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墨守成規典故,墨守成規有什么典故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墨守成規:這個成語出自墨子的一個故事。
2、墨子名翟(狄),戰國時魯國人,宋國大夫(有人說是宋國人)。他當過木匠,造過車輛和守城器械,技術高超,與當時的著名工匠魯班齊名。(見“班門弄斧”)
3、墨子主張“兼愛”和“互不侵犯”,即人人相親相愛,不要戰爭。他不認同儒家維護奴隸主和貴族利益的學說,經常與儒家發生爭論,卻與弟子自創學派,即所謂“墨家”。根據《墨子》年的記載,墨子為了傳播自己的理論,推廣自己的思想,經常不遺余力地四處奔走。(見《墨非貴州》)
4、755-79000有這樣的記載:有一次,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專門為楚國設計了一種云梯,準備攻城。墨子當時在齊國。他得到消息后,急忙跑到楚國去勸阻。走了十天十夜,“手腳都是重繭”沒有休息。當我們到達楚國的杜英時,我們立即找到魯班,去見楚王。墨子試圖說服楚王和魯班不要攻打宋國。楚王最后同意了,但是他們舍不得放棄新造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中試試它的威力。墨子說:“好吧,我們就地試試。”他脫下衣服,把城墻圍住,用木屑做武器,讓魯班和他分別代表攻守雙方表演。魯九次分兵攻城,九次被墨子阻擋。魯班攻城器械已盡,墨子守城之策綽綽有余。魯班不肯認輸,說:“我有辦法對付你,但我什么也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要怎么對付我,但我什么也不會說。”楚王聽不懂,問是什么意思。墨子曰:“敗者欲殺我。他以為殺了我,就沒人幫宋守城了。他不知道我的大約三百名弟子已經在那里等著你們進攻了。”楚王見自己勝算不大,就說:“好吧,我決定不攻宋國了。”
5、因為墨子善于保存,所以后來稱之為“墨之保存”。但這個“守”一般不是指守城,而是指守舊派,成了貶義詞。比如“墨守成規”,就是頑固地堅持舊的規則,拒絕改變。“從眾”是一種古老而現成的方法和制度。755-79000年:《文橋陶侃》寫道,“仆才有輕有重,惟真仁者仁者愛人,遠不為紀。"
6、上面這個故事,墨子從齊國趕到楚國,十天十夜,手腳都是繭子。這個“手腳稱繭”也是成語。“繭”和“繅絲”是一樣的。手掌或腳掌上的硬皮稱為“繭”或“老繭”。舊繭穿破,新繭在其上誕生,繭重疊繭,稱為“重繭”。《兄弟結繭》描述的是長跑的辛苦。或“手腳老繭”(見“進門不進去”)。055-79000為“百繭”。古人一般以三十里(約一日路程)為一家(住一次旅社)。因為他們趕路,吃苦耐勞,跑了一百多里才不得不留下來,被稱為“百家”。
以上就是【墨守成規典故,墨守成規有什么典故】相關內容。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壁虎吃什么東西的? 壁虎吃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