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教案
【文本解讀】
《傷仲永》是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編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上學期第六單元的第三篇文章。
《傷仲永》是一篇說理文言文,記述了金溪民方仲永從神童到“泯然眾人矣”的過程。“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方仲永真乃神童,天資絕頂聰明,“邑人奇之”,“以錢幣乞之”,可見其詩影響之大,而“父利其然”,“不使學”,真乃短視!天才的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矣”,究其原因,“不使學”。本文的特點是借事說理,借仲永的故事來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即一個人的才能是要經過后天的學習和培養的。本文在說理的同時還蘊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即“傷”。
教法應該可以說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教法。新課標----“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會在整個課堂中都以“引導”為主,指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本文的課時安排是一節課。
文章的導入要富于新穎性,從識字入手,第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象形文字“天”到現代的漢子“天”,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文。接下來是讀課文,讀的形式要多樣化,層次化,主要分學生個人讀,小組讀,齊讀三種類型。從咬準字音,到讀準節奏,到讀出感情。
文章中仲永的才能經過三個階段的變化,從“天才”到“眾人”,讓人感到惋惜。那么,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客觀的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主觀的原因,以學生的討論為主:仲永自己,不喜歡學習,驕傲自滿。
這一主二客的原因與前面的學生疑問相聯系起來,天才與人才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即學習。上完課文后,讓學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本節課通過討論、互動、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天資再聰明的人,也要經過刻苦的學習才能成才,天資不聰明的'人,更要勤奮,有理想,有追求!
【過程設想】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明白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作者所闡述的“人的才能使要經過后天的培養與學習”的道理;
(2)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方仲永“混然眾人”的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試一試
1、導入:
2、作者、文題:
(二)讀一讀:
1、學生自讀
2、老師點撥
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⑥余聞之也|久
3、聽錄音
4、學生齊讀
(三)、議一議
1、課文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青年時期"泯然眾人矣"。
2、方仲永的變化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①由神童變成“眾人”;
②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學”;
3、那么,再讀課文,除了這些原因,還有嗎?
邑人: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仲永:?
(四)、做一做
1、完成課后習題
2、就仲永變成“眾人”的原因,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
【傷仲永教案】相關文章:
傷仲永教案11-02
傷仲永教案10-12
傷仲永教案11-30
《傷仲永》的優秀教案11-04
傷仲永教案范文08-25
傷仲永教案設計05-03
傷仲永的讀書隨筆02-28
《傷仲永》賞析參考07-06
《傷仲永》原文賞析07-03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