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成长励志散文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日期:2023-02-16 14:38:52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
为你推荐:
  • 女人轉運聚財微信名
  •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1

      新課程改革的政治課教學要求理念的體現、課標的落實以及新教材的運用都是通過教學實踐展現出來的。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從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里常常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認真審視、研究課堂教學,剖析我們的某些教學行為,反思如下:

      一、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往往我們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而忽略了知識目標,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確,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論性知識,而側重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內容,但每框題都包涵著很重要的養成教育知識點。知識是基礎,是依托,是載體,是學生發展的雙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系到學科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系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在積極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為了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小品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應該充分考慮要達到什么目的、學生可以從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現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后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于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比如:討論幾乎是我們每節課都要采用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甚至有些問題書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爭論,進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會遠離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創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則”

      新教育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不斷更新,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可謂絞盡腦汁。有些課堂確實活起來了,老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了,有時候,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秩序就沒有了,學生們各說各的,似乎發表意見的同學或者小組與自己毫無關系。記得聽過一堂《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一改過去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但是,當某一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要么忙著整理自己的資料,要么說笑、吵鬧,即使有個別想聽的同學也聽不清楚。

      學生們不傾聽,不補充、不否定,明顯的錯誤發現不了,老師也只是與該小組的特定成員進行單向對話,對于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說,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組的研究內容,而對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知識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說,在這一節課里,每個學生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完整的。與老師們談到這一問題時,老師們很無奈,一方面,他們清楚在混亂的課堂里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為管理而壓制學生的熱情。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新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我們的共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于、樂于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里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例如,有這樣一節課,老師在課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把問題布置給學生,課前由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本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由于各小組準備充分,所以學生的熱情很高,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受年齡、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些問題說得不夠完整,有些觀點也有失偏頗,老師在小組總結時應該予以補充和糾正。可是在一節課里老師只是在各小組間穿行,把權利從一個小組傳遞到另一個小組,就像一個置身于世外的旁觀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

      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對于我們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通過創新而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教師能否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關鍵因素;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主發現、探究和不斷創新的過程。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2

      公平正義是人們永恒的追求,保障每一個人的基本生存權利,是一個社會進步與文明的體現。關注弱勢群體,是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九年級學生的生活范圍不斷擴大,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學校這樣簡單的社會環境之中,逐步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失學問題、三農問題、下崗問題、貧富差距等各種社會問題逐漸進入他們的視野,引發了他們的思考。

      同時,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對各種問題的認識已經不滿足于感性的了解。他們渴望對自己生活的社會和世界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引導學生形成對社會問題的正確看法,引導他們懂得與人合作,學會通過溝通與對話,去了解社會各種群體的生活處境,學會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課題,也是社會主義公民教育的當務之急。為適應這些方面的教育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聯系實際,結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正確看待這些問題,解決這些不公平的現象,提出自己的建議,會起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3

      知識是求真的,只有有效地知識傳遞,才能引起情感的變化,情感的內驅力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導致行為傾向的改變。也就是說,學生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認識,就不會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就難以形成穩定的道德心理品質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那么我們的道德教育目標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我們在實施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教育形式與教育內容有機地統一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活動設計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一方面,要從學生不斷擴展的生活出發,在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提煉問題,創設情景,展開教學;另一方面,要從教學目標出發,并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引導教學活動,向著不斷深化主題、拓展知識、解決問題的逐步提升的層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澄清是什么、為什么和怎樣做等一系列實現教學目標必須解決的問題。

      2、教學活動的安排要適當、適量。教學活動的安排要適當、適量,是指教學中防止活動的形式過多,晃動的頻率過快,使學生視、聽的畫面過雜。在教學活動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收集資料、獲得新知、做出選擇、尋找答案。

      3、找準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我們就要以課程目標的要求為出發點和歸宿來設計教學活動。脫離了這個目標,教學就會流于形式,就很難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三、挖掘課程資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要解決第三個問題“如何處理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問題。”這必須要從探究如何開發課程資源中體現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通過這個過程來實現。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4

      寬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種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寬容也是一種豁達和摯愛,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為玉帛;寬容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寬容它蘊藏著一種殷切的期望和潛在的教育動力。

      作為一名教師,天天面對學生,如果經常隨口而出:“怎么這么笨”……久而久之,學生不論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個框框內,如同驚弓之鳥,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則就可能風雨交加,使自己動輒得咎。結果導致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多姿多彩的學生生活被剔除了,學生的天真無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殺了。

      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理解,能傾聽他們的心里話,為他們排憂解難。適時的傾聽,平等的交流,勝似長篇大論的勸說。家長和老師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學生,真誠地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真正實現心與心的溝通,只有寬容的教育氛圍也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個性發展。

      就像一首小詩所說的:

      土地寬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獲;

      大海寬容了江河,擁有了浩瀚;

      天空寬容了云霞,擁有了神采;

      人生寬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

      教師不會因為寬容而失去威信;平庸的教師也不會因為粗暴而平添尊嚴。寬容的教師深諳教育的藝術,"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對學生以誠懇為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如沐春風;寬容的教師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形成文明的舉止和高尚的人格;寬容的教師修養有素、魅力無窮,它對下一代的成長極為有益。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尊重和寬容,善待學生的“黑點”并加以正確地引導。讓我們擁有寬容,保持寬容吧!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讓我們永遠記住;寬容可以使我們年輕。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5

      一學期轉眼即逝。反思過去,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初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技巧。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課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初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欲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效果。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嘗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系要求做到的,盡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6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一舉打響,一炮走紅。為此,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涵義要求,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二是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課本中黑體字、圖畫、故事、補白、問題的用意,融會貫通;

      三是應當認真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優化,發揮合作的力量,集思廣益,博采眾長,預設教學實踐中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

      四是應當旁征博引,廣泛查閱有關教材資料,積極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訓,把課備精、備細、備透、備實、備深;

      五是應當綜合運用故事、笑話、時事、歌曲、圖畫等多種形式適時導入新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合乎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針對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導入新課的方式居多,讓學生聽故事想結局、聽故事想題目,可以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效果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華所謂“合作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進行明確的分工,并在過程中相互幫助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

      合作學習的展開,往往是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的,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觀念,合作學習的主要活動是小組成員的學習活動,它首先要制定一個小組學習目標,然后通過合作學習活動對小組總體表現進行評價。合作學習的另一種形式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對于合作學習,國外學者做過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國的弗徹斯等人進行了一項關于小學生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他們關注的焦點是小組成員的構成結構和小組規模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什么影響。弗徹斯等人的實驗所得出的結論可簡要概括如下:

      第一,合作學習情形都明顯優于獨立作業情形。在對復雜作務的完成方面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的互動質量。

      第二,在異質二人小組中,復雜任務的學習可明顯地促進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三,在參與水平上,二人組成的小組明顯高于四人組成的小組,差生在這方面表現尤為突出。第四,不論哪種背景情況,差生的參與度都明顯低于其他成員,這意味著調動差生參與積極性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方面。所謂“探究學習”是相對“接受學習”而言的一種學習方式,即從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題目,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學習過程除了被動接受知識外,還存在大量的發現與探究等認識活動。新課程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轉變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倡導探究學習。它具有以下特點:

      ①學習目標的方向性更強。

      ②具有較強的生活實踐性。

      ③研究手段的多樣性。

      ④更加重視學習過程的操作。概括起來講,在新課改倡導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要讓學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適度的探究。我們之所以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方式,其理論依據是:

      1、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世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中心”的教學理論,倡導一種“非指導教學”、“自由學習”、“自我指導的學習”等教學觀點。之后,美國心理家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法、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培養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的理論等等,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源于“以學生為本”,基于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意味著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和尊重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學會學習的思考。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一部影響巨大的教育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這個報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這是向全世界教育機構發出的警告。隨后,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199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里,把“學會求知”作為未來社會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對教學實踐而言,我們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學習方式,這里應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無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決問題;合作的組織性,幾個人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學性,如何通過有效合作解決復雜、疑難問題。探究性學習方式,可以小論文的形式出現,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吸引學生研究學習、生活中的有價值的問題,闡述意義價值,尋找形成原因,探究解決辦法,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7

      一、先入為主,激發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一舉打響,一炮走紅。

      為此,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涵義要求,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二是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課本中黑體字、圖畫、故事、補白、問題的用意,融會貫通;三是應當認真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優化,發揮合作的力量,集思廣益,博采眾長,預設教學實踐中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四是應當旁征博引,廣泛查閱有關教材資料,積極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訓,把課備精、備細、備透、備實、備深;五是應當綜合運用故事、笑話、時事、歌曲、圖畫等多種形式適時導入新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合乎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針對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導入新課的方式居多,讓學生聽故事想結局、聽故事想題目,可以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效果較好。

      二、目標明晰,展示具體

      我們選用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豐富,不時點綴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面對紛繁復雜、體裁多樣的課本,教師務必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現象抓住課文的本質,提綱挈領、抓住要害、明確目標。眾所周知,新課程要求的三位一體目標分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師應從形象生動的課文中提煉其精要和實質,確定每節課的三位一體目標;二是教師應把抽象、概括的教學目標描述語言具體化、明確化、清晰化,簡潔、具體、最好概括為“……是……”、“為什么……”、“我們學習……,將會……”;三是教師應把教學目標具體為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習,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圍繞問題進行訓練,圍繞問題進行復習作業,如此,由形象具體到抽象概括,由表層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應用,問題解決了,目標也就隨之水到渠成,順利實現了。

      三、循循善誘,步步深入

      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考慮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學科的學習,往往符合這一規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為例,展示教學的全過程。

      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知恥自愛 自尊自強 尊重他人 贏得尊嚴

      個體尊嚴 國之興衰 責無旁貸

      保護他尊 欣賞他人

      本節課的目標主要圍繞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展開,首先,為什么要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孟子的話,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恥自愛,自尊自強,二要尊重他人,保護他人自尊心不受傷害,從內心接納他人;最后,個人尊嚴,我們還要為國家、民族爭光添彩,國之榮辱,我輩有責。

      教師在展示目標以后,先要讓學生通過層次目標,找出問題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類總結次目標、中目標、總目標答案,脈絡清楚;三要綜合分析整個問題,形成對總目標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學會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8

      一、指導思想

      隨著“高效”課堂的構建,《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進入我們的課堂。合作型學習小組建立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的需要,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的需要,有利于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從而不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此文轉自質量;結合班級實際為了使合作學習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現提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案。

      二、具體實施過程

      1、劃分小組

      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把我班54人分成8人組3個,10人組3個,全班共6個小組。小組自己推薦組長,下設副組長、記錄員、發言人、學科代表等,全組全員參與,小組成員分工協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使小組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和諧的氛圍中。

      2、各小組要確定自己小組的組名、目標、口號

      3、在小組內實行組長負責制。各項班級活動、課堂作業、課堂紀律、課堂學習均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由組長全權負責。當小組內出現問題時,先由組長自行解決,若組長無法處理或處理不了時,交由班主任解決處理。

      4、對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實行小組積分制。如:班級組織的演講比賽,每組選報1人參加,評定成績后,按第一名10分,第二名8分,以此類推,記入小組得分,小組內兩人得分之和就是本次比賽小組得分。其他活動也相應轉換得分記入小組,期末根據小組得分評選出優秀小組、優秀組長。

      5、在小組內實行幫扶結對,由成績好的同學與成績差的同學一一結成對子,實現小組內的以優帶差,共同進步。

      班長利用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總結表彰前一天的優秀小組,激勵士氣;每周評出“合作學習優勝小組”,“積極參與之星”,“進步之星”等,每月評出月度冠軍小組,進行表彰。

      3、評價細則

      本據本班的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各項指標均列入小組評價的范圍,做為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重要依據。

      (1)作業及學案完成

      教師、各科代表、小組間評價導學案完成情況,按要求完成每人記1分,完不成一份減2分。教師評價的作業,獲良好以上或點名表揚者記2分,不合格者減1分,缺交者減2分。作業由各小組學科代表收集交班級科代表處。

      (2)小組合作

      同學之間的積極彼此合作、相互啟發中共同學習,人人有事做,每個學生都承擔著他個人對小組的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能消極地依靠某個學生或某一部分學生解決全組問題,組員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提出質疑,并有一定深度,每次記2分(一節課不重復記分)。

      能積極主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記1分(一節課不重復記分)。

      同一小組在同一節課內累計最高加2分。

      以周為單位,小組成員均有展示的小組加5分。

      (3)行為習慣

      自習課等要求安靜的課上討論問題、說閑話,每人次減1分。

      上課遲到或早退,每人次減2分。

      行為舉此不文明的現象,每人次減1分。

      其他違紀行為,視情節每人次減1-5分。

      (4)注意事項:

      小組內討論問題須由一個人發言主講,其余同學待其講完后方可補充。(每科的小組中心發言內組內學科代表安排)

      自習課絕對不能發出聲音討論問題(偶爾紙筆交流除外)。

      安排到代表小組上臺展示問題的同學首先要依靠小組集體的力量把問題弄清楚,并進行充分準備和必要的演練方可上臺。在臺上要面對同學們進行講解,而不是面對黑板。

      當有同學在臺上展示時,臺下的同學要保持安靜,專心聽講。若發現有錯誤或理解有疑惑應等臺上同學講完,舉手示意得到允許后方可提出,同時一定要遵守“對事不對人”的基本原則。

      因為每一節展示課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上臺展示的同學要注意精煉語言,抓住重點講清楚,避免廢話、閑話。同時,在前一個小組在進行展示時,下一小組應做好充分準備,且在黑板旁等待。

      當在臺上的同學展示完畢,無論展示效果如何,臺下都應給予掌聲。

      對有違以上注意事項的小組將酌情對小組進行減分!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9

      當前初中思想品德科目試題實行開卷考試。這一考試模式的改革必然與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發生沖突。但是,它的實施對于促進思想政治課堂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活躍課堂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進行開卷考試,這是教育體現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要求,強化對考生素質能力的考核,培養考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對廣大政治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為適應開卷考試的“指揮棒”,培養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人才,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應突破傳統知識教育的束縛,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新構筑全新的教學理念。作為政治老師,必須對開卷考試后產生的新情況作出判斷和分析,以便得出對應辦法。

      開卷考試最大的變化就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東西少了,學生就要適應這種考試模式,調整學習方法。首先該記的內容還是要記,沒有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記憶,沒有知識的積累,運用時就難以得心應手。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扎實的知識基礎是所必需的。由于新中考強調不拘泥于教學大綱,試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滿足于課本知識的講解顯然是不夠的,應該對教材內容結構作大膽調整,不拘泥于對課本內容具體詳盡的講解,一些知識性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學,騰出時間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或選取有價值的能力型的熱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啟迪思維。因此,教師在復習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變“灌”為“導”。即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復習課上得生動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熱情、復習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種形式上活復習課是非常必需的。例如,進行小組復習競賽、讓學生來上提問其他人答疑等,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第二,指導學生把知識歸類、比較,從而理清知識脈絡,更好把握教材。例如,第初一第七單元初二第八單元和初三第六課都是在講法律方面的內容,可以就某些案例一起復習;注重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尤其是探究型學習,已經成為這幾年的熱點問題,它側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等等…

      第三,抓住熱點,釋疑難點,理論聯系實際。即引導學生關心時政熱點,關心天下大事,把課堂內容與時政熱點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書刊、雜志,并做好摘記;二是讓學生多收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社會寫真》等節目;三是開展社會小調查,撰寫實踐報告,進行班內評比。這樣,思想品德課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第四、突破傳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經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要學的知識,干一點他們高興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關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對當前中學政治課教學改革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目前,廣大政治課教師仍以傳授課本知識為己任,把政治課學習應有的廣闊空間局限在課堂之內。因而教師要敢于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樹立“大政治”的觀念,不僅指導學生學好教材,還要鼓勵學生多讀政治課外書籍,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僅搞好課堂教學,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好問,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最后,在復習教學中還必須重視學習實用性,對學生進行定量的訓練是必要的,但切忌以題海戰術反復做題,檢查的內容要注重靈活性和創造性,而且要講求質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10

      在當下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是一個產生偽命題的時期,也是一個把真命題轉化成偽命題的時期。真真假假,難辯真偽。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個一切”的學生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如果說教師對學生不負責,那真是冤枉了,我們生怕他們學不好,考不上學,不辭辛勞。不光為了他們的學習,為了他們的安全,為了他們的生活。所以說,對于學生除了他們的父母,能給他們一致的無私的關懷的就只有老師了。

      但結果大家都是清楚的,我們其實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對他們負責,他們沒有因我們的教育而發展、完善,而是走向兩種極端:一種學生成了溫順的羊,種成了冷酷的狼。他們沒有因我們的教育而感恩,而走向反面。以上學生觀實際是把真命題在應試教育中變成了偽命題。

      “沒有不合格的學生,沒有不合格的老師”是我們常聽到句話,其實是地地道道的偽命題,與之有相似或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如其他的“沒有不合格的XX,只有不合格的XX”,“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素質教育,成在教師,敗在教師”等等。這些命題,實際是在夸在教育和教師的力量,其結果是造成“教育萬能論”和“教育完美論”。教育不是萬能的,總是有缺憾的,我們在夸大追求教育的同時,也讓我們教育與其真正的初衷走向反面了。

    【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4-08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6-01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4-14

    思想品德教師教學反思07-28

    初一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7-26

    初二思想品德教學反思03-26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精選23篇)04-18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反思11-08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精選15篇01-21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04-0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句句穿透人心_十分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