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成长励志散文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的無悔人生 遵義老支書黃大發36年引水修渠記
日期:2023-03-19 02:12:49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
为你推荐:
  • 適合高中生的文案(關
  •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

      近日來,各大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跡進行了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華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書,從60年代開始,歷時36年,他帶領全村群眾,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讓人稱奇的是,在沒有現代化設備和高級技術團隊的參與修造下,該渠經過評估,質量過硬,設計合理,可以這樣說,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跡”。

      黃大發憑借忠誠的信仰、驚人的毅力、憑借開展群眾工作的出色能力帶領基層黨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是讓人敬仰“當代愚公”,是我們廣大黨員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廣大干部學習。

      學習黃大發同志善于團結群眾。

      他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里的難題。他把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程途徑三個村,十余個村民組,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黃大發45年的要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當代大環境下,修造這樣一個水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于閉塞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各個方面。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干部帶頭干,遇到困難自己先上,面對艱險從不退縮。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干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后變成了專家。黃大發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一件事,一輩子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2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這是一首多年前,流傳于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草王壩村民組的順口溜,真實反映著當地村民當時的生活狀況。這樣的狀況卻被一個老人用一生的時間改變了,他就是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了改變草王壩缺水的困境,黃大發帶領著群眾風餐露宿,靠著肩挑背扛、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歷時36年,終于建成了一條總長約十公里,被群眾親切的稱為“大發渠”的生命之渠。黃大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懷著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群眾的熱愛、身體力行、身先士卒,給草王壩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民群眾過上了幸福生活。對于每一個共產黨員而言,都應該學習“黃大發”的先進事跡,心中常懷“黃大發”之心。

      常懷“黃大發”之心,心中有黨性。黨的先進性要求共產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繼承和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吃得虧受得苦。黃大發加入共產黨以后,心中銘記著黨的宗旨,時刻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行為詮釋了共產黨員了含義。在修建“大發渠”的過程中,由于設備的落后,需要在懸崖絕壁上用鋼釬鐵錘開鑿溝渠,危險重重。黃大發總是身體力行,身先士卒,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用自己的行為給群眾起到了模范到頭作用,使修渠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常懷“黃大發”之心,心中有人民。從1958年,23歲的黃大發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大隊長、后歷任支部書記、民主村支部書記等職位。在村干部任上的45年中,黃大發并沒有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為自己謀福利、撈好處,而是一直牢記宗旨,全心為民,克已奉公,苦干實干。在當選草王壩大隊大隊長之時,年輕的黃大發就立誓要為村民干引水、修路、通電三件大事。此后,黃大發將一生都獻給村里,獻給了人民群眾。在“大發渠”修建成功之后,黃大發又帶領群眾改造良田,修建學校和通村公路。正是因為黃大發心中裝著人民群眾,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為了人民群眾的福祉而不懈努力。每一個共產黨員也應該向黃大發學習,心中有人民,才能踐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才能讓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現象不再發生。

      常懷“黃大發”之心,心中有韌性。富蘭克林曾說:“惟堅韌者始能遂其志”,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黃大發雖然沒有超世之才,但是憑著堅韌的意志,歷經失敗最終取得了修渠工作的成功。1961年,黃大發懷揣著希望帶領著群眾開始修建引水渠,經過十來年的努力,由于缺乏科學的方法與技術,導致第一次修渠失敗。面對著失敗的結果,面對著群眾的埋怨,黃大發并沒有因此放棄心中的希望,而是選擇從頭開始。經過三年的學習,黃大發掌握了大量的修渠知識,再經過科學的測繪與計算,黃大發再次帶領群眾走上了修渠的道路。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的心血沒有白費,黃大發最終將潺潺清水引到了草王壩,結束了草王壩缺水的歷史。

      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常懷黃大發之心,心中裝著黨、裝著人民,不怕失敗,無畏困難,堅韌不拔的面對工作;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用黃大發老書記的精神激勵自己,為取得扶貧攻堅工作的勝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3

      他叫黃大發,今年82歲,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人。這兩天,這個一輩子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在網上成了紅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推出長篇通訊,央視更是用上下兩集的篇幅,在《新聞聯播》播出他的事跡。現代快報制作的關于這位老人的融媒體產品,視頻和H5也在網上被刷屏……

      這幾天,81歲的黃大發成了新“網紅”。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先后擔任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等職務。為改變山村貧困面貌,帶領群眾鑿絕壁修水渠,通過36年的堅持和努力,終獲成功。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跡,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學習黃大發艱苦奮斗、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余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學習黃大發敢于擔當、實干巧干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干加巧干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干,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后,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持,艱苦卓絕數十載,終于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學習黃大發聯系群眾、堅守初心的公仆本色。“黃支書,我們跟著你干!”這是廣大村民發自內心的聲音。湊不出錢的就借錢,借不到錢的就賣東西換錢。豆子、雞蛋、蜂糖……樸素的草王壩村民走到80里外的甘溪集市,吆喝聲一陣接著一陣。當天晚上,鄉親們打著火把,拿著皺巴巴的零錢,交到黃大發手里。看著大伙兒湊來的救命錢,盯著鄉親們質樸的眼神,黃大發流著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

      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著、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干,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4

      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干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

      “當代愚公”敢于擔當,勇于探索。童謠里都唱出因無水而發展艱難的無奈,草王壩村成為了貧窮落后的典型。當大家都沿襲著貧窮的命運卻無力反抗,黃大發立志拔窮根,提出修渠引水。這樣艱巨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親舅舅說如果他能干成,手心里面煮飯給他吃。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黃大發愣是敢說敢做,并不斷地想辦法努力團結村民們爭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難題,帶領鄉親們在懸崖上打通了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渠”。

      “當代愚公”善于學習,不斷精進。只有小學文化的黃大發被公社選取擔任水利輔導員。主要任務是學習基本的修水庫、測量溝渠知識,并監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進度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愚公精神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愚公精神。黃大發在水利站學習時很勤勉。他買了新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認過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局限,系統地參加了如工程如何測量、用料如何夯實等水利知識培訓,對分流渠、導洪溝的常識也有了系統了解。

      “當代愚公”心懷大家,計利千古。兒子黃彬全說“我初中畢業就回來在村里當代課老師,一個月工資90塊,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塊錢。但是我爸沒過幾天就把我從外面叫回來了,說村里缺老師,不讓我去打工了”,但他懂得“爸爸是為了村里孩子們的教育考慮”。遇到渠上要用的炸藥不夠,申請撥款還要耽誤幾天時間的情況,黃大發就自己跑到信用社,以個人名義貸款8000元,把買炸藥的錢補上。

      “當代愚公”堅韌不拔,勇敢無畏。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奮斗在修渠一線上,從不怕苦畏難。修渠的懸崖險峻高聳,一旦落下性命難保。而他為了引水,為了不辜負鄉親們的信任,甘愿拿命換。他說:“劉胡蘭啊、黃繼光啊、董存瑞啊這些先烈在戰場上,去堵槍眼的事都要做,就別說下懸崖要怎么做了吧。”

      黃大發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悔奉獻于草王壩村,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渠”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5

      學水利技術,帶著簡陋的測繪工具翻山越嶺進行勘察;赤腳步行去炸藥廠背炸藥,腳板磨得破皮出血;率領村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硬是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終結了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的歷史。隨著媒體報道的深入,貴州遵義市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和大山較勁”的事跡傳遍山里山外,感染了無數心靈。

      當年,林縣人民開鑿紅旗渠,創造了當代“愚公移山”的奇跡。如今,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在平原上憑雙手鑿出水渠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在山上,那里有絕壁、有險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身處險境。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黃大發并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大發執著地“和大山較勁”,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下,全國正在推進脫貧攻堅。脫貧攻堅,外部輸血的同時更需要內部造血,需要調動起貧困地區人民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山區自然條件不佳,但人們應當有人定勝天的信念,要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困難擺在那里,如果總是想著繞著走,那只能說明能力有限,只能說明毅力不夠強大。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把困難征服、跨過困難這道坎。很多時候,能不能跨過困難這道坎,就在于人們是否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當了村支書,就應該切切實實為民謀福祉。沒有好的水渠,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村民的日子十分艱苦。農民以種田為生,解決好擺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難這個“攔路虎”,農民才能吃得飽飯、穿得暖衣。在山區修水渠,盡管很困難,但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修建水渠,付出了很多辛勞。修渠的過程中,老支書還承受了親人離世帶來的傷痛。好在,全村上下一條心,終于修成了水渠,莊稼灌溉難的問題迎刃而解,村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修水渠只是第一步,黃大發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在此基礎上帶領村民繼續通路、通電,朝著更好的日子邁進。

      和大山較勁,黃大發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自力更生精神,正是黃大發老支書的“大發”境界。膠鞋已經斷裂卻舍不得換一雙,這個生動的細節正是老支書簡樸生活的寫照。共產黨人,就應該像黃大發一樣“先憂后樂”“先苦后甜”。黃大發的“大發”境界是一種精神力量。今天,物質生活富裕了,少數年輕人不肯自力更生,畢業了還在啃老,這是不妥當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通過自己的雙手奮力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黃大發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每個人都應該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實,中國經濟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為弘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質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閱讀黃大發的先進事跡,不禁讓人對他肅然起敬。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6

      堅定信仰守初心。人生如屋,信仰如柱。老支書黃大發自23歲光榮入黨并被全村推選為大隊長開始,就決心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電,一干就是36年,把修渠引水、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和任務作為心中第一信念。他干在前面、克難攻堅,讓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全村群眾高度認可的實績譜寫了為民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黨員干部就應做到自覺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做到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并轉化為干事創業的磅礴精神力量。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決不松懈動搖,始終受得住風險和困難考驗,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大發面對草王壩村山高地貧、缺水少錢的艱苦環境,沒有認命,沒有叫苦,沒有退卻,他毅然選擇自學技術修渠引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帶領下,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黨員黃大發為群眾能吃上米飯、喝上清泉、過上好日子而事不避難,體現了共產黨人敢于擔當的勇氣、敢于擔責的精神,令人敬佩。當前,我們正處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干部就應樹立敢于擔當、實干苦干的精神,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矛盾和問題面前不推諉,在實干中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在實干中破解發展難題,用實干擔當堅守初心、永葆本色。

      做艱苦奮斗的楷模,要將艱苦奮斗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銳意進取、勇于開拓、樂于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干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沖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覺為群眾作好表率。

      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7

      為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向先進典型學習,爭做合格黨員,1月3日,構皮灘鎮組織全鎮干部職工在鎮政府四樓會議室認真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

      會議強調,要全面深入學習和踐行黃大發同志不忘初心忠誠為民的政治品格、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的優良作風、善于學習苦干實干的奮斗精神、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清廉品德。要牢記宗旨、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爭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優秀黨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會議要求,全鎮干部職工要深入學習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跡,緊密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自覺履行黨員干部職責,堅定信念,爭做脫貧攻堅排頭兵。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8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鄉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帶領全村群眾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歷時36年之久,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7200米長的生命之渠,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心為民的初心和堅持不懈的志氣。他的先進事跡被廣泛報道后,鐘山區從機關到社區,從鄉鎮到農村,都紛紛組織黨員干部群眾開展學習活動,掀起了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的熱潮。

      4月25日晚上10點30分,在鐘山區荷泉社區,幾十余名黨員干部、居民群眾聚在一起,共同收看由央視播出的黃大發同志“全國時代楷模”發布儀式。大家全神貫注,用心聆聽,老支書黃大發同志歷時36年鑿出生命之渠的動人故事讓大家覺得心里很溫暖,也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鐘山區荷泉社區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雨春告訴記者,剛剛觀看了黃大發老支書的先進事跡,讓我深受感動,在老支書的身上,為民看到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艱苦樸素的精神,還有全心為民的精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要把大發精神貫徹好落實好,并且組織我們全體的干部職工向老支書學習,學習他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荷泉社區群眾工作部主任劉可九說,黃大發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他用愚公的精神彰顯了當代貴州人民公仆的形象,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就應該有敢于擔當、實干苦干的精神,用實干擔當堅守初心,為民做實事、做好事,以黃大發同志的精神鼓舞自己,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盡一名普通黨員的職責和義務。

      觀看完發布儀式后,黨員干部紛紛表示,將以黃大發同志為學習榜樣,學習他不忘初心、忠誠為民的精神,學習他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的優良作風。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時刻心系群眾,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謀福祉。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9

      近日來,黃大發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他被贊譽為“當代愚公”,并榮獲“時代楷模”稱號。或許“黃大發”對一些人來講僅是一個普通的名字,但是對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的村民來說,黃大發就是一個“奇跡”,是點亮貧困山區人民群眾希望的“一盞燈”,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一面旗”。

      黃大發曾擔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他就帶領全村干部群眾,歷時30多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這條渠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發渠”。隨后,黃大發又帶領全村干部群眾,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飯,過年才有米湯喝”的貧困面貌,用實際行動展示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不忘初心、不畏艱難、不辱使命。

      不忘初心,始終把百姓裝在心里。入黨時,黃大發就決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底,當好群眾勤務員,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在擔任村干部的幾十年里,他時刻想著“多為群眾做點事”,村里的事情,比誰干的都起勁。在群眾大會上,為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他立誓“為了水,我愿意用命來換”,終于說服了全村百姓;為了讓“大發渠”盡快立項,黃大發穿著單薄的衣裳、穿著破膠鞋,冒雨步行200多公里到縣城找水利部門;為了給村里砍出一條電線線路,黃大發總是沖在最前面,“衣服都被刺破了”。這些都是黃大發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真抓實干好黨員形象的真實寫照。

      不畏艱難,始終把困難踩在腳下。面對草王壩的大山、絕壁、險崖,黃大發毫不退縮、敢為人先,立志“修水渠”。在第一輪修渠失敗后,一些人開始反對、嘲笑和指責黃大發,但是他從不服輸,相信沒有努力干不成的事,表態:“這次不把水引來,我的名字倒過來”;當修水渠缺資金時,他號召“想吃白米飯,大家一起干”,村民們把自家的雞蛋、黃豆、蜂糖賣了換錢,湊錢修水渠;當修水渠遇到技術難題時,54歲的黃大發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是文盲的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一張圖一張圖的學習,最終成了水利專家。在黃大發的字典里就沒有“難”字,只要想干、肯干、用心干,就一定能干好,在他身上始終閃亮的是共產黨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為民謀利終不悔的精神品質。

      不辱使命,始終將責任舉過頭頂。靠著一股沖勁、一種信念、一種責任感,黃大發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在絕壁上鑿水渠,改變了村子“滴水貴如油”歷史。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群眾展開“坡改梯”,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種滿了稻子、果樹。識字不多的黃大發還認識到真正要拔掉窮根,還是得靠讀書,決不讓后輩們吃二茬苦,正所謂“扶貧先扶志”。在黃大發帶領下,村里的`小學多次遷址,校舍條件不斷改善。現在僅百余戶人家的草王壩,已經走出了23名大學生,實現徹底挖掉“窮根”,摘掉“窮帽”的目標指日可待。

      黃大發這位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卻有著不平凡的事跡,他是新時期基層黨員干部的優秀代表,更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時代楷模。廣大黨員干部要以黃大發為行動標桿,向他看齊,并從他身上汲取不斷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0

      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這名干部的心靈感悟,就是全縣黨員干部學習老支書事跡后共同的心聲。

      “學在深處強信念提境界,做在實處拔窮根奔小康。”龍南縣龍南鎮黨委組織委員羅俊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黃大發同志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大發渠”就是最好的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再學習,再宣傳,全縣再次掀起“大發渠”精神學習熱潮。”中央級的新聞報道還在持續,學習老支書精神的高潮火熱掀起,讓“大發渠”精神成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堅強精神動力,也正在龍南縣這片熱土落地生根。

      通過學習讓我更加明白:

      做艱苦奮斗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斗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并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1

      黃大發,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群山村里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借忠誠的信仰、憑借驚人的毅力、憑借開展群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主要學習體會如下:

      一是學習黃大發艱苦奮斗、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他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余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二是學習黃大發敢于擔當、實干巧干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干加巧干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干,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后,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持,艱苦卓絕數十載,終于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三是學習黃大發聯系群眾、堅守初心的公仆本色。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著、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干,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作為一個黨員,雖然黃大發“大字不識幾個”,但時刻記著“先進模范帶頭作用、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由此可見,理想信念是鑒別干部的“試金石”,也是區分“好干部”與“壞干部”的“分界線”。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共產黨人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因此,黨員干部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以黃大發為鏡子,在思想認識、精神境界、理論素養、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個大的提高,進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打牢轉變作風的思想基礎。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黨員干部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強政治修養;實踐黨的宗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持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修養;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的本色,加強作風修養。這些內容和要求,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是我們做好領導干部黨性修養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和指南。

    【學習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黃大發事跡心得體會范文06-03

    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0篇)03-19

    黃大發先進事跡發言稿(通用10篇)01-14

    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3-20

    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3-22

    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1-05

    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體會12-10

    學習黃靜華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7-23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2-25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朋友圈跨年祝福語大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