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設計1[設計思想]
“地域分異規律”是自然地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是一個基本的規律。每一個學習過地理的人都會對這個規律具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激發學生對本課題的重視與探究的心理狀態。盡管在中小尺度范圍內,不容易發現“地域分異規律”,但學生結合旅游經驗及閱讀地圖可以獲得感知。在本課中,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條件,啟迪學生去思考問題,從而有所得。地域分異的規律雖然很重要,但對于規律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所以,我同意課程標準和教材所倡導的“活動課程”,使學生通過案例的解讀、自身的體驗去感知規律的存在,而不是概念和定義的詮釋與灌輸。
[教學內容分析]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必修1對“地域分異規律”的內容的要求: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旨在通過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認識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從本條“標準”的要求來看,首先應通過閱讀“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認識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其次,通過分析自然帶的分布,歸納出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運用地理環境差異性原理,分析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幾個版本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都探討了這一規律。但不同的教材在教學內容與風格上是有差異的。如魯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對這一規律的描述都是“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山地垂直地域分異”,魯教版前者還分為“水平地域分異”和“垂直地域分異”。中圖版的教材以“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為題來討論。這幾種教材對此內容的共同點是:其一,淡化“地帶性”、“非地帶性”的概念。其二,注重案例解讀得出“地域分異規律的結論”。從本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地理新課程理念“簡化概念”、“增強體驗”、“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閱讀“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獲取“由赤道到兩極、由沿海到內陸”的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
2.閱讀“喜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異圖”,獲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掌握區域分析與比較的地理研究的方法,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2.培養從圖像中提取、認定、加工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了解人們怎樣利用地域分異規律,形成對自然地理環境的態度和責任感。
[教學準備]
1.在“中國陸地自然帶分布圖”以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為中心,分別向南、向北認識各自然帶分布的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情況及代表的植被類型。
2.從自然帶在地圖上的變化情況感知自然帶的分布規律。
3.全班學生分成三個考察小組,分別為組1、組2、組3。
[教學時間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自制課件:展示多媒體素材庫──不同的自然景觀圖(如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非洲)、溫帶草原帶(呼倫貝爾)、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寒帶苔原帶、極地冰原帶),按照“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的順序進行播放,自然景觀的畫面在學生欣賞時首先從視覺上給學生強大的“沖擊力”,在形象感知與意境的體驗上為本節的學習創設了一個探究的情境。
生:議論,談論各地地理景觀的不同……
師:(承轉)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差異的產生,這些差異反映出什么樣的地理規律呢?
[新知識講授]
師: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大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的探索
(展示課件)中國陸地自然帶分布圖
師:在圖上找到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往南行進,你們沿途能見到什么自然地理景觀?
生:(第一組討論過后,代表回答)我們組從我國的黑龍江出發,南行依次看到了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闊葉林葉面寬大……
師:很好(鼓勵),我們跟隨第二組從黑龍江向西旅行,又能見到什么樣具有特色的景觀呢?
生:(第二組討論過后,代表回答)我們組從黑龍江西行,沿途見到了小興安嶺、大興安嶺森林帶──呼倫貝爾大草原──塔克拉瑪干沙漠,各種景觀迥然不同,差別好大!
(教學隨想:此教學活動的設計把學生的探究行為與所授知識相結合,給學生提供表現與表演的機會,課堂較活躍)
過渡
師:我國的自然景觀由南向北,從東向西呈現出很大的差異,大家思考一下形成這種自然景觀的差異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在更大的范圍內,如從亞洲、歐洲擴展到全球來看,是不是也存在著這種差異呢?你能從中發現什么樣的規律嗎?
(展示課件)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把“非洲的陸地自然帶圖”局部放大
師:我們從屏幕上的圖上來看看“非洲的陸地自然帶是怎么分布的”,主要受哪個地理要素的影響?
生:非洲從赤道向南北依次是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受緯度位置的影響,以熱量為基礎。
(展示課件)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師:由上面我們大家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自然帶是因地域差異而形成的自然綜合體,所以自然帶的分布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各自然要素之間的'關系,如:氣候、植被、土壤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況,從而可以指導我們認識整個陸地環境的差異性。(承轉: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不同的氣候環境下出現怎樣的陸地自然帶)
(出示“理想大陸氣候模式圖”與“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復習氣候分布規律及影響氣候分布的主導因素,通過知識的遷移,了解自然帶緯度分布具有全球規律,說明不同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小結與過渡
師:我們剛才所討論的兩種地域分異都是體現在水平方向的,一種是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一種是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那么在垂直方向又存在著怎樣的分異規律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登山──去探索喜馬拉雅山。
(展示課件)喜馬拉雅山分層的景觀圖和喜馬拉雅山垂直自然帶分布圖
師:仔細觀察這兩幅圖,比較山的南坡和北坡,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信息呢?
生:(第三組討論過后,發現)喜馬拉雅山南北坡的起始帶不同,北坡的自然帶譜簡單,南坡的要復雜。
師:我們知道喜馬拉雅山在中低緯地區,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那么是不是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的垂直帶的數目就豐富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課件展示:位于赤道的非洲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的自然景觀和垂直自然帶譜,生生互動)
師:很顯然,喜馬拉雅山和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譜都與緯度與海拔有關。也就是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是以“熱量和水分”為基礎的。那么我們來對比一下: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引導學生探究]
(課件展示)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
師:最后我們來從這幅圖上找一找違反地域分異的自然帶分布,利用手中的地形圖和洋流圖等資料分析這種分布的原因,探究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東側西側景觀有何不同,南半球缺少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的原因,新疆天山山麓為什么出現綠洲。
(教學隨想;此類問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但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培養學生共同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而培養了學生從地圖中獲取直接經驗以及總結地理問題的分析能力)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班的同學對地理問題的思考很敏捷,我們已經學習了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一規律對我們現實生產和生活有什么實用價值?
(展示課件)活動:在我國溫帶水域,水葫蘆生長旺盛,既可消耗水體中多余的養分,又可作為飼料和綠肥,發揮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然而,把它們引種到亞熱帶水域卻因生長過于旺盛而引發了生態災難。請簡要說明產生這種差異的自然地理原因。
[課堂小結]
[富有地理哲理的語言]陸地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具有不同的區域特征,而且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差異性則是絕對的。但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是有一定規律的,在規律性中又表現出了復雜性。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設計2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本課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塊一的最后一節內容,從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對自然地理知識的總結、歸納和融合。所以在教學中應充分聯系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做好縱向、橫向聯系,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關于必修一“地域分異規律”的內容標準: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其旨在通過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認識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從本條“標準”來看,首先應通過閱讀“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認識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其次,通過分析自然帶的分布,歸納出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無論在自然地理過程上,還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著顯著的空間(地域)差異。而空間差異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講的那樣,海陸差異是全球性的地域分異,陸地上的自然帶是相對較小尺度的地域分異。還有更小尺度的區域差異的。區域差異是有規律可循的。教材從自然帶的分布現象入手,分幾個方面重點講述地理環境地域差異的表現和分異規律:主要受緯度因素影響的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主要受海陸因素影響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主要受海拔影響的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統一是相對的,而差異是絕對的。建立這個概念是極為重要,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科學地分析地理問題。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學習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具有一定的興趣,但是要探究自然帶的分布規律,就要與之前所學的世界氣候的分布聯系起來,氣候的分布是地理學習中的難點,有些學生可能沒有掌握,有的學生則早已遺忘。其次高一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還較為欠缺,因此對于一個事物中影響要素有哪些,主導因素又是什么,難以把握。另外,在教學設計時,重點考慮了身邊的案例,使學生能親身體會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展示不同地區自然景觀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觀察陸地自然環境的差異性,通過自然帶模型圖的展示,讓學生直觀的總結出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同時設計相關的探究活動,培養高一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以及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設計思想
“地域分異規律”是自然地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規律,本節內容要講清楚的兩個核心概念是“差異的空間尺度”和“差異的變化規律”。教材內容也圍繞這兩個概念展開。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首先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旅游出發,讓學生明確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而差異性則是絕對的。為了讓學生明確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在不同空間尺度的不同,在教學中展示溫度帶的分布和海陸分布圖,讓學生對全球性的地域分異有所感知,進而明確本節內容主要研究相對較小尺度的陸地上的地域分異。通過研究自然帶的形成分布,通過直觀的展示圖片,分析不同的景觀特征,總結區域差異是有規律可循的,通過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條件,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啟迪學生去思考問題,從而有所得。總之,通過本節教學,讓學生建立對地域差異的感知,并通過景觀圖片和有目的的啟發式提問、探究式的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地域分異的規律及成因,達到提升學生讀圖能力,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以及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目標。
四、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能夠舉例說明地域存在差異現象。
2、了解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分異規律,能夠分析其主導因素。
3、逐步提高讀圖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過程和方法:
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進行分析、總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無處不在。
2、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逐漸形成正確的環境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2.《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5篇
3.《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15篇)
4.《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15篇
5.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5篇
6.淺談差異性英語閱讀
7.《關雎》的教學設計
8.《絕招》的教學設計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怎么寫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