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陰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么節日,中元節簡介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節日。但是,“中秋”是中國道教的名稱。農歷七月十五,佛教稱之為“蘭節”,民間稱之為“鬼節”。當然,道教的中秋節、佛教的玉蘭盆節及其民間的鬼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這三個節日有著共同的崇拜祖先、崇尚忠義和英雄主義的文化內涵。
2、按照道家的文化邏輯,一年的時空應該分為上下陰陽。而且中國的道教認為,孕育世間萬物的三大基本要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把上半年看作天官,下半年看作地官。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官”不是指人類官員的“官”,而是指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片段,類似于中國圍棋中的“官”。
3、中國道教主要產生于中國農業文明發達地區。所以,中國的道教一直認為,天地是神秘的,萬物皆生于大地。水是生物的基礎,大地有水。也就是說,由于中國的農業文明注重土和水在人類萬物中的重要作用,中國的道家文化觀念中一直包含著以地球為中心觀察世界的“本體論”、“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根據道教的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上把一年的“天官”(上半年)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下半年的7月15日稱為“中秋節”;因為土中含有水,水作用于土,所以每年下半年的中旬10月15日是“下元節”。上中下三要素構成了道教對世界三位一體的系統認知。
4、中國的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許多宗教。世界上很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或者像基督教一樣講究“道成肉身”三位一體,使得宗教傳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國道教傳教的目的很明確。道教的傳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家傳播道德倫理是“因材施教”。對于智慧高的人來說,《道德經》的道理說的很清楚。對于那些不夠睿智,或者很少有時間深刻反思自身道德倫理建設的人,他們會寫故事來說明道理。“寓教于樂”是源于中國道教的一種傳教方法。
5、事實上,中國道教的“中秋節”主要是一個傳播道德倫理的節日,即倡導人們在這一天重視修德。中秋節,有想法有時間的人會聚在一起研究老子的《道德經》,他們會互相交流,反省自己。對于一般的教眾,道教創造了一些故事來“寓教于樂”。例如,道教發明了一個名叫陳子祈禱的人娶了龍王的女兒,并分別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生下了三個孩子。這“三位官員”負責祝福、寬恕罪惡和解除不幸的三項任務。他們擁有無窮的力量,他們要在這三天里環游世界,檢查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好是壞。但是中國的道教是一個非常寬容的宗教,給人隨時改變和更新自己的機會。因此,中秋節不僅是一個賞善懲惡的節日,也是一個贖罪的節日。因此,中秋節在中國也是一個懺悔和贖罪的節日。犯了一年罪的人可以通過各種儀式去。
以上就是【陰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么節日,中元節簡介】相關內容。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夏天減肥的最好方法 夏天減肥怎么樣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