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功能性滅絕什么意思,是怎么解釋的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功能性滅絕(英國:functional extinction/功能性滅絕)是一個生物學術語,指某一種或某一類生物的種群數量減少到在自然條件下無法維持繁殖的狀態;換句話說,功能性滅絕是指一個物種宏觀上已經滅絕,但最后一個個體還沒有被確認死亡的狀態。功能性滅絕是物種滅絕的前兆。當一個物種停止繁殖,它最終滅絕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功能性滅絕的物種被稱為“僵尸物種”,最后剩下的個體被稱為“活死人”,即不能產生后代,必然導致種群滅絕,甚至自身生存都不可能。
2、根據IUCN的瀕危等級,所有功能性滅絕的物種都是極危(CR),而極危物種不一定是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物種比普通極危物種更接近滅絕,處于極危和滅絕之間的“準滅絕”狀態。與直接宣布一個物種滅絕相比,功能性滅絕是更客觀的描述,能更真實地反映一個物種的現狀。眾所周知的功能性滅絕物種有斑鱉、白豚、北方白犀牛和野生華南虎,其中三種與中國關系密切。導致物種功能性滅絕的因素包括氣候或環境變化、人類狩獵、人類占領和破壞其棲息地等。
3、2006年,多國學者在長江展開大規模科學考察后,宣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從那以后,這個術語廣為人知,但經常被誤用。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宣布考拉功能性滅絕。同年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代表在中國大陸宣布中國穿山甲功能性滅絕,引起巨大爭議。
以上就是【功能性滅絕什么意思,是怎么解釋的】相關內容。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疫區國是什么后果 疫區國家百科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