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獨坐敬亭山的寫作背景,獨坐敬亭山的寫作背景介紹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761年第二年,李白六十多歲。安史之亂后,他漂泊異鄉,冤獄入獄,受盡了罪犯流放的屈辱。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來到宣城,沒有了往日見親友、送行的場景,更沒有了北樓無拘無束的飲酒、談詩。他一個人蹣跚著爬上敬亭山。
2、在詩人的筆下,敬亭山沒有美麗的山、溪、橋。不是說敬亭山沒什么可寫的,因為敬亭山“東臨宛西,南臨城池,煙城中帆如畫”。從詩中無法得知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也許在山頂,也許在空曠地帶,但這些都不重要。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為了贊美風景,而是借此處寂靜的風景表達無奈之情。詩人在人格化的敬亭山中找到了慰藉,似乎感覺不那么孤獨了。然而,也正是在這里,詩人心中的孤獨更加突出。對世界深深的孤獨和詩人生命的悲劇氣氛充斥了整首詩。詩歌似乎充滿了風景語言,沒有任何情感語言。但因為風景是由情而造的,所以每一句都是景,但每一句都是情,就像王夫之說的“情在景中,情在景中”。
以上就是【獨坐敬亭山的寫作背景,獨坐敬亭山的寫作背景介紹】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