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素養,是指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應當具備的語文知識、自身基本素質和修養,而要培養這些能力,讀書是關鍵。所謂“熟讀成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地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語文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讀中觸發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讀中積淀和感悟,在讀中進行美的享受,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在語文素養概念中,要求語文教學具有較高的質量。合理的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每篇課文都隱含作者獨有的思想情感,要想與作者產生共鳴,需要學生精讀文本,讀文產生感情,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
xx老師在教學《絨毛小熊》時,整堂課富有童真童趣,孩子們在老師親切的引領下,帶著對生活的感受以及豐富的情感領略了語言的魅力、課文的精彩。尤其是當孩子們上臺分享自己和玩具相處過的快樂時光時,我覺得很有意思。這說明xx老師的這節課喚醒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過仿照課文的例子把情感和生活變成了修飾的語言表達了出來。我想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有如此出彩的表現,與老師本身的魅力和扎實的基本功是分不開的,整堂課“讀”的環節居多,xx老師善于抓住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層次并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們帶著生活和情感融入文本中去品讀。我想:只要學生的思想能夠融入文本中,并同生活實際產生聯系,情感就一定會波動,素養一定會提高。再來,孩子如果能在每節課當中都能感受到語言文字后面的生活和情感,那么,他的學習是很快樂的。
語文素養的培養基于課堂卻不能完全依賴于課堂,僅靠課堂傳授的那點知識顯然是杯水車薪的,應在課堂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是文化底蘊的積淀,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并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組織學生將自己近段時間閱讀的課外書,或者是自己喜歡的、自己有感想的讀物講述給同學聽。我將此方法運用到教學中,效果頗佳。從剛開始的“難以啟齒”到后來的“滔滔不絕”,甚至有些學生介紹的書籍成為課后班級炙手可熱的讀本。
在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落實“讀”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語感,激發情感,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思想認識,讓語文素養“讀”出來。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2022監理公司個人工作總結-監理個人小結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