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毅力格言
太空授課的觀后感 太空授課的感受
日期:2023-03-15 06:01:4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太空授課觀后感 時間:2021-12-10 09:53:20 太空授課觀后感 我要投稿
为你推荐:
  • 29條精選心情低落很
  • 太空授課觀后感 時間:2021-12-10 09:53:20 太空授課觀后感 我要投稿

    太空授課觀后感

      什么是觀后感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

      太空授課觀后感(通用21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太空授課觀后感(通用2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太空授課觀后感1

      2013年6月20日10時,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國首次在太空中為中小學生授課。主講為“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

      6月20日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觀演。本想著學校今天上午會讓我們觀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卻落了一場空。

      開始了,開始了。亞平老師的講臺是用太空自行車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腳下,用兩個東西在固定著她的腳,使她可以站著為我們講課,否則她可能就得飄在船艙里為我們講課了!

      身為“神十”指令長的聶海勝,在剛開始就為我們表演了“空中打坐”。只見聶海勝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聲時,亞平老師輕輕一推,聶叔叔就從這一頭飄到了那一頭,姿勢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講課正式開始了,第一個實驗就是怎樣在空中測質量?亞平老師首先提問了,在地球上我們是如何測質量的呢?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是可以用天平測量,有的說是可以用電子稱來測量,還有的說是可以用曹沖稱象的方法來測量……

      可這些在失重太空中,統統都不可行。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員們想知道自己的體重,要怎么辦呢?接著亞平老師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測聶叔叔的質量。只見聶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個儀器,亞平老師把他和儀器使勁往后拉了一下,接著聶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儀器顯示出聶叔叔的體重——74公斤。這其實主要是利用了太空專用質量測量儀和一個能測出物體加速度的系統。然后根據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這個原理,從而算出聶叔叔的體重來。

      亞平老師接下來還為我們演示:單擺運動、陀螺,以及與水等液體有關的演示。

      在這幾個演示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單擺運動了。只見聶叔叔遞給了亞平老師一個小支架,亞平老師將支架上用線連接柱的一個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轉動軸,慢慢松手,結果小球不僅沒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靜止不動。若挪動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黃球就會左右擺動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終的結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靜止。亞平老師突然推了一下小球,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擺動了起來,而且不會像在地面上實驗的那樣轉幾圈就落下來。真是不可思議啊!

      此次太空授課很奇妙,雖然我現在還只是初二的準學生,沒有接觸過物理,但這次太空授課提早帶領我進入奇妙的物理學世界!

      記得在錄制時有同學問亞平老師他們喝的水可以循環再利用嗎?當時亞平老師的回答是否定的。可我相信科技在不斷的進步,等若干年后,水一定可以循環再利用的!讓我們一起期待,一起努力,成就我的夢、中國夢!

      太空授課觀后感2

      今天,我經歷了一節非常特別,有趣的課。這堂課的老師距離我們地球300多公里。她,就是此刻在茫茫宇宙中的宇航員,王亞平。

      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給我們帶來了他的高難度的“絕活”,讓我們可真是大開了眼界。他沉穩地面對鏡頭,然后兩腳往上一收,穩穩地往上漂浮了起來,如同和尚般打禪靜坐!接著王老師用“一指禪”神功,使聶叔叔便翻起了筋斗。原來這就是太空中,航天員日常的模樣!每個人都是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拿起重物,這里每個人都是SUPERMAN一樣的傳奇!令人羨慕不已。

      我看到有關神奇表面張力,有趣水膜,剔透水球的奇妙實驗。太空,飄渺而神秘,它的背后,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

      群星閃爍,粒子活躍;浩瀚宇宙,奧秘世界。這里,實驗小球不是如在地面上鐘擺一樣的搖擺,而是玩起了圓周的體操運動;這里,小陀螺會連翻跟斗運動,若是自身不停旋轉時,它又乖乖地按照軸向的方向旋轉——即使有外力;這里,一滴水,宛如可愛露珠,在太空中平和而調皮地亂竄……

      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這些,不可思議地都做到了!

      “心態決定一切。當有了強烈的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毋庸置疑,其絕對會努力自己摯愛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為其在更多方面擔負起自己的一份力量。”

      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科技進步的一重大表現,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不斷問世。同時,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是中國新生一代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最終才能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綜合競爭力處于首位。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我相信,能夠讓“神舟十號”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而前進!

      太空授課觀后感3

      在看了今天的太空授課之后,我感觸頗深,也覺得十分生動有趣,學會許多知識。

      “太空授課”并不是沒有先例,但是這是在中國首次開展的特別的教學活動,令許多人倍感新鮮。在太空中,航天員王亞平女士給大家帶來了生動形象的課程,內容包括:太空自行車、收回漂浮的水以及與同學們進行“天地對話”。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兩個實驗。

      第一個便是我們平時司空見慣的單擺實驗,而單擺的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小到鋼琴上的節拍器,大到建筑工程的機器,擺錘總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運動,而在宇宙卻截然不同,再失去了重力的環境下無論將擺錘放在任何位置,都沒有了熟悉的往復運動,而是無規則地漂浮。看到這一幕的不禁大呼出聲,因為這只存在于理想環境的現象終于可以親眼目睹,無疑是一種對眼界的開闊以及對科學知識的落實。

      第二個則是用圓環制作水膜。一般的水膜需要借助肥皂水的特性,來形成一層透明的薄膜,而在太空失重環境中,僅僅需要普通的水即可,看見王亞平王老師將手中的圓環分開再合并,便形成了一個水球,并親切地講解到:“通過水球,同學們還能看到倒影成像哦!”說完,便眨了一下眼睛,讓同學們覺得更親近了。

      第三個實驗進行之初我就發現道具是陀螺,黃紅相間,很是漂亮。之間王老師輕輕松手,轉了下陀螺,陀螺就一直慢悠悠地翻滾著。但若是在松手前就給陀螺一個速度,它就會向前或其他方向推進。兩者有明顯的對比。

      看完這次太空授課,我學到了不僅僅是一些未曾初觸及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我見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更讓我鞏固了對過去書面知識的認知,印象十分深刻。同時太空授課的益處也不僅僅局限于普通的課堂,它更能激發我們對太空的向往以及興趣,使我們從小便有所積累,為將來,為了祖國的發展埋下了希望的種子,這無疑是會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發展的。另一方面太空授課也向世界彰顯了我國航天技術的先進性,對國家在國際的影響及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太空授課觀后感4

      大家期待的日子終于到了,因為今天是聶海勝、張曉光伯伯和王亞平阿姨一起給我們進行了太空授課,這是我國首次、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課。大家都帶著好奇的心情觀看了這次的授課。

      王亞平阿姨在天宮一號開展了很多基礎物理實驗,講述了失重形態下的物理現象。這堂課讓我感覺非常新鮮,而且受益匪淺,讓我了解到了很多太空中的奇特現象,比如在太空中測體重需要特定機械;在物體單擺運動中只需給很小的動力,物體就能繞軸長時間轉動;在太空中沒有方位,宇航員一般定地球方向為下方;旋轉陀螺可以定軸漂移,不旋轉陀螺則一直翻滾。還講述了水運動的現象,普通水在失重狀態下可以形成水膜,并且有很大的強力,來回晃動也不破裂,在水膜上加水,還可以形成水球。王亞平阿姨還告訴我們在太宮一號里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神奇了!真的是一節很難得的太空課。

      這次太空授課非常完美,人類可以利用在太空中取得的成功實驗為生活在地球中的我們提供實踐基礎。將來在地球中會有更多的實際應用是通過太空實驗獲得的。因此,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了也去當航天員、科學家,努力探索太空,利用太空中的能量,造福我們人類。在此,我祝愿我國的航天事業和人類共同的航天事業不斷前進,更上一層樓。

      太空授課觀后感5

      6月20日上午十時,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也是中國在發射所有太空飛船后都沒有的,在世界上第二次進行太空授課。

      其實早在一九八五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想,并且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位是麥考利夫,另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剛剛升空七十三秒后而爆炸,然而摩根卻沒有放棄,為此又準備了二十二年。終于在二零零七年,她在太空中進行了第一次太空授課。演示了在太空中怎樣喝水等情景。而我國女航天員演示的不再是簡單的人體運動與喝水,而是在失重情況下一些物理反應。

      航天員王亞平在飛船中講課,主要講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形成和水球形成等物理知識。

      這是世界航天歷史上可以說是一次大突破,大創新。在失重條件下,真正的實驗,不是策劃好的,讓更多的人了解失重情況下更多的物理情況與牛頓定律,有人會說水是在太空中不能循環使用,聶海勝指令長說飛船中的水是從地球上帶來的,但目前不具備。

      太空授課觀后感6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一部太空授課的視頻。所謂太空授課,就是在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里給小朋友們上課。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講述一下這堂課吧。

      首先,我們認識了三位正在飛船里的老師,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由聶海勝輔助王亞平老師講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們一起做了5個實驗,下面我就來講一講這些有趣的實驗吧。

      第一個是質量測量。聶海勝老師親自測了一下自己的體重。那是靠一個裝置把自己固定再測量體重的辦法。

      第二個是單擺運動演示。只見王亞平老師把一個小球系在一根繩子上,然后把小球放在某個位置上,然后放手,在地面上會來回擺動,但是在太空中居然飄了起來!同學們都忍不住嘖嘖稱奇。

      第三個實驗是陀螺演示。先把一個高速旋轉的和一個不轉的陀螺拿穩,然后放開,一個外面的在轉,一個只有中間在轉,這個問題同學們對太空又了解多了一點。

      最后兩個是我最喜歡的實驗,那就是-------水膜和水球。王亞平老師先把一個吹泡泡的東西放進了一個飲用水袋。過了一會兒,王亞平老師把那個東西拿出來以后,居然形成了一個水膜!王亞平老師又往上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水球,并且沒有任何東西包起來。看起來晶瑩剔透,還在那個東西上動著,王亞平老師又用針筒把里面的小泡泡都吸了,又放了幾個大泡泡進去,雖然會撞到,但從不會合為一體。然后,王亞平老師又用針筒注射了紅水進去。紅水一點點把水球占滿了,所以它又變成了紅水球。

      看完后我一直在想,所有的人類什么時候才能都登上太空呢?會不會發現外星人呢?會不會有在太空發現的隕石群呢?這一切都讓我們想要繼續探索下去。

      太空授課觀后感7

      隨著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我們看到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現象,真讓人耳目一新。王亞平講了個笑話:“如果詩仙李白住在天宮里生活,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了。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著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著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

      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驚嘆!神十飛天,太空對接,美女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她鏗鏘有力的聲音透過云層,傳遞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地球母親也不禁為之震撼。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游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太空授課觀后感8

      6月20日上午十時,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在全球來說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課不僅是舉國矚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愛好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學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課是什么時候呢?其實,早在1985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想,并且為此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個是麥考利夫,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升空時,麥考利夫與飛船一同殞夢地球上空——那次,飛船“挑戰者”號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卻并未放棄這個上天授課夢,為此她又準備了22年。終于,在2007年,她在國際空間站里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課,通過視頻,給學生上了25分鐘課,并展示了宇航員在太空怎樣運動、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無獨有偶,此次我國同樣是由女航天員來進行授課,但授課的難度卻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亞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環境下的一些物理現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運動等我們都早已比較清楚的內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亞平在此次講課中主要演示了五個實驗,分別是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主要是讓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會有何特點,液體表面張力有什么作用,同時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這五個實驗不要看起來簡單,但其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而深厚的!

      這次實驗是他們事先自己劃定的嗎?其實不是。這次實驗中的部分問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所征集到的,這不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為只有具有演示價值的問題才能被征集,這要求我們青少年需要補充更多的相關知識,讓自己從里到外充實起來,不能外強中干腹空空。

      有人詢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使用的。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指令長聶海勝告訴我們,飛船中的用水是從地球帶上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利用功能,因為這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復雜的.設備。聽了這話,我不禁有些心酸,他們在太空中的生活該有多艱苦啊。

      也許,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是否能夠實現就需要看我們青少年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愿意為我們的航天事業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向我們“中國夢 太空夢”的實現靠近!

      太空授課觀后感9

      6月20日上午10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在神十飛船中舉行,我們全班同學都在學校的演播大廳里觀看了這次太空授課,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在太空世界就已經和地面上大不同了,那么,在太陽系、銀河系、宇宙中還會有多少顛覆我們在地面上的既有思想觀點呢?或許是整個顛覆也未可知。 所以,我們要有這個觀點,既要堅持原則,又不可頑固不化,不知變化。 切不可一意孤行,固執己見,不思進取,頑冥不化。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太空授課觀后感10

      神十飛天,太空對接,美女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她鏗鏘有力的聲音透過云層,傳遞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地球母親也不禁為之震撼。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

      其實,太空授課并不是我國航天員的.首創。早在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就曾經制定了“教師在太空”計劃,女教師考利夫被幸運選中。然而,事與愿違,不僅考利夫沒能順利實現太空發聲,就連“挑戰者”號因意外爆炸,成為了太空實驗的犧牲品。時隔21年之后,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再戰太空,并在“奮進”號內講授了人類有史以來的“太空第一課”。盡管整個過程只有短短的25分鐘,但是,它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啟了人類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游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太空授課觀后感11

      在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享受著現代化帶來的學習樂趣時,一些山大溝深的山區,還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幾座山才能帶著干糧步行到學校,而因師資和教室匱乏,在不少地區甚至還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級同班一起上課的復式班,二年級上完課復習,老師再給三年級上課,之后是四年級……對他們來說,一本嶄新的作業本、書本都已經算得上奢侈品。在這樣的條件下,你很難想象他們能夠像城里孩子那樣,坐在明亮的現代化教室里,興致勃勃的看著精彩的太空授課。

      太空授課,也讓能問出“iPad可以吃嗎”問題的他們,成為被“最高講臺”拋棄的那一批人。所有這一切,無容置疑,都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導致的。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一責任推卸給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地域差異的中國現狀。造成這種現象,我們缺少的不是資金,也不是統籌兼顧、實現教育平衡的調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徹底實現教育公平的決心和勇氣。

      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拋棄,尤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對于他們來說,讀書也許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成為被現代化拋棄的一代。因為拋棄他們,我們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貧困地區的未來,更是整個民族的未來。

      太空授課觀后感12

      神舟十號航天員20日上午在天宮一號進行的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傳遞出這樣一種理念:向民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精神,同樣是中國開展航天活動的重要任務。

      神十飛行是我國載人航天第一次應用性飛行,太空授課生動體現了“應用性”特色,體現了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功能。

      實際上,太空科普教育活動也是世界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美國就開始推行“教師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計劃。

      作為載人航天的后來者,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踐剛剛開始,但歷次神舟飛行在實現工程目標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走近科學的熱情。30歲左右的年輕一代已經成為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的技術骨干,而他們中的很多人,正是在航天員楊利偉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的激勵下走進航天行列的。

      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航天科普活動中蘊藏著中國航天走向明天的無窮潛力。

      太空授課觀后感13

      上午10點04分,伴隨著一片熱烈的掌聲,兩位物理老師走上了講臺,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對航天員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會兒,我們盼望來了最美好的時刻同宇航員面對面。今天由他們為我們上一堂生動的課,他們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們向往。

      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將要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然后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打他并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穩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小球單擺的實驗、陀螺的實驗、太空承重的實驗,這些紛紛讓人震撼、讓人羨慕、讓人感嘆。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是,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里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并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進紅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紅色水球。

      很快,55分鐘過去了,這堂課敞開了我無限的回憶,也打開了我的夢想之門他們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實現了中國的飛天夢,我們是祖國的希望,長大以后也要向他們一樣為祖國爭光!

      太空授課觀后感14

      6月20號,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我非常的激動,因為這是我國航天領域的進步,并且在接下來,王亞平通過高科技,進行了一次太空授課活動。

      我通過電視機屏幕,看著太空艙里,王亞平為我們展示了一系列宇航員在太空中生活的小細節,以及在線回答了全國小學生一些太空的小疑問。讓我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特點,還了解液體表面張力作用,并且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理解。

      正當我看的入迷的時候,王亞平宣布這次太空授課活動結束, 我舉得有點遺憾,不過我知道,最喜愛太空中能進行這么久的實驗,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我也學到很多的知識了。

      太空授課觀后感15

      暑假里,媽媽讓我從電腦里看王亞平阿姨太空授課視頻。

      6月20號上午十點,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而這次講課的航天員就是——王亞平阿姨。

      王亞平阿姨說:“人在太空會失去在地上的重量,那叫失重,所以就會飄起來。接著王阿姨就開始給大家做實驗。她拿一個飲水袋,再把它打開,擠出一滴小水珠,我看見小水珠居然自己飛了起來,王阿姨說必須用特殊的方式收集它,結果王阿姨張開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真是好好玩。

      隨即,王阿姨又拿一個金屬圈和一個水袋,王阿姨把水袋打開,然后把金屬圈放入水袋,在把金屬圈掏出來,我發現本來空空的圓圈內居然有了一層水潤潤的薄膜,好像一個放大鏡一樣,真是有趣極了。接著王阿姨把一枚帶有中國結的徽章注入到水膜里,它像小蝌蚪一樣在水膜里游來游去,徽章再怎么晃動也不會掉出來。而且水珠要大到突出金屬圈,也沒有破,這真的是很神奇啊!最后王阿姨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珠里,使得整個水珠成了紅色的圓球,就好像熟透了的桃子一樣,讓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在這次太空授課中,王阿姨不僅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做實驗,并且還講了一些液體表面張力、牛頓定律和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雖然我還聽不懂這些,但是我知道這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觀看了這次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我不僅我學到了一些太空知識,還喜歡上了太空,以后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也像王亞平阿姨那樣成為宇宙航天員,乘坐著宇宙飛船遨游在太空中,去探索宇宙里更深奧的秘密。

      太空授課觀后感16

      在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大家進行了太空授課。整個授課持續時間約為40分鐘,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則擔任攝像師。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一種嘗試,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觀看后心中感觸頗深。我也一樣。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內,可愛的航天員們為我們展示了五個實驗,主要是讓為了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環境物體運動的特別,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并且對質量、重量、牛頓定律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觀看后我覺得特別有趣。

      第一個實驗是測量質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質量測量儀。到底該如何測量呢?我仔細觀看了實驗,并且聽了解說。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主要步驟是:將支架固定后,在擺軸的前端我們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這時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說小球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靜止不動了!想要它動該怎么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的道具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之一——陀螺。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靜止的陀螺懸浮在空中,然后給它一個干擾力,這時笨笨的陀螺就會開始做翻滾運動,軸向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若是先讓陀螺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而是向前行動。真是有趣啊。聽說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呢!原來,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蘊藏著這么豐厚的知識啊!

      第四個實驗是水膜實驗。這根我們所說的面膜差太多了。在這里我們可用到兩個道具——一金屬圈,一個水袋。首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接著,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跡的時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屬圈上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于——失重!

      第五個實驗是水球試驗,也就是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而紅色會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終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其實航天員聶海勝也向我們展示了懸空打坐、量體重等一系列的實驗,令人同樣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我相信,能夠讓神十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 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而前進!

      太空授課觀后感17

      大家都知道,三位可敬的宇航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已經成功升上了太空,電視上說王亞平還要在太空給我們講課,真是十分期待,有時候,我還會想,會不會有和我讀過的太空小說里有關的內容呢?

      今天,終于可以在有關媒體上看到太空授課了。昨天下午老師早早地就宣布說:明天必須好好看完,并且寫出讀后感。可惜我一大早地就來到媽媽辦公的地方了,所以只能在電腦上觀看,視頻不如電視上的清晰。

      我們打開了電腦,媽媽在邊上看著,她說她也要學習一點。隨著視頻的播放,我們仿佛也走進了一個神秘的太空世界,也越發感覺到有趣了。

      我們先看到了三位宇航員在向著我們揮手,都是笑瞇瞇的,顯得很有活力,他們在太空里能做到像武林高手一樣,身輕如燕般地在飛行器內飛來飛去的,他們像橫著身子攀巖一般地在艙內游來游去,雖然可能做不到十分到位,也可能會有一些氣體在阻攔著,但是他們悠然自得的樣子也讓我十分羨慕。要是我也能到太空就好了,可是還得有未來的學習,現在只能是可望不可即。

      我早就知道宇航員的吃飯、睡覺和運動和我們不一樣,但是在看到的時候還是感到十分新鮮。他們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用食品袋包著,里面有炒雞蛋、牛肉和蝦仁之類的,讓人垂涎三尺。宇航員喝的飲料和水都是裝在水袋里的,他們用吸管吸出來喝,王亞平在喝著一杯檸檬汁的時候還豎起了大拇指,好像味道很不錯,令我挺羨慕的。

      這三位宇航員做運動時也十分有趣,他們用拉力器或自行車重量器來做運動。在《快樂閱讀》中有一篇文章上說宇航員只有在太空里多做運動,才能在回到地球的時候和原來的體型一樣,我看到有一本書上說,宇航員在太空靜止呆久了,就會身體萎縮,腿竟然像麥稈一樣細,實在是太驚人了。

      宇航員在太空中測體重也十分巧妙,王亞平首先是給我們演示了一下兩個彈簧的情況。一個上面掛了一個比較重的物體,一個掛了一個輕一些的,在地球上應該是那個掛著重物的彈簧往下沉一些,可是在王亞平手中,在太空里,兩個彈簧都沒有被拉長。他們測體重的質量測量儀也十分獨特。聶海勝橫在這個質量測量儀上,由王亞平拉動一根固定在艙壁上的有彈力的繩子來控制,機器往外晃了一下又往艙壁撞去,當撞到艙壁的一剎那,顯示器上顯示出了聶海勝的體重:74千克。比我才重一些呢,看來宇航員只有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才能到達自己心目中最美麗的太空,到達自己心目中夢想的彼岸。

      王亞平又為我們展示了失重狀態下掛在小杠子上小球的運動,在地球上,之前被拿著的小球被人一下子松開,就會搖來擺去的,重心十分不穩定,可是在王亞平做實驗的時候,小球卻緩緩地像氣體一樣飄落而下,當王亞平把小球輕輕地推一下的時候,小球竟然轉個不停,不像在陸地上那樣很快地停下。

      我們看了王亞平玩陀螺。當陀螺本來就靜止不動時,把它放到艙內,陀螺很悠閑地在艙內飄來飄去,還輕輕地轉動著彩色的`每一邊,像一個風鈴、一個風車一樣,實在是太好看了!把陀螺事先轉好,再把它放回艙內,陀螺就會在空氣中旋轉起來,是不改變自身方向旋轉的,而且只能看見一種顏色。啊,宇航員的生活一點也不枯燥無聊,還能玩這些東西,我從書上看,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精彩游戲在等著他們。可是,一想到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我便十分羞愧。

      王亞平從水袋中擠出了一滴水,這滴水珠像一個頑皮的小精靈,在空中快活地跳著舞,王亞平把它吸到了嘴里,滋潤了一下嗓子。她把一個鏡子邊一樣的東西放到水袋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來時,它已經成為了一張水膜,薄薄地像特意粘住了一樣貼在固定物上,水表面煥發出奇妙而又美麗的光澤,仿佛這是一面嬌氣的鏡子,讓人不忍心打碎它,又十分想在里面照一照自己的容顏,好像這層水膜能把人變漂亮一樣,的確,它看起來嬌柔,讓人們也感覺它十分光滑。

      王亞平在水膜上加水,使它變成了一個圓滑可愛的水球,在水球里面加氣體,用特制的管子吹進去,還可以吹出兩個小水泡一樣的東西,真是日月同輝啊!王亞平把水球染成了紅色的,像是美麗的夕陽一般,我看著這東西,不知不覺地竟然聯想到了火星,真心希望我們中國有一天也能開發火星文明。有幾個同學還提出了幾個問題。

      我看著看著,也看到了有一位同學列出的算式,也聽到了另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除了毛細現象知道一點之外,其他的我都聽不懂,我想,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夢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滿中國偉大的旗幟;我希望,人造衛星和天宮一號能夠更加地斗志昂揚;我憧憬,有一年人們的高科技發明能傳遍全宇宙;我懷念,天地開辟時的那份純真,我們能夠堅持不懈地去探索外星和不明飛行物的奧秘,我想象著,仿佛自己置身于一個威嚴而又美好的夢境。

      謝謝宇航員,也同樣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的一切。但愿,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樹立起人類在宇宙的尊嚴,還不算晚。

      太空授課觀后感18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王亞平在神十天宮一號上進行太空授課,并且進行了實況轉播,而我,作為一名小學生,為祖國首次太空授課成功覺得非常的開心。

      在這次神十天宮一號上的太空授課中,航天員進行的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而我,也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次神舟10號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作文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在神舟十號的授課中,讓我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觀看了這次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后,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太空知識,還喜歡上了太空,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宇航員,乘坐著宇宙飛船遨游在太空中。

      太空授課觀后感19

      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講在地球上的重力到了月亮上就變得很輕。我們輕松的走路在太空也變成是件很難順利做到的事。自從看到楊利偉英雄第一個飛上太空,我越來越向往遠離地球的太空景象與生活。而今神往成真,觀看神十航天員王亞平阿姨在太空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太空授課的內容精彩紛呈,超出了我的想象。

      王阿姨一共做了五個試驗。我最喜歡后面的兩個:太空水膜和太空水球。王阿姨先拿出一個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飲水袋并將其打開,水并沒有流下來,她從水袋中擠出一個水滴,這顆晶瑩剔透的水滴懸浮在空中,“為了避免它到處亂飛,我要用獨特的方法來收集它。正好可以潤潤嗓子。”說著王亞平阿姨張嘴把飄浮在空中的水滴吃了進去,這實在是太奇妙了!接下來的一幕更是讓人驚嘆,王亞平阿姨用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里,當金屬圈拉出來時,圈上套著一個漂亮的水膜。當她輕輕地晃動金屬圈時,水膜依然結實地黏附在圈上,看到這一幕,我不禁鼓起掌來。最后的高潮時刻來臨了,她將帶顏色的液體注入到剛剛制作的水球中,當紅色的液體在水球中慢慢地散開,水球由透明變成紅色,在鏡頭里,這個漂亮的水球微微晃動,嬌嫩欲滴,不禁讓人感嘆物理世界的神奇。

      在參觀科技館時我也做過水膜的試驗,但是水膜很容易就破了。這是因為在重力作用下,張力小。而這次親眼目睹在重力遠小于地球的太空中做張力的試驗。讓我更加驚嘆物理的神奇和深奧。媽媽說,物理分微觀、宏觀和宇觀。我對這些概念還不怎么清楚,但我記得媽媽經常說,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才有能力去探索宇宙更深奧的秘密。我知道這不是哄小孩子學好知識的借口,因為我多次目睹媽媽在黑板上寫出一大堆我覺得像密碼一樣的公式,然后告訴學生蓋房子修橋梁建大壩就要靠這些理論。媽媽還告訴我說她所掌握的只不過是物理中的力學分支,而且還只是相對簡單的宏觀經典力學。而今天看到的太空試驗,讓我更加贊嘆宇宙的神奇、科技的神奇力量。更加覺得自己在浩瀚的宇宙中就像一只小小的螞蟻,個體的能力雖小,不自卑也不放棄,團隊齊心合作,就可以創造出奇跡。我們中國人實現太空夢,需要每一個小朋友的積極參與: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科學!

      太空授課觀后感20

      今天,我觀看了《王亞平太空講課》的視頻,講的是一些太空中奇妙的現象,看后讓我大開眼界!

      在天宮一號里固定一個小支架,支架上有一條長繩子綁著一個小珠子,用手將小珠子拉到一邊,放手后,不是像在地球上一樣來回擺動,而是懸在空中;只要輕輕一推,就能旋轉起來,聽媽媽說這個實驗是因為小球失重,所以才旋轉起來。像這樣的實驗還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變水球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把一個金屬環放到水袋里(宇航員在宇宙喝水的袋子)沾了一層水,金屬環上竟然形成了一層薄薄的水膜,別看這層水膜這么薄,它可是能拖住一個很重的東西,中國結放上去都壓不破,然后,王亞平老師往水膜里注水,過了一會兒,水膜竟然變成了一個水靈靈的大水球,水球里有一些小氣泡,王亞平老師把小氣泡吸走,往大水球里注射了紅色的液體,最后,原本水靈靈的大水球竟變成了紅色的大水球。

      太空真奇妙,讓我們繼續探索下去吧!探索出宇宙更多的奧秘。

      太空授課觀后感21

      今天上午10點04分,伴隨著一片熱烈的掌聲,兩位物理老師走上了講臺,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對航天員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會兒,我們盼望來了最美好的時刻同宇航員面對面。今天由他們為我們上一堂生動的課,他們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們向往。

      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將要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然后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打他并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穩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小球單擺的實驗、陀螺的實驗、太空承重的實驗,這些紛紛讓人震撼、讓人羨慕、讓人感嘆。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是,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里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并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進紅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紅色水球。

      很快,55分鐘過去了,這堂課敞開了我無限的回憶,也打開了我的夢想之門他們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實現了中國的飛天夢,我們是祖國的希望,長大以后也要向他們一樣為祖國爭光!

    【太空授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1.家長學校授課總結

    2.專家授課邀請函模板

    3.太空醫生閱讀答案

    4.太空醫生 閱讀答案

    5.到太空去說課稿

    6.太空旅游650字

    7.《太空垃圾》閱讀答案

    8.講師授課心得體會 培訓授課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

    9.艾滋病預防知識授課教案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優秀文案句子_熱門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