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故事情節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治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他并不是當年集中營里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圣者。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精選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用集中營的事實軌跡說話,前半平實、后半驚艷。
恰到好處的闡宗明義。
Quote:
治療師就該明白自己的責任是使患者擺脫虛無主義,而不是向其灌輸犬儒主義以對抗虛無主義。
(犬儒主義,古希臘四大學派之一,主張清心寡欲,鄙視榮華富貴,力倡回歸自然。)
弗蘭克爾給那些追尋生存困境之答案的讀者提出一個關鍵性指令:
他不是告訴人們該做什么,而是告訴人們為什么他們必須那么做。
Cento:
意義療法:
意義療法著眼于未來,著眼于患者在將來應當完成的意義。
意義療法把人看成這樣一種存在:他主要的擔憂是實現某種意義,而不僅僅是滿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調和本我、自我與超我之間欲望的沖突抑或適應社會和環境,在這一點上,它與心理分析分道揚鑣。
存在之虛無:
有時人甚至連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這樣,他要么去做別人所做的事(隨大流),要么做別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權主義)。
存在之本質:
我們說人要擔負起責任,要實現生命的潛在意義,是想強調生命的真正意義要在世界當中而不是內心去發現,因為它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
我將這種構成特點表述為“人類存在之自我超越”。它表明了一個事實: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總是指向某種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論是作為有待實現的意義還是需要面對的他人。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或獻身于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所謂自我實現,絕不是指某種可以實現的目標,因為人越是追求這個目標,越是容易失去它。換句話說,自我實現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產品。
至此,我們已經說明生命的意義總是在變化,但作為意義永遠不會消失。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度。
第一種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義顯而易見。第二種和第三種需要進一步解釋。
找到生命之意義的第二種方法是通過體驗某種事情——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說去愛某個人。
愛之意義:
找到生命之意義的第三種方法就是忍受苦難。
超級意義:
人需要做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義哲學家所教導的那樣去忍受生命的無意義,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無限意義。意義比邏輯要深刻得多。
本身沒有意義的事情,僅僅通過使其延續下去,并不能賦予其任何意義。
作為一項技術的意義療法:
戈登·W.奧爾波特在《個人與宗教》一書說:“學會自嘲的神經官能癥患者可能就學會了自我管理從而治愈。”
對泛決定論的批評: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極的一面,而其積極的一面就是責任。實際上,如果人不能負責任地生活,那自由會墮落為放任。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2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是為了什么?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而心理學家往往思考得更透徹。然而,心理學家們的觀點往往有自身經歷的影子。譬如弗洛伊德宣揚生活是為了簡單的祈求快樂,阿德勒則教導自立自強,爭權奪利。經歷了集中營的弗蘭克爾則說,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巨的使命。弗蘭克爾發現可能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客服困難的勇氣。
人的一生可能會有很多的境遇,也有一些不可控的力量會奪走你許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這種不斷的自主選擇,決定了你的一生。給我印象深的有幾點。一是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成功,并不是作者所預料到的。他僅僅花了九天時間撰寫這本書,包括他的自傳部分(集中營的經歷)和理論部分(存在主義分析治療)。起初他堅持匿名出版,并沒有期望它會給作者帶來文學方面的聲譽。然而在眾多著作中恰恰是這本書帶給他巨大的成功。
所以弗蘭克爾告誡他的學生:“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的投身于某一偉大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是為他人奉獻的副產品。”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二是在集中營的經歷,讓他意識到人可以習慣任何事物。他開始用專業的眼光來觀察和研究自己以及其他的“囚徒”,從而發現在人的身體和思想受到壓迫而處于原始狀態的情況下,人還是可以深化自己的精神生活,從而提高生存能力。進入集中營的“囚徒”們的第一階段是痛苦得想自殺,然而過幾天后就不再懼怕死亡。第二階段是冷漠,對眼前的一切不再驚訝,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保證基本生活和謀求生路就是努力的最終目的,與此無關的事情都可以被忽略。
然而,豐富的精神生活,譬如宗教,愛,藝術,幽默,都能讓人暫時漠視痛苦。(需要培養一點幽默感了…)最重要的,雖然人不可避免的受致于環境,但在任何環境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三是書中不止一次出現尼采的名言:“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追尋生命的意義,可以在極端困難的時刻讓人著眼于未來,并專注于此,這就是救贖之道。生命的意義不是某個含糊的東西,而是非常具體的。它構成每個人獨特的命運,在不同時刻采取正確的應對,而不是隨波逐流。有時候需要深思熟慮,但有時候也許順其自然是正道。四是意義療法把人看成這樣一種存在:他主要擔心的是實現某種意義,而不是僅僅滿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調和本我,自我與超我之前的沖突抑或適應社會或者環境。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把人的存在往上提高了一個檔次,人不是為了自身的欲望或者適應性而活,而是更主動的去尋找存在的意義。
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突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創造,去愛,去克服困難,去奉獻和負責任。五是意義療法在改變自己行為方式的獨特性:“要像在經歷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經獲得重生,再不要像過去那樣,一定要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首先,它要求你設想現在就是過去;其次,過去能夠被改變和修補。在我看來,這幾句話對我的幫助最大。它讓我回溯自己過去犯的錯誤,設身處地來到過去的情境,對比過去和現在,驚訝地發現,過去和現在好像沒有差別,所以很難改變。只有當你回溯過去,明確找出自己的錯誤,代入到現在遇到的相似的問題中,才能改變自己的行為。六是書中強調人要擔負起責任,要實現生命的潛在意義,是想強調生命的意義要在世界當中而不是內心去發現,因為它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人的社會性決定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或獻身于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弗蘭克爾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即幫助他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重生的經歷讓他給出自己的忠告:“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一樣,錯誤的行事與生活。”這不僅是因為生命短暫且只有一次,更讓人隨時反省,改變然后重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談生命的`意義有點太大,宇宙萬物的存在才造就了世間粉彩斑斕。是小草灑脫還是大樹威壯更有意義?從小到青春到中年都很多次問自己,存在有何意義?不得解。所以就摘抄本書的話語以此做結。
可能找到生命意義的途徑有三個: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尼采知道為什么而活,便能生存。
承受不必要的苦難與其說是英雄行為,毋寧說是自虐。
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對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十分重要的。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4再次閱讀《活出生命的意義》第一部分,這部分主要講述了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描寫了囚徒們在惡劣環境中的心理狀態。如今我們處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難體會到囚徒們所經歷的痛苦,但人總會遇到挫折的,從本書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應該怎樣應對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應的第二階段是適應階段。在這階段,他們表現得很冷漠,沒有情感,比如對家鄉的思念。情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所以他們選擇了冷漠。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對待別人的態度也是比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所以我用冷漠保護自己。但是,囚徒是處于極端環境下,他們別無選擇,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憶往事有助于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但是我們不能只活在過去之中,逃避現實。我也是一個非常喜歡回憶過去的人。回憶能讓我重溫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回顧自己從過去是怎么走到現在的,那是我的記憶,是我擁有的東西。擁有記憶會讓我更有充實感。
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夠決定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不能把自己的不幸歸因于環境或過去,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討厭的勇氣》中所說,我們要有改變的勇氣。我一直很渴望愛情,但我一直認為自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自己在沒有收獲愛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說,我是因為有那些缺點才找不到愛情。這是自己給自己找借口,自己并沒有決心去改掉缺點來爭取愛情。
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經歷苦難也是一項不能逃避的任務。我們必須直面苦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很早以前聽說二戰時期集中營中生不如死的經歷的簡單敘述時,我就已驚訝于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能堅持到抗戰勝利,(其實這對于總數來說已是少之又少),而不是拒絕承受而選擇自我結束生命。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描述了從入營的驚恐到對暴力,死亡的麻木與冷漠以及最后為陪伴病人朋友而最終選擇留下,身邊的人不斷減少,不少同胞也彼此欺凌而謀生,而支撐作者活下去的是什么?他激勵我們不論對于苦難還是生活,我們應盡力去尋找其存在的意義。永遠不要尋問生命的意義,而其意義所在正是我們用點滴行動賦予,我們終一生回答生命留下的疑問。
歌舞升平的現代,許多人陷入種“存在之虛無”的狀態,很多年輕人沒有目標,酗酒濫交,放縱地生活。美國出現過跨掉的一代“而佛系青年的“隨遇而安”也日益走紅。他們工作穩定衣食無憂,甚至躋身上流,而他們卻內心空虛而無意義,不再邁步探索,只是隨著時代的車輪被動地向前滾。
而在集中營中最容易撐下來的不是那些身強力壯的硬漢而是那些有目標的人們,他們明白出不出集中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而不做惡霸,堅持活下去,永遠明白自己是誰卻是他們的行為。生命不是定局,一切過程在自己。集中營對肉體的摧殘固然可怕,可更恐怖是對人心靈的抹殺否認其人之為人的身份,而堅定自己,心懷目標則猶為重要,在國難當頭、危及存亡之際,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領中華民族抗戰振興;和平年代喬布斯也表明“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帶來空前科技革新。
在立志之時他們也明白自己為何而活。在面對挫折,失敗時也會輕易放棄,因為有了心中的夢想,即使苦難在其眼里也會有其獨特意義。就像尼采所說:”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這也是為什么喬布斯在被自己創立的公司趕出家門后,不是撒手不干,而是堅持向前,成就了更廣闊的天。因為心中的信念,西南聯大的建立讓教育的星火不斷,中華文化不亡,世代相傳;教授們放棄錦衣玉食的生活,在漏雨的教室里帶來一堂堂特別的課,即使炮彈的轟炸,師生們都明白這苦難的意義“中華不亡,有我!”多少富家子弟扛起武器上戰場,保家衛國,多少婦女也主動擔任醫務人員,掙起國家的生命線。
如今絕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苦難,有的只是一些困難、不如意,而許多人卻容易輕易被擊跨,否認生命的意義。他們抱怨命運的不公,環境的不利和身邊人,卻不知其實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一些不可控制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的許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
記住,這是你所擁有的時間,這是你所決定的生活,不論春風得意還是寒冷凜冽,都有其意義。為了目標、夢想向前走,用一生的時間承載生命所留下問題的份量,活出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6向陽而生,懷揣夢想
向下扎根,深耕課堂
向上成長,四溢花香
向陽花開,迎接新時代教育人生命的怒放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美籍猶太作者,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自傳體小說,同時也是一部心理學著作。弗蘭克爾被認為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但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遼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這本書曾經感動千萬人,他并不是當年集中營里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圣者。正如弗蘭克爾所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弗蘭克爾在本書中闡述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了弗蘭克爾自己在集中營的經歷。這是無法復制的的地獄經歷,讀來令人唏噓不已。弗蘭克爾認為,哪怕在集中營里經歷了殺戮、恐懼,進而變得冷漠、遲鈍,甚至很多人舍棄了人性只為了活下去,但人依然能夠在絕境下選擇自己的行為。他說:“我們這些在集中營生活過的人,都記得那些走過一個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后一片面包給了別人的人。這些人在數量上不多,但足以說明一點: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取,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
第二部分弗蘭克爾就具體闡述了意義療法。他認為人類必須要明白自己生命的意義。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人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就是追尋意義的過程。意義療法認為人們應當明白自己的意義所在,負責任是人類存在之本質。在人的一生中,愛具有意義,苦難也具有意義。盡管苦難本身并不能帶來積極的意義,但是人們對待苦難的方式賦予了將苦難轉化為成就的機會。生命是短暫的,但并不意味著沒有意義,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舍棄它。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經思考人生的意義,但很少有人能夠想得清楚明白。或者說,人一生都處在不斷追尋自己人生意義的過程中。弗蘭克爾因為他獨有的人生經歷,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更是比一般人透徹。但就像書中所說:存在之本質就是責任,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所需要承擔的一部分責任,所以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只要我們能找到了一個合適自己的切入角度,去愛他人,愛工作,愛生活,承擔起責任,我們就完成了自我實現。也許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50字12-24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0-28
活出生命的尊嚴作文08-23
活出生命的精彩演講稿03-17
活出生命的精彩作文(5篇)11-26
活出生命的精彩作文5篇11-26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700字12-13
活出生命的精彩作文(通用5篇)12-28
生命的意義作文 (15篇)12-24
生命的意義作文 15篇12-24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