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毅力格言
儒風雅士的意思 儒風風起是什么意思
日期:2023-03-06 05:15:1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儒風起處品雅風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儒風起處品雅風的論文,歡迎各位古代文學畢業的同學借鑒!  摘 要:一種事物的產生必有其動因和適宜其生長的環境,膠東位于
为你推荐:
  • 網名2022最火爆 網
  • 儒風起處品雅風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儒風起處品雅風的論文,歡迎各位古代文學畢業的同學借鑒!

      摘 要:一種事物的產生必有其動因和適宜其生長的環境,膠東位于齊魯之地,儒家思想對其影響自古以來深入人心。在追求禮的同時,對于各種禮儀所使用的禮俗用品也極為考究。膠東之地的“花餑餑”是民間婚喪禮俗、生養祝壽、祭天祭海等重大活動的必備物品,并極盡所能為之精美。儒家文化不僅促成了“花餑餑”的產生,對其造型譜式和民俗內涵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

      關鍵詞:儒家;禮;祭祀;民俗;膠東花餑餑

      中國是一個崇尚飲食的民族,近期風靡世界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許多人驚嘆于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且不論美酒珍饈的馥郁濃香和流光寶色,僅僅一個“形”字,已經足以讓人一番驚嘆。姑且仿古語附其風雅:其形既美,脫于香氛而獨有其意;與色香同,則集一萃而入其境。此“境”既是千年藝術積累的略略一斑,又是大士饑餐之時的款款儒風。

      孔子說:“食色性也。”民以食為天,追求美食是人的本能。中國人對食物的講究已經完全超越了基本的.果腹功能,而是把它作為一種藝術,一種追求“樂感”的享受,不僅講究基本的色香味,還要講究“割不正不食”。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的飲食文化已經不僅僅是一門技術,已經成為了藝術和文化。

      儒家自孔子開始對飲食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孟子》記載,診斷飲食是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中庸》說,“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儒家思想一直影響著中國人,在寄予祝福和美好祝愿的食物中,追求極致的潔和美,亦是對生活的美好祈愿。凡人之啖飲,莫不是食其味、嗅其香、品其意。而在食物上做文章的藝術品,又多少有點詼諧和品味人生的禪意,充滿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田園生活的純美之樂。

      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中國的主導思想,直至今日,儒學思想仍作為中國的主流思想存在,儒家對飲食的講究自然而然的影響歷代中國人。尤其在北方的齊魯大地,儒風盛行,歷經千年熏陶,早已深入每個人的骨髓。孔子在《論語·鄉黨》中所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八字主張,是針對祭祀的原則,“潔”和“美”的追求表達了人們對神靈的“誠”和“敬”,這樣才能達到盡“仁”盡“禮”。儒家思想重生、重婚、重喪、重祭祖先等禮俗,隨之所生的各種民俗禮教所用的祭祀食物就產生了,膠東花餑餑就是其中之一。

      膠東地處膠萊河以東的半島地區,故名膠東,三面環海,一面與膠萊平原接壤,秦始皇統一列國后在此設立了膠東郡。花餑餑的制作在漢代時期隨著“粒食文化”到“粉食文化”的轉變就已出現,是膠東地區的面食杰作,首先作為食物,其古法必用“引子”發面,千揉百按,于柴火大灶上蒸熟,由于北方天氣干燥,往往能常溫保存十天半月,冬天則可放置數十天,能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長久保存,充分風干后,可放置五年不會損壞。另外花餑餑從藝術欣賞角度上說,已經具有了雕塑和彩繪的特性,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膠東花餑餑”中許多造型都有祭祀的影子,有的供祖先,有的供神明,其中寓意多以諧音為主,或以吉祥之物指代,如圣雞(升、吉),壽桃(長壽),雙燕(雙宿雙飛)等等。擺放于家族宗廟或者祭天祭神,紅白喜事的供奉等,都是一種別出心裁的崇敬與崇敬。花餑餑為儒家文化的“禮”而生,并保留至今,其不僅僅作為一種食物、民間藝術品存在,同時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盛器,一種民族認同感的存在。

      法國著名藝術評論家丹娜曾經說過:“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的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品最后的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現在形成并不斷適應時代變革的飲食藝術,在滿足了幾千年中國人的胃口之余,也承載著許多的文化的內涵,它的里面有各個時代和文化主題賦予它的形象和意義,無論何時,“花餑餑”和其他的無數民間藝術瑰寶,都能讓我們想起那些古代享用它的文人雅士,那些古樸的香甜和鮮活的顏色,就如琴棋書畫的伴侶,一起散發著那些儒風起處的文人雅士們,身畔的縷縷墨香……

      參考文獻:

      [1]萬麗華,藍旭.孟子[M].上海:中華書局,2006.

      [2]子思.李靜注譯.中庸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

      [3]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潘魯生.以食為天[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9.

      [5]潘魯生.面花花[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3.12.

      [6]袁小山.針對藝術時代性的個人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第08期:204-208.

    【儒風起處品雅風】相關文章:

    風電專業簡歷01-12

    《破風》觀后感01-10

    風高考滿分作文02-05

    《九降風》觀后感10-15

    衛風氓讀后感03-31

    消風止癢顆粒聯合應用01-29

    《雪嶺熊風》觀后感01-29

    關于四風問題會議紀要11-27

    風之王讀后感7篇10-17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古風唯美短句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