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代價職場故事
公司從外面挖高管,除付給高薪之外,還要和人家談一個期權計劃。假如某公司給你a、b兩個方案選擇:或者拿200萬年薪,或者是100萬年薪+股份激勵,你選哪一個?單純從劃不劃算的角度來考慮,你當然應該選第一個。理由如下:首先,公司都不長命——每過五年,就會有90%的公司倒閉;其次,高管的位置很不穩定——美國83%的ceo是在任上被炒掉的;再次,你并不一定能拿到股票。比如萬科的高管,股權分配是有限定條件的,即連續兩年保持增長。結果去年負增長,搞得某些年初買了房子和名車的高管們很狼狽,和同事們一起吃個排骨炒年糕、雪菜肉絲外加兩瓶啤酒,埋單的時候都要去廁所。但如果你選的是a,那200萬就旱澇保收了;最后,如果發給你的是錢,那你隨時可以買股票,很自由。可如果發給你的是股票,你想套、現卻很麻煩,高管們減持有很多限制。
但現實情況是,高管們對b方案表現出嚴重偏好。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覺得理由可能有以下這么三個:
第一,已經做到高管了,對工資的高低就不再那么敏感了,他們更喜歡不確定性——萬一公司業績好了,他拿到的可能是600萬,而不僅僅是200萬。
第二,接受一個股權激勵,意味著愿意和公司同呼吸共命運,甫一登場就是個“自己人”的扮相,這會讓上司或董事會比較高興。而且科層制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精英寡頭制,由極少數的“我們”和絕大多數的“他們”構成,你拒絕股權而選擇現金,其實也就等于拒絕成為“我們中的一員”,今后在公司里的前途,可就大大不妙了。
而最后一個原因,與“成功者”所特有的氣質有關,所謂成功者,都是偏好為了長遠的利益而放棄眼前利益的人。j。波沙達在美國和哥倫比亞做過相同的試驗:給四歲的孩子一塊棉花糖,告訴孩子們如果能忍住15分鐘不吃掉,就可以得到第二塊。結果顯示這兩個國家的孩子都一樣:只有1/3忍住了。十五年后,波沙達又回訪了當年接受這個棉花糖試驗的孩子們,發現那些忍住的孩子們都很成功,他們考上名牌大學的百分比遠超過那些沒忍住的孩子。
忍住不吃,以換得多一塊糖。這個相當于遏制花錢沖動,把錢存起來吃利息。畢竟,刻薄當下是有收益的',所以這個行為可以理解。但是對95名哈佛的大學生做的一個試驗說明,優秀者似乎在沒有收益的情況下也愿意把好處留到未來:試驗者給這些學生兩張免費餐券,一張是學生們喜歡的法國餐,一張是他們不喜歡的希臘餐。然后問他們愿意先吃哪一頓飯。57%的學生選擇先去吃希臘餐。這個選擇讓人想起錢鐘書的一句話:“一串葡萄在手,樂觀的人總是先挑最好的那一顆吃——他們吃的每一顆,都是這串葡萄中最好的;悲觀的人則正相反——他們吃的每一顆都是這串葡萄中最壞的。”
由此看來,成功者——公司高管、哈佛學生都是吃最壞葡萄的悲觀者。如果對未來充滿憂慮和悲觀的情緒是獲得成功所不得不付出的代價,那么,成功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如何讓溝通更順暢一些 如何讓溝通更順暢一點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