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同步練習題及賞析
引言:《步出夏門行·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行軍到海邊,途經碣石山,登山觀海,一時興起所作。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題占有很大的比例,為了提高同學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觀滄海》同步訓練題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同步練習題】1.這首《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時期著名的家, 家、詩人。他的詩以 見稱。
2.給下面加點詞釋義:
①東臨碣石 ②以觀滄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島竦峙
⑤星漢燦爛 ⑥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詠志
3.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確的是( )
A.日、月的運行,都是從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銀河燦爛,也好像是發源于滄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閃爍,輝映于海面。
C.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好像都是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樣。
D.太陽月亮不停運轉、銀河燦爛,它們有的沒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
②“臨”字統領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寫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全景式地描繪了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 )
④這首詩前八句是實寫,后六句是虛寫。( )
⑤“水何澹澹”是描寫無風時海面水波動蕩的樣子,“洪波涌起”是描寫有風時大海波濤洶涌的壯闊氣勢。( )
⑥這首詩通過寫景抒情,借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
5.對這首詩理解做個最佳抉擇( )
A.詩人先寫山島風光,再描繪海面景色,最后抒寫自己的情懷。
B.詩人立足于山島,先遠觀,再近觀,最后抒寫自己的情懷。
C.詩人先實寫,再虛寫,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現大海景象,再描繪島上風光,最后在描繪大海波濤洶涌的基礎上,借擬寫大海吞吐日月的氣勢來抒發自己壯闊的情懷。
【參考答案】
1.曹操 東漢 政治 軍事 慷慨悲壯
2.①登上 ②來 ③多么 ④聳立 ⑤銀河 ⑥好像 ⑦慶幸、很 ⑧詩
3.C
4.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D
【觀滄海賞析】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
曹操這首《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此詩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步出夏門行·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曲》。“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志》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 《龜雖壽》四解(章)。當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觀滄海》同步練習題及賞析】相關文章:
《觀滄海》賞析及練習題11-23
《觀滄海》講課稿及同步練習題11-18
《觀滄海》閱讀練習題及賞析03-15
《觀滄海》教學方案及同步練習11-19
《觀滄海》教學實錄及同步練習11-18
語文課觀滄海同步練習題02-02
《觀滄海》解釋及賞析01-24
觀滄海譯文及賞析12-21
《觀滄海》譯文及賞析12-17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觀滄海》閱讀題及答案解析 《觀滄海》閱讀題及答案四年級
- 下一篇:返回列表