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村級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村級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 篇1譚迎春,女,1980年2月出生,現年35歲,祖籍湖南,出生于湖北荊州。2003年7月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畢業,200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2月進入安康日報社工作,先后為記者、編輯、采訪中心副主任、編報中心副主任,2013年2月至今任《科教周刊》編輯部主任。期間,2012年10月兼任安康日報社婦委會主任,2014年10月又兼任安康日報社工會女工委主任。
2001年,剛讀大二的譚迎春同志,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比別人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是她對自己的基本要求。到安康日報社工作以后,她把這份忠誠和信念具體到這份地方黨報上,將其作為發揮聰明才智和施展夢想的人生舞臺。
從事新聞工作12年,譚迎春同志始終牢記和踐行“記者永遠在路上”這一理念。在日常的新聞編采工作中,她始終身先士卒,甘當表率,肯吃虧,愿吃苦,時時處處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她走遍了安康的每一個縣區和絕大部分鄉鎮,采訪了數不清的人物,發表了數千篇報道。她發自內心地珍視記者這個身份,也真正喜歡黨報記者這份職業。每一次采訪,她都當成是一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讓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不斷得到凈化和升華,用這份報紙來承載夢想和希望。
2012年7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得知石泉有個安康唯一的鄉村女郵遞員趙明翠,且事跡非常感人之后,譚迎春同志冒著7月的暴雨,獨自一人趕到石泉。為了深入挖掘人物內涵,將這個普通的鄉村女共產黨員表現得更加生動鮮活,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個真實可信的趙明翠,譚迎春同志用了3天時間,不分白天黑夜,跟隨趙明翠和她的郵路,坐車走路、爬山渡河,完整地體驗了一次鄉郵員的生活軌跡。周末回到安康后,她又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迅速將五六十頁的采訪筆記形成報道。《直抵人心的郵路——記陜西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石泉縣鄉村女郵遞員趙明翠》見報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此篇稿件也獲得當年度陜西新聞獎二等獎。趙明翠也以此為起點,從石泉走向安康、陜西乃至全國,獲得了不少國家級的榮譽和表彰,家庭困境也因此得到妥善解決。對譚迎春同志來說,既通過報道彰顯了基層女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又通過報紙這個平臺發揮了自己的作用,這是最能體現她記者價值的.時刻。
經譚迎春同志報道的典型人物有很多,對安康全局性工作的報道她也做過不少。在負責《科教周刊》報紙編排的同時,她還經常承擔報社的重點采訪任務,為報紙撰寫社論、新年獻辭和評論員文章。負責《科教周刊》以后,譚迎春同志銳意改革,大膽改版,針對教育、醫療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做了一系列深度報道,推出了責任醫師團隊“茨溝模式”、“寧陜式醫改”等先進典型。同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大力培養部門的年輕人,為他們快速成長提供寬廣的舞臺。
在業務工作上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精益求精,是譚迎春同志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她同時在其他方面不斷突破,力爭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2009年和2014年安康日報社編輯二支部支委改選,她先后任紀檢委員、組織委員。不管在哪個崗位,她都盡職盡責。積極在報社內部培養、發展年輕黨員,鼓勵大家一起成長,為報社發展和安康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她是市社保中心、市人民醫院的行風監督員,數次被市婦聯聘為新聞宣傳指導員。她多次代表報社參加市記協組織的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業務能力和道德品行在宣傳領域和讀者群中獲得了積極正面的評價。
2012年10月安康日報社婦委會換屆,經民主推薦和社黨委研究,由譚迎春同志兼任報社婦委會主任一職。在這個全新的工作崗位上,她一如既往地盡職盡責,熱心關注報社女職工的工作和生活,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組織報社婦女同志積極參與市婦聯開展的各項活動,發揮職業優勢熱心為婦女工作服務,主動參與、積極協調全市婦女事業宣傳報道工作,努力為安康婦聯工作的順利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兼任報社工會女工委主任職務后,通過工會平臺積極為維護婦女姐妹切身利益奔走呼吁。
在多年的新聞工作中,譚迎春同志先后獲陜西新聞獎近10次,獲安康新聞獎一等獎十余次,先后被評為省、市反腐倡廉宣傳報道優秀記者、安康市優秀新聞工作者、“7.18”抗洪救災新聞宣傳先進個人、安康市“三八紅旗手”、“第二屆文明市民”、“黨員八帶頭標兵”,連續多年被報社評為優秀新聞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
新聞永遠在路上,黨的記者也永遠在路上。在譚迎春同志心中,黨報記者必須做得更好,弘揚正能量,傳遞正聲音,因為這是黨的力量,是報紙的力量,是她作為一名女性記者永不枯竭的力量。
村級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 篇2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干部,吳樹蘭始終對農村和農民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感情,她的心里永遠裝著盼脫貧、想致富的群眾。2010年7月,吳樹蘭響應省委號召,到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新蔡縣大吳莊村任第一書記,2014年3月,56歲的她又到了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任第一書記。從“廳官”到“村官”,從新蔡縣大吳莊村到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吳樹蘭始終牢記一名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的使命和責任,忠實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帶領貧困群眾奮力拼搏、艱苦創業,走上了穩定的脫貧路。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她的先進事跡。
一、駐村幫扶促脫貧,巾幗不讓須眉。
為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早日脫貧,2010年河南省委開始選派機關干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吳樹蘭聞訊后三番五次主動向組織上申請,她說:我是扶貧戰線的老同志,一直盼著有個面對面為農民服務的機會,必須實打實的做出一點成績。2010年7月,當時已經53歲的吳樹蘭成為了全省第一批第一書記的中的一員,來到了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新蔡縣大吳莊村一干就是三年,帶領群眾辦成85件實事,引進了現代化奶牛養殖場、有機肥料廠等4個企業,建成了一個養鴨小區,建成一處20個大棚的蔬菜種植基地。駐村結束時,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5960元,三年內翻了一番,大吳莊也成為省級生態村、市級先進黨支部和省級“三八”紅旗集體。2014年,大吳莊村脫貧后,組織上考慮讓她回機關工作,但是吳樹蘭再次向組織申請到貧困山區農村擔任第一書記,不管條件多差。“我生在平原、長在平原,以前在平原農村駐村,是想探索貧困平原地區脫貧的路子。”吳樹蘭說,“我沒在山區工作生活過,希望選一個山村探索貧困山區脫貧道路。”于是,吳樹蘭來到了西王樓村,開始了一次新的挑戰。在西王樓村,她瞄準精準扶貧項目,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帶領群眾建成28公里旅游環線,成立4個協會、3個合作社和1個網站,幫助創業農民爭取貸款資金300多萬元;發展7個規模養羊場、規模養羊戶102戶,發展50頭以上的牛場5個,大型養豬廠3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全村人均純收入6900元,增長33%。西王樓村被評為市級文明村和縣級平安村,村里一舉甩掉全縣最落后的帽子。周圍村的村民形象的說,西王樓村的人走路都不一樣了!
二、聚焦黨建拔窮根,建強戰斗堡壘。
連續幾年在村里,吳樹蘭深深感到支部不強,軟、弱、渙、散的毛病治不好,貧困除不了“根”,發展不可能持續。吳樹蘭始終把建設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擺在首位。在大吳莊村第一次村兩委班子會上,吳樹蘭話說擲地有聲,“人活著要有精氣神,基層組織基層干部也要有精氣神兒。支部一班人一定要率先垂范走前頭,體現不出先進性,就不配當黨員,更不配當干部。”會后,吳樹蘭與村干部一起連明徹夜起草規劃、建章立制,一個個方案、一條條規定、一組組章程,使大吳莊村級管理逐步制度化、規范化起來。村黨支部還為每位黨員制作了黨員門牌,掛在黨員家庭的大門前;每個黨員都要佩戴黨徽,突出“一個黨員一面旗”作用;黨員都要有自己的經營項目;黨員分片包干,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黨員干部發揮出了應有的先鋒作用,帶動了大批農民發展。在西王樓村時,正好趕上村級換屆,吳樹蘭重新推選了群眾認可的西王樓村“兩委”班子,直選產生了23名村民小組長和23名婦女組長,成立了村監事會,建立健全了其他村級組織,從組織上保證了各項工作的落實。村支部逐漸“活”了起來,黨群關系也越來越融洽,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西王樓村突破了村集體無收入、無企業、無敬老院、無新農村社區的歷史。
三、一心一意為人民,真心贏得群眾。
吳樹蘭常說“當第一書記,與群眾聯系密切,只有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盡心盡力辦實辦好,才能以誠心換真心,成為群眾的主心骨、當家人。”吳樹蘭駐的兩個村都是國家級貧困縣里的省級貧困村,村集體沒錢運轉,她動員親屬為村里捐了5萬多元;奶農沒錢收青貯,她就幫助奶農四處借款。為了解決發展啟動資金問題,她抵押自己的房子,籌集100萬元,使西王樓村集體2014年賺到20萬元。2011年9月,吳樹蘭連續7天為17戶奶農拉牛搬家,54歲的她在粉碎機下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由于勞累過度,暈倒在牛場。2012年,為跑一個菇沼肥項目,她在北京順義一個賓館門口等了11個小時,不敢喝水、不敢去廁所,怕一離開就錯過見專家的機會。吳樹蘭的真心打動了專家,項目順利通過,拿到了310萬元的資金,這也是國家發改委在村里立的第一個項目。2012年,由于勞累過度、生活無規律,吳樹蘭患上糖尿病;2015年,又檢查出腎功能障礙,很多人勸她“不能再干了,再干就沒命了”。但是,吳樹蘭說:“要跟時間賽跑,不在心中留遺憾,不給組織找麻煩,不負群眾一片期盼。”幾年來,通過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一點點的取得了農民的信任,大伙都說:“有困難,找樹蘭,感謝省委給我們送來的好書記!”
吳樹蘭把五年的駐村經歷概括為四句話:“下鄉駐村五年多,酸辣苦甜都是歌,千辛萬苦不言悔,寫好黨員先鋒歌。”如今,已經58歲的吳樹蘭依然堅守在農村一線,忠實踐行著我們黨的宗旨,為一方百姓的好日子默默奉獻著。在她的帶領下,農民的.思想“新”起來、日子“富”起來、精神“抖”起來,農村的環境“美”起來,黨的形象和威信也“立”了起來。
村級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 篇3黑山縣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共有稅務干部32名,其中女同志24名,占總人數的75%,曾獲得市“巾幗文明崗”、市“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第一稅務所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用優質的服務、過硬的本領、真誠的奉獻,架起稅收與社會溝通的橋梁。
這是一支頂得住壓力,擔得起責任的巾幗團隊——黑山縣稅務局第一稅務所肩負著為黑山鎮、胡家鎮、鎮安鎮所有納稅人辦理涉稅業務的重任。一杯水,一份報紙,一張真誠的笑臉,熱誠為民服務;便民箱,意見簿,公示牌,真心接受監督。她們既是國家公務員,又是人民的服務員,還是國家稅收政策的解說員,遇到對工作不理解的群眾,她們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百問不厭,百忙不煩,為納稅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在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電子稅務局初上線、減稅降費落實、個人所得稅改革、金三并庫、增值稅發票2.0系統上線等浪潮中,第一稅務所的巾幗稅花們響應號召,增加工作時長、周末停休,積極投身各項政策改革,提升納稅服務水平,降低征納成本,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以優質的服務,極高的稅務職業精神,為納稅人送上改革的紅利,得到了納稅人的廣泛認可和一致好評。
這是一支干得成事業,創得出亮點的巾幗團隊——近年來,第一稅務所創新融入“互聯網+”,全面應用手機APP、微信等平臺的移動辦稅方式,利用稅務網站、稅企QQ群、微信群、辦稅場所LED顯示屏等載體,舉辦納稅人學堂、一對一等個性化輔導方式不斷拓展宣傳維度。大力推行“二維碼”一次性告知、預約辦稅服務、限時辦結服務、同城通辦、省內通辦服務等制度,提升辦稅效率。此外,第一稅務所還將辦理各項業務所需資料及辦理事項統一制作成“一次性告知卡”,讓納稅人一目了然的了解辦稅流程,避免了稅務干部傳達不到位與納稅人記錄不全的現象,真正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的美好愿景。
這是一支不斷學習、提升素質的巾幗團隊——稅收工作政策性強,一些稅收法規政策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更新變化,這就要求稅務干部必須加強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政策理論水平。第一稅務所結合女同志特點,堅持一手抓思想道德建設,一手抓業務學習。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和座談討論。有幾位參加稅務工作多年仍在基層的女同志,雖然工作經歷十分豐富,自身能力素質也很高,但是她們絲毫不因自己工作年限長、資歷豐富就放松了學習。為了熟練掌握崗位技能,她們經常不顧白天工作的勞累,利用下班后和周末休息時間進行自學。就這樣,第一稅務所的女稅官們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提升能力素質。近年來涌現了一批崗位成才的先進典范。
這是一支當得起榮譽,稱得上標桿的巾幗團隊——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以來,第一稅務所作為團結向上的好團隊,先后被市婦聯表彰為“巾幗文明崗”,被縣婦聯表彰為“三八紅旗集體”,榮獲錦州市“工人先鋒號”稱號,此外,丁雪同志被授予“錦州好人”稱號,朱琳同志被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這些榮譽都是對黑山縣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全體稅務干部工作的認可,也是巾幗帨花們砥礪前行的動力。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其所長韓杰同志的領導和全所男同志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如今第一稅務所的女同志們業務水平更高,自身素質更優,她們決心用過硬的業務知識和進取的工作作風,撐起所內工作的半邊天,與全局姐妹一起為稅收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滿意沒有終點,服務沒有止境。黑山縣稅務局第一稅務所的女稅官們立足小窗口,演繹大服務,以實際行動,展示了新時期婦女崗位創建、崗位成材的新形象。
【村級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02-09
企業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02-09
三八紅旗集體先進事跡材料(精選6篇)02-09
產科三八紅旗手集體先進事跡材料02-19
社區三八紅旗手集體先進事跡材料02-09
2022學校三八紅旗手集體先進事跡材料02-19
三八紅旗手集體先進事跡材料(通用6篇)02-24
三八紅旗手集體先進事跡材料(通用5篇)02-17
財務三八紅旗手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2-24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