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辭職申請后確認勞動關系的建議
一、案情簡介:
張某系某有限公司職工,2010年7月26日向公司提出書面辭職報告稱,“本人現提出辭去在公司的所有職務和工作”,后不再到單位上班。2010年7月29日,某有限公司作出《關于解聘張某職務的通知》(魯××發[2010]128號),送達張某。某有限公司仍一直為張某繳納社會保險。張某于2012年1月9日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1680000元、2010年7月至今的工資65000元。公司辯稱:申請人的仲裁請求超過仲裁時效,應當駁回;申請人于2010年7月26日提出辭職報告,系主動辭職,申請人申請所依據的事實是錯誤的;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勞動關系已經因申請人主動辭職而解除,申請人主張經濟補償和工資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二、焦點歸納: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張某遞交書面辭職后即離開公司,其本人未遵守勞動合同法關于提前三十日書面辭職的規定,而公司在其離開公司后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用。這種情形下,張某的辭職行為能否產生雙方勞動關系解除的法律后果?
對此,主要有兩種觀點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2010年7月26日,張某雖然在遞交的辭職報告中載明,辭去在公司的所有職務和工作,并不再到單位上班,但其未遵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關于“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其辭職行為應當無效。且張某遞交辭職報告后,某有限公司僅解聘了其工作職務,并沒有作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理決定,仍一直為其繳納社會保險。據此認定,某有限公司不認可張某的辭職行為。雙方的勞動關系可按待崗處理,某有限公司的答辯理由不成立。
第二種觀點認為:根據法律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本案中,張某2010年7月26日提交的辭職報告載明,辭去在公司的所有職務和工作,便不再到單位上班。其后公司也未通知張某回單位上班,雙方勞動合同應于2010年8月25日解除。張某應于該日知道其權利被侵害。其未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請求已經超過了仲裁時效。
三、焦點辨析:
張某系行使法定權利主動辭職,未嚴格遵守提前三十日之規定,在權利行使過程中確實存在明顯瑕疵,有違法的嫌疑,但如果因此直接得出勞動關系未解除的結論,則某有限公司應繼續負有為張某支付工資或生活費、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張某會因自己的違法行為而受益,出現這的'結果,有違法律應有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某有限公司未及時作出解除張某勞動關系的決定,并一直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可能是由于該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不夠規范、嚴謹,也可能是由于該公司并不同意其辭職,以此種方式執意挽留張某。但無論如何,只要張某沒有主動收回辭職報告的意思表示,張某的辭職權利就不應受到公司意思表示的約束。因為,根據法律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即,辭職是勞動者的法定權利,只要依法行使,用人單位批準與否并不能影響到辭職的效力。 如前所述,勞動者辭職,負有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在勞動者未忠實履行該義務的情況下,其辭職行為是否就一律有效呢?筆者認為,不能一概而論。一種情形是在勞動者提出辭職報告后的三十日內,辭職能否生效應取決于用人單位的態度。此種情形下,用人單位既可以認同勞動者辭職行為生效,而豁免其提前三十日的義務;也可以認定其行為構成曠工,違反規章制度,而主動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還可以持放任態度,繼續維持雙方的勞動關系。如果用人單位做了后兩種選擇,勞動者的辭職行為會因法定條件尚未
成就,不能生效。另一種情形是在勞動者提出辭職報告滿三十日后,勞動者已經以曠工的形式,消極地履行了提前三十日的義務,辭職行為應當生效。用人單位因未在三十日內主動做出選擇,而喪失了選擇的機會。如果此時仍肯定用人單位的選擇權,則勞動者辭職權的行使就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束縛,這在法理上與憲法關于公民就業權利的規定相違背。實踐中,沒有用人單位愿意為一名長期曠工的職工,繼續承擔工資發放和社會保險繳納義務。所以,這種假設在生活實踐中也站不住腳。綜上,本案中雙方的勞動關系應于2010年8月25日解除,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
【關于辭職申請后確認勞動關系的建議】相關文章:
1.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
2.怎樣確認勞動關系
3.如何確認勞動關系
4.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5.確認勞動關系的方法有哪些
6.勞動關系終止確認書
7.該怎樣確認勞動關系
8.應該如何確認勞動關系的成立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頻繁跳槽的人怎么寫求職簡歷呢 頻繁跳槽的人怎么寫求職簡歷范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