,推動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績效顯著。豫章路小學作為名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打造科研型、學者型、管理型三類骨干教師群體。

      3.保障經費。

      多數學校能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于開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財力、物力,給予有力的支持。如,對人員培訓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動中分批派實驗教師外出學習。使立項課題能按期保質完成,同時也促成了課題管理的規范。

      在192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6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1-2次的課題專項培訓,2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3-4次的課題專項培訓,83位老師參加過6次以上的培訓。只有19位老師沒有參加過課題專項培訓。

      4.夯實校本。

      在與各校的座談中了解到,學校普遍認為培訓教育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據座談與問卷得知,教科研教師參加課題專項培訓情況,其中國家級27人次,省級50人次,市級57人次,區級53人次,校級65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中有部分屬民間團體,校級培訓占多數。

      5.落實制度。

      為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制度建設方面,不少學校力求從學校發展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將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等一一列入學校章程。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使課題有序規范地開展,有些學校還制定了一些相關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力求做到“一個建立(課題組)、一個嚴格(考核與獎勵制度)、一個確保(資金)、三個突出(科學性、規范性、群眾性)”。百花洲小學的“兩評兩選一獎勵一評價”激勵制度使課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郵政路小學制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獎勵制度》。豫章路小學制定了內容詳細的課題《同伴互助》活動考評條例。城北學校制定了《課題組考核激勵制度》,將課題研究與職務聘任掛鉤。右營街小學的“課題實驗工作獎勵條例”明確規定:課題組優秀實驗教師在學校評優、評先、晉級、聘任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課題管理人性化,激勵機制的健全,大大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6.扎實工作。

      (1)從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全區各校(園)都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課題。如育新、郵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濱江等學校在原有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課題順利結題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而百花洲小學由一個大課題輻射出十個子課題,課題涉及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級組、深入到普通教師當中,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眾多教師在科研中專業素養得到了發展。

      (2)各校對教育科研工作有整體規劃,大部分學校的課題組在學期初能認真制定計劃,科學安排活動內容,扎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好階段性總結,如育新、豫章、郵政路、百花洲、濱江、向榮、鳳凰坡、東幼、青橋等。有的學校注重了對資料的規范管理,分門別類歸檔。濱江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不僅能扎實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重數據、重過程、重提煉,顯示了實驗教師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科研活動堅持以校本研訓、校本研究為導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活動形式有專題研討、觀課評議、科研講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等。調研中發現不少學校科研特色鮮明,形成了良好態勢。如豫章路、鳳凰坡、培智、向榮等學校在實驗中能結合本校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鳳凰坡小學能根據學校生源狀況,開展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被評為省級重點課題,課題進展扎實有序,有效實現育人與辦學雙贏。有些學校能結合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彰顯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如向榮小學結合校本課程《詩歌教學》,開展了學校詩歌教學文化特色展示活動,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了轟動效益。

      五、東湖區教育科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熔爐,是使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區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

      1.人員層面:

      (1)科研培訓措施有待于加強。

      從調研情況來看,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學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據承擔的課題情況,積極開展科研培訓,采取“分批培訓”的辦法,開展“青藍工程”的科研培訓方法。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為重點,以提高創新型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校教師,讓老師盡快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2)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由于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圍濃厚的學校,發展勢頭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主動聯系專家,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實際,從“八五”期間就開始確立了研究課題,通過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評為中央電教館、中央教科所、省市電教館、教科所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學校領導表面重視科研,卻沒有切實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線,沒有主動尋找專家支持,難以找到切合學校實際的研究課題,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頭或只是教育科研專干的事,因此,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3)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識。

      據數據分析,40%的教師曾參與課題研究。60%的教師沒有搞過課題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對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多,操作層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絕大部分教師不了解“課題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可見,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但是由于缺乏開展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卻難以進入。

      2.操作層面

      (1)課題多雜泛濫,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校課題很多,但雜,哪類都有。有的課題的選擇缺乏科學、規范、有效的論證,選擇的課題往往過大,超出了學校的能力范圍,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影響了實驗的深入開展和實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選題太廣,研究范圍太廣;有的思路狹窄、內涵有待拓展;還有的課題研究內容籠統,目標不明確,面面俱到,往往沒有重點,實驗成果出不來。有些學校在某項課題研究中,完全充當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學校承擔了《同步教學》課題,實驗教師只是為完成輸送資源的任務,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沒有達到該課題總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失去了進一步升華的機會,很可惜。其實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大量資源,是有許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機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科研自覺性的客觀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教育科研發展迅速的學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確,參加課題的領導、老師都知道自己的項目任務,如百花洲小學。而有些學校由于分工不明確,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領導人事變動,科研管理有些混亂。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沒有人主管,所以造成問啥似乎都知道,卻說不明白;材料都說有,就是拿不出手。還有些課題研究隊伍不夠穩定,研究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人員培訓未跟上,致使實驗效果受到影響。

      (3)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科研氛圍不濃,影響了教師科研的自覺性。許多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相關理論知識,不能規范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課題實驗缺少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使課題的信服力減弱,而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調查問卷,但沒有進行分析;有的設計不科學,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有些學校在課題進展中,過程性資料歸檔不規范,不齊全;還有的學校在實驗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結題,取得所謂的成果,至于實驗任務是否完成的有效等問題考慮不夠。調研中,我們對20所學校的192位教師進行了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老師大部分對學校原有課題了解不夠。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學校原有課題名稱的填寫不正確正確。大部分參與了“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名稱、級別選擇正確,但部分學校參與問卷的個別老師因為沒有加入“十一五”期間課題研究,沒有填寫。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專家引領和技術支持。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培訓缺乏,理論與專家的指導不夠,制約了教師科研水平的發揮。實驗老師文科占多數,所以課題的質性分析較強,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根據此次調研,對今后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幾點思考:

      1.促均衡,謀發展

      一個區域范圍內的教育科研均衡發展并不是要求同步發展,而是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多樣性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均衡發展。就東湖區而言,要實現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當前應著重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更新觀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在正確的科研觀念指導下,才會有正確的教育科研行為。必須強調,中小學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課題,因為課題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細胞”,特別是開展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挖掘影響本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通過“龍頭課題”的研究,全面帶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而形成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但是,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決不能僅僅停留于此,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師培訓、教學資源開發、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興校”、“興教”、“興師”的助推器。

      二是穩定隊伍。區教研中心作為一級科研機構,不僅應該擁有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指導基層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科研培訓、完成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任務等等,而且應該逐步形成高學歷、專業化發展的教研隊伍。以促進教育科研向縱深發展。

      學校教科研負責人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是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頻繁更替,尤其在課題研究周期內的頻繁更替,會影響、甚至終止課題研究的進程,不利于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條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應的條款,如:學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為3年,保證學校教科研主任隊伍的穩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開展教育科研需要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除了繼續爭取外聯相關部門的支持,將課題納入當地有關部門計劃項目之中,爭取項目和經費支持外,自身也應該有專項科研經費。

      2.提高認識,強管理

      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領導要靜下心來思考,因校制宜,推進“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調動更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不要使老師們都跟著校長的思路轉,要讓老師們更多地承擔責任,自主思考,自選路走。

      3.區域培訓,帶骨干

      區進修學校和各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切實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培訓力度。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越是在關鍵時期、轉型時期,越要積極通過科研之路把教師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過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科研素質,為教師的終身發展謀算。

      4.扎實研究,重實效

      課題研究要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規范化進行操作,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數據的搜集、分析,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等。申報課題時要力求突出權威性、學術性,要加強與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掛鉤。我們還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學校大小,只要選準富有時代性,針對性的課題,小學校同樣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鳳凰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為自身找到發展的機會。

      5.建激勵機制,促持續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與學校評估督導結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評比、評職稱、考核的內容,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6.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范圍內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要實現區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采取以點帶面、區域推進的策略。

      首先,東湖區今后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各種層次的課題研究,鼓勵校際合作研究,在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科研基礎上,整合區域優勢,注重區域推進解決全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其次,加大優秀成果推廣的力度。目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但實際情況并不理想。近年來,東湖區取得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成果,對這些成果推廣、深化研究,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議在成果推廣這一課題上進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廣的模式、機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說,優秀成果的推廣,是一種行政行為,需要行政領導牽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建立“教體局——教研機構——學校”三級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網絡,教育局主要抓好領導、決策、調控;教研機構抓好宣傳、指導和評價;學校則著力抓好優秀成果的應用和反饋。多方力量的有機整合,確保優秀成果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第三,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時,必須擺脫狹隘功利主義的羈絆,克服科研為獲獎的錯誤傾向。必須從本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致力于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根據學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礎,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礎好、氛圍濃的學校,可以在原有優勢研究項目上挖掘、創新,尋找新的研究點;科研基礎薄弱的學校,先找影響學校全局的問題,逐漸轉化為學校的研究課題。在學校教育科研過程中,還必須建立有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合作研究群體,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但同時也不能走入誤區,完全依賴專家,畢竟學校教科研的主體還是教師。

      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居危思安,通過尋找問題,以促進今后更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本次調研的目的所在。我們相信,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續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間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學校調研報告6

      為了深入了解我縣小學語文教學管理工作的現狀,增強科學、規范的管理意識,實施有效課堂的管理,促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進一步了解小學語文教學的教情、學情;查找語文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探尋良策,引領全縣小學語文教學正常有效的開展,從今年九月份開始,在單位的安排下,我對全縣部分鄉鎮的完全小學的語文教學進行了調研。圍繞科任教師年齡結構,語文教學管理狀況及課堂教學等幾方面進行。通過查看資料,與教師座談,聽課評課及信息反饋等形式開展工作。下面我就調研情況向單位做以簡單匯報。

      一、基本概況

      從9月中旬到10月底,我深入了全縣12個鄉鎮24所學校,首先了解管理情況及教師隊伍建設,然后深入課堂聽課,課后和教師就課堂教學進行交流探討;再對學校常規教學管理進行檢查,結合本校實際和領導班子進行了研討。

      本期我共聽課43節,指導課堂教學43人次;查閱教案500多本,檢查學生作業800余本,翻閱教師的政治學習筆記500余本,業務學習筆記500余本,檢查教研組記錄80余本,會議記錄24本,常規教學管理資料180余本3000余份。每到一校,結束時召開全體教師通報會,和全體教師交流切磋,并及時獲得教師在教學上的信息反饋。剖析存在問題的根源,探討改進的方法。

      二、目前各學校語文教學呈現的狀況

      (一)各鄉鎮中心小學及窗口學校,任課教師基本呈現年輕化,普通話水平高,整體素質強,充滿朝氣和活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像三要小學教師25人,語文教師12人,年齡大都在45歲以下;巡檢小學22人,語文教師9人,年齡也在45歲以下;白川小學25人,語文教師年齡結構均在40歲以下。他們大都是大專以上學歷,擔任語文教學,一絲不茍,敬業樂教,任勞任怨,用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嚴格要求自己。真正起到了龍頭學校的學科帶頭作用。

      (二)校園文化氣氛濃厚,學習風氣高漲。每到一校,紅旗招展,彩旗飄揚,書聲瑯瑯,秩序井然;噴繪醒目,內容豐富,警世育人,回報感恩,尊師重教,關愛生命的文化氛圍,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像三要鎮的北司小學,圍墻上噴繪的是“三字經”,“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圖文并茂,拼音漢字對照分明,注解淺顯明了,清楚易懂;圖畫清晰鮮明,教化作用,一目了然。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強化了校園的學習氛圍。

      (三)語文課堂教學扎實有效。

      1、教師課堂基本功扎實老到。各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清晰流暢,語調平和親切,耐心細致,極具親和力;板書亮麗新穎,呈現方式多元化;多媒體運用熟練到位,獲取教學資源自然豐富。教具學具的運用恰到好處,課件設計多樣有趣,新穎實用,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直觀,協調,統一,強化,整合教學任務的教學效果。

      2、語文課堂注重有效教學的貫徹與落實。備、講、批、輔、轉環節的運作輕松自如,實用效果強;能用真實的,自然地,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人文的,社會的語言、經驗、實踐、磨礪等來解決課堂上遇到的難題,讓學生在平時的活動和記憶力中深化了對教材的理解。寺坡小學三語教者楊亞玲老師,三要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吳月鳳老師,四皓白川小學的王蓉花老師等,她們都能用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經驗,語言等解釋文本中的詞語意思或解決問題,簡單實效,容易理解,深受學生歡迎。

      3、課堂教學過程能體現新理念,注重教學滲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教師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參與意識,利用 “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等,引導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的圖像,實物,圖表,分析提供的信息,獲取知識;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實用操作的現實生活,注重生存意識的培養;注重閱讀方法,寫作方法,生活方法的滲透和指導,注重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價值觀的教育的實現。他們在教學滲透上“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點滴的細節中讓學生領會,真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4、加強“三維目標”的實施,注重課后適當的拓展。

      語文教師能在與文本的交流中,在簡潔的語言濃縮中展開對文本意境,情感的理解,感悟,強化和對美的領悟。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價值目標實施到位,通過引導演示,再引導,再演示反復循環的過程領悟到教材文本的內涵。通過延伸拓展的演練,展示讓學生實現文本所要達到的效果目標。許多語文老師,能以文本為載體為基點,從深度和廣度方面加強拓展,增加了“學會生存”的內涵,透過文本文字,將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延伸,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空檔,將學生推向現實生活的平臺之上來解讀文本,達到了在語文中學會了生活,在生活中領會語文的內涵,提升了學生語文素養。

      6、中年教師,課堂相對比較厚重踏實,有一定積淀。課堂上,教師準備充分,資源共享豐厚,內容豐滿,教學扎實。能引經據典,深入淺出;也能讓學生在不同的閱歷中學會理解字詞;既能恰如其分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也能適時地引領學生走向深入。能注重學生的反映,面向全體學生提問。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師生的交流對話放射出廣泛的智慧,在平時的閱歷中理解和跨越了時光和空間的鏡頭和內涵,讓知識,經驗,方法在真實,自然地流淌中成長出精彩,透射出深厚,積淀出深刻。像石坡小學語文老師閆樂榮,巡檢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陳秀絨,古城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趙愛芬,寺坡小學三語教者楊亞玲等,他們都是具有七、八年以上教齡的中年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閱讀經驗,生活經驗,語文課堂內容豐厚,有一定積淀。

      7、課堂評價方式靈活多樣。課堂上大部分老師的評價都起到了激發學生興趣,肯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課堂執行程序的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個性張揚,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個性感悟,個性體驗。 “你也是老師學習的榜樣!從你的朗讀中老師感覺到了一點舒服了。還能再有一點進步嗎?”“你是大家的驕傲,也是老師的驕傲!”“你讀得太好了,老師想再聽一次,好嗎?如果聲音再大一點會更出色!”“掌聲在哪里?”還有老師豎起的大拇指,燦爛的笑容,……激勵不斷,讓人耳目一新,情趣倍增。生活的多彩,個性的差異,組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也構成了語文無處不有的學習資源,教師恰當的評價,豐富了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深化了對文本載體的多元解讀。

      8、注重教學細節及平時習慣的養成教育。“細節決定成敗,錯誤成就精彩。”在這次下鄉調研中,發現很多老師能注重細節的強調,反復對學生講,像修辭的運用,句式的變化,書寫的藝術,寫作的要點,閱讀的技巧等等,多次喚醒學生質疑求知欲望,提醒學生注意不發生類似錯誤。

      (三)注重語文教學管理,效果顯著。

      1、教研組活動經常,各種競賽,展示活動接連不斷。每周有固定的教研活動日,備課組或教研組觀看教學錄像、討論教研專題文章、探討分析問題、進行教學語言基本功比賽、說課、評課等,活動扎實有效。東路的三要小學、古城小學老師采用不打招呼,隨堂聽課,隨機聽課,看到語文課堂真實的,突發生成的一面,不時糾正提升語文教師教學水平;北路的石坡小學,巡檢小學語文老師在常規教學管理上扎實嚴謹,認真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大到一篇文章,小到每一筆書寫,教師都能無微不至的教學;景村中心小學9月份開展了“朗讀寫字比賽”,十月份進行了“教學能手賽,教學案例評比”活動,12月份舉行了“語文閱讀競賽”,活躍了語文文化生活;起到了以教研促教學,以教學促發展的效果。

      2、幾乎每人都有課題研究項目,課題成果顯著,指導教學有效。教師開學初確定研究專題,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教學調查,教學了解,查閱資料,學習研究,在期末寫出課題研究成果,以書面形式上交主管領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景村鎮小學校本教研教材《為終身發展奠基》,包括愛家鄉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和養成教育,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教材;巡檢小學編撰了《校園贊歌》這本書,為學生健康文明的成才樹立了樣板;還有《校本教研成果集》,將全校比較優秀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理論總結,教改論文,教學設計,教后反思編輯成書,讓全校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3、注重月考和單元,期中,期末過關考試,嚴把單元質量過關。石坡小學教導處實行語文教案、作文教案、檢測教案分開備寫,有效突出重點,分層指導教學,效果顯著。教研組堅持周查教案,就教案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及時改正。既注重優化課堂結構,堅持相互聽課、能加強新課程研究,進行教學反思,教學指導和研修;組織語文教學競賽,;堅持每期兩次的語文教學賽講活動,注重能手的培養和提高。

      4、注重困難學生學習轉化工作。制定后進生轉化家訪卡,并利用課余時間,休息時間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幫助學生成長。注重困難學生課外閱讀,加強讀書學習活動的開展。謝灣小學在11月份進行師生讀書學習活動,寫出心得和收獲。

      三、存在問題

      1、個別學校教師結夠呈現老齡化,學校工作缺乏生氣。因近幾年畢業的年輕教師分配基本在偏遠山區,所以偏遠山區的教師隊伍呈現年輕化;相對集鎮小學的教師年齡偏大,基本穩定,缺乏新生活力和生氣(城關鎮例外)。給語文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惑:有的教師不會漢語拼音,學生的普通話得不到正確指導;有的語文教師喜靜不喜動,教的學生思維死板,不活躍;還有的教師寫作滲透不到位,學生到了四、五年級還不會寫作文;也有的教師缺乏大膽開拓精神,學生就書本學書本上的知識,生活的語文,社會的語文對于學生還是一片空白。

      2、九年制學校管理機制沒有理順,小學段教學管理模式不適應教學實際。九年制學校負責教育教學的小學段領導不能專職專人專用,不能全心致力于小學教學管理,呈現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出好的效果。課程分配及課時安排套用中學的管理模式,造成教師的手忙腳亂,顧此失彼。以致造成抽考,會考成績大幅度下滑。校本教研的開展出現形式化,落不到實處。究竟如何進行九年制的管理機制的良好運作,還未找到切入點。語文老師只能自悟摸索,個體探究,效果不突出。如寺坡九年制學校的現狀,令人擔憂。

      3、依然存在沒按課表要求施課現象。個別教師還是采用“多占時間,軟磨硬泡”的方法,非統考科目幾乎沒上,節省的時間上語文課,做語文練習,陷入題山題海之中,學生早已疲憊,語文知識的掌握也是僅書本知識方面,綜合素質得不到提升。綜合實踐課的開設沒有場地。“計劃計劃,墻上一掛”,造成很多學校生源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學習習慣,學生素質有待提升。

      4、教師的專業成長缺乏引領。個別教師實際工作有待扎實深入的進行,教案只講節次,不管是否適應課堂教學;作業只講數量,不論質量。有的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不夠,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較低,教學技術操作生疏,教學教具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使用不很經常,對于多媒體有的老師還不會操作。有的教師年齡偏大,觀念陳舊,疏于學習。有的學校教學設施不能到位,對教學投入的資金有限,教師全憑一張口,兩只手講課,效果自然不容樂觀。

      5、語文教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1)個別教師課堂理念陳舊。有的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填鴨式”、“滿堂灌”一如既往,主要體現在年齡較大的教師的課堂上。有的年輕教師課堂鋪設過大,出現知識教學多而不精,雜而松散,知識點的落實顯得“漂皮而過,蜻蜓點水”式的膚淺,浮華。有的教師課堂導課時間過長,時間設計不夠合理,出現前松后緊的現象。有的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學生學得半生不熟的,知識點的落實得不到加強。還有的教師心中沒有目標和預設,“哪兒黑哪兒歇”,“旋教旋看”,課堂既像是復習課,又像是練習課,還像是新授課,結果學生學得一塌糊涂,實用教學無異空談。

      (2)課堂教學過程有待提煉,模式程序還待改進。有的教師教學依賴教案的預設,造成課堂的教與學的思維斷節,課堂不緊湊,而且按部就班,缺乏創新意識,不注重精彩生成;有的教師德育教育、安全教育滲透不夠,學生的生存意識淡薄,體現社會性不夠。課堂教學評價有的泛濫,有的浮淺,啟發學生思考沒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且方式單一。有的教師組織教學沒有次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放開收不攏,流于形式,對課堂的駕馭藝術有待商榷。

      (3)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水平有待提升。個別教師教學語言不能貼近兒童學習積累和生活實際,學生有時感覺像在聽夢似的,主要存在有的高年級老師循環教初年級以后,未能及時調整教師角色;有的教師語速較快,沒能給學生留思考的空間;有的教師語言不嚴密,散亂不規范,學生不懂教師的話;有的教師課堂小結語言過多,涵蓋了學生的思考和理解;有的教師普通話不到位,對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形成障礙。

      (4)教學滲透、指導、拓展有待深入研究。有的教師課堂寫作方法的滲透,寫作手法的運用,閱讀深度的思考分析等不夠深刻,學生似會非會的,懵懵懂懂。課堂拓展延伸不夠合理。貪大求多,學生無法完成,似乎有為延伸而延伸,為教學而教學之感,沒有實際的意義,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大,學生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

      (5)個別教師的教案備寫中教學理念有偏頗。有的教師教案只有簡單的知識教學過程,不能體現“三維目標”的實施,教學價值的滲透,教具學具的使用,師生互動的過程,課后無教學反思,作業設計;對單元檢測,章節過關的講評和分析不夠深刻,試卷的評析,教情、學情的反思,錯誤問題的剖析,重難點的突破和攻克,學法指導的收獲和失誤,改進的方向和措施,達到的目標和效果等幾乎沒寫,提出的措施操作性不強。

      (6)個別教師批改學生作業不夠詳細。有的教師只注意學生作業的次數,不注重質量,個別錯題沒有讓學生反復改正。作業評價不能激發學生興趣。一、二年級學生可采用分數,實物(花,水果、笑臉、小動物等),等次來評價。注重強調學生作業的書寫也很有必要。

      四、幾點建議

      1、完善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模式。根據縣局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因事制宜,制定適合各自學校的、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切忌一刀切,統一管理模式后會造成管理漏洞和空檔,造成管理混亂。尤其針對九年制學校的管理,關于小學段的管理,應運用小學管理的模式進行操作。在充分理解、尊重教師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2、加強校本教研工作落實。尤其在課題研究方面,不能只有課題,不進行研究,只注重死板的學習,而不進行改進和開拓。“教師不僅是學習者,也是實踐者,研究者。”

      3、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注重價值教學。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40分鐘的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時間。課堂教學的駕馭和運作,是一名優秀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門技巧和學問。教師教學節奏的把握,課堂的啟發誘導,講授的技巧,應變能力的生成,舉例小結的恰到好處,教學拓展的妥當延伸,都需要我們仔細推敲,認真琢磨。每一節課,教師要有激情和動力,用自身的魅力帶動每一位學生。課堂還要注重開闊閱讀面,加強滲透的深入。

      4、考試之后,試卷的評析,教情、學情的反思,錯誤問題的剖析,重難點的突破和攻克,學法指導的收獲和失誤,改進的方向和措施,達到的目標和效果等,應該詳細分析,指導以后的教學實踐。

      5、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不能有名無實。在“培養生存意識”的主導下,應結合本地本校實際,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比如電腦的操作運用,種植養殖的方法,果樹的修剪,花草的護養,室內的保潔,理財的方法等等。

    學校調研報告7

      一、學校基本情況

      喀什鄉中心小學成立于1976年,是一所民漢合校,學校占地面積37878平方米,建筑面積4480.3平方米。有兩個教學點,現有學生1178人,教職工82人,其中維文教師28人,漢文教師54人,代課教師12人,借調5人,實際在編在崗教師65人,其中特崗教師12名,黨員18名。1178名學生中維742人,回329人,漢48人,哈41人,其它18人,民族學生多但民文班級少的原因是,好多民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上漢文班,民文有15個班,漢文有26個班,民文15個班中,雙語班有11個班,4個普通班。

      二.教師情況

      我校民文部共15個班,有教師28人,其中借調1人,2名年齡稍大,不能勝任雙語教學的2位教師任警衛外,剩余25人,每班按1.8個編制算,共是27人,總體來說不缺編,現我校1-5年級屬雙語班,共有雙語教師8人,還缺9人(語文5人,數學4人)屬結構性缺編。

      我校漢文部共有26個班,有教師54人,其中借調4人,代課12人,余38人,按1.8每班算編制只需47人,缺編9人,(數學4人,體育1人,信息1人,科學1人,美術2人)

      三.學科結構及各學科教師情況

      我校漢文部38個教師中,語文16人,數學10人,英語3人,音樂2人,體育2人,信息技術1人,品德2人,實踐1人,民團1人,安全1人,科學1人,共38人,缺9人,數學4人,體育1人,信息1人,科學1人,美術2人,目前有工作五年以上的代課教師12人,在頂替缺編教師(多余3人,有2名教師病假,1名產假)

      四、學校管理

      我校以教學管理為核心,對學校常規工作實施全面管理。

      (1)教務常規管理

      學校在入學(包括流動兒童少年入學)、學籍管理、輟學控制、執行課程計劃、教材使用等方面嚴格進行管理

      (2)教學常規管理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嚴格執行教學常規管理的各項規定,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抓好備課,夯實課堂教學基礎。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我校要求教師把功夫花在備課上。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具;精心設計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作業。

      深入課堂,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我們不僅著眼于全程管理,更把著力點放在

      課堂上。一方面通過深入課堂聽課,了解教師教學情況。分年級分學科深入課堂調研課堂教學效率。

      努力探索,嘗試作業批改改革。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引導教師積極開展作業布置和批改的改革嘗試,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設計練習和作業,注意控制作業量,練習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難易適度。在作業批改方面,我們鼓勵教師進行多形式的探索。

      培優補差,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我校學生來源廣泛,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更是十分明顯,這從客觀上更加要求每個教師應從學生的個性出發來考慮學生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分層教學的原則,區別對待、因人施教,以滿足不同教育對象的個體需求,促進全體學生的協調健康發展。

      考務管理,組織嚴密規范認真。每次考試我們都認真、科學的組織安排。在每一個環節中堅持規范化。監測中做到面向全體。監測過程中做到嚴肅考風考紀,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考后都有成績統計分析,及時召開各級各類教師會議,尋找問題,商量應對措施。

      我校有2所村小(教學點)。我們針對村小“小、散、差”的情況,加強了對村小教學工作的管理,切實肩負起管理和指導村小教學的工作。

      (3)德育常規管理

      學校采取有效措施,貫徹教書育人、德育為首的思想,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常規制度,加大德育隊伍建設力度,實現管理育人。

      積極改進中小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和形式。根據《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本學期,把培養學生基礎文明素質擺在首位。加強了學生思想品德評定和學校德育檔案管理工作。

      (4)教科研常規管理

      學校從20xx年成立了教研室,負責學校的科研工作。

      (5)總務和環境常規管理

      學校加強了對基本建設項目、校舍、資產、設施、設備、物品、經費的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學校的財務管理,配備專職財務人員;按有關教育經費使用要求確定合理開支范圍,嚴格按照資金用途規范使用。學校按規定的項目和標準進行“一費制”收費,沒有擅自擴大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

      (6)安全常規管理

      學校加強了對師生的人身、財產、交通、消防、食品衛生管理,積極開展“平安校園”的創建工作。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及有關部門的規定和要求,建立了嚴格的事故申報等制度,并落實責任。學校設立了安全保衛處,加強了對師生的安全教育,提

      高教師和學生安全防范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有效防止校園內傷害事件的發生。

      (7)公共關系常規管理

      學校樹立為學生、家長和社區服務的意識,自覺地從服務者的角度,處理好學校公共關系。學校利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加強與家長、鄉村、社會的聯系和互動,得到了家長和社會各界對學校工作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樹立自身良好形象,提高了學校社會聲譽。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學校日常管理和重大事項的決策充分聽取家長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深入推進校務公開制度;實現民主管理。

      (8)時間常規管理

      學校注意做好各類人員的時間管理和各類工作的時間管理。學校嚴格執行校歷。實行全縣中小學實行統一的作息時間。

      五、課程改革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課程改革是一項涉及教育思想、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課改工作的實質是一項教育科研實踐活動,是一項宏大的教育科研系統工程。所以,我們確定的校本研究總體思路是:以新的課程觀念為指導,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和保障作用,以課改實驗中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探索和積累新課程的教學規律為目的,以縣級規劃課題為龍頭,以校本課題研究為切入點,做到課改與校本培訓結合,與校本教研、科研結合,以研促教,以研促改,提高教師的素質,確保課改的順利進行。

      我校課程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增強教育科研的先導和保障作用;加強校本教師培訓,讓學校成為教師培訓的主陣地;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樹立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注重校本課程開發,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張揚個性。

      六、隊伍建設

      以師德建設為本,提倡教育是一種服務的理念。我校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與科研,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鼓勵教師努力學習理論,大膽創新,逐步實現教師隊伍從經驗型向學者型、研究型的轉變。

      大力弘揚師德。在師德建設中,注重師德的四個核心的培養: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

      加強德育主任和班主任隊伍建設。積極參加區教育局開展的系列培訓活動。派出學習的同志認真學習,回來要在校內宣講。我校也要結合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研討和培訓活動。

      七、各項工作完成情況

      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深化教學改革。抓好平時的學科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骨干及各方面教學人員的作用,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展示成果提供平臺。堅持從實際出發,求質量,求實效。

      做好教學常規工作。加強備課指導,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堅持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再備課的備課程序,進一步完善集體備課制度。每次備課做到: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

      加強教案隨機檢查指導,做好記錄和反饋交流。重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掌握必要的教學藝術,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力求使課堂教學目標明,雙基實,過程優,方法好,效果顯著.完成教書育人的目的。

      學校衛生工作。加大學校食品衛生工作的監管力度,杜絕了學生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定期向師生員工進行食品衛生安全知識教育。加強學生衛生與健康教育,加大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力度。把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落實課時和師資。做好學生的體質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健全學生體檢檔案。提高體檢工作質量。做好食品衛生監督。

      藝術教育工作。學校在保證音美課堂教學時間的同時,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音美教學質量,為學生參與藝術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隊伍建設工作。以師德建設為本,提倡教育是一種服務的理念。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與科研。

      八、明年工作思路

      1、緊密聯系我校的工作實際和教師的思想實際,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不斷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把推動工作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領導要自覺堅持科學發展,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精于統籌謀劃科學發展。做到對待發展有信心,考慮發展有思路,推動發展有辦法。一是要著力把握教育發展規律、創新教育發展理念,提高教育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促進各個村小的均衡發展。四是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五是要堅持教育公益性,促進教育公平;堅持從嚴治教、規范管理,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六是要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和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

      2、明年的工作目標。依法治校得到切實落實;科研興校的辦學特色得到深化;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各種矛盾得到正確處理;公平和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安全穩定得到長久維護;

      各方面的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一切有利于學校發展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努力爭取上級的積極支持,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使我校各方面的條件得以完善.

    學校調研報告8

      ×鄉中心校位于×鄉老場赤水河邊,學校現有15個小學教學班,本期在校學生750人,教職工35人,另下設1所村小,在校生300人,教職工14人。學校占地面積357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4.76平方米。

      一、搬遷新建的必要性:

      (一)安全隱患多,不適應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鄉中心校建于赤水河岸,緊靠×鄉船碼頭。由于歷史原因,學校進出通道狹窄。從校門出來不到10米就是一個長8米,寬度僅有1.5米左右的唯一通道,學生上放學非常擁擠,沒有消防通道,一旦發生險情,救援車輛無法進入,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老場瓦房較多,且大多年老失修,學生進出安全受威脅。

      (二)學校面積狹小,不符合省、市、縣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

      1、按照上級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學校學生生均占地面積應該達到20平方米,每個班級學生應該控制在45人以內。按現有人數,×鄉中心校應該有教學班17個,而目前中心校小學校區僅能容11個教學班,且無標準化實驗室、信息技術、音、體、美教育室,不論生均占地面積、教育教學用房等硬件設施無法滿足教學所需,不能達到國家均衡教育評審標準。(學校現有4個小學教學班在幼兒園校區上課)。

      2、今年統計一年級新生應招3個教學班(6歲半的學齡兒童有110人),但實際只有2間教室,無法滿足學生入學。

      3、隨著國家“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據鄉計生部門的初步測算,全鄉每年大約在原生育水平的基礎上凈增47名新生兒,也就是說學校大約每年新增一個班的學生。

      4、現縣城每年返回×鄉就讀的學生預計有1個班的人數。

      (三)學校發展受限,規模不能滿足#生源就讀的需要

      學校目前一面臨河,另外三面是居民房,也無發展的空間。學校所處區域地質條件較差,不適宜建造大型建筑,無法擴大發展。20xx年學校改造原禮堂修建教學綜合樓項目,當時樁基挖了18米左右未見巖石,且遇流沙,設計人員現場察看后給出的建議是不宜修建房屋,只好將樁孔回填,由計劃建三層改為只建了一層。再加上學校所處的位置較低,在1992年洪水和20xx年洪水均被淹。特別是20xx年的洪水,學校教學樓和教師宿舍樓一層樓均被淹沒,整個校園一片汪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100萬元。

      二、新校園選址情況

      經縣教育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財政局、縣國土局等多部門實地察看,結合×鄉建設用地規劃情況,×鄉中心校新校址暫選在現學校上游的“××橋”附近瓦房村9社與10交界處,該選址地勢相對開闊,平坦。新校址計劃占地20畝,距#鄉政府辦公樓約300米,屬于×鄉城鄉建設用地規劃范圍。如果能夠順利搬遷,×鄉中心校的設計將更加科學,教室將更加寬敞明亮,教育教學設施將先進合理,教學功能將更加完善,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將進一步提升,學生活動空間將更加寬廣,整個校園將更加清新美麗、生機盎然!

      二〇**年四月二十四日

    學校調研報告9

      產品定位

      之前有人跟我說做促銷活動可以一塊錢一杯賣奶茶,并且認為奶茶利潤很高,一塊錢不會虧。我實在想說,這會虧的非常離譜,7年前,你做一杯流動攤位上賣的那種奶茶,成本都要7毛錢,現在流動攤位上賣的成本都差不多2塊錢了,更別提大城市的消費者根本不喝那種奶精和果粉簡單沖調而成的廉價貨,一塊錢一杯賣,會虧到哭不出來。

      飲品類高利潤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所以我開了兩年就把店鋪轉給別人了,轉讓費賺了八萬左右。把生意正紅火的店鋪轉掉我不后悔,原材料成本上漲太快,而武漢這個城市的消費能力上升太慢,賣不起價錢來,利潤空間被大大縮小。

      但是否現在不適合做飲品生意了呢?我認為在江浙滬北上廣這類城市還是有利潤空間的,因為這邊飲品的價格基本是8塊錢以上,除去其他開支,應該還能有40%左右的利潤。如果飲品價格低于6塊的地區,就不必開這種店了,利潤和風險相比太不相當。

      開飲品店并不需要很多種類的飲品,因為太多的飲品就需要你去進更多種類的原料,那么你的資金就全壓在原料上了,手中總是看不到錢。二來,在你的運營過程中你會發現,其實顧客常常買的飲品種類是非常集中的,很多飲品被點到的幾率非常小,卻需要占用大量的資金去備貨,如果長時間沒有賣掉,還會過期。你在運營的過程中,可以定期把不好賣的飲品淘汰掉。

      在有限的十幾種飲品中你得有自己的特色飲品,最好是能自己開發獨家新品,鎮店之寶,一旦形成了風潮,帶來的銷售量是非常驚人的。

    學校調研報告10

      學校食堂是學生用餐的聚集地,食堂及飲食衛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及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區各級政府及衛生、教育行政部門在學校食堂建設及食堂飲食衛生安全方面下了較大的力氣,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生活質量,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群體食物中毒等事故的發生。但是,學校食堂由于基礎條件差,資金投入不足,加上經營體制等方面的原因,仍存在一些衛生安全隱患。近段時間,寶峰鎮的人大代表對學校“辦食堂”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存在問題:

      一是學校存在“兩輕”現象。由于思想認識的不足,學校辦食堂存在輕衛生管理、輕衛生基礎設施投入等問題,具體表現是:有的學校食堂面積狹小、功能布局不合理、缺間少室,設施簡陋、生熟切板不分、交叉污染現象嚴重,難于保證飲食衛生安全。

      二是衛生法律意識淡薄。食品監管點多面廣,監管到不了位。學校食堂未取得有效衛生許可證違法從事飲食經營活動,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上崗。

      三是選址不盡合理、功能不分區。學校在新建、擴建、改建食堂的選址不盡合理、設計不合理、功能區分不明確,導致一些新建的食堂不符合衛生要求。

      四是食品采購把關不嚴,采購大宗食品時,未向生產廠家或批發商索取檢驗合格證等相關證件,未按要求建立食品購銷臺賬,未與食品供應商簽定安全責任協議書,有的采購、使用“三無”產品及其他不符合衛生要求或標準的食品及原材料。

      五是學校食堂沒有統一的檢驗設備和檢驗措施,當出現疑問時,無從就近就地檢驗,食品安全難以有效保證。

      六是缺乏專業知識,缺乏良好衛生習慣,不會營養搭配。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發育成長的階段,營養需求較高,食堂員工的素質對于孩子們的飲食健康起著關鍵作用。但從學校食堂員工結構上看,工作人員一般是50-60歲人員,大多來自農村,文化水平較低,在上崗前并沒有接受正規的技術培訓和基礎知識培訓,對于菜品營養搭配知之甚少,同時存在個人衛生習慣欠佳,操作不規范的問題。

      七是學校食堂臨聘人員勞動關系管理不規范留隱患。學校食堂員工基本屬于臨聘人員,屬于合同短期化管理,且工資待遇相對較低,沒有按《勞動法》繳納五險一金現象普遍,并且因為經濟利益、自身需要等方面緣故,存在較大的流動性。由于其臨時性,時間久了,要求解決退職費等問題又會接踵而至。

      八是財政補貼餐費有“暗箱操作”的嫌疑。學生的“營養餐”、“貧困餐”都有上級財政補貼的項目經費和本級補貼的經費。有項目經費,就必須進行審計,就應公開、公平、接受社會的監督。部分學校食堂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賬目不規范,收支不公開,財務管理混亂。難免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

      九是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學校是學生充實內在,提升素養的地方,教育事業屬于社會公益事業,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不是盈利。因此,一切以盈利為目的的活動應當遠離校園。辦食堂、開商店都是屬于社會服務,不應由學校來承擔,而應購買社會服務。但是現實是,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餐飲、商店(超市)開在學校內,甚至有的學校以封閉式管理和安全衛生為名,禁止學生在校外購買,形成實質上的壟斷。

      十是環境污染不可避免。由于學校食堂離教室很近,上午11時左右開始炒菜,油煙對學生的學習有影響;食堂的廢棄物處理也很困難,沒有集中統一的處理,很難保證環境不受污染。

      歸結起來,是衛生安全意識不足、衛生法制觀念淡薄、衛生管理措施有限等問題。為此,我們建議:

      一是對學校學生用餐實行公開競標。統一向社會購買服務,集聚監管的優勢,確保食品安全。成立由教委、發改委、衛計委、工商局、食藥監局參加的學生食品供應監管領導小組,負責學校學生食品供應的統一組織領導、審批檢查工作。必要時,引進有資質的社會餐飲企業參與經營。餐飲企業進入學校學生用餐經營實行公開招標。接受社會的監督。能解決目前出現的諸多問題。

      二是便于從源頭和產品兩個方面對食品進行監管。如果對學生用餐引進企業提供服務,那么食藥監局只要對企業活動進行監管就能免除食品安全的危害。采用互聯網+、企業聯農戶等優質優選方案:農戶在田間地頭的種植到提供給餐桌上學生的蔬菜、食品都會一一記錄在案。通過企業的訂單供應,同時可以解決如:農業園區建設的訂單、飲水源保護區農戶的收益等問題。

      三是學生用餐的企業化管理,可以解決目前學校辦食堂帶來的很多問題。對學校教育事業經費有一定的補充(招投標后獲得的利益)。對政府能夠產生一定的稅收。同時能夠減少環境污染,防止食品安全追責,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

    【學校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調研報告02-22

    學校安全調研報告07-13

    學校管理調研報告07-13

    學校調研報告范文07-13

    學校調研報告設計01-18

    國際學校調研報告01-27

    學校調研報告模板05-31

    學校教師調研報告06-01

    學校調研報告的范本06-08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被拋棄的說說 心痛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